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三月不知肉味
此句出自论语。
季康子:“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翻译过来就是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恭敬、忠诚和勤勉,应该怎样做呢?应该怎样做呢?”
孔子说:“执政者在老百姓面前庄重,老百姓就会恭敬;执政者孝顺父母,慈爱幼小,老百姓就会忠诚;执政者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老百姓就会勤勉。”
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一句话,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只有如此,老百姓才会恭敬,忠诚。
所以,古往今来的执政者总是很注意树立自身的形象,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人,或是一个慈祥而孝敬父母的人,或是一个勤政而廉洁的人。
包括一个公众人物也是如此。
现代知名一点的明星不管私下怎么样,表面人设都是维持得妥妥的,一旦沾了不好的,迎接他们就是无数的骂名,尤其是沾了毒的,那更是会毁于一旦。
这题意思这么明显,要写自然不难。
难在写出新意,写好。
因为孔子的回答已经很完美了,你不能照本宣科,那就泯于大众了,可又不能完全脱离了这个回答。
钟书毓细细的思考一下,换了一种解释的思路来写这篇文章。
比如孔子的回答中,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这个提拔好人,维护稳定的办法,看起来似乎是对的,因为对善的奖赏就是对恶的抑制。
下层老百姓看到向善的好处,自然会向着这个方向前进。
可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因为善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仅仅因为善这个理由而被提拔上去,一旦上位之后,因为权势的获得,他的这个优势很可能很快就消失了。
所以不仅仅只是举善。
基于这些想法,钟书毓写下了第二篇文章。
写完之后,钟书毓搓了一会手,因为考场不能随时捂着小暖炉,两篇文章的草稿正文写下来,手指头几乎快要冷得没有知觉了。
尽管会场的四角有烧着炭盆。
但对这么一大间会考场来说,太微乎其微了。
待到手指暖和了一些。
钟书毓看向了第三道四书题。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此句也是出自《论语》
原句乃: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解释过来便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潜心学习,沉浸在其优美的音律之中,以至于三个月的时间吃饭都不曾感到肉的滋味。并感慨地说:“不曾想到音乐的美妙意境竟然达到了如此神妙的境界啊!”
这题对于钟书毓来说并不难。
因为不管是前世,还是现世,教导的老师都曾以三月不知肉味,来让学生们专心一意的学习,所以让她对这一段很熟悉。
而且更巧的事,两天前,她跟褚承平老师们正好一起谈论过这一段内容,当时那几位大吹特吹孔圣人,称其学之而专乃至美。
当时的议论对她此时写这篇文章自是大大有帮助。
所以这一篇文章钟书毓都没有打太多的腹稿,便开始写起了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