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突然走近朱樉两步,让朱樉明白。他说的话应该具有神秘性。
果然,王明尽量靠近朱樉。小声说道。
“大王,臣下以为。大王有时间应该多呆在军营里面。”
“军营里面?”
朱樉疑惑不解。
看朱樉的天真的模样,王明知道他并没有听懂自己的话。无奈,王明只有对朱樉说明。
“不错。大王,军营始终是最安全的地方。特别是大王的五万亲兵军营。”
朱樉彻底明白了,他问王明。
“王大人是说有人要害本王?”
王明并没有点头,而是说道。
“大王,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多谢王大人提醒,本王会注意的。”
经过王明提醒,朱樉还真忽视了自己的安全。
按照历史运行的轨迹,原本朱樉就死的不明不白。现在听王明的意思,再不小心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后死了才冤枉。
朱樉随意的态度,让王明欲言又止。最后他只能摇摇头,不在说话。因为他没有掌握一丝证据,全凭个人分析。真说出来,朱樉恐怕不会相信不说。还会让朱樉认为自己在挑唆。
当然,朱樉的内心并不像王明想的那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面容上没有表现,他的内心可是高度重视自己的生命。
在内心里,听进王明的建议后。朱樉开始转向关中民政。
当朱樉询问现在的关中,陕西,西北所有情况后。
“老天保佑,终于让秦王清醒了。”
王明一时间有些恍惚。短时间他便想到了当初那个提剑指苍天的朱樉。
正是那一句信不信,朱樉的赤子之心征服了王明。
王明记得很清楚,这是既一年前,朱樉再一次询问政务。
“王大人,你布政使司没有一个统计数据表吗?”
朱樉拿着王明让人找来的各项工作报告,嘴上不免埋怨起来。
这一项一项工程数据,人口统计,土地,商业等等。让朱樉看得清楚的同时,也不免感到头大。
他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不知是上天垂怜两百年以后的大明,还是朱樉是十世善人的原因。
总之,他来到了大明,成为中华最后一位秦王。
上天已经给了重来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在朱樉心里是给大明的。
成为朱樉后,因为自己不懂政治和军事。哪怕继承了朱樉的记忆。朱樉也对政治军事一知半解的情况下。
朱樉选择了顺其自然。根据历史上,朱樉的狂妄。他略微做出了一些调整。
对农业与军事的重视,这是大明王朝的精英人才们制定的国策。他真正改变的,是商业和军功。
朱樉重视商业,是因为宋朝。
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后。文贵武贱的大宋王朝,能延续三百多年的江山社稷,全因为有钱。
有钱好办事,有钱能使鬼推磨。军备废驰,内政失败,文人大谈诗词歌赋,景秀文章。打算以文气,应对刀剑的想法后。
让他们高枕无忧的原因,正是因为大宋有钱。钱,可以让他们继续麻醉自己。可以让生活依然无忧无虑。依然可以大谈,明天更美好。
一篇景秀文章,就能力战千军万马的场景。最后被视为野蛮人的蒙古人以血与泪,让他们明白。再好的文章,也救不了中华。
可当他们明白时,一切都晚了。
崖山一跳让他们多少挽回了文人的气节。十万军民与帝王共同跳海殉国的悲凉,让中华大地开启了被外族统治的里程碑。
刚好一百年,汉家儿女抛弃诗歌与理想。以血和泪在中华大地再次谱写出最美的文章。
明白前因后果的朱樉,大力发展商业。这是提前留下一步退路。
如果大明的商业发达到大宋王朝的地步。哪怕崛起于黑山白水间女真人,想要将日月轮换。那只能是做梦。因为大明用钱都能砸死他们。
因为煤山上吊的崇祯皇帝,不会连边军的军粮也筹不出来。
所以,朱樉才会忤逆朱元璋,制定了一切向钱看的政策。
好在朱元璋并没有阻止,一切都按照原有的剧本。在容忍朱樉的胡作非为。
想必朱樉只要不造反,在朱元璋心里。任然是个好孩子。
每个人,帝王也不例外。
谁不说自家孩子好!对朱樉的容忍,也可以看成是朱元璋这个父亲。表达的一种溺爱方式。
朱樉虽然做了很多让朱元璋怒火中烧的事情。可朱樉并没有出格。
朱樉当然有他的底线。两次前往南京的冒险行为,正是因为他知道朱元璋护犊子的性格。
也可以说,朱樉是在利用一个父亲的爱。
他走的路,最后是毫无疑问会和朱元璋对上。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一天多久会到来,只有朱樉清楚。
等到他翅膀长硬,具有实力说不得那一天,就是他真正面对朱元璋的时候。
“回大王,布政使司留下了原档。其他全部都送往了王府,交给了长史邓大人。”
朱樉点头,对王明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他知道,这是王明的一种态度。
对自己这个秦王的尊重。不会因为自己不理事,就置之不理。
对所有文件数据,朱樉直接翻看最后得出的结论。
“王大人,本王多谢你为关中做出的贡献。”
将所有数据看完以后。朱樉深深呼吸一口气。他起身,对着王明成九十度一鞠躬。
一年多时间里,人口翻了五倍。当然,这里面不仅新生儿。还有其他地区,迁来陕西落户的外来人口。
税收翻了二十倍。二十倍看起来很多。可别忘了,大明的商业是中原所有王朝中的最低谷。
与往年相比,这二十倍商业税收。全部都是朱樉大力提高商人待遇,全力扶持商业的结果。
粮食收仓入库的也是以往的五倍。
这一点,能看出新开垦的荒地,也是原来的五倍。
看来自己一直在坚持的,是对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基本不插手,这就是朱樉的态度。
“大王万万不可,大王折煞老臣了。”
朱樉突然的举动,让王明短暂愣神后,连忙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