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中,有不少内容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规定。后人继续增补,并使有关规定条例化,军事法规初具规模。忽必烈效行“汉法”,对军队体制进行改革,军法的内容亦发生了很大变化。忽必烈一朝颁布了一系列军事法令和法规,嗣后诸帝陆续补充,至元文宗时编纂《经世大典》,《宪典》中专列《军律》一篇,即军事法规汇辑;同书《职制》篇中,还有不少关于军官的法令条文。此外,在《大元通制》的《条格》部分中,有《军防》一卷,也辑集了若干军事法规。
元代的军事法特别重视的是军人的服役办法、军队的纪律、军官的职责以及军法的执行和监督。军人逃避兵役,要受到杖打甚至斩首的处罚。军队纪律分为群众纪律和战场纪律两类,群众纪律包括士兵不得骚扰民众,不许放纵马匹等践踏农田,不许在寺院庙观内驻军等规定;战场纪律包括不许临阵脱逃和越伍行动等规定;违反纪律者也要受到严惩。军官的考核标准是“治军有法,守镇无虞,甲杖完备,差役均平,军无逃窜”。军官不许擅离职守,违者治罪。军法的执行,原来由军队自身负责,军官对部属操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忽必烈改革军政后,由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亦实施对军官不法行为的监督。士兵犯法,所在军府需核定情况后向上级机构申报,如事关民间百姓,还要与地方官府合审。由于军官(特别是蒙古和色目军官)享有种种特权,军事法实际上很难严格实行。到了元朝中、后期,军律松弛,军纪涣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元代军事制度的特点,是将草原游牧民族的军事组织制度与中原封建王朝传统的军事制度融为一体,既将蒙古军队的编制与作战方式等推广到其他军队中去,又吸取了中原军制传统,诸如建立专门军事指挥机构、设置了中央禁军、开辟军事屯田、实行征兵制等。为了保证蒙古统治者的特权地位,元廷推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围绕“蒙古本位”大做文章,在军制中反映最为突出,不同民族军官的不同待遇以及武器管理中的歧视性规定,都是这种民族政策的集中表现。
顺帝(妥欢帖睦尔)
公元1333年登基
公元1368年去位
出生:公元1320年 -- 去世:公元1370年(在位35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生日:延祐七年四月十六日[1320年5月24日]
卒年:至正三十年四月二十二日[1370年5月28日]
享年: 52
属相: 猴
庙号: 惠宗(蒙古语为乌哈图可汗)
谥号:普孝皇帝,明人加号顺帝
家庭
父亲:明宗和世剌
母亲:罕禄鲁.迈来迪
弟弟:宁宗懿磷质班
姐妹:不答昔你,封明慧贞懿大长公主。
月鲁公主,适嗣昌王沙蓝朵儿只。
配偶:钦察.答剌失里,弘吉剌.伯颜忽都,奇.完者忽都
子女:三子
元顺帝(1320年-1370年5月23日),又称元惠帝(死后元朝庙号为惠宗,明朝谥号为顺帝,朱元璋取其:顺齐天命,退而避之的意思),讳名托欢特穆尔,于1320年出生,1370年去世于应昌,元明宗和世瓎长子,名名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汗号是乌哈噶图,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6月至1368年在位三十五年。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给他上一个「顺帝」的谥号,但蒙古人不接受。另外,北元传了五代才亡国。
至顺元年(1330年)明宗皇后被杀,他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后来到静江(广西桂林)。至顺三年(1332年)十一月,元宁宗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妥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钦察人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至顺四年(1333)六月,妥欢贴睦尔即位于上都。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的叛乱一直到元统三年(1335年)才得以平定。即位后任命有拥戴之功的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伯颜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顺帝放在眼里,独秉国政,专权自恣,排斥儒生,废除科举制。为了加强统治,他下令严禁汉人、南人私造私藏兵器、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和喂养马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后至元六年(1340),元顺帝支持脱脱逐走伯颜,起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由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史称脱脱更化。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泛滥,国库空虚。他被迫于十年改变钞法,十一年(1351年)用贾鲁修治黄河。钞法变更,导致物价上涨;修河时紧工迫,官吏乘机对百姓敲诈勒索,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起义)。虽然1362年元军获得很大战果,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经很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顺帝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统一指挥。这一切给朱元璋提供了巩固其地位的机会。二十三年后,朱元璋势力壮大,渐次统一南方,元王朝已无力对抗。顺帝听信谗言,贬脱脱,于是国家大权尽归哈麻、雪雪兄弟。十六年,哈麻、雪雪谋废顺帝,事败被杀。其后,宫廷内分为两派,一派拥护皇帝,一派支持太子。两派矛盾尖锐化 ,顺帝的号令已失去作用。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南方,责令北伐,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元顺帝夜半开大都的建德门北奔,首先逃往上都,后逃往应昌。他在那里两次组织兵力试图收复大都,但都被明朝军队击败,于洪武二年(1370年)因痢疾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胜旗达里诺尔西南)去世。
顺帝前期为权臣伯颜所控制,对伯颜的倒行逆施不发一言。但是伯颜死后,顺帝并未改弦易张。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学嬉“行房中运气之术”,有匠材,能制金人玉女自动报时器。又造宫漏,“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罕有”。如果说崇祯是太“有为”而导致亡国的话,顺帝就是太“无为”了。而且他的这种“无为”简直就是麻木不仁。以至于当明军刚刚攻克通州就吓得逃出北京,回蒙古去了。
元顺帝脱欢铁木儿: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之长子。母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也。初,太祖取西北诸国,阿儿厮兰率其众来降,乃封为郡王,俾领其部族。及明宗北狩,过其地,纳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于北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