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北军首次总参谋部集中调度,分散在黑龙江、吉林和热河的数支部队严格按照时间表乘坐火车进行调动,总参提前考虑到了部队的休息、吃饭、进水,并行文总后勤部提前准备。后勤保障十分重要这是任何军队都知道的,但是做得好的军队却是不多,二战中美军是土豪,财大气粗,不仅仅弹药、粮食、服装这些生活必需品能充分的保障,美军后勤还给前线部队送来了马桶、色情杂志、电影这些战场上的奢侈品,以极大地浪费来保证前线部队的后勤。德军后勤补给则有着德国人特有的严谨,据说德国后勤部门为一支行军中的部队运送给养,严格按照德军部队行军序列规定的顺序将给养排列在道路两旁,每个人都能准确的拿到自己的给养,丝毫不差,让行军中的部队无需解散队列,还节省了重新整队的时间。东北军目前即做不到美军的土豪也做不到德军的精确,但是张学良要求至少要做到前线部队粮弹不缺,伤病有医治,战死有收容,总后勤部也在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东北军各个部门都在改变以往粗放型的管理。
其实,世界知名军队特别是陆军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各国军队主体民族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例如德军,二战德国士兵的单兵素质最高,德国士兵上战场之前有着射击、文化、礼仪、纪律、有着严格的要求,德国人一向严谨,因此德军的训练水平也很高,至于装备就不多说了,德军的单兵装备齐全火力凶猛,很注意兵种的配合,特别是机械化装备、空地协同作战都有很高的素养,对于近战格斗同样不含糊,而且特种兵作战的战术很多都是德军开创的。德国军官的主体是容克贵族,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造就了德国军队严谨、细致、善于计划调度而又颇有些优雅的特点。在德国人看来战争是一门艺术,一种科学基础上的自由创作活动,需要艺术家一样的细致和想象力去构想天才般的战争计划。而美军则不一样,美国长期以来缺乏敌人,陆军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陆军数量飞速膨胀,大量的国民警卫队、民兵进入陆军之中,他们受过一定的教育,健壮而又活跃,但是美军没有足够的军官去管理他们,大量民间军官进入军队,他们带来了美国人发明的科学管理方法,重视准则、计划和控制,严格要求各级军官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不可逾越。像管理一个大公司一样一级一级的去完成工作。美国陆军军官就像是一个个的工程师,将一次战役分拆成一个个的小任务交给自己的下级去完成,制定计划、设定风险,依靠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力量投送能力,美国军队能够组织起碾压性优势的兵力、火力和机动力进而取得胜利。事实上,美国陆军军官也一直以工程师的形象闻名,美国陆军历史名将几乎都是工兵出生。日本陆军又是另一幅样子,日本陆军来自于明治维新后进入军队的旧日本武士,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思想深入骨髓,所以,日本陆军具有全世界最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能够在最绝望最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战斗,从而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日本国土狭小资源欠缺,所以日本陆军无法具有强大的火力,也不能和敌人进行持久作战,所以日本强调单位部队的战斗力,期望以质取胜。这样的部队面对作战意志、装备状况和训练均不如的中国军队时是碾压般的存在,但是面对火力全面优于自己的美苏陆军时,日军就完全不是对手了。
曾经,张学良希望向德军学习,将东北军锻造成一支最强大的陆军,所以请来了德国军事顾问团,但是一年多的试验表明根本就不可能照着德军画瓢。就说德军的一个基本原则:任务导向指挥系统,德军上级只向下级下达一个任务目标,怎么去完成由下级自己去想,这样的一套指挥体系能够极大地激发中下级军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并能最大程度的锻炼他们的指挥能力,所以德军优秀军官层出不穷。但是与之相对应这套指挥体系就要求下级军官具有十分优秀的素质并且上下级之间有着绝对的信任。可惜目前的东北军完全不具备这一点,下级军官接到任务绝大部分无所适从还是需要上级去指点,上级也对下级的行动非常不放心,常常横加干涉。不仅军官达不到要求,就是士兵大部分也都是农民,基本没有上过学,像德军那样完备繁杂的训练过程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那么能不能向日本陆军学习呢?中日同为亚洲民族,文化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例如耻辱于投降被俘,讲求杀身成仁等等。而且日本士兵也都是农民出身,坚韧耐劳。但是从九十九旅的试验中可以看到,学习日本也是形似神不似,虽然九十九旅已经和日军非常相像了,但是张学良发现在面对强敌的时候,九十九旅缺少日本陆军那种绝境下的疯狂和狠厉。毕竟九十九旅的军官只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农民,不是日本武士。
