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榜下要捉婿
以至于会诗楼都关了,他们也不再出门,还叫小包子和孟文天小心。
果然出事儿了,正如杜伟所猜测的。
杜伟问不见的几人是哪些人,这么一回想,不见的三人在会诗楼里虽不及赵西华和汪光学,但是都是有些才能的。
小包子很看好他们的学识,这一次指不定能考中。
杜伟听后面色凝重的说道:“果然有人嫉妒了,京城里,最不缺的是官员和才子,他们太过高调,自己吃了苦头也怪不得别人。”
小包子心头不舒服,为了证实杜伟的话,他想到了五姐一直安排人在外头查探消息的,也想来问问这三人的下落。
若能找到,就能知道是谁下的手,顺藤摸瓜,总能找出些线索。
这会试全凭真本事,考前利用这手段,着实卑鄙。
于是小包子当天夜里找来了书房,也只有这个时候,谢宁才有时间看外城各区交来的消息,她还要做些整理出来。
小包子进来,便说起会诗楼里的三位同年忽然不见的事,于是两人将最近两天的消息小册子一个个的翻阅。
谢宁一边看一边整理,结果这三位同年的去处不知道,却发现赵西华和工部尚书家的贵女在外城相遇后去了尚书府的事。
看来赵西华算是已经定下了,高中后便与尚书府结了姻亲了。
谢宁看完后,感叹道:“这是一支潜力股,优先预选了。”
随后谢宁看向小包子,看得小包子一脸莫名。
谢宁问道:“我家小包子怎么不见有人榜下捉婿。”
小包子双颊一红,害羞的不好说话了。
孩子太小,自是不可能,就是谢宁觉得这京城里的贵女还挺有能耐的,凭着家势为自己选一个好前程。
没有找到小包子想要的,但是谢宁答应他,这几日她派专人盯着会诗楼与几处考生住的客栈,一但有什么线索就告诉小包子。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小包子先回去休息,谢宁却想起杜伟的话,她是不是多一些关注在这些考生身上,或许能找到一些超出意料的消息。
她也不在乎可以在京城里卖些消息的,不然这一天天的日常锁事,她每天回来看消息册子都是累的。
于是当晚谢宁叫来来富和来运,改变了追踪的方针。
一个常德的乡试,尚能将她家小包子害得这么惨,一个会试,是不是更要下手狠一些。
毕竟斗下去几位厉害的,那些不厉害的指不定就能出头了。
万事通眼下的人手不多,只够在外城的,现在全部调来内外城的几处主要客栈外,以及诗楼酒楼外,就是要好好的看看这些考生会不会出什么事儿。
也算是她对这些十年寒窗苦读的考生一个福利。
第二日,万事通的人悄悄地换了阵营。
而失去那三位考生,听人说找到了,不过却吓得病倒了,是什么吓的也不知道,反正都躺在床上,什么人也不见,恐怕没法参加考试了。
杜伟为了不让小包子和孟文天出门,他出了一道题,讨论的正是这一次朝廷新政,也是当年小包子答过的一道题,现在这新税政是要实施了吧。
于是三人为了此题做了一番讨论。
谢宁每天回来都要看看这些消息小册子,却并没有如她所想的,一切都看着很正常。
眼看着会试时间近了,三日后就要下考场,公主府里,家里人走路都是轻的,说话也是轻言细语的,都不想打扰到家中的考生。
尤其这三人为了一道题研究了好几日,而且三人都认为这一次会试必定考到,三人越是认真读书,公主府上下越是小心翼翼。
临门一脚,若是高中,康乐公主在京城有了底气。若是不中,公主府仍旧还得这么尴尬的过下去。
可是在这日晌午时分,紧闭的府门外有人大声敲门,来人一脸惊慌失助,手里握着一封血书。
府中管事开门,对方就说是来找谢玉公子的,这是他们家公子留下的血书,而他刚才是逃出来的。
管家觉得事情不简单,他将人领了进去,关门的时候朝府外看了一眼,见路口有几个人影一闪而过,虽然带了尾巴,看来公主府要惹上事了。
将人安置在抱夏前,管家匆匆走了进去报信。
谢玉听到后,带着孟文天和杜伟从院里跑出来,到了抱夏前,看到的正是赵西华身边的那位书童。
但是这人怎么身上有血迹,头发也是脏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对方一看到小包子,立即起身上前,转眼就落了泪,“谢公子,你快去救救我家公子,他……他……”
书童急得说不出话来了。
小包子安置他坐下,好好说话。
这会儿书童抹了一把眼泪,便说道:“昨日我家公子与汪公子相约去湖衅参加诗会,本是不去的,可是收到了帖子。”
“昔日旧交,不去也不好。去了后,却发现湖衅并无才子相聚,两人发现不对劲,迎头就来了一群黑衣人,将他们两人给掳走了。”
“当时小的机警给逃了,却发现沿街有人巡视,对方来历不明,却极有权势和手段。”
“我便在乞丐窝里躲到了现在,才乘机跑到这儿来报信的,谢公子,你一定要帮帮我家公子。”
“后个儿就要考试了,他们若是不能参加考试,如何回去交代,家乡还有那么多的人企盼着,我家公子必定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书童说得眼泪又来了,小包子和孟文天听了却是面色严肃起来。
小包子开了口:“不成,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人敢如此动手,我一定要查出来。”
这时杜伟看到书童手中的血书,这不是赵西华留下的,却正是当初写帖子给赵西华的那位同年。
是书童先去了对方客栈,本想问出自家公子的去处,却发现人已经不在房中,只留下血书一份。
小包子三人看着这份血书,上面写的是他不打算再参加考试,不但自愿放弃,还要离开京城,回乡去。
这血书的内容也太过玄乎了,就这个话,何须以血代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