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宦海风流

第四部 虎胆县令 四十九章 故事再次继续

宦海风流 天堂发言人 4240 2024-11-16 07:25

  第四十九章 故事再次继续

  “阿爹,阿爹,抱,抱。”

  一个戴着绣有虎头花纹的“搭耳帽”,身穿小皮袍的四五岁小男孩,张着肉肉的小手,向小亭中正沉思着的年轻人跑去。

  这个年轻人身穿浅绿色七品官服,腰间一条银带,上并九袴,系着县令鱼符色袋,面色坚毅,目光忧忧,正是文裕县君丁晋。

  “勉儿,跑慢点,别摔着喽。”

  沉思中的丁晋回过神,满面笑容地看着小孩迈着还不是太稳当的步子跑来。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是他和郑小板的儿子,小名“意哥”的丁勉。

  小男孩笑嘻嘻地跑进亭子,一头栽进父亲宽阔的怀里,然后,抬起头来,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撒娇道:“爹爹,抱抱勉儿嘛,勉儿好久没有见到阿爹了。”

  丁晋哈哈大笑着,抱起儿子,用力举了举,感觉儿子又重了不少,小孩子长得真快,自己不过去刺史府公干半个月,意哥已经又长高些了。

  “乖儿子,你娘亲怎么没过来?”丁晋刚刚从刺史府赶回,因为有些心事,所以没有去后面自家院子,径直来到这小亭静坐,寻常情况下,妻子早应来迎接自己才是。

  意哥一副可爱的表情,皱着眉头思索了下,然后道:“娘娘,吐,吐,眉姨说她要给勉儿生小弟弟。”

  丁晋闻言,又惊又喜,意哥虽没有说清楚,可也能听得出应该是妻子又有喜了。兴奋下,心中烦忧之事早抛之脑后,抱着儿子快步走向后院。

  途中,碰上了“县丞”索秀玉,按照国家制度,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及其家属,都要居住在县署府内,所以两家人办公、生活都在同一个大院,真正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索秀玉一见面,便拱手做喜状,笑道:“恭喜大人,府上又要添新丁了,愿大人子息旺盛,多子多福,哈哈。”

  因为索秀玉的妻子王眉,正是意哥嘴中亲热的“眉姨”,所以丁晋并不奇怪他如何会得知此事,幸好此时礼教并无后世严防,亲近友人之间谈论这个实属寻常,丁晋高兴地谢过索秀玉,两人简单聊了会这趟去刺史府的情况,然后辞别他,进入属于自家的院落。

  丁晋刚进门,一头撞上正要出门的妻子,小板明显经过一番细心的打扮,身上穿着精致的“诃子裙”,脸上画了黛眉,薄施脂粉,盘起的长发上插了一枚“步摇簪”,这是一件金镶玉步摇,上端像漂亮的蝴蝶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下面又分垂了两条珠玉串饰。

  一刹那间,丁晋甚至觉得自己姿色平平的妻子突然漂亮了起来,他笑道:“这么急,要去何处呢?”

  小板注意到丈夫明显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打量自己,脸上一红,低头道:“刚听闻夫君大人回府,妾稍事整理一番,本待去迎你,没想夫君已经回来了。”

  看着妻子不自然的羞怯神色,丁晋暗叹一声:小板什么都好,唯独性格内向卑弱,自己两人结婚这么多年,有时还显露羞怯难堪之态,不说比之索夫人王眉之大方豪爽,就是这衙内众官吏之眷属,也多有不如,在平日自己的交际应酬上,难得有所助益,不免有些遗憾。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瞬,便消失无踪,丁晋对妻子之情,一半是感激一半是感动,古有义士不忘“一饭之恩”,丁晋又怎么能忘记当年妻子全家对自己上京赶考的帮助?再说这么多年,妻子操持家务,养育稚儿的辛劳,他又怎能不无感动?

  丁晋拉起妻子的手臂,温柔道:“你我夫妻二人不必如此客气,快进屋吧,外面天冷。”说着,拉着小板进入温暖的屋子。

  这一年的冬天,并州境内异常寒冷,这对于故乡在南方的丁氏来说,尤为不适。幸好,上位者自然有上位者的待遇和享受,身上穿着棉袄、暖袍,屋中生着火龙、炭炉,严冬的寒气,也便无法侵袭。

  温暖的屋里,丁晋陪着妻、子说了会体己话,话题自然转到了小板的身孕上,小板羞红的脸上荡漾着即将再为人母的喜悦光辉,轻声道:“已让郎中把过脉,却真是有喜了…”

  “那可真要好好注意身体了。明日我吩咐下人去为你买点滋补之物,家里的事,你也不要太操心,我和二嫂嫂说一声,让她帮忙多留意着点,切莫因些琐事伤了自己身子。哦,干脆再请一个麻利的小婆子帮你照顾意哥,他太淘了。”

  丁晋柔声叮嘱着妻子,他本来不是唠叨之人,但小板性子柔中带倔,很可能当下答应自己,过后依然故我地操劳家事,丁晋不希望她太过疲累。

  “恩,一切随夫君做主。”

  小板喜欢听丈夫絮絮叨叨,她虽然总是觉得自己很愚钝很笨,但还是听得出丈夫话语中的关切、细致之意,就算这些话没有任何意义,她也喜欢听,只要丈夫能像现在这样陪着自己和儿子,一家人,烤着火炉,温馨而陶醉。

  可惜这样的日子很少很少,夫君总是很忙,小板心中并不是委屈,只是有时看着他因为休息不佳而憔悴的脸庞,她是既心疼又怜惜,怎么还能再给他增加一点负担?

