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带着异能兴农家

第七十七章 收留

带着异能兴农家 捡贝拾珠 3625 2024-11-16 02:09

  宏远爹娘商量了半天,始终也做不出去留的决定。依然坐在那里面对面地发着愁。

  梁晓乐走到堂屋里,看看这个,望望那个,最后羞答答爬进宏远娘怀里,摸着耳垂玩儿。暗中对接上灵魂。

  宏远娘(梁晓乐):“按说呢,咱已经有十五亩地了,你又腿脚不好,不如就留下他们,给咱当长工,咱给他工钱。反正雇谁也是雇。”

  “得了吧你,人家都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的人家都不雇人,咱这点儿就雇,非让村里人笑话咱张精。”宏远爹表示坚决反对。

  宏远娘(梁晓乐):“咱不是情况特殊吗?”

  “你指‘神气儿”?还是指我的……腿?”

  宏远娘(梁晓乐):“都有。”

  “那,你说说看。只要合理,一切都依你。”

  宏远娘(梁晓乐):“嗯,现时咱家粮食多的是,但都是老天爷爷给的。咱拿着老天爷爷给的东西救济别人,你说,这算不算行善积德?”

  “当然算了!老天爷爷给咱了,就是咱的东西。别人想要,得有理由。”宏远爹习惯性地擓擓后脑勺,“只是,我担心,老天爷爷一旦不给咱了,咱拿什么养活这些人?”

  宏远娘(梁晓乐):“我也考虑过这件事。仔细想来,如果我们做好了,是一个良性循环。比如,咱用老天爷爷给的粮食雇长工,等地里打了粮食,卖掉,我们在用卖粮食的钱买地。地多了。大的粮食自然多。我们再卖粮食再买地,如此循环下去,不出几年,我们岂不就成了大地主。到那时,就是老天爷爷不给了,咱也有吃的,因为咱的地少不了,打的粮食少不了。真要有个天灾**,再辞长工也不晚。”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眼下怎样堵众人的嘴?”

  宏远娘(梁晓乐):“这还不好说。嫌地少,再买二、三十亩。循序渐进,反正咱家有银子。咱不是说过么,把银子都置成宅子地,放着心里踏实。如今咱雇长工,不怕种不过来。”

  “这倒是个法儿。你怎么才说呀?”

  宏远娘(梁晓乐):“人家这不是刚想起来吗?”

  “这事就这样定了!那,孩子的事呢?”

  宏远娘(梁晓乐):“我总觉得,老天爷爷三番五次地给咱东西,有求必应。绝不是光为了补偿咱。就拿这天的饺子来说,我真担心分不够。没想到分到最后,还有咱一家子吃的、剩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天爷爷见咱们是为了给全村人防瘟疫,大发慈悲,要多少有多少。同时,也说明老天爷爷给咱东西。是为了让咱济贫救困,帮助生活无着落的人呢!这个孩子太可怜了,咱收留了他,用老天爷爷给咱的食物养活他。也算对老天爷爷有个交代。”

  “你不是说了,收下一个。保不准就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孤儿来这里吗?虽然有老天爷爷给的东西。万一老天爷爷不给了,孩子们又没长大,怎么办?咱又不是福利机构!”

  宏远娘(梁晓乐):“我倒有一个想法:孩子咱可以收留。让族长给咱打起个证明来,证明这孩子从多大多大咱就收养了他(她)。因为不是咱的孩子,咱没这个义务。等他长大了,参加了工作,咱从他的收入里扣除一定数量的钱财,作为咱养育他的回报。这样,咱收养的孤儿越多,十年二十年以后,得到的回报就越多。这也叫一种投资吧!”

  “能行?”

  宏远娘(梁晓乐):“怎么不行!不是有句俗话叫‘养儿防老’嘛。咱有儿有女,用不着他们养老,就让他们从经济上回报一些算了。其实,上算的还是咱!你想想:咱的钱财全部都是轻而易举地得来,用来救助没爹没娘的孩子,就是普济众生,将来咱个人还落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这倒是个好主意。”宏远爹赞许地看着宏远娘:“你怎么想出来的?”

  宏远娘(梁晓乐):“长脑袋是干什么的?”

  “哎,你说,”宏远爹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你说,老天爷爷会不会收咱的地?”

  宏远娘(梁晓乐):“你想想啊,只要是咱的地,咱手里就有地契。谁能抢得了走?老天爷爷就是不待见咱了,也只能是不再给了,不会往回收东西的。”

  “要这么说,咱还得多买些地。趁着现在老天爷爷给哩,家里粮食吃不败,咱多雇几个长工干活!”

