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9 旧时记忆
《骄傲》
生活的奇妙就在于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中学时代内向不爱说话的男孩子已经能在手机的摄像头前笑说自己的部队经历,摸着自己的武警特战的臂章,骄傲地挪到摄像头前,臂章上的闪电剑像一道插入眉心的白光,刺痛我名叫骄傲的神经。
“你当时为什么选择去当兵呢?”
“一时热血吧!想在部队得到锻炼,证明自己,并尽最大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
“那你现在喜欢军人这个职业吗?”
“当然。”
我想,对于国家强大而产生的自信,是不需要过多渲染的。
国庆假期的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以五年前的湄公河大案为基础,再现缉毒警的任务过程。电影是艺术,它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高刚是一个警察,他能在枪林弹雨中奔跑躲避,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看到女儿的视频,会笑,并肩作战的警犬牺牲,会哭。当高刚和新武坐在船头喝酒,大场景的镜头拉开,背景音乐响起:我们可以是英雄。
历史在前进,时代也有局限性。于现在而言,当初屈原那种在社会传统道德要求下的与国同存的壮烈爱国主义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更需要每个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在金三角这个三不管地带,犯罪从黑暗的角落里滋生。当敌人已经猖獗到肆意杀害中国公民,这个时候的国家强硬介入并将罪犯押回中国接受中国法律的裁决,就不仅是对国家尊严的守护,更是国家实力的彰显。青年人理应为此骄傲。
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从泥泞中爬起来的中国,仍有一部分青年恰恰缺少对国家的自信。盲目追求优越,盲目贬低现实。不可否认的是,国家的发展一定存在问题。教育投入比例不足,医辽行业缺少维权组织,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等等。我们承认并且痛恨一切落后和腐败,但成长总是需要时间。因此,这一代的青年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没有理由推卸责任,青年的肩膀上应该挑起改善国家和社会的重担。
“转眼间,一切都已改变,新的起点新的世界就在眼前。”
就像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从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中取材,顺应时代以一种“此生不悔生于种花家”的姿态向少年青年们传达历史留给我们的责任。“亲,不要哭,眼泪会冻住的”,历史是志愿军们为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趴在雪地里不留痕迹的离开了,历史是泛黄的纸张上用俄文写成的泰勒公式高数笔记,它是你我头顶的明星,不会轻易熄灭。
作家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决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少年中国从历史中走来,我们每个人都该为这个少年的成长蜕变鼓掌,同时也该树立每个人的信仰,不能伟大到做一个改变世界的苹果,也要优秀到做一个独立坚强的自我。
首要的就是从精神和人格上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行事,为这个世界添一抹骄傲的色彩。
张妍
灵魂共生,冲脱“围城”
2016年4月,曾陪伴了我整个青葱岁月的安妮宝贝改名为庆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喜欢的作家是迟子建,但安妮却是我过往中无法抹去的存在,谨以此文献给我曾经挚爱的安妮。那些故事像一条河,曾在我的心底反复流淌过,河水时而丰盈时而干涸,即使蒸发成一片片云朵,可云依旧在天空漂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落。那些故事经过我的生命,带走了我青涩的岁月,带不走的是记忆。
我没见过安妮宝贝,连照片都没看过。她不是个跟外界互动很多的写作者,更多时候只愿意以自己的方式度过时间。像一个游离在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也是一个仅仅表达了个体自我价值倾向和价值观的写作者。我从她笔下的女主人公想象她的样子,穿着棉布裙子,梳着两根麻花辫子,脖子上戴着各色石头珠子串联起来的项链。一如她的文字孤独而睿智。
《七月与安生》,安妮说:这是一个关于一个人的灵魂中两个面彼此对抗与和解的故事。也有人说,它讲的是女生哲学,女孩成长过程中自由与安分、僭越和世俗两种个人意志的碰壁。就像钱钟书先生说的‘围城效应’,城里是七月,城外是安生,做了七月又向往安生,成了安生又渴望变成七月,随后就是一生一世的挣扎与彷徨。
我喜欢《七月与安生》,“短短21页的故事”却让我仿佛看见了那些年的自己和希望成为的自己--乖巧的、叛逆的、安定的、流浪的、少女的,成熟的。我相信大多数女孩也一定和我一样,身上有着七月和安生的影子,而她们代表的是人性的两面:压抑与放纵、平静和疯狂、传统与禁忌。就像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
