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李卫东在英国伦敦期间,希特勒也登上了德国的权力巅峰。
19年7月1日德国国会选举上,纳粹D获得了的选票、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D派。在此情况之下,总统兴登堡试图说服希特勒组成联合ZF,但被希特勒拒绝。
19年1月日,德国皇太子致函兴登堡,敦促其授权希特勒组阁,石曼也给希特勒提供了00万马克的支助。风烛残年的兴登堡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委任希特勒出任总理组阁。
对纳粹D人而言,爱因斯坦并不仅仅是一个犹太科学家。他在社会各个层次的名望使他拥有大量的听众,而这就意味着政治影响。作为一个忠实的民主和和平人士,他反对纳粹D人和德国民族主义者的政治目的,也因此成了长达几年诽谤战的主要目标。
纳粹D人在这方面也有他们自己的方式。希特勒“接管”了政.权,这为“秋后算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此时的爱因斯坦,还有一批艺术家和作家,遭到了纳粹D报《民族观察者》的猛烈抨击。
幸运的是当时世界显示了奇迹,爱因斯坦没有进集中营。就在希特勒夺取政.权的那天,爱因斯坦在柏林郊外卡普特的别墅门口,石曼手捧这一大束鲜花,站在这里。
此时的石曼,被希特勒称为女神般的人物,并在一次演说中高呼:如是没有这位东方女神的帮助,德国永远见不到温暖的阳光。”
虽然石曼没有在纳粹D中任职,但是,她早已经赢得了他们的尊重,所以本来是前来捉拿爱因斯坦的D徒,看到石曼的身影后,立即退去。
原本的历史,此时的希特勒还没有上台,不过因为石曼的原因,使得希特勒登上权力巅峰早了一个月,这使得爱因斯坦没来得及逃走。
有人说爱因斯坦对女性就像“磁铁对铁屑”那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他在女人的围绕中也感到非常惬意,并且对所有的女性都感兴趣。
即使在尚未成名的时候,爱因斯坦对女性也颇具吸引力,不过名气确实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追求者。不论是婚内还是婚外,他在生活中肯定比单身汉牛顿或他的朋友、模范丈夫尼尔斯.博尔有过更多的浪漫插曲——但也有人说,这些爱情基本上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并无直接的X关系。究竟怎样,大概只有当事人清楚了。
到0世纪0年代中期,爱因斯坦已经取得了让人狂热崇拜的地位。这时他发现,他对女人的吸引力被提升到了奇迹般的高度。1米76的身高,宽阔的肩膀,保持良好的体形,被吹捧成具有传奇般的智力;发型、服饰再经爱尔莎的彻底改变,中年的爱因斯坦风流倜傥、光彩耀眼。
关于爱因斯坦对异性的口味,人们的看法可谓大相径庭。
在选择爱侣方面他倒是不怎么挑剔,但是在异性朋友上,他觉得不谙世事的天真少女比圆巧世故的社交型妇女更有吸引力。
爱因斯坦喜欢女人,而且他越粗俗邋遢,便越是讨她们的喜欢。
偏爱漂亮的女人是他的一个弱点。
婚后不久,爱因斯坦爱上了一个朋友的侄女、已婚少妇、威廉皇家研究所的一名年轻女秘书倪贝蒂.纽曼。19年,爱因斯坦和鲁道夫结婚之后,倪贝蒂成了爱因斯坦的秘书。顷刻之间,他就热烈地爱上了她。这是爱因斯坦在与爱尔莎婚姻期间的第一桩风流韵事。
在犹太教义和血统两方面,爱因斯坦很早就开始淡薄对教义的信仰,但是从来不忘犹太血统,说犹太血统是自己“最强的人际关系”并说“没有德国犹太人,没有俄.国犹太人,没有美国犹太人,实际上只有犹太人。”他认为犹太传统特征中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近乎狂热的热爱正义、个人独立的愿望”等特质使他“感谢幸运之星”让他属于犹太人。
爱因斯坦致力于维护犹太人的利益,并不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而回避为本族裔的个人或者族群利益说话。举手之劳的签名一类,他参加的很多,而且他还写过一些文章,参加过一些犹太人的政治活动。为了减少犹太人教育机会上的歧视,他奔走欧美筹款设立犹太人大学。
19年他到耶路撒冷演讲,场所就是将于195年正式成立的希伯来大学。他为犹太人利益服务自然得到称赞,但也受到攻击,特别是当他所居住的德国和犹太人有严重冲突的时候。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因此退却,或者只关心自己个人而放弃维护族裔权利。同时,爱因斯坦并不盲目支持犹太人所做的所有事情,对于他认为错误的事情他同样反对。
爱因斯坦维护族裔权利,表达政治观点,并不都是自己“功成名就”以后。上面提到的1915年到1917年宣言发表时,爱因斯坦还没有成为物理界以外的世界名人。
因为爱因斯坦对于美女,没有免疫力,所以石曼这位被誉为东方女神的美女,来到德国后,很快成为了爱因斯坦的朋友。
爱因斯坦并不是龌蹉的人,对于石曼,他除了欣赏,并没有做什么过激的行为。
他的小情人倪贝蒂打开了别墅的门,见石曼手捧鲜花站在门口兴奋道:“石曼,你终于来了,刚才别墅外嗡嗡的围了一群苍蝇,烦人死了,教授正在客厅等你呢。”
石曼笑道:“倪贝蒂,苍蝇并不可怕,你瞧,不是被我赶走了吗。”
