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室内。
到现在,问讯已经十多个小时了,不知道是第几次问讯了。
问讯的对象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满脸奸猾之态。他叫刘小海,7号嫌疑车的司机。
“警官,我真的没有撞过人。”刘小海满脸是委屈。
“谁也没有说你撞人啊?我们只是向你了解一下情况。”问讯的警察小李一脸庄重地说。
“警官,您这样说谁信啊,你们找我们肯定是因为交通事故啊。如果超载了,那是路政管的事情。我这都被关了一天了,你们这哪是了解情况啊,根本就是怀疑嘛!这耽误了我多少买卖,少赚不少钱呢!”刘小海摊开双手,似乎比窦娥还要怨屈。
刘小海常年在路上跑车,与交警、路政的执法人员打交道多了,也练就了一身油滑的本事。
“你严肃点!问你就老实回答问题。公民有义务配合警方工作。你别自作聪明,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大事不说,你那些交通运输中违规违纪的事情还少么?”
警察小李看着他那奸猾的表情气就不打一处来。
一个晚上了,他一直是这个态度。如果不打压他一下,他还以为这是在菜市场讨价还价。
看到警察真的生气了,刘小海心中虽有些小窃喜,但还是收敛了不少。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过犹不及了。
“你再说说你的车当天爆胎的详细情况。”小李直接问。
“我这个车胎本来就有点老化了,一直想换呢,这不资金不足嘛,等这个月的货款收齐了,我就马上换一个新的。”刘小海絮絮叨叨地自顾说着。
小李一瞪眼,说:“谁让你说这个了。说说爆胎的时间,地点。”
刘小海一吐舌头,貌似尴尬地干笑了两声,说:“时间记不太清了,好像是中午过后,过了加油站不远就爆胎了,当时我就叫了流动补胎车来补胎。对了,你可以查我手机的通话记录,上面有联系时间。”说着,刘小海就开始摸口袋,找手机,可是没有找到,说:“手机都被你们收上去了,你们自己查就可以了。”
“好,我一定会查的。当时看到赵连城的车了么?”赵连城是8号嫌疑车的司机。
“看到了,我们的车刚爆胎,他的车就从后边开了过来,就停在我们前边不远处,下车后还想给我帮忙。我叫了流动补胎车,就没有用他帮忙。后来不知道他在车前鼓捣什么。”
“再后来呢?”
“后来,我们的车修好了,我就开车去送货了。那天装料时排在了后边,比其它的车晚了不少时间。爆胎又耽误不少时间,本来正常情况下一天可以跑两次车,结果那天只跑了一次,少赚了不少钱呢!”刘小海又开始嘴碎碎地说其它事情了。
小李及时打断了他,说:“好了,这个就不必说了。你开车走了之后,赵连城的车呢?”
“我车开到他旁边时,叫他一起走,他也就马上开车追过来了。”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
“交货呀!”
“交货之前呢?”
“到地秤上称重啊。”刘小海的**病又开始抬头了。
“刘小海!”小李瞪着眼睛高声说,“你好好回答问题!”
“你看,你看,又生气。好好,我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真的,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最起码我没有看见。”
“赵连城的车呢?”
“他的车在我的车后面,我怎么能看到他的情况呢?”
“期间你没有看到发生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没有,肯定没有。”刘小海信誓旦旦地说。
“你确定?”
“对天发誓!”说着,刘小海还做了一个举手发誓的动作,也不知他是真的发誓还是在表演中掩饰什么。
刘小海就像一个滚刀肉,煮不烂,切不开,让人无从下手。
另一个问讯室里,对赵连城的问讯也在进行着。赵连城,二十出头,黝黑的面色,乱蓬蓬的头发,眼神中带着年轻人少有的沉静和冷漠。
坐在他对面的是警察老曹。原来是小李警官在问讯,但从赵连城的口中没有得到任何信息。这才换了经验丰富的老曹来。
曹警官稳扎稳打,不咸不淡地问着小李曾经问过的问题,摸着赵连城的底线。
总是提问相同的问题,也许就可以从历次的回答中找出破绽。因为如果说的是谎话,在紧张的情境下,自己记得并不是那么清楚,第一次也许就把问题圆过去了,但第二次问的时候,第一次是如何回答的,就很少有人记得清楚了,可能就会用另一个谎话去圆这个问题。这样就可以从历次回答中找出嫌疑犯哪处说的是谎话了。
“姓名?”老曹问道。
“赵连城。”
“年龄呢?”
