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腊月过半,刚下了一场瑞雪,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地愈发显得厚实,虽说年关未至可此时的整个中国大地几乎每一座城市市镇村落,依然处于一片辞旧迎新的气氛之中。
在这风雪之中,在这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年头里,天气似乎比往年更冷上一些。在天津城里,那通亮的路灯下,风雪飘荡着,地上已经落着厚厚的一层雪,在那匝深的积雪中,穿着黑色毛呢大衣的巡警腰佩着洋刀,来回的于街头上巡逻着,维持着这座城市的治安。
多年来,天津已经从座古朴的中国城市锐变成为与天津租界相仿的现代城市,通亮的路灯街头的巡警,甚至还有那刚刚实行起来的人行道,无不彰显着城市的变化。
在这个冬夜,在街道上,恐怕也只有这些尽忠职守的巡警还会在街头上,忍受着这冬夜的严寒,任劳任怨的沿着曾无数次走过的路径走动着。
偶尔的,他们会把视线朝着另一个方向看去,那里的路灯似乎比这里更亮一些,那边是北洋大臣行辕,在行辕门口,穿着土黄毛呢大衣的北洋兵荷枪立于岗亭中,相比于警察在这个冬夜里他们似乎更为难挨一动不动的他们,只会更觉寒冷。
可是却没有谁会掉以轻心,万一让长官抓着偷懒,那可是要行军法的
除夕的北洋大臣行辕显得极为安静,在这里甚至听不到什么鞭炮声,只是偶尔的会有一些人走动着。现在。都到了这个点了。自然不会再有人把电报往这里递了,各地拍来的贺岁的电报,该来的都来过了,就是登门拜年的门人,也不会在这个钟过来。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是闲下来的时候,可是今个。府中的人们却诧异的发现,大人今年似乎没有闲着,只是在匆匆的用完晚饭后,又一次进了他的书房之中,
快到除夕了吧
盘腿坐在床上火炕里的一直沉思着的老人突然抬头问了句,此人正是被称为当世奸雄的李鸿章的李鸿章,这位为大清国收拾了一辈子烂摊子的北洋大臣,在十年前,终于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从大清国的忠臣变成了奸臣。
可就是这个奸臣却依然维持着大清国的体面。若是没有李鸿章的苦心维持,恐怕早在十年前。这大清国就已经京破国亡了,现在,再不济,这大清国还是在这的,大清国的朝廷还在京城,皇上太后都还在紫禁城中。
甚至就在几个小时前,李鸿章还收着皇上和太后发生的旨意,除了贺年之外,当然也会叮嘱李鸿章好好的调理身体,众所周知,已经七十有九的他,或许被人称为之当世奸雄,可谁都知道,大清国不能没有这根定海神针。
是的,荃帅还差十三天。
在一旁的张佩纶则紧紧的恭应着,作为李鸿章的女婿,他同样也是其最信任的幕僚之一,也就只有他时常在入夜后陪侍在其身边。
这今年的年景不错,想来百姓能过个好年哎
话未尽,李鸿章便长一声,沉住话来,撑着身子,起了床。
荃帅,外头风寒,莫要着了寒气
未待张佩纶说完,已下床的李鸿章便披衣推来了房门,走了出去,张佩纶只得忙在一旁跟着,他知道,今天荃帅为何会这般模样,是心忧所至,现在,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拖着有些沉重的步子来到了院内,看着黑洞洞的夜里,这飘着雪的冬夜里诡异的寂静,让李鸿章只觉内心沉重无比。
就在几个小时前,前来拜年的赫德,带来了一个让他至今仍处于极度震惊中的消息英国已经东北驻伦敦代表签订了同盟条约,更准确的来说,是英国东北地区的通商航海补充条款,也正因如此,从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鸿章才会显得有些失神,或者说神魂不定。
在过去的两年之中,英国因为在非洲进行英布战争,国力受到很大消耗,已无力单独对付俄国。因此早已经放弃孤立主义的英国才会开始在东亚物色伙伴,以期确保和扩大在东方的权益。
一开始,英国首先想拉拢北洋,但多年来持以以夷制夷的李鸿章,自然让英国大失所望。继而其甚至想做美国的工作,又因其势力距远东过远而作罢。这样,英国人的视线便转向了实力同样强大,且又与俄国人于亚洲扩张充矛盾的东北身上,最终基于在远东只有东北最可靠的认识,英国一反旧时支持北洋常态,决定与东北接近。
那时东北正面临俄国的强大压力。而且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妥善处理。在唐子然的努力下,如唐昭仪等人行动下,通过外交开创对东北有利的国际条件,采取了最后一着棋,即跟英国结成同盟。
现在,面对俄国向东南亚展开的野心,终于在新年到来的时候,东北拿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同盟条约,而这个消息,李鸿章并不是从英国公使或者东北方面得知的,而是从赫德,通过友谊途径得知的。
两国中的一国与第三国交战中如有别国参战,同盟国则应进行联合作战幼樵,唐子然苦心经营十年,终于得逞了
是了,终于得逞了
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唐子然了,对外,即使是其于俄国人发生战争,他也无须担心关内了,英国人会帮助他看管好后方,对内,在其统一关内的时候,其也无须担心俄国的进攻,英国人同样会给予其保护。
苦心经营十年
唐子然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了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不过只是短短几个小时。李鸿章却像是老了几岁似的。就连那从未曾弯下的脊梁这会也无力的弯了下来。现在的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看到了磨刀霍霍的东北大军,既将挥师入关的一幕。
