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高二年级纪事〔中〕(1)
炼铁英雄旗一面
有一次,需要我们还未到上班炼铁的同学,利用休息时候,到马头岭进行挑运铁矿石回炼铁厂。我、“饭皮”谢世良、黄江智三人,闻讯之后,便马上一块前往。
我还能够清楚地记得,三人当中,就是“饭皮”谢世良挑得最重。在当回到白鹤岭炼铁炉前一过秤,他挑的那担铁矿石竟然有0斤。
于是,在场的同学,顿时之间,都十分惊讶并迅速地传了开来。我和黄江智所挑的才180斤左右。
后来,我们班上的同学知道了此事之后,都笑着说:
“也难怪人家‘饭皮’一餐可食三盅饭。要不然的话,他那里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居然能够挑0斤那么重的铁矿石啊?”
那个时候,在学校当中,我们班炼铁是全校各班当中,干得最为出色的。不但产铁的质量好,并且产量也高。在有的时候,每天居然能够炼出来的铁坯,就多达约一吨以上。且所生产出来的铁坯,已经堆满了高炉旁边的整个地坪。
但是,我们生铁的实际的日产量,却与从当年全国不断传来那些大放“钢铁卫星”,简直是无法相比。
我还能够清楚地记得,在《人民日报》的几篇“特大消息”当中,曾经报导过,所放的“钢铁卫星”,实在相当“惊人”。
下面所进行摘录的几则特大消息,便是当年在报纸上所刊载的:
——在9月15日这一天里,河南全省的土高炉日产生铁一万八千六百九十三点九二吨。其中禹县、鲁山、宝丰、临汝、信阳、登封、商城、博爱等八个县的日产量都在千吨以上。禹县又以日产四千三百九十六吨生铁的最高纪录,走在最前面。
——今天,我们的心向着祖国南疆的广西的同志们。那里,有两颗“大卫星”腾空而起:一是10月15日环江县产了六万三千多吨生铁;一是10月14日忻城县采了六十七万多吨煤炭(见17日本报)。
——今天却又从广西传来了新的捷报:鹿寨县在柳江、融安、石龙等县和大苗山苗族自治县的支援下,放出了日产生铁二十万多吨的“特大卫星”。这是广西人民的又一胜利,是党的群众运动的又一胜利。
又到了1958年的年终,当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结束以后,学校为了表彰我们班在大炼钢铁运动当中,所发挥出来的苦干加巧干,又能够利用科学炼铁取得的显著成绩。于是,便授予我班为“炼铁英雄”班的光荣称号,并发给锦旗一面,进行表彰。
当年,团县委还评选我班团支部为“先进团支部”。团支部书记朱汝松同学,还光荣地出席了团县委所召开的先进团支部的表彰大会。
后来,不少同学在五十年以后,在回忆起当年这场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的时候,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其中,杨名珠同学在高中入学五十周年聚会纪念册《同窗三载情百年》中,回忆当年的这场大炼钢铁的时候,他所写的《友谊之树常青》一文里,就这样地描述当时的情景:
“……男同学在大炼钢铁的高温炉前汗流浃背,担当起炉前工的角色,在鼓风机旁用脚踏驱动机器,做起了鼓风机手。当白花花的铁水奔涌而出时,映红了我们兴奋的脸庞……。此时,我们欢呼,我们跳跃……那是一个有着特定历史烙印的火红年代,也是我们激情洋溢的年轻岁月,即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回忆。”
王丽权同学,她在回忆当年这场大炼钢铁运动的时候,所写作的《岁月如梭
往事如歌》一文当中,曾经这样回忆道:
“……打开记忆的匣子,印象很深的是1958年大炼钢铁的情景。我们高二年级的同学,总是冲在炼铁生产的最前线。
“在炎炎烈日下的马头岭,我们挥汗如雨,挖地三尺,采掘铁矿石;在双凤大田附近虎狼出没的原始森林,白天我们砍树、烧炭和挑炭,夜间我们围坐在炭窑旁,远处的松涛声象虎啸,让人不寒而栗;在白鹤岭炼铁基地,我们又是炼铁生产的排头兵。当我站在炼铁高炉加料平台上,顶着高温把同学挑回来的木炭加入炉中时,我的心情是矛盾的,一边想着能不能减少木炭的投入,以减轻挑炭同学的工作,一边又希望多加木炭能多出好铁支援国家建设。
“每当传来我们生产的上好生铁,外运炼出了优质钢材的消息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又是多么兴奋。那一刻,劳累和艰辛,似乎都抛到了九屑云外……那是个跃进的年代,今天值得记取的,就是当年我们的青春与激情……”
周绍煜同学,还采用散文诗的形式,进行描绘炼铁成功的时候,那激动人心的动人场面:
“白鹤岭上炼铁炉高高耸起,
高炉旁响起呼呼的鼓风机,
火光冲天,铁水奔流,欢声四起。
是你们用知慧和心血,
奏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凯歌,
有力地证明了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个真理。”
正是:
大炼钢铁放卫星,三十七班勇争先;
支部出席表彰会,炼铁英雄旗一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