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在尚门市搞的市场经济,并没有很快反映到高层。
那个时候,钟天卓是尚门市的市委第一书记,两父子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弄了起来。
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尚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提高了起来,也在那里出现了第一批的私人经济体,比如私人的加工厂,私人的商店,还有允许很多管控物资的买卖,在这样的刺激下,尚门市的经济发展相当快,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尚门市个人经济水平,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但是天下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的,这个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当时的高层耳朵里,当时的方演是领导人之一,主要要求到闽东省考察,调查事情的真相。
方演跟钟鼎天他们,其实在交趾战场上的时候,就已经结下了矛盾了,这个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到了闽东省,方演看过了尚门市的经济形态,勃然大怒,两天之后返京,把整个事情原原本本向当时的高层做了汇报。
其实原本也没有那么严重的,如果能看清楚当时的环境形势以及起到的效果来说,钟鼎天的方式还是值得商榷的,但是方演却添油加醋,让事情变了味道,把钟鼎天和钟天卓父子两个描述成了走资派,当时这个词语是相当敏感的,只要戴上了这个帽子,那下场一定不会太好的。
但是毕竟钟鼎天是闵东省的一把手,而且当时的一把手,还掌管着闽东地区的军队的,就算是要动,也是要商量好,准备好了之后才能动手,所以只能想个办法,让父子两个到京北去述职,然后拿下。
最后的确也是那么做的,钟鼎天当时还以为,去京北述职是为了宣扬他的这种经济模式,所以还是很高兴的,所以就跟钟天卓两个人一起去了京北。
刚刚抵达京北,就被专门的部门给带走了,从此,两父子也算是结束了他们在官场上的生涯。
两人被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梅宗仁的耳朵里,当时的梅宗仁可是掌管着公安力量的,他马上找到了胡天阳和关国锋,要想办法把钟鼎天给弄出来,为此,他们三个也真的开始了努力,跑了很多关系,曾经多次要求面见领导人,都被驳回了。
钟鼎天当时虽然只是一个一把手,但是他在高层和各地都有不少下属,这些人都是一起跟他们打过仗的,现在很多都成了地方的领导人,在三兄弟的撺掇下,多次向高层上书,要求释放钟鼎天父子。
可惜这些书信,都在半路就给方演截了下来,当时的方演,一手遮天,摆明了就是要公报私仇,跟四兄弟对着干。
两父子被软禁,本来也没出什么事情,就是软禁而已,可是梅宗仁就在这个时候走向了另外一条不一样的路,他对上面感觉到很失望,在胡老和关老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笼络住了一批担任要职的下属,成立了黑虎组织,这也是当年黑虎组织成立的历史背景。
又过了一年,梅宗仁的黑虎组织已经发展壮大,他当时想的是要帮钟鼎天伸冤,可是走着走着,就走歪了。
当时我们不仅遭受着外部的威胁,如果内部出现**,那就更加不得了了,虽然当时的高层已经知道了黑虎的存在,但是不敢动,牵一发动全身,梅宗仁的手上已经有了太多的资源了,只要动了,那就是**,到时候外部的势力是一定会趁虚而入的。
找到了胡老,找到了关老,他们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也是很气愤,他们这一辈子,都是精忠报国,没想到梅老会做这样的事情,然后结果钟立也知道了,那就是胡老关老,跟梅宗仁直接发生了决裂,因为梅宗仁根本就不听他们的。
在当时的四兄弟中,其实钟鼎天是最小的,三个做哥哥的都对钟鼎天好,而梅宗仁,就是其中最好的一个。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没有办法收场了,总不至于导致一场大**吧,所以当时的几位领导人,包括方演,邓老,马老,古老,还有魏老一起找到了钟鼎天,要钟鼎天去劝服梅宗仁。
钟鼎天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相当的气愤,主动要求去劝说梅宗仁,解散这个所谓的黑虎组织,保证证据的稳定,但是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不能伤害梅宗仁,实在不行,软禁也是可以的。
当时还答应了钟鼎天,只要搞定了这个事情,他跟他儿子钟天卓,就能恢复自由身。
钟鼎天找到梅宗仁,劝了很久,梅宗仁当时的决心很坚定,就是要恢复钟鼎天以前的官职,方演必须就地免职,不然一切都不要谈。
谁也没有想到,当时陪同钟鼎天的所谓的保卫人员,就在这个时候动手了,直接对准了梅宗仁就开枪了,一枪就打中了梅宗仁,梅宗仁倒了之后,钟鼎天勃然大怒,跟安保人员打了起来,最后这个安保人员也失手杀了钟鼎天。
没过几天,高层就宣布了钟鼎天和梅宗仁的死讯,但是当时的梅宗仁并没有死,知道这个秘密的其实也没有几个人,梅宗仁被救了过来,送到了专门的地方进行看管,当时主要担心黑虎起乱,所以要求梅宗仁就地解散黑虎,不然的话,钟天卓也保不住。
钟鼎天被自己害死,梅宗仁也是悲痛万分,真的就解散了黑虎,换取钟天卓的安全。
钟天卓回到了常市,跟妻子一起生活,后来没多久,因为一场车祸,夫妻两个连同刚刚出生的儿子,全部在车祸中罹难,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钟立会留了下来,到现在为止邓老自己也不知道,钟立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邓老告诉钟立,这些秘密,他已经藏了快四十年了,这个世界上,恐怕除了他之外,就只有方演知道了,现在他要死了,他把这个秘密告诉钟立,也不为什么,就为了换取点东西,一是原谅,二是保护邓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