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成立一年半
要知道,自1975年春石龙校教学点在始公坝王佐家的旧房子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招生,瞬间,已经溜过一年多的时光了。
这一年多时间,经过石湖坡和龙湖坡两个生产队的干部社员的共同努力,白手起家地在蛇头岭顶上新建成了石龙校小学。学校自搬到新校舍后,不知不觉又度过了一个学期了。唉呀,时间过得飞快啊!
此时,其诚老师因为工作需要,已调到大队小学任教。徐天河老师改为专门教初中语文了。
原来,在大队小学任课的徐建凤老师,学校领导考虑到她已经身怀六甲,为使她不再水来水淋,月来月晒地整天来回三里多路的走教。将她调回石龙校教学点顶替其诚老师原来位置。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要知道,自成立石龙校教学点一年半以来,他们注意将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头等位置上抓好。又在注意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特别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特点,抓好全面落实语文和数学这两门主科的基础知识学习。
他们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时候,马上下去家访,及时向家长反映,并与家长密切配合,迅速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大队学校领导和群众的普遍反映,新成立的石龙校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并不亚于大队小学和其它两个教学点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领导和群众对他们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无形的鼓励和鞭策。
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是跟他们在这一年半以来,对工作的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分不开的。也是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
在此,我们要为他们点赞;我们要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感到高兴;我们要在群众中大力宣扬他们的事迹。从而使到他们在石龙校教学更加勤奋,为教好我们的后代奉献出更大力量。
但是,正如伟大领袖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运用“两分法”去看待他们的成绩,正确看待取得的这点滴成绩的艰难和不易。从而,使他们戒骄戒躁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有诗赞曰:
石龙成立一年半,同心合力齐奋战;
重视质量抓教育,语数学好功大半。
一年半以来,令他们感到最为头疼的,是在办学经费上的严重不足。
要知道,每个学期光靠收取每个学生元学杂费是解决不了学校的一切开支的。因为老师备课和批改作业所须要的灯光火亮,平时教学上的粉笔,纸张,笔墨等日常办公用品,所需费用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之下,石湖坡,龙湖坡两个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群众,一方面,积极向他们献计献策;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尽可能多让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活动,从而尽可能增加学校的经费上的收入。
因此,老师们就千方百计开动脑筋,根据其它学校勤工俭学经验,开展了摘松果,拾稻穗等勤工俭学活动。甚至还在三世祖岭那条两村道路交界处的一块空闲地里,发动学生开了一块将近两分面积的荒地,栽种席草。
同时,石湖坡和龙湖坡这两个生产队的队长王志兴和叶惠光,他们还主动提出,每年冬季每队都划出一亩多的冬闲田,让石龙校栽种冬烤烟。
要懂得,这些学生年纪尚小,栽种冬烤烟只能够学做冬烤烟中的种植、采摘、分拣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工作。而对于其它的犂耙田块、施肥、管理、烘烤、出售这一系列劳动,都由队里社员专门负责帮做。
这样一来,按照当年生产队栽种冬烤烟的收益计算的话,除了扣除必要资金的投入之外,每亩冬烤烟的利润,至少都有00元到400元的纯收入。
因此,这样开展种植冬烤烟的勤工俭学活动,便能够保证大大地增加了石龙校教学点的勤工俭学活动方面的收入,也大大帮助和解决了学校在办学经费上一时之间的困难和不足。
就在前些时候,我曾经听到已经退休的严锡富老师,他在回忆当年在石龙校教学点大搞勤工俭学活动的情景时,是这样对我滔滔不绝地描述的:
“那时候,石龙校教学点的所有一切经费开支,都要靠我们自己千方百计想办法去解决。要知道,这是不可能全靠生产队和大队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因为,当年任何一间乡村学校大都如此,而不单是我们石龙校教学点……”
顿时之间,当他说到此处时,竟然语出惊人的渐渐地话语就多了起来……
“……要知道,还在始公坝右边的王佐老屋办学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就只是仅仅是光靠每个学期收取每个学生元的学杂费去解决的。但在搬迁到了蛇头岭新校舍后,从长远去考虑的话,就非要找一条能够较长期解决学校经费来源的门路是当务之急了……”