杨琨提议说不如学习解放军,特别是幺零幺的东野,那可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庞大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啊!可是当张学良将幺零幺的六项战术原则拿出来,给臧式毅讨论的时候,臧式毅说总司令,这是你总结的吗?都非常形象生动,但是我们已经在这么练了呀!像三三制,我们的步兵班就是按照三三制分为三个步枪组每组三个人相互掩护逐次跃进,这是德军、日军等列强军队的基本原则啊!强攻一点突破战线扩展至整条战线这也是列强军队的基本原则,总结成一点两面有点儿简单化了。我们现在主要推行的是步炮协同,散兵线展开,野战防御工事构筑这些战术,而且已经编列了很详细的训练大纲,实在不适宜在添加其他的东西。这让张学良闹了个大红脸,下来仔细一琢磨,其实幺零幺的六项战术原则并没有什么高明的东西,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都是列强陆军的基本战术原则,都能在他们的战术操典中找到,幺零幺厉害的地方在于将这些战术原则总结归纳成通俗易懂的话语教授给他手底下的泥腿子们。真正说战术,解放军并不比国民革命军高出多少,比起日军那更是差不少。张学良也看出来,人民军队最厉害的是政治工作,是坚强的党组织建设在连上,教育朴实的农民战士舍生忘死为了新中国前进。所以,张学良更加的重视宣讲总局的工作,给予宣讲总局更大的支持,不仅仅是经费上,在地位上,张学良正在酝酿是不是将宣讲总局升格为总政治部。
最后转来转去,张学良发现,和中国军队最像的恰恰是以前看不起的苏联陆军,同样庞大的农民军队,训练底下,士气一般,既缺少德国人的训练有素,又缺少日本人的视死如归。而且军官队伍同样的水平一般。但是恰恰是这样一支军队,在狂风暴雨般的火力掩护下,向西突进柏林毁灭了第三帝国,向东秋风扫落叶般的扫荡了日本关东军,断绝了日本最后的希望。当然,中国军队不能完全学习苏联,至少张学良没有像斯大林那样上百万上百万损失部队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钢铁般的意志。苏联军队重视数量的扩充不重视训练,强调武器火力的强大而不重视部队对武器的掌握,军队高层对于军队的建设方向朝令夕改让部队十分混乱,尤其是肃反扩大化造成军官大量遭到杀害,给部队的战斗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教训都是要汲取的。
经过这两年实际掌握军队不断地调研,同各级军官德国顾问团不断地交流,另外和杨琨经常地讨论,张学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建军思路。首先在基层,要求部队像日本学习,不断加强对部队的政治教育,强调英勇作战杀身报国。强调贴近实战的训练,逐渐提高训练强度,质量建军。要求下级无条件的服从上级命令,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要合理明确。张学良同时要求东北军总部和各级军官要像日军一样,细致严谨,平时要经常性的对各种地形地貌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战术应用进行研究和演练。战时要求各级部队要像日军一样特别重视侦查工作,对新的目标作战时要进行行广泛的侦查,收集当地的兵要地志资料,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要尽量去实地观察,所有的道路,渡口,隘口,进行测绘,画图,记载,标示,摄影和计算,如果没有条件就做飞机进行空中观察。以收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地形,制作图形,沙盘,制定相应的战术和渗透地点路径。针对日本陆军火力弱的缺点,张学良认为可以像苏军一样打火力战,东北有着丰富的资源,煤铁石油样样不缺,配合上来自现代的工业体系,张学良有信心为东北军配备足够强大的火力和后勤保障。同时,跨越几十年的认识也让张学良有信心给东北军装备世界上最优秀的装备,不会像苏军那样开着粗制滥造的T34悲壮的冲击德军的虎式坦克。在军师一级,张学良还在实践任务导向型指挥体系,军师乃至以后的集团军都配备有完整的参谋部门,而且师长军长和集团军司令官都将是千挑万选张学良知根知底的将才,张学良希望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战争智慧。
当然,质量与规模、粗放与精致、服从与主观能动,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张学良也只是确定基本的建军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地试验、改进调整。总的来说,张学良理想中的中国军队具有日军一样的吃苦耐劳、勇猛顽强、训练有素并且具有战至最后一人的作战意志,是最精锐的步兵;具有苏军一样的动员规模和强暴火力,正面对攻能压倒任何敌人;装备着德军一样最精良的武器,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另外还要像人民解放军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