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大宋使者赵良嗣赶到润州。
皇帝在手诏中盛赞了李虎和辽东义军南下所取得的战绩,然后答应给李虎二十万贯的援助,不过他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北伐之前,必须卖给大宋一万匹战马。
李虎心理稍稍得到了一丝平衡。老子给你卖命,你好歹也要意思意思,不能成天空口讲白话。
赵良嗣的心情不太好,看上去很苦闷。他告诉李虎,为了这二十万贯援助,皇帝和一帮宰执们争论了很久,最后还是蔡京想了个招,从京东路的赈济款中拔出了二十万贯。皇帝这么做,显然是为了安抚李虎,担心激怒他,把一桩好事变成坏事。
“陛下说,北伐成功之后,使相居功至伟,大宋绝不会亏待于你。”赵良嗣看到李虎神色平静,于是话锋一转,说到了战马的事。
去年一年,李虎卖给大宋三千匹战马,但这个数量太少了,为了准备北伐,大宋需要更多的战马,所以赵良嗣恳求李虎,在九月之前,无论如何卖给大宋一万匹战马。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李虎说道,“我把战马都卖给大宋,我怎么办?我拿什么打仗?按照去年的约定,一年三千匹战马,不能再多了,而且,战马的价格要翻一番,每匹二百两白银。”
赵良嗣暗自苦叹。贼就是贼,当落难的时候,为了得到救援,信誓旦旦,象狗一样摇尾乞怜,等到打下平州路了,腰杆硬了,马上翻脸不认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情义,更没有任何信义可言,如此看来,李虎的承诺根本就是放屁,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大宋若想北伐成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李虎身上,而是要再次联金攻辽。
“大宋有大宋的难处……”赵良嗣细述了诸多困难,其中提到一件事,引起了李虎的注意。京东贼宋江在梁山泊举旗造反,声势很大,如今四处攻城掠地,祸害四方,因为京东路的梁山泊距离汴京比较近,所以对京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你等等……”李虎打断了赵良嗣,“你说梁山泊有个叫宋江的举旗造反了?这是真的?”
赵良嗣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我是大宋使者,我有必要欺骗你吗?“宋江造反大约是两三个月前的事,听说他手下有三十六个贼首,都是梁山泊一带有名的强寇。京东路的禁军已经开始围剿,但宋江有一两万军队,还有大量船只,短期内估计很难平定。”
=
宋江?梁山泊?《水浒传》中的人物也出现了。李虎暗自心寒,呼吸突然有些急促,对自己的判断愈发没有信心。难道老爹的故事都是真的?都是对未来的预言?如果他的预言都要变成现实,那过几年金军岂不就要南下?大宋岂不要遭受靖康之耻?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方腊呢?你听说过方腊这个人吗?”李虎急切问道。宋江造反后,就是方腊造反,据老爹说,方腊造反的规模非常大,宋军为了镇压方腊,调用了几十万大军,前前后后打了大半年时间。如果这个人也出现了,那么,几乎可以断定,老爹的故事就是对未来的预言,而岳飞、韩世忠、杨再兴等人也将陆续出现在宋金大战的战场上。
“方腊?”赵良嗣想了片刻,摇摇头,“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他是谁?干什么的?”
李虎沉默不语。赵良嗣不知道这个人,那么方腊如果是真实存在的,他还没有造反,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方腊何时造反?是在北伐之前还是在北伐之后?如果是在北伐之前,那宋军北伐的时间肯定要推迟,由此又引出第二个问题,宋军是不是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北伐时间,从而错失了良机,未能收复燕云故土,所以才有后来的金军南下,才有耻辱的靖康之难?
