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被抓住的人是夏侯后,门外一个护卫立刻嘱咐同伴们一声“看好了”,而他自己立刻转身撒开丫子就跑,明显是独自一个人先去向丰三爷邀功了。
剩下的护卫不是傻子,见报喜的功劳被人抢了,自己现在再去追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七手八脚的拉扯着夏侯,好让别人一看到,能抓到夏侯也有自己的功劳,然后他们就这样押着夏侯往丰三爷那里走去。
除了他们,最后还剩下一个护卫,夏侯身上实在没下手的地方了,他周围满满当当都是人,没给他留出一丝的空隙。
没办法,他只好跟在后面,没精打彩的走着,但是这样回去见丰三爷,不是显出自己是吃白饭的吗?
没走两步,他突然停了下来,跑回夏侯待过的那个房间看了几眼,看了一会儿后,又推开周围几个房间的房门,进去扫了几眼,看清楚了大概情况这才往回跑。
不一会儿,丰三爷得到消息后,带着几个手下急匆匆的从另一边赶来,迎头碰上了夏侯他们这些人。
一看到夏侯被几个护卫团团围住,他们七手八脚的抓在夏侯身上,人挤人紧紧的挤在一起,紧的走路都困难,丰三爷心中有点不悦,这帮手下人太小家子气了,怎么能这么对待大师?
于是丰三爷立刻呵斥道:“你们快放开王大师,这个样子传出去成何体统?”
听到丰三爷这么一呵斥,那些护卫只好乖乖放开夏侯,同时心中也很奇怪,之前丰三爷把王大义和王小二师徒俩骂的狗血淋头了,发誓找到他们后定要他们好看,恨不得扒起皮喝其血,没想到一见面不是骂王小二,而是骂自己了,丰家人的世界,自己这个小小的护卫搞不懂。
让手下人放开夏侯后,丰三爷立刻赔笑道:“王大师,刚才您去哪了,之前我去您房间找您商量一点事情,发现你不在,我心中急啊,真怕您像您那个师傅一样不告而别,让我连对您当面表示一下感谢的机会也没有。”
看到丰三爷没有当面撕破脸皮,夏侯也就把之前想好的理由搬了出来,说道:“一想到晚上闹鬼,为了彻底解决它,我就出来到处走走,查看一下丰家的风水和布局了,你要知道,贵府之所以闹鬼,这和贵府的风水布局有很大关系。”
听夏侯这么一说,丰三爷感觉说道:“大师,您可看出来哪里不妥了?我找人马上改。”
“不急,不急,我还只看了一部分,管中窥豹,没有一个全局的认识,我目前还找不出不合理的地方。”还只搜刮了几个房间,夏侯才不会放弃眼前这个机会呢,于是就这样说道。
“啊!”丰三爷正要想说什么,突然从夏侯后面跑出一个护卫,就是那个没地方伸手抓夏侯的护卫,他正好此时赶到,听夏侯在这边瞎说,就没有丝毫犹豫,跑到丰三爷旁边,咬着他的耳朵,把自己在夏侯去过的几个房间里的情况,详详细细的向丰三爷汇报了一遍。
听完那个护卫的叙述,丰三爷立刻明白了,这王小二从房间里神秘消失后,他跑出来干什么了。
你说你一个有本事对付鬼怪的高人,干点什么不好,偏要自掉身份去当一个不入流的盗贼。
当盗贼就当盗贼吧,偷点金银珠宝,奇珍异宝,绝世宝物也可以,却偏偏来偷一些摆在房间里装饰用的瓶瓶罐罐,墙上挂的书画字帖,桌上用的文房四宝,和一些书呆子看的书本古籍,实在太跌身价了,自己这个失主想想都替他脸红。
同时,对杨春缅严刑拷打后的结果,从他嘴里知道了之前那些东西确实是夏侯偷的,而且自己给的那六百两银子都进了夏侯的腰包。
想想也是,这人能把那么多的东西都能打包带走,不让人看出它们藏在哪里,带走几百两银子更是不在话下了。
为了确认杨春缅口供的真实性,在杨春缅招供后,丰三爷继续用刑,希望他能说出最真实的东西,结果直到把他活活打死都没能让他改口。
于是,丰三爷基本相信杨春缅所说的,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啊。
但他完全不知道,杨春缅为了保住给他小月的四十两银子的治病费,到死都没说出还有二百四十两银子在大头身上。
于是,这二百四十两银子被按到了夏侯头上,谁让他有不好的前科,给丰三爷心里深深留下了一个要钱不要命,见财忘义的印象呢。
得到了这些信息,现在又碰到了夏侯,没想到他为了在丰家多偷一点东西,竟然跑掉又回来了,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为财死,要钱不要命的典范啊。
想到夏侯之前收了六百两银子后,依然没有好好的驱鬼,隔三差五的还能死个人,只要一有机会就还要在丰家偷鸡摸狗,活脱脱的是一个喂不饱的饿狼啊。
于是,丰三爷也不打算继续给钱了,反正自己给多少钱都喂不饱夏侯这个无底洞,只给他开出了空头支票,说道:“大师,只要您能帮我们把府里的鬼怪除掉了,我们丰家愿意支付一千两报酬。”
听到有十年寿命可拿,夏侯想也不想的答应下来道:“好,一言为定,你们打算先付多少定金?”
一听这话,丰三爷就知道他没有诚意,肯定是想拿了定金就跑,并没有真心诚意的留下来为丰家除掉鬼怪的打算,而且想到他之前被关在房间里凭空消失了,这让丰三爷知道要抓住他,把他困在丰家几乎不太可能。
就算自己把刀架到他脖子上逼他抓鬼,一个不留心就会被他跑掉,而且丰家目前这个形势,能捉鬼的王大义跑掉了,剩下他这个半吊子徒弟可不能让他溜走了。
现在这个形势,抓又抓不得,杀又杀不得,实在是头疼,于是丰三爷只好哄着他,说道:“大师,只要一个月内,我们丰家不出现鬼杀人,我们立刻奉上一千两银子,绝不食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