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联合舰队总司令认为由于航母舰队实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对斐济群岛和萨摩亚群岛的进攻,因缺乏有力的海空掩护,胜利把握很小,因此建议取消“FS”作战。
大本营慎重研究了他的建议,最终决定取消“FS”作战。但大本营对于“FS”作战寄予厚望,即使在取消了作战后,仍在进行南太平洋作战准备,不断充实5月成立的计划用于南太平洋的第17军,该军由天皇侍卫武官长的弟弟百武晴吉陆军中将任军长,至8月初第17军所属部队已有南海支队、一木支队、青叶支队等,总兵力约7000人。
而大本营海军部也成立第八舰队,由三川军一海军中将任司令,拥有包括4艘重巡洋舰和3艘轻巡洋舰在内的一批军舰,其主力部署在拉包尔,并在莱城、萨拉莫拉和所罗门群岛等地配置部分兵力。而联合舰队也派出第25航空战队约100架岸基飞机进驻拉包尔,以配合第17军和第八舰队作战。
日军大本营判断盟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即将开始,决定采取“确保要塞”的战略防御,其中在西南太平洋确保以拉包尔为核心的俾斯麦群岛以及两翼的新乔治亚岛、布干维尔岛和肖特兰岛。根据这一战略,日军调整了战略部署,其中在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联合舰队投入4艘航母、4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32艘驱逐舰和18艘潜艇;陆军兵力从七个师团增至十二个师团,飞机约1000架。
1943年3月,日军海军根据大本营战略计划制定“第三阶段帝国海军作战计划”,其核心内容为以基地为依托,在陆军实施持久防御的配合下,保证海军有充分的时间重整兵力,以便在有利时机与海南部队太平洋舰队实施舰队决战。
日军终于从失败中意识到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易手,明智地将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御,决定在所罗门群岛采取防御。虽然战略已经确定,但与海南部队一样,陆、海军也存在不同看法,由于在瓜岛战役中,所罗门群岛的守军主要承担向瓜岛运送补给的使命,防御相当薄弱,现在又由于海南部队的海空封锁难以得到增强防御所需的物质和人员补充,形势岌岌可危。因此陆军主张放弃中所罗门群岛,将防线后撤至北所罗门群岛。
但海军认为所罗门群岛众多,海域狭窄,便于发现和迎战海南部队舰队,一旦海南部队舰队进入更北面的开阔海域,就更难以对付了,因此强烈要求将防线稳定在中所罗门群岛地区。经反复磋商,双方达成协议,在陆军配合和支援下以海军为主,坚守中所罗门群岛;北所罗门群岛的防御则以陆军为主。
早在瓜岛战役尚未结束的1942年12月,海南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就开始考虑第二阶段的作战,他认为步步为营的战术耗时多,代价大,不如跳过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群岛,直接在阿德尔米勒尔提群岛登陆,以切断日军拉包尔的主要补给线。
而叶婷和徐宝珍认为虽然海南部队的实力正逐渐增强,但要跳过日军密集防御的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群岛,直接在阿德尔米勒尔提群岛登陆,目前的力量还不具备这样的物质条件,退一步说,即便顺利占领了阿德尔米勒尔提群岛,己方的补给线也将受到日军的威胁,将使进攻部队陷入被动。叶婷特别强调,进攻目标不应超过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徐宝珍根据这一原则,确定距离瓜岛约160海里(约合288千米)的新乔治亚岛为目标,因为日军在该岛西北部的蒙达地区建有机场,可以在下一步进攻中发挥作用。叶婷很快同意这一计划。
