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逃也似的下的山来,子怡尽量拣些小路。寒玉他们的心腹侍从都在山脚下住着,子怡不想让他们看见。可是自己能去哪里呢?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子怡的心里实在是说不出的恐惧。可是,那又如何?哪里可以有人来帮自己呢?
看看天色将晚,子怡想到自己必须先找个住处才对。好在离姊妹山十几里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小镇,子怡来姊妹山时曾经路过的。一路匆匆,子怡赶到一处客栈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客栈的小二看见子怡俊美清秀,谈吐不凡,觉得很有些奇怪。这样一个少年怎么会在夜里孤身一人行走路上?
看出小二的疑惑,子怡也感到自己这样一人上路不大安全。这里不是自己那个世界,没有那么好的治安,想来想去,第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啊!
一夜不敢入眠。清晨早早起来,子怡专门去买了一套男子的粗布青衣小帽穿戴上,又买了些颜色,将自己的脸涂的稍黑些,才偷偷离开。到哪里去好呢?京城那边是断断不能去的,罪臣家的子女,弄不好就被官府抓了去。如若被杀了还好,要是被没入官妓,那岂不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且,我还不想死。那就朝相反的南面去吧!
子怡漫无目的的乱走,想着越偏僻的地方应该消息越不灵通,自己应该更安全才对。白天是走一走,稍微休息一下,晚上在客栈也不敢睡得踏实,老是点着灯伏在桌上打盹。一连走了数天,不仅身心俱疲,看看自己本来少得可怜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再这样下去,该是卖耳环、卖手链了吧!可是这些都有用完的时候,难道坐吃山空?得找个可以挣钱的事情做才好。可是做什么呢?女子可以挣钱的门路,有什么呢?子怡不禁非常怀念起自己那个现代的社会来。好歹在那里自己还可以打工什么的,可在这里,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这一日竟然到了东南面边境的小县景县。这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开放性的小县,虽然地处边境,以前常有北周的游军散将前来骚扰,抢掠,但由于这是通往大夏国的商队必路经的地方,慢慢竟然繁华起来。没得路走了,再走,就没有什么人烟了,而如果不幸碰到北周的士兵,那会是生不如死了。
子怡在景县住了下来,每天无事在街上闲逛,看看有没有自己可以谋生的方法。为奴为婢她是不会去做的,那样等于没了人身自由,那还不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这是最后一条街道了,很有些偏僻。子怡慢慢走着,一间药房引起了她的注意。药材是与她有缘的,爸爸、柳居正、玉志宸、影哥哥,无一不是此中高手。当然了,大汉国盛产药材,本来学医者就非常多,但直觉告诉子怡,如果还能有什么职业养活自己的话,那就是这里了。
药铺的横匾上写着“仁义堂”三个字,可门边却只贴了一个上联。子怡看时,只见上面写道: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可是没有下联。这个对联子怡是知道的,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曾经告诉过她,但这里为什么只有一个上联呢?
子怡进得药铺,一个年纪颇大的老先生正在忙碌地与人诊病。原来这里既是医馆又是药房。看到子怡进来,老先生并不发一语。子怡安安静静地等老先生给人看完病,抓完药,而后恭恭敬敬地上前学着男子的样子施了一礼,道:“请问老先生,门口的对联为何只有上联而没有下联?”
虽然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些别扭,但想到这里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栖身之处,子怡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老先生道:“这位小哥,老夫预备招收一个喜好医术,勤学肯干的徒弟,倘若能对得上门上的对联,又愿意屈居于此拜老夫为师的话,老夫不但愿意将一身所学相授,将来百年之后,更会将医馆相赠。”
子怡一进门,老先生就暗暗观察着子怡,一看就不是来看病的。莫不是来应征?看着这小子虽说矮了点、瘦了点、黑了点,但长得还算眉清目秀,加之对人彬彬有礼,看来还可以将就观察一段时间。
原来这老先生姓任名镜台,为避仇家,来到这边境之地居住。任镜台由于医术高明,为人又很仗义,碰到穷苦人家看病,经常免费诊病,末了还搭上几包草药。县里的穷苦人家非常尊敬他,因他姓任,特意联合起来送了块“仁义堂”的匾给他挂上。可是老先生年纪大了,总觉得一个人诊病抓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说也曾收了几个徒弟,然而不是资质愚钝不可调教的,就是小有所成即离开这里前往繁华之都去了。只有一个老实巴交的徒弟福贵还在店里帮忙抓药,可是任先生见他愚笨,学无所成,内心非常着急。
任老先生因此在门上贴了个上联,声明要是有能对上下联并愿意拜老先生为师的,不但愿意将自己所学倾囊相受,更在自己百年之后将医馆相赠。当然,老先生还有一点没告诉子怡,那就是任先生老来得女,对女儿非常宠爱,收这个徒弟也是要为自己找个女婿。可是一来觉得子怡面生,不是本地人,不了解品性;二来看子怡身材矮小,心下犹豫,便没有把这层意思说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