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转回厨房,开始剖鱼。女儿从小喜欢吃鲈鱼,这次应该是很久没吃过了。孩子大了,父母能做的,就是牵挂和等待,在她回来的日子里,给她做丰盛的饭菜。
朱怡瑾抱着母亲撒娇:“妈,我跟你说一件事呗。”
母亲问:“你是不是要跟我们说那个人?”
“其实,他很好啊。”朱怡瑾拖长了声音,好让在厨房的父亲也听得到。
“哪里好?”
“当然是人品好啊!”朱怡瑾说。
“你莫被他的表象迷惑了。”母亲说:“男人追你的时候,都装得好,一旦结婚了,就故态复萌。你不记得,他曾经结过婚还有一个小孩?不记得他是因为酒后滋事赔钱,才离婚的?”
“我当然知道了。”朱怡瑾说:“妈,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以前是以前,将来是将来,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你说,他人品好在哪里?”父亲在厨房剖鱼,说话的声音挺大。
“这个嘛,具体就是他从来没在我面前讲过假话,也不欺瞒人家,现在连酒都戒掉了。”
“你把他说得跟道德标兵一样,能不能讲点具体的事?”母亲问。
“妈,这平平凡凡的生活,哪有这么多例子?”朱怡瑾撒娇:“你和我爸风风雨雨几十年,能举几个感动你的例子?你这是职业习惯,说什么事都要举例。”
母亲看着她,说:“是有道理哦。我也不是拦着你,只是想提醒你。结婚是大事,这些年你高不成低不就,性子又急,我们都想你找个好男人。”
为人父母都是一样的。从母亲的话里,朱怡瑾听出了父母切实的关爱。那是深入骨髓的爱,他们希望自己好,不吃亏,不上当,不走歪路。
朱怡瑾趁机说:“等下喊他来我们家吃饭好不好?”
母亲迟疑了一下,向厨房努嘴。她又去厨房缠父亲:“爸,我们等下喊他来吃饭,行吗?”
父亲停下手中的刀,看着朱怡瑾,说:“你在心里就认定是他了吗?我明白了,你今天回来,根本就不是因为想我们,而是来说服我们接受他的。”
“爸,求你了!女儿年纪大了,你真要我到时候嫁不出去啊?”朱怡瑾使出了撒手锏。父母这些年的心病就是自己的婚事,他们还真担心她嫁不出或者嫁不好。
父亲叹了一口气,说:“你自己认定了,就让他来吧!到时候你不要怨我们没有把好关,自己选的人,自己负责任。”
一家人之间,终于能在妥协中达到一致。父母虽然对何达兴还有不同的想法,毕竟是孩子自己选的,他们也相信她的眼光。挑了这么多年,她的心已经稳定下来了,懂得自己要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很重要。
接到朱怡瑾的电话,何达兴堵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他看到了人生真正的曙光。这一生,他再也不能错过、更不能出错。他一再跟自己说:好好表现,不能再错过朱怡瑾。
朱怡瑾的父母虽然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但内心的芥蒂并没有马上消失。人其实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很多时候说话做事,要顾全人家的感受。他们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现在他们这种情况很常见,只要他们过得好,不要在意对方是否结过婚。
这一次,何达兴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虽然这种客气,是把他当成客人,而不是女婿,但他感受到了与上次完全不同的待遇。茶是热的,上好的西湖龙井。
席间,朱怡瑾父亲问他,打算买房了吗?既然打算在一起,就不能再租房子住了,房子还是要有一套的。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是自己的。家里摆设不一定要高档,但还是要过得去,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家。
何达兴看了一眼朱怡瑾,心里打起了鼓,这个问题自己不敢表态啊!口袋瘪瘪的,怎么敢夸下买房的海口?
朱怡瑾并不看何达兴,说:“爸,当然要买房啊!现在医院正在建团购房,价格也便宜,我们肯定会买房的。”
“你们医院那房子多久能交房?”
“快了吧,原来说三年。”朱怡瑾说。
何达兴心里打起了鼓,他并没有买房。难道她买了吗?即使她买了,也不属于自己的啊!
“我还是想听听小何的想法。”朱怡瑾母亲说。
何达兴犹豫了一下,说:“当然会有自己房子的。医院的房子我没买,但我想,五年之内,一定会买上自己的房子。”
“五年啊!”朱怡瑾母亲惊讶:“这五年怎么办?你们打算住哪里?”
朱怡瑾说:“妈,我们当然不会住天桥地下,更不会风餐露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希望你们能及早打算。时间不等人啊!”朱怡瑾父亲说:“如果你们真的打算在一起,我们也没能力反对了,但是,你们要有一个人生规划。”
“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们一定会规划好人生。”朱怡瑾不希望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转个话题,说:“请你们相信我们好不好,只是你们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让我们集中精力把自己的家建设好。”
说到父母的身体,这其实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老年人身体不好,一个家庭都会陷入困境。
何达兴顺着朱怡瑾的话说:“叔叔阿姨,怡瑾说得对,你们好好保护身体,我们好好建设家庭,这个家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朱爸朱妈半信半疑。他们相信女儿的眼光,却怀疑何达兴的能力。但是,既然是女儿看中的,心里再有想法,也只能在心里,不能再说了。何达兴已经在他们家吃过一次闭门羹,再吃一次,恐怕面子上都过不去。
从朱怡瑾家出来,周斯绵就给何达兴打来电话,市里有人来医院视察,要他赶紧配合办公室,起草一个汇报材料。
何达兴心里打鼓。之前这种事向来都是科长亲自出马。科长对医院情况熟悉,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体制中的人都羡慕科长的口才,预测他迟早会上去。
体制内的人,对写汇报材料之类的活,一向非常重视。上面衡量工作成效,一般都看你材料怎么写。材料写得好,工作就做得好。材料写得不好,那没有办法,你把肉埋饭里吃了,茶壶里煮饺子的基层负责人,很多年原地不动,跟你不会写不会讲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