徐宝珍将攻击目标确定为新乔治亚岛,为了保证首战的胜利,他决定首先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与新乔治亚岛之间的拉塞尔群岛,因为一旦占领了拉塞尔群岛,就可以建立鱼雷艇基地、登陆舰船的停泊和供战斗机起降的简易机场,使之成为进攻新乔治亚岛的前进基地,对于首战新乔治亚岛,极为有利。
该群岛在瓜岛战役期间是日军重要的补给中转站,随着瓜岛战役的结束,该群岛也就失去了作用,但岛上的日军守备部队还没撤走,根据空中侦察,判断岛上日军约两三千人,徐宝珍决心投入优势兵力,采取"牛刀杀鸡"战术,一举消灭岛上日军。他调集陆军第43步兵师、海军陆战队第三营,以及工程兵部队、后勤部队和守备部队,共计约9000人,参战部队的集结地点为瓜岛。
其中第一批从新喀里多尼亚岛向瓜岛集结的部队约4500人,由4艘运输船运载,与1艘油船和6艘驱逐舰组成护航运输船队,船队航行途中于1943年2月17日晨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以南海域被日军侦察机发现,当天下午,日军就根据侦察机的报告从布干维尔岛起飞12架鱼雷机,入夜后飞临船队上空,海南部队早有准备,船队已变换成防空队形,运输船之间拉大间距,驱逐舰在运输船周围组成环形警戒圈,各舰根据雷达指引,防空火力相当猛烈准确,日机的攻击遭到了猛烈的火力拦截,由于此时的日军飞行员素质已远远不及战争初期,在猛烈的防空火力拦截下,日机无法占领有利的发射阵位,投下的鱼雷无一命中,反而被击落5架。海南部队船队则于2月18日安全到达瓜岛。
就在海南部队紧张地进行兵力集结时,意外地发现日军已经开始收缩防线,拉塞尔群岛的守军已经撤走,于是海南部队登陆编队于2月20日晚从瓜岛出发,2月21日凌晨抵达拉塞尔群岛,并顺利登陆,兵不血刃占领该岛。
从2月21日起,海南部队大规模向拉塞尔群岛运送人员和物资,按计划开始修建机场、码头等设施。
令人费解的是日军直到3月6日才开始对拉塞尔群岛进行空袭,给了海南部队足足两周的时间来站稳脚跟,此时海南部队的对空防御已经部署完毕,机场、码头均已形成有效的防空体系,因此日军的空袭收效微乎其微。
海南部队占领拉塞尔群岛后,并未急于开始进攻新乔治亚岛,而是以航空兵、潜艇、水面舰艇以及攻势布雷全力破坏日军的后勤补给,以最大限度削弱日军在南所罗门群岛的防御,为随后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海南部队用于破交的航空兵主要是驻扎在瓜岛的岸基航空兵"所罗门航空队",这支航空兵部队是在瓜岛战役期间由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三个军种的航空兵联合组成,至1943年2月实力已经颇为可观,拥有包括F4F"野猫"、F4U"海盗"、P-38"闪电"、P-39"飞蛇"战斗机和SBD"无畏"、B-24"解放者"轰炸机在内的多种等机型,飞机总数达百余架,具有很强的空中突击力量。
由于所在的亨德森机场位于热带丛林边缘,跑道四周长满高大的仙人掌,飞行员便自诩为"仙人掌"航空队。在瓜岛战役中,这支英勇的航空兵部队,克服补给困难、疾病流行、日军炮击等种种困难,与日军航空兵奋勇拼杀,确保了瓜岛上空的制空权,为战役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令日军芒刺在背的"仙人掌"!
"仙人掌"航空队频繁攻击航行在中、北所罗门群岛海域的日军船只,迫使日军船只不敢在白昼航行,只能使用航速较快的驱逐舰利用夜暗向蒙达等地运送人员和物资。
1943年2月后,"仙人掌"航空兵不但攻击日军后勤补给线上的运输船只,还对日军在所罗门群岛上机场实施了猛烈空袭,从2月9日至28日,几乎每天都出动飞机轰炸日军蒙达、布因和肖特兰等地的机场,总共出动飞机575架次,损失飞机82架,其中有5架宝贵的B-24"解放者"轰炸机。鉴于日军在这些地区部署有较强的空中兵力,海南部队为减少损失决定在没有战斗机严密保护的情况下,暂停了对上述地区的白昼空袭。
海南部队航空兵部队对日军海上运输最大的打击是在2月底3月初,参战部队是由西南太平洋战区航空兵司令肯尼中将兼任司令的第五航空队和澳大利亚空军,第五航空队是1942年9月3日刚刚成立的新部队,拥有330架战斗机和255架轰炸机,以莫尔兹比港附近机场为基地。经过半年多的实战锻炼,战斗力已大有提高,为了提高作战效率和轰炸效果,第五航空队发明了新战术:先由澳大利亚空军的英制"英俊战士"战斗机进行低空扫射,再由B-25和A-20轰炸机实施低空投弹,同时B-17轰炸机实施高空水平轰炸--这种战术第五航空队经过反复训练和多次合练,只等在实战中一展身手。
