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皇纪

第249章 改良火炮和马车

明皇纪 不语当年 2246 2024-11-18 15:14

  杨廷和虽然没有与孙义争功的打算,他也犯不着和孙义这个小小的军器局主事争功,但是皇帝陛下这句话还是令杨廷和觉得自己心里暖暖的,这表明皇帝陛下并不是只看到了眼前的胜利成果,还看到了他杨廷和之前的努力啊!

  孙义偷偷瞄了一眼朱厚照,见朱厚照并不是生气的模样,他才大胆说道:“陛下,微臣已经总结了之前失误的一些原因,一开始失败是因为炮管的强度不够,容易炸膛,这是因为制造炮管的材料不够结实,使用了合金钢技术之后,这炮管不再炸裂了,但是后来炮弹又出了问题,从炮膛发射出去之后不炸裂,当时微臣就在想,既然火炮的射程和准确度都已经达到预期值,火炮也没炸膛,那为什么炮弹就是不爆炸呢,后来臣仔细查看了炮弹的情况,才发现原来之前我大明一直在使用实心弹,所以对炮弹的外壳并无要求,因此在换用火药之后,炮弹的外壳却没有换,所以弹壳有些厚,后来在换了弹壳之后,果真再没有出现哑弹的情况。”

  孙义心中得意,他其实算是技术人才,虽然也一心想着升官发财,但是能看到许多新东西被自己发明出来,他心中还是十分自豪的!

  朱厚照瞄了孙义一眼,似是看穿了孙义的心思一般,夸奖道:“你做的不错,总结的也很到位,朕现在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杨廷和在一侧听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皇帝陛下这么夸赞孙义,岂不是在说他之前做的不够好了?

  不过没等杨廷和多想,朱厚照又开口问他道:“之前朕命你改进四轮马车的事情,你做的怎么样了?”

  杨廷和面色一正,回答道:“陛下,马车改进已经完成了,只是还没有生产出来几辆。”

  早在火炮改良之前,朱厚照就已经下令让杨廷和改进四轮马车,因为朱厚照明白,无论是大明的火炮、东印度商铺所售的火炮还是改良后的火炮,都绝对无法逃脱重且笨拙的样式,这会给军队的机动性造成极大困难,因而火炮的载体即载炮的车辆是否轻便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这个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在这个蒸汽机还未曾出现的年代,也就只能用马车作为火炮的运载工具。

  之前火炮的射程不够远,射击准确度不高,使用的弹药是实心弹、杀伤力不够,火炮容易炸膛等这些缺点,都已经被克服并加以改进了,但是机动性问题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朱厚照早在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给杨廷和下令,让他在东印度商铺的火炮运抵京城之前就进行四轮马车的改进工作。

  朱厚照发现,火炮机动性不强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运载工具的机动性不高,因为传统的马车普遍没有转向差速器,即便是四轮马车也没有办法让前后轮随意转变方向,这也就导致火炮很难做到迅速转向。

  而独轮车虽然是在复杂地形中最方便的运输工具,小型火炮最适宜用这种工具运载的,但现今大明的独轮车没有滚动轴承,滑动摩擦造成的磨损和阻力增大,也就使独轮车的轻便灵活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所以朱厚照指示杨廷和,要着重在转向器和滚动轴承上下功夫。

  “哦,现在改进后的四轮马车在哪里,带朕去看看。”朱厚照当然要看看杨廷和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这可是关乎到火炮够不够实用的基础。

  “都锉仔细点,按照这图纸上来锉,不能出现分毫差异!”

  一名军械局主事一边嘱咐着几个负责调试马车的能工巧匠,一边用手摸着一辆初步成型的新式马车,只要把最关键的转向器安装上去,这辆新式四轮马车就能灵活行驶起来了。

  朱厚照在见到新式马车之后,就开始夸赞起杨廷和来了,因为他发现杨廷和这人脑子倒是很活,自己给他的图纸中并没有三角形炮架的结构,杨廷和却在新式马车上给设置了一个带有滚动轴承的三角形炮架出来。

  朱厚照并不需要杨廷和解释,就明白这样设计的好处。

  新式马车本就是为拉火炮准备的,其内并不用于载人,所以设计上当然以实用为主,杨廷和所设计的这个带有滚动轴承的三角形炮架,在马车上就可以实现火炮的三百六十度旋转,也就是说,若是在战时,可以不用转动马车就能立即让炮口掉转方向。

  在平常的阵地战之中,这种设计当然是可有可无,但是在闪击战中,这种设计可就太重要了,到时候无论敌军是朝哪里逃窜,或者是从哪个方向发动进攻,只要是在大明的火炮范围之内,就能全方位三百六十度对敌军进行攻击,让敌军逃无可逃!

  杨廷和也没想到自己只是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尝试,就能让皇帝陛下如此夸赞,朱厚照也没想到,自己仅仅是这般夸赞了杨廷和一次,就为大明的未来创造了一个科学家!

  不过,朱厚照虽然夸赞了杨廷和的创新,但是现如今正是京营士兵即将开始分组进行装备综合训练和分组进行专项训练的时期,朱厚照还是命杨廷和把更多心思和精力花在如何提高改良版四轮马车和改良独轮车的产量上来。

  这次视察军械局,令朱厚照感触良多,大明的能人巧匠实在是太多了,只是在封建王朝下,朝廷并不重视这些“奇巧淫技”,甚至不仅不重视,还要打压这些“奇巧淫技”,而且再加上自古以来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这大明朝的火器和科技虽然曾强盛至极,但是到最后各项技术不仅被西方所超越,最后也落得个被野猪皮和国内叛乱灭国的下场。

  朱厚照知道大明的风气已经发生了些许的变化,但是这变化显然还不够,变化的速度不够快,变化的强度也不够大。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