就像世间的很多事物,并无法从它寂静的表象上猜测到暗涌。比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或者他们的离别。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一个充满幻觉与迷惘的夏天,七月与安生第一次见面。那时候13岁的她们并不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们会熟稔的如同一个躯体里的两个灵魂,花开两朵,一莲并蒂。13岁到16岁是她们形影相随的三年,她们一起学习、吃饭、睡觉,甚至走路都要手拉着手,彼此没有秘密。初中毕业后七月去了最好的高中,安生则辍学打工学习画画,她告诉七月,总有一天她会挣脱所有束缚去更远地方。她们的生活轨迹就此开始不同,也有矛盾,这个矛盾在她们两个人同时爱上一个叫家明的男孩子时达到顶峰,本来我以为故事发展到这会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可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小说里家明的出现只是她们感情的润滑剂,万水千山走遍,还是放不下彼此。我惊讶于两个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竟然可以成为对方的影子,也感叹命运的奇妙。我觉得能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一个你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对立面的朋友是多么的难得。她们都是好女孩,她们好像是同一个人。少年的友情就像一只蝴蝶一样绚丽。
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五脚鸟一样的安生。安生是一个不漂亮的女生,但是她像一棵散发着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她桀骜不羁的样子就像一只小兽,但我知道她比谁都天真善良。为了不让七月受伤,安生选择了离开,把自己的心事掩埋。她四处流浪,每到一个地方就告诉七月她那些平凡的不平凡的生活,明信片上细细碎碎的文字,只在最后写一句,问候家明。
看似放诞不羁的她其实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从没有忘记自己的诗和远方。她说,这里的水是温暖的,可是有些鱼,它们会成群的穿越寒冷的海洋,迁徙到辽阔的远方。所以她四海为家、做各种各样的工作、交际无处不在的朋友,过着丰富多彩却没有归宿的生活。自由却一直在路上。
小说里安生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在茫茫野地中生活煮咖啡,在冰冷的溪水中洗澡,晚上躺在睡袋里看满天星斗。那一刻,我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看着满天星斗的时候,我会以为生命也许就是如此而已。回来后画了油画星夜,画布上有深深的蓝和掉着眼泪的星斗,有人问我一百块卖不卖。我说卖,为什么不卖。它到了一个看得懂的人手里,就有了价值。就是这样一个睿智又特立独行的女孩子,她不知道永远有多远,所以她出来都是抓住短暂的快乐。五毒俱全的姑娘最动人。独立的价值观、独立的思辨能力、独特的生活方式、独特的人格魅力,还有爱读书。就那么猝不及防的,我喜欢上安生,桀骜不羁的安生。
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白莲花般的七月。温柔和煦的七月一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她成绩优秀,脾气好,人缘好,人生的发展按照规定的轨迹走。该读书读书,该工作工作,该结婚结婚。她手里拥有太多我们称之为幸福的东西,和蔼的父母、柔美的外貌、亲密帅气的爱人、一片光明的未来。小说里安妮宝贝塑造了整个七月来爱自己,她爱的毫无保留,不计得失,没有下限,似乎她生命的所有意义只是为了交出不计回报的无条件的爱。可是现实中我们都知道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人,安妮构造的七月满足了所有男人对恋人的期待。七月羡慕安生可以洒脱生活,可她甘于平淡,手里的东西太多,她放不掉。我喜欢七月,这样爱安生,胜过爱自己的七月。
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她们之间,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的友谊。安生爱七月,所以会抢过七月手中的包子皮,把馅留给她;所以会在拥有自己的小出租屋后,倾其所有帮七月买衣橱;哪怕七月与她同时爱上了一个叫家明的男人,担心家明爱上自己而执意踏上远行的火车;我羡慕你有我的人生可是我不会和你抢,我为你所有的付出依然是我的倾其所有;所以会在七月误会了她的初衷,出言伤害她时,告诉她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七月爱安生,所以会在安生第一次去她家吃饭时执意留她过夜;所以会在安生为她筹划衣橱的时候只是担心她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过;所以会在知道了有关家明的一切真相后难过流泪,难过自己终究无法爱安生像爱自己一样多;所以会在安生割裂了她的爱情,背叛了初衷的时候跟她说我恨你,但我也只有你。她们才是彼此的灵魂伴侣,爱过恨过后都比不过彼此拥有。
我讨厌这个叫家明的男人,他只是一个高级花瓶,配不上她们中的任何一个。就像张爱玲说的,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朵白玫瑰和一朵红玫瑰,娶了红玫瑰时间久了,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滴蚊子血白的则是那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的,时间一久,白的便是那衣服上的饭渣滓,红的则成了心口的朱砂痣。家明被安生散发出的迷离香气所吸引,又担心自己驾驭不起,爱安生可他又害怕失去七月的那份安稳。她们悲剧在于对家明感情的错付。我只有对她们的命运不是惋惜,却无能为力,毕竟生活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而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好坏来评价。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人的灵魂中两个面彼此对抗与和解的故事。女孩成长过程中自由与安分、僭越和世俗两种个人意志的碰壁。就像钱钟书先生说的‘围城效应’,城里是七月,城外是安生,做了七月又向往安生,成了安生又渴望变成七月,随后就是一生一世的挣扎与彷徨。
灵魂共生,冲脱“围城”。愿你的月亮和我的月亮都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