1942年12月日军撤出瓜岛后,日军大本营立即决定将原定增援瓜岛的第20、第41和第51师团转用于新几内亚岛。1943年2月第20师团和第41师团陆续到达,只有第51师团因新几内亚岛西部的丹皮尔海峡遭到海南部队封锁而没有到达莱城,此时莱城地区只有冈部支队和从布纳败退的残部,形势相当危急。
因此2月9日,日军拉包尔地区的陆军第八方面军和海军东南舰队开始协商将拉包尔的第51师团运送到莱城的方案,海军表示由于没有掌握新几内亚群岛海域的制空权,直接将部队送到莱城,势必遭到海南部队猛烈的空中打击,将会遭到巨大损失,主张只将部队送到莱城西北的马丹,陆军认为马丹距离莱城还有500千米的险峻山路,部队上岸后再要经长途行军,恐怕将会错失增援的时机,双方经过多次磋商,最终达成一致,决定直接向莱城运送第18军军部和直属部队、第51师团的五个步兵大队共6900人以及海军的第23防空部队400人,同时运送包括40余门火炮、40辆汽车、弹药、燃料等在内约2500吨补给物资,由陆军的7艘运输船和海军的1艘运输船负责运输,第八舰队派出8艘驱逐舰遂行海上护航,并由陆军第12飞行团、海军第21航空战队及"瑞凤"号航母的舰载机共100余架进行空中掩护。
早在日军船队出航前,海南部队侦察机就已经发现日军正在拉包尔集结运输船,通过无线电侦听也察觉日军最近的电讯往来非常频繁,海南部队因此判断日军将向新几内亚岛增派部队,决心集中优势空中力量将其消灭于海上运输途中,并根据拉包尔至莱城的三条航线制定了相应的作战方案。
2月28日船队从拉包尔出航,3月1日即被海南部队飞机发现,海南部队随即将在莫尔兹比港机场的268架飞机编成突击机群,随时待命出发,只是此时日军船队还未进入中型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因此肯尼中将只是出动B-17“空中堡垒”重轰炸机对船队进行监视。
3月2日晨,船队到达新不列颠岛以西海域,海南部队7架B-17“空中堡垒”重轰炸机飞来,分成两队,采取不同高度对船队发起了攻击,“旭盛丸”号运输船接连中弹,于九时许沉没。“旭盛丸”号上搭载的1500名陆军只有第51师团长中野在内的819人在沉没前被“朝霞”号和“雪风”号驱逐舰接走,这两艘驱逐舰立即全速驶往莱城,3月3日凌晨将这819人送上岸后,再全速折返,与船队会合。在此次空袭中,还有3艘运输船被炸伤。下午,海南部队飞机又发起了两次空袭,“野岛”号驱逐舰遭到重创,失去机动能力。为了迷惑海南部队,日军船队一直沿驶向马丹的航线行驶,直到日落后才改变航向,驶入维蒂阿兹海峡,海南部队“卡塔林那”飞机不时投下照明弹,紧紧跟踪。
3月3日,天气开始转晴,日军预料到海南部队必将发动更大规模的空袭,增派40余架飞机加强了空中掩护。九时许,海南部队从巴布亚地区各机场出动100多架飞机,首先由13架“英俊战士”从150米高度俯冲扫射,接着又是30架B-17轰炸机一阵猛炸,最后是12架B-25轰炸机的致命攻击,B-25以疏开队形,10余米高度的超低空,一面用机枪扫射,一面采取“跳弹攻击”,所谓“跳弹攻击”就是将炸弹像鱼雷那样投下,使炸弹在水面上跳跃着如同打水漂一样冲向目标,撞击目标的船舷。
日军对此战术毫无防范,空中掩护的40余架战斗机因海南部队通常都是在6000米高度进行水平轰炸,所以都集中在中高空,对于海南部队超低空攻击根本来不及反应,而日军船只还以为遭到海南部队的鱼雷攻击,进行了紧急规避机动,但为时已晚,华夏飞机投下的37枚炸弹有17枚命中,7艘运输船无一幸免,全被击沉。“白雪”号驱逐舰弹药舱中弹,引发大爆炸,舰尾被整个炸飞,没捱过一小时就沉入大海。“荒潮”和“时津风”号驱逐舰都被跳弹击中,丧失了机动能力。
此次空袭过后,日军驱逐舰开始打捞落水人员,不久即接到大批华夏飞机正在飞来的警报,便立即停止打捞,迅速向长岛以北行驶,驶离华夏飞机的作战半径,总算逃过一劫。
下午,因天气恶化,出击的华夏飞机只有部分飞机发现并对日军船队实施了猛烈攻击,“荒潮”号再度中弹,舵机失灵,与已受重伤的“野岛”号相撞,更是雪上加霜遭致重创,在海面上一直漂泊到4日早晨,海南部队B-17轰炸机投下的炸弹正中烟囱,一声巨响之后舰体被炸为两段,终于沉没。
