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非酋变欧之路

第六十四章 有本事

非酋变欧之路 似水年华流年 4648 2024-11-16 05:53

  但秦国大王会乐意听一个臣子的谏言吗?也许一个人在一开始登上大王宝座时比较喜欢听谏言,时间久了作为一国之君的人就不怎么乐意听到不同的声音。

  除了这个原因外秦王对白起还有些忌讳,君臣之间出现一些隔膜,而之所以会这样在因为长平之战后白起等将领率秦军一路打进赵国。

  最后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几乎要把赵国灭掉,韩赵两国一看大事不妙,就派人重金贿赂了秦王最重要的谋士范雎。

  而范雎在发现白起有可能比自己的功劳大了之后被说客劝服,一通操作后秦王竟然答应了赵国的议和,赵国割让土地后秦军接到命令撤出。

  白起在回来后知道范雎的举动后十分不快,因为秦军马上就要攻克邯郸时接到命令后撤,之前的牺牲全部化为泡影。

  这让白起从心里对进言的范雎有了不少的意见,明明快要成功了,竟然议和了!之前的牺牲付之东流。

  这就是所谓的将相不和,朝堂上的人很快就知道后,那么秦王不得不多想:白起他因为撤兵对范雎有意见,那么对秦王会不会也一样?很多事情不能琢磨,越是琢磨越是感觉不对劲。

  等着秦王在不久之后再一次要准备打赵国时,白起的不乐意在大王眼里变得不一样,感觉白起是因为上一次的撤军心里故意怄气。

  明明不久前还是因为撤兵而不高兴,怎么现在让白起带兵竟然有着不同的看法?这是故意和大王对着干吧?

  不管白起是出于本心不赞同马上发生这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斗,还是他本人不愿意带兵上战场和赵军一战,都让秦王心里不爽,感觉这个臣子很不听话。

  这种因素下即使白起的本意不错,觉得之前有机会能够一举灭赵却没有抓住机会,非要和两国议和,也只能接受。

  只是秦军刚刚修养一段时间,竟然又要开战?当初也是付出不少牺牲才打进赵国,如今再来一趟,这不是折腾人吗?

  还有白起还知道当初攻进赵国时因为长平之战的余威,让秦军省了不少力气。但随着时间的发酵,赵国人还是怕秦军,但更加对秦军恨之入骨,因为知道投降没有用,干脆死命抵抗。

  但秦王觉得站在国君的立场上要好好打击赵国,要一次次消弱对方,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发布了命令,臣下却完全不认同,还说自己病了。

  秦王原本以为自己这一次打仗一定会胜利,在听到白起的话就仿佛被人当头泼了一桶冷水,自然觉得十分愤怒。

  十分愤怒的秦王只会想着对方不听话,也不识抬举,根本在一开始就不想要听反对意见,自然不会在意臣子的好意。

  被拒绝后的国君就派了另外一位将率秦军和赵军打仗,只可惜的是失败了,秦王知道后十分愤怒,这不是证明自己不行?

  再一次下旨让白起上前线,作为臣子的白起还是不打算去,一开始就说了不适合再打,怎么还让人去?就说自己生病无法成行,再一次拒绝了大王的旨意。

  战局一败再败,白起一直关注着局势感觉不好,看到秦军战死了不少士兵,就发了几句牢骚,结果传到秦王耳朵里。

  被白起拒了两次的大王心里十分恼怒,这些怒火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战局不利,一次次失败,和之前那一场胜利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再加上和白起有了间隙的范雎从中进言,更令秦王恼火:白起是自己的臣子吗?一次次抗旨,当大王的话是放屁,这就是把大王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十分不高兴的大王就第三次下旨,他就不信自己的话没有用,而这时候真正生病中的白起感觉很不妙,他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马上上路。

  连连接受兵败的秦王心里很不甘心,还觉得有人拿捏自己。最后强令生病中的白起上路,而白起自然知道不好,再一再二不在三,连续拒绝了二次的他还能再一次拒绝吗?

  不能?大王只怕十分生气,白起不得不去了前线,只是因为生病的缘故,行进的速度很慢,而这激怒了秦王。

  他和范雎商量一番,觉得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就让使者追上去送上一把剑,白起拿到剑后自杀而亡。

  凌霄讲诉完毕后看着欢郎几个,他们自然看过这段历史,当时还很不明白为君者为什么会这么做?逼着白起去做,最终一代大将死掉。

  之前的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可今天被凌霄点出来在仔细思量一番后就感觉很不好受,白起绝对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但他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却在君王想要打仗时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结果非但没有被君王接受下来,反而被君王怀疑,就算是生病也被强制上战场,甚至还被逼着自刎。

  明明有本事还是被逼死了,一时间几个人沉默下来,凌霄缓缓扫过这几个孩子还十分稚嫩的脸,很不客气地问:“你们现在是否还觉得只要有本事的人就一定活得好?你们自个觉得自己比白起强?”