在当说到这里的瞬间,锡富老师对于过去自己所曾经做过的许许多多往事,似乎还一样件件都记忆犹新。
接着,他又继续滔滔不尽地说道:
“为此,不少好心又热情的学生家长,便对我献计说,‘可以让学生种点席草嘛,因为不少学生家里都是种席草和打席卖的。要是打不了席的,就卖席草也可以呀!’于是,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在三世祖岭脚那块闲地上,开荒种了一年的席草。后来,觉得不合算也就放弃不再做了。因为,栽种席草的工作量实在是大多,也不适合于要上课的这些小孩子他们干。后来就只好放弃了……”
正当说到这里的时候,他马上将话题一转,便又继续说道:
“后来,两个队长亲自出面了,他们一起来到学校跟我们共同商量。最后拍板,就决定栽种冬烤烟,做为学校的一项长远的勤工俭学活动。于是,从此开始,每年冬种每个队都给一亩冬闲田作为学校栽种冬烤烟的基地。如果要是种得好的话,每年至少都有好几百元的纯收入,就可以基本上解决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了……”
顿时之间,当说到这里的时候,锡富老师显得特别开心和高兴。
紧接着,他又兴趣盎然地对我说道:
“你可要知道,由于每年的冬烤烟的收入可观和基本固定。到了后来,我们经费充裕了,还减免了学生两个学期的学杂费呢。这样一来,就根本上初步解决了学校经费来源困难的问题了。从此以后,我们就再也不要让这些小学生再去采摘松果等这种危险和不安全的事情了……”
顿时之间,在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似乎发现他的脸色徒然地变了,变得似乎是有点惶恐和不安的样子。
突然之间,他似乎又显得安然如故起来。也许,此时他是在庆幸在采摘松果的活动中,没有学生闹出事故的原因有关系吧…
“唉哟,那时候,我们真是想‘钱’想疯了一样,竟然,敢于让一年级的小学生爬树采摘松果。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呀,要是一个这么小小年纪的小孩童,如果要是爬树掉下来出了问题该怎么办啊。因此,后来我越想越后怕……”
在当说到这里,他又眉开眼笑地说道:
“总之,当年为了能够更快更多地为弄到学校的经费,就是什么样的鬼主意都绞尽脑汁地想过了。最后,还是家长们说得好:‘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平安无事,这是最为重要的……’”
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突然之间,我又想起,前些时候,王志中叔曾经对我说起,关于他在县城多方想法,按到一批紧缺的水泥的事情。我就将此事一五一十告诉锡富老师知道,他便马上对我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的,学校为了做好石湖坡在鲤坡的那座小桥,我曾经听志兴队长对我说过,在黄树垠的王志中热心帮助下,利用他是县文艺队的副团长,通过种种关系,最终为良荔大队搞到了十吨紧缺的水泥指标。要我最快速度,以石龙校教学点的名义,到大队捞上一吨水泥,将这座小桥做好,以方便两个队的小学生来校上课和回家。当我汇报大队知道了后,他们慷慨的马上欣然同意……”
后来,这座小桥建做好了以后,每逢暴雨洪水暴发时,龙湖坡和坡嘴两村来学校上课的小学生,只是需要多走远一点的路程,让他们从水碾处的石桥经过,也是可以来到石龙校上课的。
因此,是否能做好鲤坡这座小桥,就是保证学生平安来回学校学习最为关键所在了……
特别令人难忘和感动的是,志兴队长,他还将石龙校当成是队里的一户社员看待。逢年过节,放塘捉鱼,队里杀猪,总是少不了石龙校的一份。
有诗为证:
勤工俭学门路多,群策群力献计好;
经费来源有门路,洪水猛涨有桥过。
又过了一年,正好是到了1977年的秋冬这个天气寒冷时节了……
此时,我家的那个最小的孩子“八狗”,他出生已经是一周岁的小孩童。长得白白净净,显得胖墩墩的,成了一个上下两个村子里,人见人爱,人见人抱,人见人疼的一个可爱的胖小子。
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家里就只是单单剩下了小兰和还在怀里吃乳的小“八狗”在陪伴她了。因为,此时的六妹,她也送去凤山高中学校,跟小六狗一起,让父母亲两个人一起看护和打理他们了。
可是,此时留在家里的小八狗,因为白天小兰还得要出生产队上的工。而家里又没有人看护打理他。于是,就不得不将他抱去给宗玉在家里做家务的亚金帮忙看看。
你可要知道,我那小兰的乳水一贯以来特别充足,小八狗常常吃不完的时候,就只好将它挤压出来白白地扔掉。
后来,隔壁领居的小平的小女儿出生时,因为乳水一时不足,就只好常常抱来给小兰帮忙喂养。实际上,小兰已经成为了一个名正言顺的“乳妈”了。
因此,小兰和小平这两位异姓,且娘家是天各一方的女人,在平日里,简直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同胞亲姐妹一样亲密。在每次出队上工的时候,几乎都是同去同回,形影不离。
那时候,家里饲养肉猪的饲料不够。因此,她们每天天未亮时,就悄悄爬起床来,带上工具,披星戴月地来到文江,或富新或其它老远老远的八月薯地里,捡拾掉在坡地上的干红薯叶巴。
偶然之间,要是发现红薯地裂开,有红薯露出来时,她们常常会顺手牵羊地把红薯当场挖掘出来,迅速地装放到薯叶巴底处,暗地里偷偷收藏好,又假装若无其事般地继续捡拾薯叶。
要知道,反正当年这些红薯地的红薯,大都是生产队集体所有。同时,此时也极少会有人起得那么早的。因此,她们干此种不光彩的事时,被人发现的机率是极低的。简直算是平安无事一般。
也许,是尝试到了甜头吧。因此,一连几年的秋冬时节,每当清晨天未蒙蒙亮时,她们早就按照昨天晚上的预先约定,按时“出工”去了。
后来,当我知道了后,就指责这样的做法不好,绝对不能做这种不劳而获的贪小便宜的事情。捡拾地里的红薯叶巴可以,但不能偷挖集体的红薯。要是被人发现,一经传开,你这个当老师的老公的脸往那搁啊……
就这样,经过我多次苦口婆心地说清道理后,她才渐渐地有所收敛。再也干这种偷鸡盗狗的行档了。
正是:
小兰小平好姐妹,时时事事互关爱;
披星戴月捡薯叶,顺手牵羊大不该。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