  宏远娘(梁晓乐):“你终于说到点子上了。”

  “嘻嘻,还不是你引导的。我看出来了,你这个人很有主心骨。出个主意说个事,我连想都想不到。往后哇,咱家的大事,都由你做主。”

  宏远娘(梁晓乐):“你先别许愿哩,我看你还是再老人说一声去,让老人給拿拿主意。”

  “行!我这就去。”

  宏远娘(梁晓乐):“这事先撂一撂,还是先把孩子的事办了。族长不是等着回话嘛?”

  “好,咱先外后内,把人领家里,再说别的事。”

  宏远娘抱着梁晓乐,正要高高兴兴出门,宏远爹去哦说了话:

  “乐乐在家和哥哥姐姐一块儿玩儿吧,娘一会儿就回来。”

  “不嘛,就去。”梁晓乐抱住宏远娘脖子,说什么也不下来(这是她发赖的拿手戏)。

  “‘不嘛,就去’,你还会说别的吗?”在一边儿玩儿的小宏远,听到梁晓乐嗲嗲的口气,冲着她直瞪眼,他很看不惯梁晓乐的“娇气”劲儿,动不动就叫娘抱。他小时候可没这种“待遇”。

  “就是,气你!”梁晓乐也不服气,用眼回瞪着他。心里却说:“宏远娘,委屈你了,将来我用广袤的农田、成群的建筑、一眼望不到头的粮仓回报你!”

  一行三人,很快来到族长家。

  族长闻听宏远爹应承下来,立刻满脸堆下笑:

  “我就知道你们肯收留。被老天爷爷眷顾的人,都是好心肠,慈悲为怀。孩子到了你们手里,也算到了福窝儿里。我一百个放心。”

  说着,让人领来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儿。

  小男孩儿穿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脏兮兮的。没有血色的脸上倒也干净,看来已经洗过了。大概知道叫他来的目的,低着头,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

  “他说他叫冯良存,今年六岁。也说不清是哪村哪店的。你们和他慢慢交流吧。”族长对宏远爹说。

  “孩子,知道你是哪个月里,哪一天生日吗?”

  宏远娘一只胳膊抱着梁晓乐,用一只手抚了抚小男孩儿的脑袋,和蔼的问道。

  小男孩儿摇了摇头,没有言语。

  “咳,穷人家的孩子,还不知道过没过过生日哩,哪里记得?”

  族长夫人在一旁插言说。

  “和我家宏远同岁,不知两个人谁大谁小?不过,这孩子的个头比我家宏远高。”宏远娘望着族长夫人说。

  “让他叫你家孩子(宏远)哥哥,再怎么说,他是晚来的。”族长语气很肯定,仿佛命令一般。

  宏远娘(梁晓乐):“族长,我们借一步说话,好吗?”

  族长看出宏远娘心思,又让人把冯良存领走了。

  宏远娘(梁晓乐):“孩子我们可以收下。不过呢,正像族长说的那样,我们和他(她)无亲无故,没有义务抚养他们。我们知道,父母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长大成人后,尽义务赡养老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还一报,天经地义。”

  “这……”族长心里一沉:不是说好了吗?怎么见了孩子反倒不同意了?

  宏远娘(梁晓乐):“可这孩子的父母没了,对他尽不了义务了。由我们把他养大。而我们又有儿有女,将来用不着他赡养。在我们和他之间,也就没有回报这一说了。可我们又不是慈善机构,没有这份义务。那,我们不是白付出了吗?”

  族长点点头,心里却说: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不是看着你家有“神气儿”,才与你们商量的嘛!

  宏远娘(梁晓乐):“我觉得,孩子是无辜的。因为小,势必需要人养活。为了让养活他们的人将来有所回报,最好在族长这里定个说法。”

  “怎么个说法?”族长不解的问。

  宏远娘(梁晓乐):“孩子小的时候,收养他们的人,要尽全力去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成长成一个有用的人才。等他们长大以后,参加了工作,他们要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拿出一部分,哦,比如十分之一,来回报养育他长大的人。”

  “你说的这个办法可以。”族长表现的很高兴:‘很早以前就有这种说法。说一个成年人,要把自己的劳动所得的钱财,分成三份,一份自己用,一份供孩子成长,一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你说的这个,跟那个大同小异。只是回报的比例小了些。才十分之一。”

  宏远娘(梁晓乐):“你说的那三份分法儿,是指孩子的亲生父母。母亲十月怀胎生了孩子,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做了母亲的人才能体会到。领养的人家没有经过十月怀胎,少受着艰辛呢!理应少要一些。”

  “你说的这十分之一,是不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