  ………………………………

  这日,丁晋在“县令办公室”签押房处理完当天的公务后,忽然对旁边伺候着的“秘书”凌怀道:“水合(凌怀字),你将黄龙二年南胡乡冯氏争继产的那桩案子的卷宗取出来。”

  凌怀就是前文提到过的“户曹”温静的表弟,被其兄推荐后,丁晋试用了一段时间,觉得这小伙子确实不错,机灵聪辩,公事娴熟,遂提拔为自己的“亲吏”,虽然依旧是胥吏身份,论地位在县署中可没人敢小瞧。

  凌怀跟着丁晋,已经两年有余,这个人很聪明,尤其是记忆力超人,丁晋只说了某某案,他便能忆起案子的来龙去脉和最后情由,从来不出差错。

  冯氏继承案?不是已经结案了吗,当时记得被告和原告都服从审判结果的,怎么大人又要提起此案?凌怀一听,便奇怪地问道:“大人,此案已结,难道另有曲折?”

  “恩,麻烦!”丁晋伸展了一下疲惫的臂膀,皱眉道:“原告不知受何人怂恿,又将此案控到了刺史府归大人堂前。”

  提起这个“鬼刺史”,文裕县署诸人,无人不头疼,不过凌怀记得本县好像很久没有被刺史府刁难训责了,难道又出了什么变故?于是,他关切地问道:“难道归大人因此案又忿怒本县?”

  丁晋摇摇头,如果是这样倒还好办,关键是归登来不仅没有因案件反覆而训斥自己,甚至这次见面时,还倍加亲热,要知一般遇到这种案件,领导们虽然会觉得麻烦,但也不得不接手处理,毕竟能将状纸捅到刺史府,就说明原告家里肯定是有一定能量的,不能视为寻常愚钝百姓随意对待。

  可是,归登来却将此案又发给了文裕县处理,这就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信任和袒护。因为,如果文裕县再处理不好,谁也不敢保证这家原告不会将案子再告到更上面的领导那里,就是上京告御状,也不是没有过先例的。

  能得到领导如此重视和信任,本该高兴,丁晋却因此烦恼,不是因为案子的麻烦,这桩案子的情由并不复杂,自己的原判也是在情在理,纵然原告再胡搅蛮缠,他也有十足的把握驳回对方的诉状,他为之烦恼和担心的,却正是归登来表现出来的信任和亲热。

  这样的亲热,已超过他刻意要保持的距离界限,如此的信任,他却没有一点兴趣“报之以桃”。丁晋以前曾烦恼如何和上司保持良好的关系,现在却发愁如何拒绝对方的“拉拢”。

  凌怀见丁晋沉默不语,不敢多言,径直去寻卷宗。说实话,县令大人平日虽温和有礼,也很少动怒,但县署众人甚至包括几位官佐,都有些惧怕于他,要讲具体原因,却又说不上来,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雷霆无声动于九天之上的威严吧。

  凌怀边想着心思,边利索地取出卷宗,轻手轻脚放到正沉思着的丁晋面前。

  罢了!不去多想它,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工作先做好才是,丁晋收拾心神,翻开卷宗,将案情一一和凌怀细细研讨。

  案子说的是,当地有一户大姓冯氏,家主冯某没有儿子,本宗兄弟中也没有合适的侄子可以来继嗣,于是他生前就将一个姑甥过继过来为继子。冯某去世后,继子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他的全部家产。可是后来同乡另一个姓冯的前来争继,说是那个继子既不是真正的冯家人,又不是土生土长的本乡人,没有资格继承冯某的财产,应该是由自己的儿子来继承。

  当时,两家人闹得不可开交,争执到了文裕县衙,丁晋审问缘由后,判决这个半路杀出来的姓冯的败诉,财产还是归继子所有,这叫“尊重死者遗愿”。

  这份判决,有理有据,当时原告也无法举出明确的由他儿子继承的证据,于是在官威下,只得偃旗息鼓,不再纠缠,可是却想不到事隔两年后,他们竟然又暗度陈仓,偷偷将案子捅到了刺史府。

  这次,姓冯的原告收集了自认为很扎实的证据,他们从老掉牙的一本《族法》中找到这样一条说法:异姓不得为嗣,就是说不得以异姓为继子。原告认为继子不姓冯,所以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继承属于冯氏的家业。

  丁晋分析完案情后,知道解决这个案子的关键是必须要使双方将来没有继续“上控”的理由,既然原告以《族法》中的东西作为论据,那么自己必须找出更权威的证据来反驳对方。因此,丁晋吩咐凌怀找来本朝关于律法、礼仪、制度、天子诏言、儒家名典等等有关方面的书籍,然后两人呆在屋子里,连续三天三夜翻阅寻找论点,终于在一份思宗皇帝和理学大家范炎的对话式记载中找到了有利的证据。

  当思宗皇帝就有关“亲属”的含义询问范炎时,范炎做了权威的解释:“亲重同宗,同姓不宗,即与异姓无殊”。皇帝点头大表赞同。

  丁晋以此论点驳回了原告的上诉,判决为:争继者虽然姓冯,但与死者不同宗,按照“同姓不宗,异也”的原则,也就可以视为异姓,没有任何继嗣的优先权;而已继的姑甥虽是外姓,却是冯某“所亲所爱”,自己亲自选择,且冯某同宗亲属均无异言,作为继子是合法合情的。原告虽以“族法”为证,但“天子法”甚于族法,因此,外人冯氏不得再来争继!

  这个判决宣布后,冯氏没有了继续上控的理由,如果还要上诉,那就是质疑思宗皇帝的权威,为了一些财产,干掉脑袋的事情,怎么想怎么不合算,于是便彻底熄了争执的念头。

  反复数次的案子,终于是圆满解决了,可是丁晋面临的难题还没有完美的办法解决,归刺史更加欣赏丁晋的才能,于是,想出来个“卑鄙”的办法硬要逼丁晋表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