  他们听后连连摇头,彼此对视一眼都知道自己不一定能够做到,他们也专门学过兵法,这是凌霄专门教授的,兵书上讲的不多,以为很容易的事情。

  其实真的要打一场就会知道战场上形式多变,而且战争从来就不是几个人的事情,往往要有成千上万的人参与。

  从参战的人员,到后来的军需供给,还有专门的安营扎寨,这都是要一一考虑的事情,此刻的他们都无法说自己一定比白起强,作为一代名将最终还是抵不住君王的命令。

  凌霄看着几个人有所悟,就接着说:“并不是有本事的人一定会得到重用,当年的孙膑就是有大本事,在投奔自己师兄后被师兄心里嫉妒,师兄暗中下手,孙膑被挖去了膝盖骨,成了残废。

  好在孙膑在残废后看出来原因,连忙远离了师兄,后来才有机会报仇,但残废了他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

  凌霄的话让原本神采飞扬的孩子们一下子垂下了头颅,虽然他们之前也曾经看过这些事情,但并没有感同身受。

  可就在今天凌霄的话让他们感慨万分,终于有了一些感悟,她对着他们说:“我之前让你们多多读书,就是希望他们多看看历史书后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什么。

  学到之后就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有些错误你们会发现还有机会改正,而有些错误根本没有机会改正,因为人死了。”

  凌霄之所以不让欢郎他们外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古代的环境里一旦确定下来所谓的主君和臣下的界限,根本就无法摆脱出来。

  除非主君死了或者是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过才能够弃暗投明,不然中途换个主君就会被主流社会的人耻笑,有可能被嫌弃人品不行,还会被人质疑是否喜欢背叛?

  所以在判断某个人是否值得自己追随时,不要只看对方说的是否好听,说的再好,就算是天花乱坠也百搭,更要看看思想理念是否相合。

  要不然就是再好的前途,如果彼此双方的思想理念格格不入的话,绝对会活得很痛苦。不然那两个人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找到适合的君主?只因为他们很清楚,爱惜自身羽毛。

  凌霄的一通分析让欢郎他们都傻眼了,在那两个人言语中他们以为一定会遇到明主,跟着一定会君臣相得。

  但凌霄说:有这种可能性,但也有可能一开始相处的关系不错,但最终是各有自己的想法,大面上过得去而已,君臣相得更多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在很多时候现实比想象中还要残酷,就如同他们自己感觉还不如的白起,作为名将的他确定那一战必败,不想要打一仗。

  而秦王则是另外一个想法,非要显示一下秦国的国威,在大王看来:那一战必须要打,不打不行。

  听大王的话打输了,要承担责任,不听大王的话也是砍头的罪名,这也就是为什么白起明知道必败,却不得不上路领兵的原因。

  而秦王一心以为白起避战,明明白起病得走的不快,非但没有体谅,反而令其自杀,白起长叹一声自杀身亡。

  凌霄用现实告诉欢郎他们:外出求一个功名并不容易,比他们想象中还要难,尤其君臣之间的关系很难相处。

  是有君臣相得,比如说汉武帝和冠军侯霍去病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但当年的冠军侯之所以会得到皇帝的喜欢,那是因为他还很年轻,皇帝需要他另起炉灶,想要制衡一个人。

  而霍去病也十分识趣,不愿意多管什么军权,再加上他死的时候十分年轻,和皇帝之间还没有什么矛盾,这就是所谓的君臣相得。

  为什么会这么说?那是因为当年冠军侯的舅舅卫青,当年也是皇帝的心腹人选,可等卫青的功劳越来越大时还是被皇帝防备起来。

  谁让卫青是皇后的亲哥哥,也就是太子的舅舅,而随着太子一天天的长大,太子身边开始聚集一些人,而皇帝老了,自然开始防备了太子。

  既是父子又是君臣,他们父子的情意渐渐消磨殆尽,太子身边固然有人想要得到从龙之功,皇帝何尝不也是带着几分提防。

  这种情况甚至让汉武帝和卫青这一对君臣相得的郎舅之间出现隔膜,最终皇帝就开始提拔新的将领出来。

  等到后来戾太子的事情最终牵扯到了卫青,在皇帝眼里卫青从一开始的伙伴,就变成必须除掉的一员,过去的一起都将不复存在。

  不要以为君主会是心慈手软的人,他们这些孩子们太过幼稚,还以为君臣相得很容易,不!很不容易才对。

  一代明君唐太宗死前就很不放心那个文武双全的开国功臣徐懋功,为了给儿子唐高宗留下一个稳固的江山,就把徐懋功贬了。

  等着他的儿子唐高宗上位后在赦免徐懋功,也就是所谓的施恩,就是一个套路,而君与臣之间很多时候会兵戎相见。

  孩子们听了之后都垂下脑袋,凌霄接着分析,现实比他们想象中还要悲催,有些事情要看看再说,不要轻易站队。

  凌霄告诉他们,等着回去孩子们好好再一次读历史,看清楚这其中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人算计。

  看过历史就会发现在很多时候都感觉有些无奈,君王也高高在上的一面,也有君王的无奈,臣子有臣子的无奈。

  仕途也许是光鲜亮丽,但在后面有可能是布满荆棘的路,而欢郎他们所能够做的事情好好多学习一番,让原本有些漂浮的心落下来,他们会发现自己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这也是凌霄虽然知道那两个人算计了欢郎他们,却没有特别反感两人的原因,更没有打算好好教训一番两个人。

  要是没有这一次事件爆发出来,欢郎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情况有多么的浮躁,一个个心都飞到外面去,以为被关在笼子里,想要外出看看。

  而这一次凌霄的问话让他们明白有多少事情他们还不知道,甚至发现他们之前看过的东西没有在意,之前曾经学习过,但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看来他们的举动十分好笑,这一次事情让他们变得沉稳起来,发生后有很大的好处,是一种好的开始,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缺点,才会毫无怨恨地送人。

  但他们不会给予信任,有些事情还是早早说清楚为上,一想到自己会带着几分被骗上当的情况就感觉不怎么好。

  两个人走远了之后凌霄才出来,她刚才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两个人的运气不怎么强,要是欢郎跟着他们上路会很有波折。

  哎!他们两个人这一路过去也不知道怎么样,说起来这些义军之间也是有着不少是是非非,到那里都不好混。

  而凌霄可真的不愿意自己精心教养出来的孩子们,去趟那一趟浑水。当年从村子离开服兵役的人大都死了,以为可以走得更远,其实活得很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