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僧儒是唐穆宗和唐文宗时代的宰相,他的儿子牛从任睦州刺史。回到京城入谢皇上,宣宗送他紫服。唐时的睦州府在浙江桐庐,后来宋朝范仲淹也在那里做过官,有名的海瑞也留下了英名。前朝宰相李德裕是牛僧孺的死敌,两派你都我,我斗你,整整斗了三十年。宣宗对他们为了私利,不顾政府形象的做派,看在眼里,记在心了,很不喜欢此人。做上皇帝,一记把他贬到海南岛,死在那里。据余秋雨先生《山居笔记》说,现在海南岛还有李德裕的后代。
他十分重视人才。上任后就想到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经去世八个多月了。他写了一首《吊白居易》的诗,深表怀念: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做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子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怅然。
他对优人十分严格。不让他们任官职,不让他们参与国事。前些年初中部编教材从《资治通鉴》选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乐工罗程。罗程的乐器奏得非常好听,得到宣宗的喜爱。正因为如此,罗程骄傲霸道,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把人给杀了。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朝代,剥夺别人的生命权,都是要偿命的。宣宗认为杀人抵命,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好说的,杀了就是了。那些平时跟罗程一起的同事向皇上劝谏,希望能网开一面。一天,等皇上来听奏乐。他们把罗程的琴放在罗程坐的位置上,希望宣宗看到琴。能想起罗程的好,从轻处罚他。宣宗知道这些人的意思。他对这些优伶说。各位爱卿,你们看重的是罗程的技艺,他看重的是国家的法律。他杀了人,还能宽贷吗?最终杀了罗程,还法律一个公正。
虽然宦官没有得到特别的压制,但还是有态度的。一个宦官见到宰相郑朗,没有下马。宣宗知道到此事,下诏剥他的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他又制定一条政策。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连坐。唐朝藩镇部队朝廷派官员去当监军,担任监军的都是宦官。
他不止对身边的人要求严格,就是对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
两次许配公主的故事很有名,也是历史上非常少见的。原来永福公主已经许配给于琮(读聪),后来又收回圣旨。宰相不明原因,问皇上何故变卦了。他说,近日跟这个女儿吃饭,她有点不高兴。竟然对着爹把筷子折断。这样的性情,怎么能到士大夫家做媳妇呢!当即传旨,令广德公主嫁给于琮。永福公主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妹妹成了自己的代理。广德公主是懿宗的姐姐,在后来唐懿宗时代。丈夫被懿宗的驸马韦保衡陷害流放到边地,愿意跟着丈夫走。881年却被黄巢杀害。
大女儿万寿公主,下嫁起居郎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装饰婚车,他说。用铜装饰吧。结婚虽是大事,但也只是一个形式。一个人婚后生活好差。夫妻生活是不是幸福,跟婚礼的档次高低没多大关系,能省就省吧。他还告诫女儿,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轻视夫族。有一回,驸马郑颢的弟弟生病,宣宗派中使去探望。中使看望病人后回去汇报,宣宗特意问公主是不是也在那里。中使说她到慈恩寺看戏了。宣宗一听,怒道,难怪士大夫不愿意娶公主为妻,至今方知其情!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公主见父皇大怒,吓得连忙请罪。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
.记忆超群
宣宗还在做公子的时候,差点被杀。关于这件事情,韦昭度《读皇室运寻》和令狐綯(读韬)的儿子令狐澄《贞陵遗事》这两本书都有记载。武宗为了争夺皇位,让人把他自己的亲叔叔抓起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一位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假意杀死他,用破席子包起来,送出皇宫,才活下来。出宫后当了三年和尚,武宗去世,宦官把他请出来当皇帝。令狐綯跟宣宗同时期人,他儿子生活的时期跟武宗也不远,而韦昭度在昭宗时期当过宰相,可信度应该很大。。
传说宣宗喜欢唱《菩萨蛮》,令狐綯密令温庭筠撰写新词以进。温庭筠的词以及敦煌曲中,《菩萨蛮》一调用的最多。《菩萨蛮》是那时长安城里的流行歌曲,宣宗可能是《菩萨蛮》近乎疯狂了的粉丝。
温庭筠是晚唐词人,五百首《花间集》集中了温庭筠等十八家“诗客曲子词”,他的词居首。他的《菩萨蛮》共有十八首,第一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写一个女子一夜候人不至,第二天出现在严庄相待的场面,全是无声的镜头。优秀的诗词的意象还有多向性,也可说是生活中的怨妇,也可以说暗喻一个怀才不遇的士子。但不管写什么意象,那种失望而孤独之感,借助了动作与服饰暗示出来,笔法细腻。
关于令狐绹,李商隐进士考失败,说是他从中作梗所致,讽刺令狐宰相“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五代《中朝故事》和《北梦琐言》以及陆游《避暑漫钞》也记载他南逃江南,遁入空门的事情。宋初曾经有人说他到过杭州。杭州佛寺齐安禅师很看重他,也很好地照顾他。宣宗即位后,齐安已经去世。宣宗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有诗哀悼。此外,他还遇到黄棨大师,有一段公案“黄棨礼佛”:大师问他,不看佛术,不看法术。不看众术,长老礼拜当何求?他要求各地改尊道教为佛教。恢复了武宗时期严禁的佛教,到处造寺庙。增加了许多僧人。给国家增加了繁重的负担。这一点,后来五代后期是周郭威就比他好了。郭威即位次年,废除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座,又毁天下铜佛像铸钱。
武宗去世之前没有立太子,但要说让他当皇帝,他自己都不相信。在他人生迷迷糊糊浑浑沌沌的时候,宦官马元贽见武宗不能视事,立他为皇太叔。不久,武宗去世。他即位。他是唐朝唯一一皇太叔继任的皇帝。
为什么说他连自己都不相信会当皇帝呢?
