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靠在船舱,展开那把晴雯扇,这次姚家湾一趟着实收获良多,他倒是奇了,这寻常百姓家中怎么会有类似太虚幻境一般的东西。
看着身旁的老船家,一副酒醉未醒的样子,真像是酒驾。
“老人家,你这样子能撑船吗?”
“能,这条水路少说也走了上千次了,况且马上就要换另一人撑船了。”
原来,姚家湾的船夫只撑一小段路,“剩下的水路好走,轻飘飘就能到扬州,去了扬州花红柳绿,好不快活。”
老船家愉悦的说着,其实他也没去过扬州,这一生都在这条路上走着,对扬州的印象都是从其他船家口中听说的。
“听说你是个读书人,可知道这水路是何人修建的?”
周延大略能猜出来这是京杭大运河,“隋炀帝?”
“江南赏花。”
北方长不出南方的花,也没有多少楼台烟雨中。
看这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谁家院?虽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而此地姹紫嫣红开遍。
早有人在等着了。
周延这伙小厮的船率先靠岸,见林府派来的人牵上来几匹马,另有小轿若干。
那管家走上来问:“可是荣国府的船只。”
其实问都不用问,船只上挂着的灯笼,都写着荣国府三个大字。
“琏二爷送林姑娘回扬州。”
跟在贾琏身边的小厮回答道,管家即刻上前问候,另一边黛玉的乳母陪着黛玉下船。
贾琏一行人骑马,黛玉以及随行的乳母丫鬟们坐轿。
轿子过路时,黛玉剥开轿帘,虽然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自幼生长的地方即使不怎么熟悉,也总有亲切感。
尤其是地方音,更让人倍感亲切。
林府里的下人们从船靠岸时就赶紧跑回去通报,虽说林如海病重,但女儿回来就像给他打了一记强心针,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贾琏与周延等人先行在正厅内见过林如海,黛玉则是由轿子抬进了内院。
林如海之妻贾敏虽说已经去世,且他并无续弦之意,但仍有几房妾室养在府中。
黛玉回来还未下轿,那几房妾室就早已等着了,连声说道:“盼星星,盼月亮,可把姑娘盼回来了,姑娘的闺房早已经收拾好了。”
等到黛玉下轿后,自幼跟着黛玉的乳母说道:“各位姨娘,咱们家姑娘路途劳累,先回房歇息了。”
府里,姑娘是主子,姨娘算是下人,哪能说不。
紫娟、雪雁陪着黛玉回去,乳母安排其余的嬷嬷们将黛玉的行李收拾到房中。
这房里琴棋书画样样皆在,黛玉将房中物仔细看过,唯独拨起琴弦。
琴音均匀圆润。
黛玉问道:“这不是我的那把琴,怎么换了这个?”
府里的老嬷嬷解释道:“老爷近来新得了一把琴,说是好琴,让拿给姑娘,姑娘的琴挂着呢。”
黛玉断断续续的拨动琴弦,“曾也学过,只是如今不大弄琴了,既然父亲有意,学琴也是静心养性的工夫。合该找个琴谱来练练。”
老嬷嬷听了,“姑娘,琴谱就在那书架子上,姑娘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后院的这些事都是李姨娘安排的。我去给姑娘取来。”
老嬷嬷说着就要走,黛玉将她唤回,“你且慢着,父亲近来身子可好些了。”
老嬷嬷犹犹豫豫,含含糊糊,“听姑娘要回来,老爷的身子似是好些了,如今硬朗多了。”
这可不就是没好,甚至还有点回光返照的意思。
黛玉下意识拨弦,却在想着心事。
这时李姨娘进来说道:“姑娘,老爷已经和荣国府里的见过面了,让我带姑娘过去呢。”
热络的模样,似乎无比亲近。
黛玉跟着李姨娘到后,见椅子上靠着的父亲,双鬓灰白,才多少时日就已憔悴了。
见了林如海当即拜下,“女儿不孝,未能早些回来。”说话时就已哽咽起来。
林如海忙扶住,见自家闺女越发出落的亭亭玉立,更显得心中含酸,“汝在舅舅外祖母家尚好,为父就安心了。”
“不能陪侍父亲身旁……”黛玉刚想说话,就被李姨娘打断,“姑娘,老爷怕见眼泪,先缓缓再说。”
李姨娘扶着林如海坐下,让丫鬟们奉茶,自己立在身边,林如海咳嗽道:“都是老病根了,只是这次病来如山倒,扛过去也就好了。”
黛玉急切问道:“父亲这病,可还是那位老郎中开的药方?”
林如海摇头,“那位老郎中年寿已高,再不出诊。你这次回来,为父早已吩咐好人,将人参养荣丸配好,你可要照顾好身子。”
林如海将黛玉在荣国府的情况一一问过,又问了哪个丫鬟陪着回来,事无巨细,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