倒过来推理的话,造成靖康之难的原因是宋军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而造成宋军北伐功败垂成的原因是方腊造反,那么,方腊是否真实存在就成为判断老爹故事真实性的一个最有利的证据。
“方腊和我一样,是个反贼。”李虎决定把这个未知的事情告诉赵良嗣,“宋江造反,可能会延迟宋军北伐时间,而方腊造反,后果也是如此,但宋军北伐的最佳时机就是今年,就是在金军攻占上京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假若错过这个时间,金军南下了,那么,大宋北伐能否成功,谁都难以预料,所以,请你回去告诉陛下,援助也好,战马也好,这两件事都是次要的,我都可以让步,都可以做出牺牲,但陛下无论如何要阻止方腊造反,这是重中之重。”
=
赵良嗣心跳骤然激烈。李虎说得一本正经,非常严肃,不像是开玩笑,好象他通过某种途径知道大宋有个叫方腊的人正在准备造反,而且造反的规模好象不小,甚至严重到可以延缓宋军北伐。假如宋军延缓了北伐时间,其后果正如李虎所说,将来的形势就难以预料了。
“你认识他?他在哪?准备什么时候造反?”赵良嗣急忙问道。
李虎摇摇头,眼露迷茫之色。他也想知道方腊在哪?他更想知道方腊是不是真实存在。
“我们为什么造反?不就是没有活路吗?”李虎说道,“你告诉陛下,让他给大宋百姓一条活路,那宋江就不会造反了,方腊也就不会造反了,北伐肯定能成功。”
赵良嗣傻不拉唧地望着李虎,愣了半天,说了一句话,“使相,你了解大宋吗?”
李虎也傻里吧唧地望着赵良嗣,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了解大宋吗?应该算了解吧,从我懂事时候开始,我就跟着老爹四处流浪,老爹教了我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和大宋息息相关,我当然对大宋有所了解了,不过,我离开大宋很多年了,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如果说了解,自己都不相信。
赵良嗣苦笑,马上转移了话题。这件事说了等于没说,做为皇帝的特使,碰到这种事只能具实禀奏,而且李虎最后那句话极其不合适,连禀奏都免了。
=
“使相,开春后,你是防御还是进攻?”
李虎心里很乱,想了半天才问道:“陛下的意思呢?”
“陛下认为,平州路无险可守,所以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如果你能保持攻势,将非常有利于宋军北伐。”
李虎冷笑,直娘贼,念念不忘我这点人马,一门心思要消耗我,既然如此,那你就慷慨一点,多给点钱。让人做炮灰还不给饭吃,天下哪有如此抠门的皇帝?
“给我二十万贯援助,附加条件是卖给你们一万匹战马,然后还要我给你们卖命,请问……”李虎一字一句地问道,“换作是你,你觉得应该如何回答?”
赵良嗣笑得比哭还难看,他长长叹了一口气,神情非常沮丧,“我立即回大宋。”他是个使者,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皇帝的要求和对方进行谈判,如今谈判破裂,他只能回大宋复旨了。
临走之前,赵良嗣说了一句话,“使相,如果你了解大宋,或许你的想法会有所改变。”
这句话让李虎想了很久,然后他请来了李纲,把皇帝的手诏和有关条件具体说了一下。
“李副郎,给我一个理由,给我一个主动进攻的理由。”
=
李纲凝神沉思,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即说了起来。
我大宋立国一百五十余年,造反的非常少,算起来也只有太宗年间的四川王小波和李顺,还有这次的京东贼宋江。这主要得益于大宋的各项制度,比如募兵制,每有灾害则必募兵,每募一兵则少一寇。还有就是国库充实,可以及时予以赈济安抚,比如前年黄河爆发大洪水,淹死河北百万人口,受灾百姓达千万之众,但因为赈济及时,河北安然无恙。
这个国库充实是指国库有钱,但这钱不是盈余累积,还是赊借而来,大宋一百多年来的国库都是这种状况,国贫而民富。
我大宋一朝的财政长期困窘,国力萎靡不振,积贫积弱,然而,从表面上来看,却是繁荣昌盛,百姓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了汉唐盛世,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宋的经济政策非常宽松,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所谓不立田制,就是放弃自三代井田、秦汉名田、曹魏屯田、西晋占田乃至北朝隋唐均田以来的国家土地管制传统,允许民间私人为田主。
所谓不抑兼并,就是朝廷对经济中的民间竞争与“兼并”现象采取类似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态度。
这种宽松的政策大大刺激了经济繁荣,但同时也造成吏治腐败,“三冗二积”(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国力孱弱之弊日益严重,于是到了神宗朝,便出现了王安石变法。
=
=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