“朝潮”号赶来救助“荒潮”号,也遭攻击,先被B-17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击中,失去机动能力,后又遭8架B-25的集中攻击,连中四弹后沉没。“时津风”号上午受伤后,乘座该舰的第18军军长安达中将和舰员转至“雪风”号,军舰在海面上奄奄待毙,日军为不使该舰落入海南部队手中,于3月4日派出9架轰炸机和19架战斗机前来轰炸,此时日军飞行员的技术根本无法与战争初期相比,竟无一弹命中失去机动力又无对空火力的“时津风”号,最终还是在4日下午由海南部队飞机将其送入海底。
3日黄昏,从卡维恩赶来的日军“初雪”号驱逐舰在长岛附近海域与船队残存的4艘驱逐舰会合,并为4艘驱逐舰补充了燃油,然后5艘驱逐舰兵分两路,4艘驱逐舰救起的所有的陆军官兵全部集中到“初雪”和“浦波”号驱逐舰上,由这2艘驱逐舰送回拉包尔;另3艘驱逐舰则乘夜暗返回战场,继续救助落水官兵。由于当晚风浪较大,夜间能见度又低,3舰只救起了少数人员,于5日中午回到拉包尔。此后日军还出动潜艇前去搭救落水人员,但效果甚微。
而海南部队对日军落水官兵也很重视,为了不使其上岸为害,不仅出动水上飞机进行搜索,还派出鱼雷艇部队,寻找消灭乘坐救生艇的官兵。
此次海空战史称“俾斯麦海海战”,日军有8艘运输船和4艘驱逐舰被击沉,运送的6900名陆军和400名海军中,有3700人丧生,2700人返回拉包尔,只有875人在目的地登岸,而所有运送的火炮、车辆和军需物资全部损失,海南部队只损失了4架飞机。
尽管日军为了此次增援行动,竭尽最大努力集中了百余架飞机为船队提供空中掩护,但与盟军在该战区的航空力量相比,仍处劣势。更为致命的是日军战略上高估了己方空中掩护的能力,为了尽快将增援运到,贸然将航线选择在海南部队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内。
又由于日军航空兵力量薄弱,根本无力主动组织对盟军航空基地的空袭,只能被动地进行随伴掩护,这样怎能有效掩护船队在海南部队优势航空兵作战范围里的长时间安全航行?加上日军对海南部队飞机所实施的“跳弹攻击”战术毫无防范,采取完全错误的空中掩护战术,更是造成了惨重损失。此次海空战的结局,不仅在于击沉了日军多艘运输船和驱逐舰,更使新几内亚岛的日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此后日军大规模增援计划已无实现可能,只能以小型船只在夜间进行偷渡式的运输,根本无法满足需要,给新几内亚岛以后的作战带了严重后果。
海南部队潜艇部队也加强了破交活动,从珍珠港出发的潜艇主要活动于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从弗里曼特尔出发的潜艇则重点负责北所罗门群岛海域,击沉击伤日军多艘运输船,海南部队“琥珀鱼”号潜艇在破交作战中,被日军巡逻机击伤,导致潜艇漏油,随后被日军“绳取”号鱼雷艇和18号猎潜艇击沉。
海南部队还不时派出水面舰艇进入中所罗门群岛海域,或炮击日军蒙达机场,或截击日军执行运输使命的舰船,1943年3月,水面舰艇之间就发生过一次海战。
3月4日,日军第二驱逐舰大队大队长橘正雄海军大佐率领“村雨”号和“峰云”号驱逐舰从拉包尔出发向科隆班加拉岛运送粮食、弹药。3月5日午夜完成了运输任务后沿科隆班加拉岛东岸经库拉湾以26节航速返航。当时在所罗门海域活动的海南部队舰艇编队是由李维海军少将指挥的第68特混编队,辖有3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正兵分两路,一路是4艘驱逐舰,负责炮击蒙达机场;另一支路由杨岑海军少将亲自指挥3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负责截击日军运输船只。同时有3架“卡塔林那”水上飞机为编队提供空中侦察,并在海战时进行炮火校正。
3月5日22时30分,瓜岛海南部队指挥部根据海岸监视哨的报告——海岸监视哨,在以后的文章中还会多次出现,这是主要由澳大利亚派出的,每组两至三人,隐蔽在南太平洋上各的丛林中,包括在一些日军占领的上,只携带简单的观通设备和通讯设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视附近海空,一发现日军飞机或军舰活动,便立即将其数量、航向、速度和位置报告指挥部,为指挥部提供早期预警,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成为盟军最为有效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向梅里尔通报敌情,有2艘日舰正高速从肖特兰岛向东南航行,梅里尔立即指挥编队以20节航速沿新几内亚岛西北海岸向西南搜索前进。不久一架“卡塔林那”水上飞机也发现日舰。
