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在裁判的一声哨响下开始了。
清武此刻也默默放下了手机:他还是挺期待这场比赛的。
当然,如果这场球一开始就踢得没意思,他就会默默地拿起手机,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开始聊天、水群、看电影、打游戏。
上半场比赛将由中国队开球。
哨声响起那刻,中国队的主力前锋邓卓祥将球从中点开出,一脚踢给了身旁的郜霖。
郜霖又一脚把球给踢出了中圈。
在足球快速滚出中圈的那刻,整个球场顿时一片锣鼓喧嚣,所有球迷都从板凳上站了起来、开始呐喊,礼花也从他们手中飞出:这可是中国梦之队的主场!
中国队缺实力、缺人才、缺名声,但就是不缺球迷!
十三亿人口,我还不信比不过你们这个小国家了!
——但也正因为“十三亿的人口”,中国队曾遭到了一段嘲讽、甚至现在都是足坛的一个流行梗:中国十三亿人,却始终没能培养出那最优秀的十一个人。
……
球迷们的呐喊也让做客的巴拉圭队先感受了一番国足的威慑力。
不过在这主场的威慑后,国足也因为频频的失误很快现了原型。
在全场球迷欢呼的那一刻,巴拉圭的球员、教练、球迷本来还以为今年的中国足球队已经改朝换代,没了昔日的颓废与狼狈不堪。
更何况他们还在六月战胜了1998年的世界杯冠军法国队。
他们本以为中国队将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强队,可出乎意料的是:
他们菜,还是一样的菜!
看到国足前几分钟打得不温不火,巴拉圭人也开始渐渐向前压上。
看着巴拉圭一点点变得肆无忌惮,渐渐放开了身子和国足拼抢,孙亦的脸上有了点难色。
清武更是有些夸张的满脸惊讶:“这就是……这就是——中国队?!”
清武弘嗣当然也知道中国队的实力不佳:毕竟日本和中国有那么多次交手记录。
但今天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可能是他以往把重心都放在了日本队身上,因而没怎么注意中国队吧。
第五分钟。中国队在后场的一次组织中,1989年出生的年轻小将张琳梵一脚将球一脚想要传递给身旁处于空位的冯潇廷,然后借此组织进攻,摆脱节奏。
这球传的力道并不大,但或许因为是配合不够默契的原因:张琳梵送出的是一脚直塞,他想要让冯潇廷借此启动;但冯潇廷却一点都没领会到他的意思。
当他转头看向那颗皮球的时候,球已经来到了自己身旁:于是他只能伸长脚来截球。
这一脚尖,球就被他给硬生生地磕出了五米远。
清武弘嗣现在真想找一个“歪瑞古德”的表情包来形容一下冯潇廷的这次停球。
“这停的!”清武弘嗣最初只是在心里暗自腹诽吐槽,如今他是真的憋不住了。他的声音有些尖锐。
他先骂起了冯潇廷的技术,然后又转到了中国的大环境上:“中国的足球风气也忒差了吧?这种国家队的主力到日本可能只能打上J1联赛球队的替补!”
这不禁让孙亦想起了刚加盟大阪樱花时连坐了五场比赛板凳的自己。
往事不堪回首,过去不堪入目。
第九分钟,中国队终于在前场寻找到了一次好机会。
邓卓祥这次在前场控球,在即将冲入禁区的时候,他却并没有选择自己盘带射门,而是将球传给了右前方位置更好的郜霖。
郜霖在接球以后,在大禁区内晃过一名防守球员,却一直遭到门将阻挡,没有寻找到射门空间。
他只能一直将门将给拉到小禁区右侧。
在对方几乎就要与门柱亲密接触的时候,他的初步计划达成,立马就来了个变向想要打他个出其不意。
他在大禁区中面对无人防守的球门后点就是用左脚一记射门!