倪贝蒂道:“你可真厉害,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见了你,就像见到了老虎一样。”
石曼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走进了爱因斯坦的别墅。
爱因斯坦现在比较烦,对于希特勒刚一上台,就对犹太人露出爪牙,他早就有预感,不过当他认识石曼之后,心中更期待石曼给他规划出的蓝天,所以在石曼的劝说下,并没有离开德国,而是在静静等待,那个石曼所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的李卫东的到来。
其实爱因斯坦对于华夏的了解,并不是开始与石曼,早在认识石曼的十年前,他就去过华夏。
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得到证实,驰名天下后,就开始被介绍到华夏,特别是通过19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给华夏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爱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这个古老而陌生的东方国度——华夏。
19年7月,爱因斯坦受到被谋杀的威胁,与爱尔莎暂离柏林。10月8日,他们夫妇俩应邀去日本讲学,在法国马赛港乘日轮“北野丸”号启程,沿途访问了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的途中,爱因斯坦被授予19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1月17日~1月9日,访问日本。
爱因斯坦在往返途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天,亲眼看到了处于苦难中的华夏,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他在旅行日记中记下“悲惨的图象”和他的感慨,实在深刻而形象“在外表上,华夏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5分钱的工资天天在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
这个城市鲜明地体现了欧洲人与华夏人的社会地位差别,这差别让人十分理解近年来的GM事件。在上海,欧洲人形成一个统治阶级,而华夏人则是他们的奴仆。
这个受折磨的、鲁钝的、不开化的民族,与他们国家伟大文明的过去好像毫无关系。他们是淳朴的劳动者……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
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遭受着残酷的虐待,所受的待遇真是牛马不如……”
华夏人民的遭遇,叫爱因斯坦的社会同情心再度被唤醒了,他的心在颤栗,在淌血。
爱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爱是没有国界的,他对华夏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类的同情心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之上。
19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从东北作为突破口侵略华夏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当时的国际社会却表现出无奈和无能。当年11年17日,爱因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
19年10月,华夏GCD的创始人陈D秀在上海被捕,爱因斯坦和罗素、杜威等具有国际声望的知识分子联名致电蒋光头,要求释放陈独秀。
同时爱因斯坦的思想,也对华夏日益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他使得很多华夏的有志青年,远赴欧洲,踏上了追求科学的道路。
虽然爱因斯坦对华夏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是对于石曼提议在华夏完成自己的科学梦想并没有什么信心,直到石曼对他拿出了李卫东寄来的东珍岛上的实验室图片和三亚工业区的建设照片的时候,爱因斯坦的那颗心,才为之一动。
李卫东给予石曼寄来的实验室图片,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有一些,爱因斯坦只有在梦境中见到过,他想不到,那个遥远贫穷的国度,会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小岛,尤其是守岛秘书,辛吉斯那犹如雕塑般的美丽,深深的震撼了爱因斯坦的心脏,他决定,即使不留在华夏,也要去东珍岛上去看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