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嫲子最先向李大脚提出在二O八国道旁开一个路边饮食店。李大脚考虑了一下,认为这个方案可行,每天从这里经过的客车货车很多,司机和旅客们都要吃饭,这是很好的事儿,又能解决旅客们和司机们的吃饭问题,又能给贫穷的乡亲们攒点钱。
李大脚考虑的是由村里开这个店呢还是由私人开。
那时候,野猪坳乡村里没有人能一下拿出那么多本钱开店,李大脚商量了半天,决定由村里牵头,群众集资开这个饮食店。
那时,刚开放不久,在偏远的山村里,人们的头脑没那么活,李大脚的想法传下去之后,反应是冷淡的。人们不愿意集资,再来,他们的确也没钱。
这怎么办?
李大脚和韩嫲子一合计,她们要好的几个姐妹自己干。于是,她们卖猪的卖猪,卖鸡鸭的卖鸡鸭,反正能卖的都卖了,好不容易凑了两千元钱。
她就用两千元钱。在二O八国道的路边开了一个饮食店。
因为李大脚是村长,她怕影响不好,就没有去当饮食店的老板,她委托韩嫲子去当老板。韩嫲子也不客气,领着姐妹们干了起来。这是一群四十多岁的半老徐娘,都还有点风韵,她们干事泼辣利索,不久,饭店的生意就红火起来了。
“喂,老板娘,有饭吃么?”
一辆货车停在了饮食店门口,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在店门外叫道。
这是江西来的司机,后来大家都叫他老洪。
韩嫲子出了店门:“怎么会没饭吃呢,快进来,快进来。”
面对韩嫲子的笑脸相迎,老洪进了店。
韩嫲子给他泡了一壶茶。
老洪喝了一口茶,笑着说:“老板娘,你多大年纪了?”
韩嫲子心里有些不高兴,怎么一见面就问人家的年纪,这样未免太不礼貌了。但她知道跑车的人都是油腔滑调的,也没在意。她笑着说:“老了,老了,四十多岁了。”
“哇呀,四十多岁了看起来还像二十八岁的闺女,你吃了什么仙丹呀,比城里人保养得还好,我家那个婆娘,才三十几岁就像老太婆了。”老洪的嗓门可大了,说起话来无遮无拦的。
店里的姐妹们也笑了起来。
韩嫲子的脸红了:“开什么玩笑呀,我们这些乡下女人保养什么呀。哎,师傅,你要吃什么?”
“你这里有什么?说出来听听!”老洪还是大嗓门,不过不开玩笑了,“这肚子里也闹空城计了。”
“我们这里有白斩鸡、闷猪蹄、酿豆腐、炒腰花……你要吃什么?”韩嫲子一口气说出了十余种地道的客家菜。
老洪考虑了一会儿,点上一根“红梅”烟:“来一盘白斩鸡,再来一盘酿豆腐,炒一个青菜就可以了。”
“师傅你可真会点,这可都是我们店里的特色菜。”
接着,韩嫲子就张罗菜去了。
几个姐妹在厨房里洗菜的洗菜,杀鸡的杀鸡,挺热闹的。有个姐妹干活干欢了,就唱起了山歌:“山上的岭多有平路,落的雨多有天晴,月光有个团圆日,哥妹总有好运行哎——”
山歌幽婉极了,从山里女人的喉中滑出,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老洪听到了那山歌,笑了起来。
老洪觉得野猪坳的山歌十分地道,不会比他家乡兴国的山歌差。其实,兴国山歌和长汀山歌是一个调子,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自体现了地方特色而已。
菜很快就上来了。
菜的色香味还是蛮不错的。
“小希,来吃饭了——”老洪走到门口,叫了一声。
从汽车底下钻出老洪的徒弟小希,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他洗了手,就和老洪一起用餐了。
“来一瓶德州高粱。”老洪喊道。
“师傅,没有德州高粱,只有小角楼。”韩嫲子笑着说,“下次我们去进,下次来你就可以喝上德州高粱了。”
老洪说:“好吧,就来小角楼吧。”
老洪喝酒挺凶的,一会儿,一瓶小角楼就下去了,喝得满脸通红。
韩嫲子和一个姐妹说:“他喝了那么多酒,还能开车么?”
那姐妹摇了摇头:“不知道。”
他们很快吃完了,老洪付账时很清楚。他红红的眼珠子在韩嫲子的脸上停留了一会儿,就带着徒弟小希上车去了。
他启动车之后,把头伸出了车窗:“喂,老板娘,你们这店应该有个店名,挂块招牌出去,更能招徕顾客。另外,你们唱山歌也可以吸引顾客的。”
车走了。韩嫲子好像想到了什么。
韩嫲子很快就把老洪司机的话转告了李大脚。李大脚一听很高兴,她说:“那司机是个好心人,他说得有道理。”大脚和韩嫲子商议了半天,就定名为“山歌饭店”。招牌由李大脚拿到镇上去做的,花了好几十块钱,不过,那招牌挂在路边店门口时,感觉显然就不一样了。小店里的山歌声也不断了。只要司机们一听到那幽婉的山歌声,马上就会把车停下来,吃不吃饭都要往店里看看。自然,山歌饭店的生意就一天一天地红火起来。村里那些观望的人们都后悔了,后悔当初怎么没有听李大脚的话入股,如果那样的话,每个月都可以分到好几百元咧。有人去找李大脚要入股,李大脚没同意,她说,不必入股,你们自己可以开饭店嘛。于是,野猪坳乡村二O八国道旁雨后春笋般开起了几家路边店。韩嫲子埋怨大脚,说这不影响了自己店里的生意?大脚笑哈哈地说,我是村长,不能甜头都让自己占了,也要分点给别人,有财大家一起发多好哇,这样,我的负担不就轻了嘛。假如我们村每家都不用拿救济金扶贫款了,那就好喽。这话说得也在理,乡村里的人都穷怕了,如今好不容易有发财的机会,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