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朝小官员

第139章 改革从科举开始

明朝小官员 新科奶爸 2575 2024-11-16 11:37

  张超连夜对张璁的策论进行了一番修改,添加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比如鼓励办学,扩大基础教育的范围,增加一些专科教育等,然后张超让人将策论抄录了几十份,请来了朝中重臣还特别邀请了杨一清张璁文征明这些对教育有见解的人一起过来商议。

  张超以人的一生为例,能够在科举上面有所成就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人,绝大部分孩童受教育的目的在于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不会算错账,日后可以有一个不错的工作。而工作安稳的人才是大明的中坚,他们提供粮食赋税,而且并不会造反。

  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以识字为主,张超建议增加基本的数学教育,目标在于让十岁以下的儿童学会认识常用几千汉字和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

  而到了十岁之后,稍稍长成,这时候就应该筹划孩子的未来。那些聪慧的孩子可以进入科举的学习,而绝大部分孩童在这个阶段就被淘汰了,但是识字会算账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一个孩子从识字到可以参与童子试,最起码要经过五年以上的学习,所以这个阶段同样也有分化,读书有成的可以继续参加童子试,而期间希望不大的孩子就可以进入专科的学习,擅长算术的就可以培养做账,擅长动手的可以培养成工匠,医生等等。而这些专科学校不需要朝廷费劲,可以由民间办理,在南直隶已经有很多所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混的好的收入不菲。

  张超在这里强调了工匠的意义,随着大明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工匠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南直隶一个出色的造船工匠一年的收入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一百银元以上,这样的收入足以养家糊口。

  另外擅长制造枪炮,保养枪炮的工匠,军中十分需求,这一块朝廷必须加强对工匠的培养,没有好的兵器朝廷如何能够平定乱匪,扫灭鞑靼。

  而通过县试,府试,院试脱颖而出,考中秀才的才算是真正的士大夫,这之前被淘汰的还是有很多人,张超认为现在有很多头发白了还孜孜以求秀才功名的童生,这太浪费人才了,所以他的看法很简单,要从年龄上限制参加院试的童生年龄,比如说超过三十五岁就不给参加童生试了。

  而成为生员之后,一定要严格教育,不仅仅考试的四书五经这些要教,日后当官理政的常用知识也要教授。律法理财水利等基本的知识要具备,朝廷不要书呆子,这是各地学政的责任。

  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学政,一定要加强对生员的考核,特别是常用知识的考核,必须有淘汰率,要能上能下,原来大明在这一块是空白或者不重视,现在必须补上。

  另外那些不孝悌的,喜欢**的,喜欢无事生非,人品恶劣的秀才各地学政御史地方官员要加强管理,纳入地方官的考核。

  张超前面所说的基础教育,朝廷只需要发几道圣旨,然后鼓励办学就可以了,可是说到学政对秀才的管理,这些大员们互相看了看,这些生员们有苦头吃了。

  接着到了乡试,张超明确一点,一定要加强朝廷对于乡试的管理,因为通过乡试的举人就可以当官了,不得不慎重。

  除了从中枢派出主考副主考以外,一省有资格担任内帘官的并不仅仅是学政,乡试考前一个月朝廷要求各地把有资格担任内帘官的官员公示,并且在乡试主考和各省巡抚巡按联合监督下当众抽取内帘官。

  除了这些,张超还让大家伙讨论如何增加乡试的公平公正,并且归纳在案。

  当然张超抢了地方官这一块蛋糕,他也给予了补偿,张超准备试行让各省巡抚和布政使主持招考经制吏。

  众所周知,明代的吏权势很大,动不动就架空了主官,甚至还可以世袭,这样一来弊病实在太多了。

  所以张超准备把这一块管理起来,地方有编制的吏员五年一轮换,不允许世袭,同时为了补充吏员,但凡是参加过县试的读书人都有资格考试,当然对于这些读书人,很多吏员的限制就被取消了,总不能不让这些人三代不考试吧。

  同时类似于捕头这样的强力人员,由各省按察使和都指挥使衙门主持录取,也同样取消了这些吏员的一些限制。

  这是两块大蛋糕,既逐渐提高了吏员的水平,又加强了管理,还增加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张超放了出来,想必各地地方官会十分高兴的笑纳。

  对中枢的吏员,由各部主持考试,参与招考中央吏员必须有秀才以上功名或者在地方有二年以上的经验,并没有犯错的吏员。为了鼓励这些吏员好好干活,只要五年之内没有差错,就可以参加吏转官考试,每一年朝廷留出一定的名额,保证吏员的上升空间。

  张超从科举提到了对于吏员的管理和改革,他彻底改变了明朝旧有的歧视打压吏员,却又依赖吏员的陋习。

  按照他的说法,一个参加过县试的读书人,就算考不上秀才,只要有吏才,先干两年地方吏员,再考中中央吏员,五年之后再通过吏转官考试,理论上十年内就可以转为官,而吏转官的待遇等同于举人为官。

  也就是说张超将三途为官改成了四途为官,面对质疑,张超的说法是朝廷对吏员太过苛刻,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怎么可能?

  而对于国子监,张超的做法则有些特别,他不仅没有关闭花钱买监生的途径,还准备扩大这一块监生的数量,这样一来,有投票资格的读书人就会越来越多,国子监也更加鱼龙混杂。

  而对于两京国子监,张超增加监生的同时,却又要求加强对监生的考核,可以买监生,但是想毕业为官对不住,你得老老实实的学好。

  而对于举荐为官,张超扩大了范围。规定各省知府参议以上官员,军队都指挥使参将以上官员都可以举荐文武官员,但是必须参加中央统一进行的考试,考试分为常识和策论,只有考试合格的才可以为官。

  除了进士为官地位起步稍高,最起码是县令开始,吏转官,监生为官,举荐为官的待遇一律相同,都是从地方的**品官开始。

  但是朝廷又通告天下,对于官员的提升一律以考核为基准,不允许因为是进士就另眼相看。

  另外他采纳了张璁的意见,对于京官和地方官进行不断的调动,张超特别规定,翰林出翰林院后必须担任一任的知府,方才可以转任词林官。而担任中枢六部侍郎级别的官员必须有地方巡抚的任职经历。

  张超这一份教育和官员升迁的改革方案一经提出,立刻就引起了轰动,朝野上下立刻议论起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