“二十三岁。”
“……”
“……”
一些基本的信息回答的当然是毫无破绽,这些也没有必要说谎的。老曹之所以还问这些问题,就是使他逐渐放松警惕。
“说一下12月10日那天你的出车情况。”老曹开始往正题上引了。
“我天天在路上跑,怎么会记得每一天的情况呢。何况这都过去这么多天了,我记不清了。”赵连城有些不屑地回答。
赵连城说得也有道理,看来头脑相当清醒。
“近些天你去白灰厂送石灰石了么?”老曹换了一个问法。
赵连城沉思了一会儿,说:“去过。”
“去过几次?”看出了赵连城的犹豫和思考,老曹紧问了一句,就如同扎入皮肤的刀子,又被他用力向里面捅了一下。
“记不清了,大概两次。”赵连城淡淡地说,面无表情,刚才那一丝犹豫转瞬即逝。
老曹继续问着:“说说这两次的行车路线。”
“在安南县的永盛石灰石厂装料,顺着千大路向北走,拐到五莲路上,在钢厂西侧的石灰窑交料。然后顺着五莲路到安西县,再向南返回家中。” 看来这条线路他非常熟悉,赵连城回答得没有任何破绽,像背顺口溜一样,语速飞快,飞快中带着隐隐的不耐烦和一丝得意。
“看来总在这条路上跑嘛,很熟悉呀。”老曹赞了赵连城一句,不过马上话锋一转,问:“既然跑这条路这么熟悉,为什么第一次交货时间比其它的车晚了半个多小时?”老曹又将这刀子向里面捅了捅。
这下可能是将赵连城捅疼了,因为这个问题原来没有问过。偶尔插进了一个新的问题,让赵连城一时没有反映过来。
赵连城犹豫了一会儿才说:“半路车坏了,停在路边修车了。”
“什么地方坏的?”老曹紧追不舍。
“千大路上,刚过了加油站。”赵连城回答得也倒干净利索。
“什么地方坏了?”
“车喇叭不响。”
“找谁修的?”
“自己修的。”
“修好了么?”
“没有。”
“为什么没有修好?”
“去追刘小海的车了。”
“当时刘小海的车在干什么?”
“他的车爆胎了,叫了流动补胎车补胎。”
“说一下当时你们的情况。”
“他的车在我前面行驶,看到他的车爆胎后,我就将车停到了他的车前面,看看能不能帮什么忙。后来他叫了了流动补胎车,没用我帮忙,我就顺便用这个时间修修自己的车。”
“那么在后来的监控中发现他的车在你的车前面,这是怎么回事?”
“他的车修好后,先开走了,我也就发动车,追了过去。”
“刘小海的车路过钢结构厂后发生交通事故没有?”
“没有。”
“你的车呢?”
“也没有。”
“你路过钢结构厂后发现有事故发生么?”
“没有。”
“你交货后,为什么不原路返回,而是先到安西,再到安南,然后才回到家中?”
“那条路车比这边少点,省时间。我们一直是走这条线路。”
“你再好好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情况向我们提供的么?”
“没有了。”
这样,一个轮次的讯问就又结束了。
曹警官虽然对赵连城有所怀疑,但多次提问过的几个相同的问题,他的答案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一些新加入的问题,赵连城的回答在逻辑上也说得通。看来,还要再好好谋划一下问讯的方式方法,争取下一次有些突破。
一次次的问讯结果都反馈到了侯卫红这里。侯卫红认真推敲着刘小海这赵连城两人的问讯笔录,虽然各有说辞,但大体环节都能够对得上。尤其是爆胎修车这个环节,两个人都提到了。
侯卫红又让张鸿鸣从钢结构厂的监控中查证了一下两人所说的那辆流动补胎车,确实发现了它来去的踪迹。这说明两个人都说了真话,至少是这一部分说了真话。
但是,目前看,肇事车应该就在这两辆车之中,两个人都不承认是自己肇事,也没有看到对方的车发生事故。但他们之间肯定有一个人在说假话。那么,谁在说假话呢?
或许他们建立了攻守同盟,已经串好了供词,都在说谎,相互掩饰?这就不得而知了。
(明天就上架了,朋友们多支持,我也努努力,每天更三章!三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