再也没有人能阻挡他唐子然了
苦叹一口气,李鸿章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十年,在过去的十年中,执掌北洋的他同样苦心经营着。在过去的十年中,他做的事情比前三十年做的还要多。取得的成功,自然也远非前三十年所能相比。
唐山的机车厂以及钢铁厂大沽口的大沽造船厂德县的北洋兵工厂,还有青岛的海军船坞,芦汉铁路,津镇铁路再加上胶济铁路,这一座座工厂一条条铁路,无不是见证着过去十年间的进步,可是相比于东北,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何止是一点啊
差得太多了,其实。从一开始,人家就把北洋甩在身后了,只不过,自己一直都装做视而不见,不是装作看不见,而是哎,现在再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现如今,他唐浩然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着挥师入关南下了待到时机合适的时候,恐怕就是黄袍加身了
更何况,还有天命天命
想到这两个字,李鸿章的面上顿时显露出一副五味杂阵之色。
光绪十八年,当时满清朝廷刚在壬辰之战中惨败,朝廷甚至不得不屈辱的认可九督议政,甚至就连挑起壬辰之战的驻朝统监唐浩然亦位列为九督之一,对于这个乱臣贼子朝野上下自然充满了仇视情绪,而在许多读书人的眼中,那以洋学代之国学的唐浩然无疑是祸乱之源的当世之贼,舆论变得对东北非常不利。面对关内舆论对自身的不利,东北当局自然是倍感焦虑。
针对当时远东和内地的复杂形势,原本肩负同化朝日,融汇中华的东亚同文会开始肩负起了新的责任对关内的舆论鼓动,其认为最妥当的办法就是缓和与内地紧张的关系,并逐渐培养亲近东北之心,在匡正中华的前提下影响内地舆论。
也正是从那时起,在充足的经费支持下,东亚同文会这一建于朝鲜旨在同化朝鲜人,后又鼓吹东亚同文同种的同华机构,开始了对内的工作,在短短数年间,借助内地新政之机,其于内地收购创办数十家报纸,以影响左右内地舆论。
也正是从那时起,内地才开始一点点的受到影响,而其中所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昭昭天命。
匡复中华之昭昭天命
一句简单的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显露着某种程度上的野心。九督议政之后,尽管在关内各督幕僚以及舆论之中皆有种种言论,在舆论吹嘘着大一统的同时,同样出现了代清的苗头,但内地更多的却是从所谓的五德终始说说去言道着满清的德尽。
而相比关内东北无疑走的更远一些,如果说,关内的传统舆论依然传统的用所谓的五德终始说为自己张目的话,那么东亚同文会则直截了当的用华夷之辩作为基础,言道着华夏之族的昭昭天命。
与内地吹嘘着五德终始不同的是,受东亚同文会影响更深的东北的舆论更愿意相信天命,而东北的天命即是匡复中华,重现华夷秩序亦是东北的昭昭天命。
十二年前,无人在意这昭昭天命,而现在,这昭昭天命在内地同样也影响了很多人,十二年前,于世人眼中,唐浩然是乱臣贼子,而现在,又有几人视其为乱臣贼子,只待其挥师南下之时,恐怕立即就会有人鼓吹其天命所归了。
荃帅
张佩纶满面苦涩的笑了笑,这笑容似乎有些牵强。
至少,咱们还有一搏之力他东北想一口把咱们北洋吃下去,即便是累不死他,也得撑死他
那笑容敛去时,张佩纶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狠意,是了,东北固然强大,且现在全无后顾之忧,可另一方面,过去这十年,北洋也没有闲着什么事情都没做。北洋也在准备着这一天,莫说别的,单就是北洋的十六镇新军,就足够他东北喝上一壶。
至于北洋水师,虽说现在规模不及东北海军,可再怎么着,也有那么五艘战斗舰摆在那,凭着成师二十年的积垫,即使是俄国,也不见得能在北洋舰队的手下讨着好了,若是当真打了起来,这胜负未尝可知。
是了,这或许是唯一值得安慰的事情了
张佩纶的话,并没有让李鸿章松下一口气来,反倒是让他的眉头蹙的更紧了,这十年,他之所以苦心维持着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甚至有时候不惜忍辱负重,为的是什么
是为了李家的江山
李家何时又有过江山
是为了北洋,这北洋与中国孰轻孰重
诸如此类的念头,在李鸿章的心底弥漫着,他默默的思索着,考虑着,最终,他还是把视线投向了走廊外,透过电灯的光亮看着那飘荡的雪花,他的心里却又一次想到当年第一次到关东所曾看过的一幕幕。
突然李鸿章打破了沉默,他像是自言自语的轻语道。
幼樵,你说这些年,他唐子然在东北都干了些什么
唐子然在东北干了些什么李鸿章知道,同样也不知道,知道是因为报纸上情报里,总会有许多关于东北的事情,不知道,是因为除了那或夸张或轻蔑的言语之外,他根本就不知道在东北发生了什么。
荃帅
未等张佩纶弄明白李鸿章的意思,李鸿章的下一句话,却是惊得其半晌说不出话来。
幼樵,若是可以的话,我可真想去关东看看啊,我想去看看,这十年,他唐子然把东三省那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什么模样想看看,这东北到底给了他什么底气可
话声稍顿,李鸿章语带无奈的说道。
就怕他不给咱们机会了啊,你瞧东北那边几十万大军已经动了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