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马锅头
宝剑的剑身上刻着三个清晰的汉字,是“邓平生”,此人正是九个顾命大臣之一。
此地风云诡谲,千年前的南诏竖坑,掩人耳目的明末清初假藏宝室,洪武年间的空墓,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同时出现了,令我们捉摸不透。
此时老铁又琢磨了一遍碑文,得到了一条线索,是关于墓主人的,碑文虽然看不清,却能确定此人的身份是王侯一个级别的,因为述圣碑是皇家才能享用的,一般人用了会被诛九族,而且墓碑上有“某某王”的字样。
在明朝的云南被封为王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朱元璋的养子,黔宁王沐英,刚好沐英去世的时间是洪武二十五年。
这墓主人极有可能就是沐英,可我们一查资料,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了,沐英的陵墓早就被人发现了,就在今天的南京一带。
沐英虽然死在云南,最后还是归葬南京了。
就在此时,郑鲁尼陆续找到了十柄宝剑,根据上面的铭文,可以得知这宝剑分别属于吴安与邓平生等九个顾命大臣。
这个时候,我也发现了许多与佛堂古镇里神秘佛像相似的尸骸,刚好是九具,还发现了一具清朝将军的尸骸。
百年前,这里发生过一场战争,是清朝军队与吴安率领的明朝残军之间的战斗,看来大明宝藏早已被清军掳走了。
我们查遍了史书,没有看到关于清军发现明朝宝藏的记载,就连野史里也毫无记录,如此大的事情,按照惯例,史书里一定会有记载的,莫非清军并没有找到宝藏。
就在此时,夕阳西下,一缕斜阳从竖坑照射下来,正好落照在白色的墙壁上,我们看着墙壁都惊呆了,满满一墙的血书赫然在目。
血书虽然早已枯干变成黑褐色,却还是镇住了我们,血书洋洋洒洒几万字,这得抽干一个人身上的鲜血吧。
老铁戴上眼镜,看着血书墙都愣傻了,突然之间他手舞足蹈的哈哈大笑起来,像个失心疯的病人。
原来老铁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是这样的,吴安带着皇子与明朝宝藏回到哀牢山,不料才过了大半年,皇子就病逝了。
吴安与九个顾命大臣商议过之后,才在哀牢山腹地找到了这个隐秘的地方,把明朝宝藏隐匿起来,打算用于日后反清复明。
不料,宝藏刚埋好,得到信报的清军赶到,双方在密室里一场大战,谁也不占上风,最终双方同归于尽,全都死在了这荒野密室里。
已经身中多刀的邓平生临死之前,用尽了一身的鲜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载了这白墙之上。
千年前南诏的统治民族哀牢族撤入哀牢山中,此地就是哀牢族的都城,到了元朝末年,沐英带领明军攻破了哀牢山,一把大火烧掉了哀牢族的都城,为了便于管理,把残余的哀牢族迁徙到了中越边境的平原里。
此后,哀牢族被附近的民族同化,有的变成了汉人,有的变成了彝族,还有一支融入了哈尼族之中,从那以后,哀牢族算是真正的从史书中消失了。
明朝平定云南后,沐英被封为平西侯,世代镇守云南。
沐英手下有一个道士,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沐英病入膏肓的时候,道士奉命给他寻找一块风水宝地。
道士遍访云南的大河名山,把黔宁王陵的陵址选在了哀牢山腹地的王都,大理国与南诏国都发源于哀牢山中,哀牢山是中国西南最大的一条龙脉,这里是云南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
经过大半年的功夫,黔宁王陵修建好了,刚好沐英也病逝了,家人正忙着办葬礼的时候,突然接到八百里加急的圣旨,朱元璋下令沐英不得埋在哀牢山中,下令火速归葬南京。
朱元璋也深知哀牢山是一条龙脉,怕沐英的后人威胁到朱家的江山,于是才出此下策。
沐英归葬南京后,这黔宁王陵就被废弃了,到了明朝末年,根本就没人记得有这件事情了,王陵彻底的消失在了原始森林之中。
吴安的家乡原本就是哀牢山地带,大小就听说过黔宁王修陵墓的故事,到了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吴安带着皇子回到家乡,派人找到了当年的平西王陵,把宝藏掩埋进了王陵中。
吴安在黔宁王陵之上修建了一座假的藏宝室,而真正的明朝宝藏埋在地底深渊的地宫中。
根据血书的描述,吴安他们埋好宝藏后,关闭了地宫的墓门,不料,这墓门根本无法打开,打开大门需要特殊的钥匙。
吴安他们正着急的时候,清军就杀进来了,最终双方全惨死在这里。
在血书墙的旁边,赫然有一座雕龙画凤的石门,想必这就是墓门,我上前查看了一下,这墓门是整块的汉白玉雕凿而成,我们几个人上前推了几下,却是纹丝不动。
我发现墓门上还有炮眼,想必是被大炮轰过,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曾有一股土匪前去盗墓,最终无功而返。
这墓门太牢固了,凭借外力根本无法推开,撞击打炮都是徒劳无功,只有找到钥匙才能打开。
这黔宁王陵修筑于明朝初年,历史里没有记载,谁也不知道是谁修建的。
我们撤出了黔宁王陵,来到一座隐没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小镇里,小镇名叫宝华乡,距离县城很远,我们临时住在村委的招待所。
事情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当年给沐英找墓地的道士,这天陈雅茹跟村民聊天,还真的得知了关于道士的线索。
据村民说,村里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曾是马锅头,有一次赶马帮的路上突降大雨,于是跑进一个山洞里躲雨,却吓瘫在了洞口。
听说马锅头在山洞里看到一口黑乎乎的大棺材,最令人惊恐的是,在棺盖的上面坐着一具白森森的骷髅架子,这白骨披着一件道袍,手里拿着拂尘,显然是一个道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