古代之体制,不论德才,即位的首先是嫡亲长子。宣宗不是正宫娘娘生的,自然拿不到这一张选票。自然是哥哥当皇帝,就是武宗。武宗去世,皇子继位,那他更加没希望。再说,小时候他就像一个哑巴。大家跟大家一起玩,谁都兴高采烈。显示皇家子弟的宏富性格。他却傻呆呆的站在一边,不说神情落寞,至少是目光呆滞,几乎不说一句话。他的哥哥文宗到十六宅玩。跟皇哥哥没有什么话。文宗见这一个傻瓜弟弟,常常笑话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愚童。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谁都笑话他。谁都欺负他,谁也没把他当回事。倒是成了宫中达官贵人的饭余茶后的开心果。
宣宗当了皇帝。不像他的那些前任,碌碌无为。他要做一番事业。为祖宗基业,做了不懈的努力。他励精图治,每天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不但过问国家大事,还常常关心身边的人。他的记性非常好,宫里的搬运叔,劈柴伯,厨师娘,烧火婶,保洁哥,看门弟,保育姐,端茶妹的名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对这些人,他都能根据其特长爱好安排工作,没有什么差错。有时候,有些下面报上来的狱吏姓名,凡五品以上的官员,要宰相府抄写一份名单和简历给他。放在桌上,有空就看看,一览皆记。甚至账本上的字都记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一位内库官员清理仓库里受污损的布匹,在报告单上误将“渍”写成了“清”,枢密承旨孙隐以为皇上不会看,让它错在那里吧,没有改过来,就这样报上去了。后来中书再汇报这事,写的却是“渍”。宣宗知道后很生气,把孙隐交给有关部门,按擅自改动奏章罪论处,贬到外地。宣宗的记性在君王中是极其罕见的。《资治通鉴》对他的好记性特别做了大量叙述,叙述所至,溢美的流露,意在向后人交代宣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的。
《资治通鉴》还记叙了下面两件事,告诉大家宣宗跟太宗一样,十分了不起的皇帝,称之为小太宗。
像很多君王一样,宣宗也喜欢打猎。一天,在苑北田猎时遇到几位樵夫。他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于是把樵夫叫到身边,问他们哪里人。樵夫们告诉宣宗,他们是泾阳县人。宣宗又问他们当今的县令是谁,为官清廉不清廉,为政作不作为,百姓生活怎么。
樵夫们告诉宣宗,县令叫李行言,为政清贫廉洁,对百姓很好。这些年来,泾阳县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好多了。不只如此,他们的父母官身上有一种精神,感动了全县人民。
宣宗非常好奇地说,请说说是一种什么精神。
樵夫们说,起初,他来县里任职的时候,就已经有几个强盗祸害乡里,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李行言知道后,说堂堂***,皇上英明,岂能让这等无法无天的畜生横行!即刻派出快捕去抓,可是,这几个强盗听到风声,躲起来了。后来暗中侦查,获知那些强盗藏在一个军人家里。
可是,要到军人家去抓捕,这在以往的县令是不敢的。李行言非常生气,管你是什么人,下令搜查。县里的一班快捕去了,军人把他们拦在门口,十分抓狂,竟然拒不交出犯罪嫌疑人。军匪结合,气焰嚣张,是谁都没办法的事。李行言得到汇报,岂能这么嚣张!亲自带着人马,赶到军人家,把那些强盗抓了起来。强盗横行,跟这个军人关系大着呢。县令按窝藏罪,把军人抓了起来,依法处死,满门抄斩。泾县从此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宣宗当时就记住了县令的名字,回京后把“李行言”三个字写在纸上,贴在房间里的柱子上。到十月,见有机会,就提拔李行言为海州刺史。李行言入朝向宣宗谢恩时,宣宗赐给他金紫衣裳。并向李行言说,你知道为什么赐给你紫衣吗?李行言一双正直的眼睛对着皇上看,摇摇头说,皇上,下臣不知道。唐宣宗即命左右取来贴在寝殿柱子上的贴文,给李行言看。李行言这才知道在泾阳给百姓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皇上也知道了。如今他任海州刺史,是皇上钦定的。海州即今江苏连云港,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属楚,叫“郯(读坛)国”。
李行言所领导的那个泾阳县在陕西八百里秦川的腹地,南距长安约五十里地。此处是关内膏腴之最,有关中“白菜心”的美名,南临渭河和泾河。唐德宗、宣宗去世都安葬在那里。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原型就是泾阳人,国民党著名人士、书法家于右任也是泾阳人。
第二个故事,也是在打猎时微服私访时了解到的。他在渭州打猎,路经醴(读礼)泉。跟班的官员了解到有几十位老人在祠里求佛。皇上派人去一问,原来,这里的县令要离任了,他们到州府去请求上级领导把他留下来,继续担任县令,没有得到答复,只好来求佛爷,保佑他能继续留任。皇帝十分感动,问他们为什么要他继续担任县令,县令叫什么名字。这些老人告诉宣宗,叫李君奭(读是),他当县令,政治清明,百姓幸福平安,所以求菩萨保佑,让他再做几年父母官。
皇上听后笑笑,便记住了这个县令的名字。
那些老人并不知道问他们的人是当朝皇上,但没有想到的是,求佛还真求到佛爷了。皇上也好像记住李行言的名字一样,离开了醴泉。回去照样写在纸上,贴在寝宫。只等有了机会,给他提升。(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