Duang!这球尴尬地撞在了左侧门柱上。郜霖浪费了一次机会。
原本稳坐钓鱼台的邓卓祥见郜霖射失立马插上,想要趁门将还未就位,打一个快攻补射破门。
但无奈力道太大,这球在踢出后最终稍微高出了横梁:然后就落在了上方的球网上被兜住了。
清武弘嗣一下子又毫不吝啬地对中国足球的这次失误开喷了:“他的射门能力也太差了吧?!那脚直塞球挺好的,但这射门是真的差!”
孙亦没做出任何评价:清武弘嗣确实说的没错,他也无从反驳。
但他总得镇住面子,总不见得在一个外国人面前贬低自己国家的国家队吧?他需要保持应有的立场。
但确实,国足有太多这样的低级失误了。
……
良久等待,终于在比赛第三十三分钟,郜霖用一个进球将功补过,为国足先拔头筹。
说来这个进球也源于一次低劣的失误——这场比赛就好像和失误有些断不开的联系一样:
邓卓祥本来在前场获得单刀机会,在面对对方门将时更机智地打了一脚吊射。
足球越过门将,径直冲向了球门——
这时候某位巴拉圭的后卫就挺身而出了:他匆忙冲到门线上,并极力效仿那些世界知名后卫的模样,来了一脚倒钩解围!
但他这脚却踢烂了:球被他一脚踢到了横梁上,自此就开始在门线上来回窜动。
郜霖见到了煮熟的鸭子可不愿意让它飞走,立马冲到前面,凭借一次完美的捡漏,左脚将球射进了空门。
然后他就开始在前场疯狂庆祝起来。
对于这个进球,清武弘嗣无话可说:这个进球没什么技术含量,全靠跑位和捡漏——不过这球还是进了。
所以他就没什么话好说了。
倒是孙亦捏起了拳头,暗自为国足的这粒进球庆祝:只不过他并没有喊出声。
国足兴奋了一会儿、但可能也只有这么一会儿了。
据上次进球还不过五分钟,国足的后防线就又出现了大失误:中国队的后卫们竟然护送着对方前锋窜入禁区,而未上去进行阻挡。
也确实,他们都被吓怕了——今年他们已经因为很多次贸然出击防守不当而为对方争取到了一次点球机会,然后改写比分、也改写了比赛结局。
但现在的结局也没好到哪儿去。
因为这次冒失地放人,而导致对方球员从左侧轻松晃过了禁区里的唯一一个后卫:张琳梵;在此之后他面对门将,选择打了一个近角:这球射出时门将曾成将重心完全放在了后点。
足球射出,他也只能苦苦坐在地上望球兴叹。
双方比分又被拉到了1:1,再次陷入了僵局。
“这防守……”清武弘嗣已经找不到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国足了,“他们难道是在踢假球吗?!这帮后卫是收对方钱了?上去积极地逼抢啊!将对方挡在身后!”
他这不是在替国足着急,而是真心觉得中国足球踢得太差了。
之前孙亦说过——国足曾换过很多任主帅,清武弘嗣本对此还有点儿不理解,现在他终于是搞明白了。
每一位主帅都是这么被气下课的!
他这还没骂完,国足就一浪更比一浪高地又出现了失误:大将邓卓祥在第四十三分钟时,一脚大力远射射门被门将扑出以后,足球顺着底线滚到了边线。
而前锋杨浩却神乎其神地冲了上来,似乎还有要停球的意思。
他在最后一刻,用右脚踩到了正快速滚动的球……
后方一马平川,如果他能完成停球,只需要一记长传,他们就又能获得领先了!
在他踩球之时,他整个人突然失速,也失去了平衡:于是他整个人就恶狠狠地摔倒在了地上,足球也被他一下子给踢出了边线。
中国队球迷:(⊙o⊙)…
这本来还是对方门将将球挡出底线,中国队还能勉强获得一次界外球机会,现在你搞得车毁人亡,啥都没了。
“难道他们是演员吗?”
