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朝小官员

第382章 京察的结果

明朝小官员 新科奶爸 2748 2024-11-16 11:37

  要不是天子非要看一看海运的损耗,张超根本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花点钱直接买下十万石粮食北运,天津收到多少也可以看一看损耗。

  可是这个时代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花钱摆平的,所以张超只能按照南京户部和漕运总督制定的规则来,所以他最终弄出一个损耗相当已经是那两方很给面子了。

  如果损耗相当,那么海运相比漕运就毫无优势可言了。不管怎么说,出海会遇到风浪,漕运则没有这一项担心,另外漕运一切都在监控之中,不虞有其他风险,所以等运河修通后,想必得到的结论是漕运更好,而海运则是一个不错的补充。

  这一趟组织漕粮海运让他彻底见到了帝国官员的下限所在,改革可以,但是绝不能动我们的奶酪,也许这就是所谓改革的深水区,不杀人触及到根本那就别想解决问题。

  想明白了这一切,张超果断认可了孙师爷的方案,经过孙师爷巧舌如簧的说服,这两家很快就与张超如胶似漆了,没想到天上掉馅饼,还有这样的好事,所以张超所需要的粮食也就顺利的准备妥当。

  按照张超与陈豹的约定,漕粮海运将交由他来办理,他的父兄负责漕运,他负责海运,如此也是家学渊源,陈豹对此十分感激。只要做好了海运,陈豹的未来将十分光明,最起码成为不亚于其兄的存在。

  等第一批漕粮北运到天津时,已经是四月了,而陈豹的奏报到达内阁时,丘首辅看到之后立刻就气炸了,岂有此理,老夫研究了那么多年的前元海运可不是白研究的,难不成本朝的大海就比前元厉害很多?张子卓陈豹两个是在公然欺骗朝廷。

  这段时间丘濬这个首辅干的相当不顺利,首先是刘吉的意外致仕,让刘吉的同党恐惧愤怒不安,这股窝火不敢朝皇帝发,就瞄准了这个新鲜出炉的首辅。

  也不知道是谁组织的,这些人打着为王恕说话的名义,频繁攻击丘濬,最起码丘濬也是身背嫌疑,岂能成为首辅,啪啦啪啦,一阵攻击。

  丘濬当然知道这群丧家之犬打的如意算盘,他们这么为王恕说话,想必王天官就算不接纳他们,也会手下留情,只要挨过了京察,他们又可以做几年好官了,到时候也可以投奔新的主人。

  嘿嘿,丘濬心中暗笑,王恕他虽然不喜欢,但是这个老家伙什么性格他又岂能不知,这些跳梁小丑一个也别想躲过去。

  所以丘濬也不在意,到了弘治六年三月王恕闭关多日的杰作终于拿出来了。丘濬想的没错,以都御史吴祯,御史魏章为代表的刘吉余党全部灰灰,本来丘濬应该笑一笑的,但是老人家实在笑不出来。

  两千多名官员光荣上榜,或罢或贬,两千多名呀,大明朝到目前为止,在编的文官有二万多名,而北京的吏部尚书还不需要考察南京的那一批京官,所以按照比例,大概七八个官员就有一个光荣上榜,这老王恕憋了这么久竟然丢出了一个全杀技,所以整个北京立刻就炸开了锅。

  弘治皇帝非常不高兴,他这些年也学着宪宗弄起了传奉官,这一回传奉官全部被罢,一个不剩,他能开心起来才活见鬼了,而负责传奉官的太监李广更是跑到皇帝面前大哭不止,弄得弘治一阵阵头疼。

  皇后同样不满意,他的亲戚通政司高参议光荣上榜,谁都知道本朝的外戚是没有话语权的,一个只是备位的官员王恕也不放过,这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内阁非常不满意,很多他们看中的实用性官员这一次都没有跑掉,这将严重影响朝廷的运转。特别是治河的一批官员被罢,是,这些人确实账目不清,但是指挥几十万人修河历来就是一盘糊涂账朝廷只在乎总花费和实际效果,只要做成事贪点就贪点吧。王恕你是痛快了,我们到哪里再去寻找熟悉黄河的官员?

  而万众瞩目的张超却出乎意料的保住了官位,但是也没有很高的评价,仅仅是保住了官位,张氏升迁是没门了,王恕给的理由是张超与地方不谐,互相弹劾。说明张超浮躁,本来是要降职的,要不是他确实做的不错,剿灭了不少海贼,这才让他原官不动。

  翰林院同样非常不满意,好些老资格翰林在翰林院熬了九年,就要出头了,结果因为上班一杯茶一份报纸,纷纷降职,翰林虽然清贵,但只是六七品官,这样只能出去做县令,难不成我们熬了这么久就是这个下场,不行,绝不能接受。

  翰林被打的晕头转向,科道就闹翻了天,耻辱呀,奇耻大辱,从来只有我们找别人的麻烦,这一回竟然欺负上门了,科道一百多名给事中同时闹腾起来,除了真正的清流以外,其他人都准备弹劾王恕。

  但是,罪名呢,王恕为官几十年,清名赫赫,要是有把柄,早几十年就被人翻了出来,哪里还轮得到他们。所以大家伙只能束手无策,干着急,没有办法。

  这一次京察外察,王恕是早有准备,他列举的罪名证据都十分充分,所以弘治皇帝尽管内心十分不愿意如此大动干戈,但也没有办法,这是吏部尚书的权力范围,他作为皇帝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是不能否决的。

  这个时候丘濬终于忍不住了,他也知道王恕整顿官场确实有道理,而且十分应该。但是有些官员是绝不能动的,特别是治水的官员。这一点内阁三人意见统一,现在刘大夏作为副都御史负责治黄刚刚上任,王恕你把他身边得力的官员罢得罢,贬得贬,你让他怎么干,不能因为人事的问题拖延治水。

  刚上任的倪岳这时候说道,“先帝在位时,明知道王越在三边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但是还是让他担任了十多年的三边总制,蒙古鞑子也二十多年没有入侵。

  这些年朝廷任命的九边官员虽然品性不错,但蒙古骚扰边疆却越发严重,远不如王越在时。

  所以以下官看,对于边塞总督巡抚的任命,德才兼备者当然最好,但是对一些能力非常,但品性欠佳的官员还是多一份宽容的好。”

  倪岳说完,丘濬和刘健也不禁沉思起来,倪岳这不仅仅是就事论事,而是陈述他对官员任命的看法,也是隐隐的批评王恕以道德资历用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座的三人都是实用主义者,丘濬点了点头,“舜咨说的在理,那这一次内阁该如何处理?”

  “这一次很多官员三年任期未满,可以以此为理由取消一些官员的考察,特别是治水的官员。”

  丘濬点了点头,这倒是不错的理由,既不会公然影响京察的结果,也可以捞出一些实干的官员。

  丘濬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老夫与王三原素有积怨,这个当小人得罪清流之事还是老夫来做吧。”

  丘濬这是好意,也是首辅的担当,刘健和倪岳感激的施了施礼。丘濬点点头,埋头起草奏折,刘健则是连续看了几眼丘濬,心情有些复杂。这些老臣虽然脾气各异,极其不好相处,但是做起事情来却又如此不避个人得失,怪不得成化以来朝廷虽然多事,但都能顺利度过,也不知道轮到自己执政时会是如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