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影评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电影公司的公关费和报纸杂志发表影评的稿费,当然,最顶级的影评人还会有其他类型的收入,诸如出书或者上电视节目之类的。
而乔治·诺森显然还不算最顶级的那一拨,不然《首映》杂志受到哥伦比亚的施压之后,也不会轻易地解雇乔治·诺森。
因为黑名单的缘故,电影公司有新电影即将上映的时候,乔治·诺森不但收不到一美分的公关费,连电影试映或者首映的邀请也不可能再收到了。不能参加试映或者首映,也就不可能再拿到超前于普通观众的第一手资料,报纸杂志对于已经上映电影的影评并不是太热切,因此连影评稿费收入也将大幅减少,两方面加起来,损失的收入就超过了原本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因此,被六大电影公司列入了黑名单,就意味着乔治·诺森不可能再在影评人圈子里待下去,花费多年时间在圈子里营造的名气也随之烟消云散。
其实,作为一个混迹圈子多年的老油条,乔治·诺森也知道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很多线是不能碰的,因此他之前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经过多年的打拼,他也在业内拥有了不小的名气,每年各种收入加起来甚至达到了令人艳羡的六位数。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么多年的春风得意,让乔治·诺森有些自以为是,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因此才连续发表了好几篇抨击《暗战》的文章,他原本只是因为觉得被妮可戏弄了,想要出口气,小小地报复一下对方,却没有想到自己远远地低估了那篇专业性十足的文章的‘影响力’,等反应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直接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一周结束之后,或许因为那场风波,也可能是因为艾瑞克登上《索菲亚脱口秀》起到的宣传作用,第一周四个工作日内,《暗战》拿下了1600多万的票房,首周总票房达到了4300多万,比哥伦比亚在首周末票房出炉后做出的预计至少多出了三百万,这个数据让哥伦比亚信心十足。
而同时,随着《暗战》枪手质疑的澄清,事先商议好的‘话题营销’计划也开始启动,事件开启于几家娱乐报纸言辞激烈地对《暗战》中的植入广告进行抨击。
《三十多个植入广告,我们看的真的是电影吗?》
《双汤联手的广告大片,我们看的不是‘暗战’,是‘广告战’》
《艾瑞克·威廉姆斯植入广告的不归路!》
一系列非常吸引眼球的大标题直接将关于《暗战》的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媒体的舆论经过质疑风波之后再次哗然,哥伦比亚也顺势在其他竞争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开始大力操纵舆论方向,将大部分媒体对这件事的评论口吻转向调侃姿态。
《洛杉矶时报》也很适时地发表了一边观众调查报告,调查是哥伦比亚事先做好的,目标人群是那些刚刚从《暗战》播放厅出来的观众,内容是关于他们对《暗战》中广告的看法。
一千人的随机抽查当中,76%的观众都没怎么感觉到电影中广告的存在,15%的人感觉到了广告的存在,但并不怎么在意,7%的观众表示对广告有些在意,选择非常讨厌广告的只有寥寥的2%。
《洛杉矶时报》为了确保自己的公信力,还将整整一叠的抽查报告照片登载了版面上。
随即,哥伦比亚也开始站出来澄清,表示电影中确实有一些植入广告,但并没有那些‘恶意中伤’的媒体说的那么夸张。
随着炒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对《暗战》中到底有什么广告产生了好奇之心,因为正如那项调查中显示的那样,很大一部分人首次观影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暗战》中广告的存在。
等哥伦比亚的竞争对手反应过来,开始操纵自身媒体对舆论风向进行扭转,引到公众厌恶《暗战》中的植入广告的时候,哥伦比亚直接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电影上映的第二个周末,也就是周六一大早,《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几分报纸同时刊载了哥伦比亚公司的一份声明。