……
下半场比赛在十五分钟的短暂休息后开始了。
中国队在比赛下半场未进行换人操作,他们就带着这套阵容又走上了球场。
在下半场比赛开始进行前,导播还特意给到了正站在教练席中的中国队主帅高宏波一个镜头,此时的他表情格外凝重。
1:1可不是一个令他满意的比分。
裁判一声哨响,经过一脚传递,足球最后被巴拉圭队的9号中锋踢了出来。
经过上半场的教训,国足在下半场打得明显要大胆了许多、也保险了许多:至少他们不会做边线救球这样的蠢事了。
他们不仅进攻积极,与巴拉圭人的拼抢也变得积极生猛起来:尽管他们可能经常会被那些强壮的南美人给粗暴地撞在一旁。
这样的比赛状态下,国足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就获得了好机会。
转眼到第六十分钟,郜霖在左边路接到传球:然后他直接就用左脚将球吊向了禁区中路!
中路的老邓来得正好:他先用右脚停球,趁着足球还没跑远,立马就跟上了一脚射门!
足球从门将的小门里窜过去,最后冲入了他身后的球门。
现在国足又领先了!
“精彩的配合!”这还是清武弘嗣本场比赛第一次赞美国足。
此后,在国足的积极拼抢下,巴拉圭人尽管获得了几次射门机会,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国足现在似乎离胜利越来越近了。
……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了比赛第九十三分钟:也就是伤停补时的最后一分钟。
张琳梵本来在后场对控球进攻的对方七号进行贴身防守:但他这并没防守多久,对方就过掉了自己!
完成一次过人后,巴拉圭7号也一下子杀进了禁区,并且获得了一个不错的空当,就等抬脚打门获得进球。
张琳梵心有不甘,趁着对方还没射门,突然冲上去一记背铲!
他铲中了球,但在这之前他却将对方前锋给铲翻在地。
此刻裁判鸣哨了。
你他妈没有加速背铲你铲个毛线啊?!孙亦在心中骂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变得更为沉重。
可能这次国足赢不了了。
整个球场顿时间炸了:就在他们认为——或者用“以为”这个词更加合适——中国队就要拿下巴拉圭的时候,张琳梵的铲球却让所有人又提心吊胆起来。
看台上乱成了一锅粥:有球迷在进行抗议,他们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犯规;也有球迷在大声斥责张琳梵,不该在禁区里玩火;也有些虔诚的信徒,正在暗自为国足祈祷……
裁判最后向张琳梵出示了一张黄牌,并始终坚持要进行点球判罚:这是个极具侵略性的铲球、更何况他先铲中了人。
于是,这颗足球被摆上了点球点。
万众瞩目之下,对方的9号中锋向后退了两步。
点球来了:要么是胜利,要么是平局。在此一举。
裁判高高地吹响了哨子:这刻,所有球迷都坐在板凳上,甚至有些微微站起,他们双手捏拳,等着曾成的完美表现……
……
对方的9号中锋深呼吸了一口气,快速向前跑去。
几万观众的注视下,他稳稳地将球踢进了球门左下角。
而门将曾成却还站在原地无动于衷。
裁判的哨音又响起了:这次是比赛结束的哨响。
是的,国足又丢掉了一次胜利的机会。
他们本来离“赢球”这个词是那么近,如今又那么遥远。
现场只留下了对方9号中锋在绿茵场上接受队友拥抱、恣意庆祝的身影,其他中国队球迷和球员,都还滞留在原地,目光呆滞。
他们都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这个进球,让他们顿时想起来了多年前的历史。
有多少个单刀不进、多少个乌龙、多少个致命失误?
他们有多少次、离冠军这么近,离世界杯的舞台这么近……
场边有观众的泪水不自觉地从眼角滑出,最终滴落在地;也有人微微摇头,然后离开球场;还有人大声指责,爆了粗口……
这是多少年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