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第四三一章中印公路七十八公里处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李四维 2646 2024-11-16 00:55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四维率部入驻雷多军区,至此,新编第二十二师完成移防,全员入驻雷多军区,此时,先行入驻的新编第三十八师早已开始了战前强化训练。

  雷多军区紧邻野人山区那迦山脉,自然条件恰与野人山相近,是训练热带丛林作战的理想场所。

  入驻雷多军区后,孙副军长和其幕僚深入研究了北缅的兵要地理,制订了完善的训练计划。

  设在卡图村外的军区司令部与广袤的原始森林只隔着一条五十多米宽的大河,大河自北向南蜿蜒而过,是各部进行武装泅渡的训练场地。

  当然,热带丛林作战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山地战、丛林战、遭遇战等科目,除了武装泅渡外,还有开路、架桥、攀登、操舟、侦查、搜索、埋伏等一系列战术动作。

  在入驻雷多军区的第二天,六十六团便收到了司令部重新制定的训练手册,各级军官人手一本。

  十一月二十五日,六十六团的训练正式开始,自此,风雨不辍。

  早在白果镇,李四维便编写了一本《特勤连战术手册》,虽然缺乏系统性,但也让将士们得到了一些丛林作战的训练。

  后来自杰沙撤退之时,六十六团曾与日寇第十八师团的搜索联队展开了一番丛林追逐战,那一战也让将士们积累了一定的丛林作战经验。

  到了兰姆伽,无论在美方的制定的训练计划中,还是在中方的加训计划中,都包含有丛林作战的训练。

  因此,训练自从一开始就进展得十分顺利。

  真正的麻烦来自训练之外——疟疾!

  雷多地处疟疾疫区,二型疟疾尤为猖獗,这就要求各部严抓防疫工作,防疫的方法就那么几条:忌食生冷、灭蚊、服用疟疾平……但执行起来却十分耗费心力。

  在雷多,训练是辛苦的、生活是艰辛的,但也有欢乐——为了鼓舞士气,各部师、各团都组织了丰富的文娱活动。

  出征遥遥无期,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

  十二月,数万中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部队以及十二万来自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的劳工在雷多集结完毕,中印公路正式开始修筑。

  中印公路开工了,新一军各部也在积极地为反攻缅甸做着准备,但是,反攻缅甸的计划却迟迟没有敲定。

  自一开始,英方便对反攻缅甸持消极态度,虽然后来被迫提出了“雷芬斯”计划,但距离中美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四三年一月十四日,英美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了会谈,反攻缅甸即是重要议题之一,会上,美方一再向英方施压,终于迫使英方答应实施由史迪威将军提出的“安纳吉姆”计划。

  四三年二月九日,中、英、美三方在加尔各答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研讨反攻缅甸的具体计划,最终,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根据计划,作战期定在四三年十一月至次年五月。

  反攻缅甸还遥遥无期,李四维却迎来了第四个孩子。

  四二年二月十九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雨水。

  当然,雨水是中国的节气,元宵也是中国的节日,这一天的雷多依然艳阳高挂,驻军各部的训练也还在继续。

  这天一早,李四维便接到了通知,到指挥部开会了,直到午后才返回驻地。

  “团长,”

  李四维刚一下车,便见郑三羊满脸喜色地迎了上来,“恭喜!恭喜啊!”

  “呃……”

  李四维一怔,旋即反应了过来,“若兰生了?”

  “嗯,”

  郑三羊连忙点头,“生了个男娃……”

  郑三羊话音未落,李四维已然直奔自己的帐篷儿去了,只余笑声还在回荡,“好!生男娃好……”

  李四维的帐篷距离团部不过三五十米远,他风风火火而去,转眼便到了帐篷外,可是,脚步却是一僵,仔细地整了整衣帽,这才掀开了帘子。

  “团……”

  于秀莲端着一盆水正准备出来,看到李四维撩开了帘子,连忙停下脚步问好,却被李四维挥手打断了。

  李四维笑着指了指在床上躺着的伍若兰,便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

  帐篷不大,一张床便占去了大半空间,伍若兰静静地躺在床上,好似睡着了一般,可是,当李四维走过去时,她却突然扭过了头,略显苍白的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四维,是个男娃……”

  “嗯,”

  李四维快步走了过去,俯身,轻轻握住了她的手,笑得温柔,“男娃好……以后和他哥可以相互扶持!”

  “嗯,”

  伍若兰轻轻地点了点头,低头望向了身侧的襁褓,“四维,你说娃叫个啥好?”

  “嗯……”

  李四维也低头望向了襁褓里的婴孩,看着他酣睡的小脸,眼中尽是慈爱之色,“小名就叫乐乐……大名……大名叫胜利吧!”

  “胜利……”

  伍若兰念了一遍,连忙点头,“好!叫胜利好……这娃来了,胜利也快来了!”

  “是啊!”

  李四维笑着点了点头,“胜利就快来了!我今天去指挥部,听说驻印公路已经修好七十多公里了……”

  根据计划,驻印公路西起雷多,穿越那迦山脉,直通新平洋,然后折转道密支那,将在中缅边境的畹町与原滇缅公路连通。

  自开始修筑以来,十余万军民艰苦奋战,劈开了那迦山脉上的原始丛林和一道道山岭,稳步向前推进着。

  四三年二月二十八日,驻印公路开工修建了六十六天,已经推进到了那迦山腹地,前面便是一道被称作“鬼门关”的险要隘口。

  这天天色已暮,号子声和锤砸镐凿的声音已然散去,劳累了一天的劳工们陆续返回了营地,公路上渐渐地恢复了宁静,只余那块标有“七十八公里”的里程碑静静地矗立在暮色之中!

  突然,七八个身着国军制服的工兵从营地方向而来,扛着园锹和大木牌,提着铁皮油漆桶径直走向了那块刚刚竖立起来的里程碑。

  在他们身后,七八个身着美军制服的工兵也跟了上来,他们同样扛着园锹和大木牌,提着铁皮油漆桶。

  一中一美两队工兵径直走到里程碑两侧,然后就忙碌开来,不多时,两块木牌便竖了起来。

  然后,将士们又用油漆将木牌涂成了红色,再用白漆写上字:“欢迎来到缅甸!此路通向东京!战友们,奋进吧!”

  在兰姆伽训练营开训典礼上,史迪威将军的话犹在耳畔:“……打回缅甸去,打回中国去,打到东京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