“虽然根据调查,《暗战》中的植入广告并没有影响到广大影迷的观影感受,但为了感谢影迷的支持,经过电影制作和发行各方的沟通,我们还是决定将《暗战》中收到的200万美元植入广告费用回馈给广大影迷。自本声明发表之日起,观众以邮件形式向一下地址寄送猜测的全部12个植入广告,我们将在电视节目直播当中,现场抽取200份全部正确的幸运观众,每人奖励10000美元的现金。”
随后,这则声明留下收信地址、截止日期以及诸如每个公民id只限一封信件,反复投递作废之类的反刷限制。
一瞬间,整个美国的媒体再次哗然,即使很多观众,也忍不住反应过来,这是明目张胆的炒作行为啊。
但即使发现了这一点,也阻挡不住很多观众的热情,毕竟现在是八十年代末,对于很多美国家庭来说,10000美元算是一笔巨款了。反正大家本来就有看电影的习惯,看什么不是看啊,如果看完电影,花几十美分弄个信封将心里的猜测邮寄出去,就能获得10000美元的大奖,何乐而不为,而且,200人的数目,看起来几率还是相当大的。
这种声明发出的第二天,很多播放《暗战》的电影院都直接出现了爆满情况,发表声明当天,《暗战》就拿到了1300万美元的当日票房,而周日的票房也达到了1100万,再加上周五的800多万美元票房,《暗战》第二个周末三天总票房达到了3200万,奇迹地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实现了将近20%的票房逆跌,而第二周七天过后,《暗战》一共拿到4900多万的次周票房,总票房已经达到了9200万。
相比起来,上映五周,票房依旧开始疲软的《捉鬼敢死队2》也只拿到了9000万美元出头的票房,而《蝙蝠侠》也可能是受到了《暗战》的影响,第四周票房再次下跌44%,只拿到了1600万美元的票房,虽然累计票房达到了16800万,但《蝙蝠侠》毕竟已经上映了四周时间,接下来再进行一个正常跌幅,每周票房很可能在千万以内,而以《暗战》的票房走势,最终这个暑期档鹿死谁手还真的很难说。
这种结果让很多电影公司都看得有些傻眼了,连哥伦比亚公司很多高管都有一种幸福来得太快难以适应的虚无感。
最终,大部分数据分析机构只能将这种神奇的票房逆势增长归结于民众对于飞来横财的渴望。
虽然很多电影公司也想要学习哥伦比亚这种抽奖模式进行宣传,但一时间却想不出太好的方法,毕竟,这种宣传方式在以前还没有出现过。
而且,暑期档电影的上映风潮已经结束了,《暗战》可以说是最后一波上映的大制作电影,之前上映的电影再进行类似的宣传已经迟了,而《暗战》之后上映的电影,基本上都不是被看好的大片,制作公司根本不敢砸出200万,哪怕是100万,也很少有人肯花出来的,毕竟,风险太大了。
但是,这一次的炒作风波也注定成为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被各大电影公司研究。
艾瑞克也不担心这种方式被人学去,因为这种事情,说白了,一次两次还好,观众还会觉得猜测植入广告还挺新鲜的,一旦用烂了,观众心里肯定会产生‘我是来看电影消遣娱乐的,不是来数广告的’逆反心理。
贝弗利山,艾瑞克别墅里,小丫头腻在正在看电视的艾瑞克身边,看着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好奇地问道:“艾瑞克,那两百万到底是谁出的啊?”
“当然是哥伦比亚,算在发行费当中。”艾瑞克随意地换了一个电视台答道,同时想起自己临时起意,提出这个计划时,哥伦比亚一种高管脸上吃苍蝇似的表情,确实很有趣,反正,他的计划是拿出来了,至于对方用不用,就看魄力了。
前世,抽奖宣传的方式以及用烂了,用的公众都不相信这些奖项了,但这个年代,这种方式还是很新鲜的,特别是用猜测植入广告名字的形势进行抽奖,肯定会在公众心中产生巨大的反响。
而且,200万美元和每人10000美元的奖励数额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奖励人数太少或者奖励金额太少,都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兴趣,所以才有了200人和每人10000美金的金额。
虽然哥伦比亚方面非常不爽,但还是很有魄力的接受了这个建议,而现在看来,对方也不会因此而后悔,因为第二周可是实现了票房逆跌啊,很少有电影会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出现票房不降反增的情况,《暗战》就偏偏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