3月6日0时许,杨岑编队驶入科拉湾,排成单纵队搜索前进,当夜没有月亮,海面上伸手不见五指,华夏军舰使用雷达导航和搜索。
0时57分,华夏军舰雷达在234度方位发现日舰。四分钟后,与日舰的距离缩小到10000米,杨岑下令开炮!3艘巡洋舰的152毫米主炮一齐开火,猛轰第一艘日舰“村雨”号,日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起先还以为是遭到空袭,“村雨”号舰长甚至下令对空射击,直到看清了华夏军舰射击的火光才明白过来,转为对海射击,由于华夏军舰使用雷达指引射击,射击相当准确,“村雨”号舰桥及上层建筑连连中弹,海南部队驱逐舰向“村雨”连发五条鱼雷,命中一雷,“村雨”号爆炸不断,火势熊熊,很快沉没。
当“村雨”号起火下沉时,“峰云”号插到“村雨”号东侧,转向北行,华夏军舰见“村雨”号已经燃起大火,沉没是早晚的事,便适时转移火力,转而集中射击“峰云”号,“峰云”号全力还击,以华夏军舰炮口闪火为目标猛烈轰击,但华夏军舰在雷达指引下,射击极其准确,加上军舰多,炮火占据压倒优势,“峰云”号多处中弹,爆炸不绝,四下起火,竟先于“村雨”号沉没。两舰幸存者橘正雄海军大佐以下174人于3月7日登上科隆班加拉岛。
华夏军舰一口气击沉两艘日舰后,杨岑感到意犹未尽,指挥编队*近韦拉湾,对岛上日军设施进行了猛烈炮击,使日军储存的物资、飞机、跑道和营房遭到不小损失。
与此同时,海南部队4艘驱逐舰按计划炮击了蒙达机场,共发射127毫米炮弹1600发,但蒙达机场仍能使用。
杨岑编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以30节航速返航。此次海战史称“新乔治亚岛以西海战”,成为海南部队拦截日军运输船只的一次完胜之役!
海南部队为彻底断绝日军海上运输,除了出动飞机、潜艇、军舰外,还在日军经常使用的航线和要道上实施攻势布雷。海南部队根据空中侦察了解到布干维尔岛西南的布因是日军运输船只的始发点或中转站,便将布因海域作为重点布雷区。
3月20日.日落后,海南部队先出动18架B-17和B-24轰炸机,空袭布干维尔岛南部的卡希利机场,这是海南部队的佯攻,用以吸引日军注意,牵制分散日军防空。同一时间,海南海军的42架TBF“复仇者”鱼雷机以超低空悄然飞临布因附近海域,每架鱼雷机上都携带一枚重达750千克的M-12磁性水雷,全数投放在预定海域,而且布雷飞机无一损失。继此次成功的布雷行动后,海南部队于次日还组织过一次布雷行动,出动21架轰炸机掩护40架鱼雷机布下40枚水雷。
截止5月海南部队飞机先后在该海域共布设100枚水雷,所形成的雷区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日军先后有“风云”号驱逐舰、3艘潜艇和2艘运输船触雷沉没,还有“夕张”号巡洋舰被水雷炸伤。
4月下旬,澳大利亚空军对卡维恩海域进行了航空布雷,布设103音响枚水雷,海南部队潜艇也在该海域布下24枚磁性水雷,这些水雷在六个月后的1943年11月开始发挥作用,一连炸伤日军包括“五十铃”号巡洋舰在内的4艘军舰,迫使日军于12月投入2艘扫雷艇、2艘猎潜艇和2艘登陆艇组织扫雷,结果只扫除了一枚磁性水雷,2艘扫雷艇又被海南部队飞机炸伤,扫雷行动只得草草收场。
5月,为阻止日军加强对中所罗门群岛的防御,海南部队决定在日军经常使用的布拉基特海峡实施布雷,以封锁该海峡,破坏日军海上运输。由于难以使用飞机进行航空布雷,海南部队只得使用水面舰艇,考虑到此次布雷行动风险比较大,海南部队没有投入新型舰艇,而是选用了三艘由超期服役的老式驱逐舰改装而成的快速布雷舰,并特意将这三艘军舰从圣埃斯皮里图岛调到瓜岛附近的图拉吉港。
海南部队考虑到这三舰雷达陈旧落后,便将雷达性能比较先进的驱逐舰与三舰合编为布雷编队。由于三舰装备落后,防空火力尤为薄弱,必须借助夜色掩护进入布雷海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