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重穿农家种好田

第九十章 封大肚(二)

重穿农家种好田 捡贝拾珠 3635 2024-11-16 17:33

  【感谢好友天亮去看海和竹子玉打赏支持。感谢竹子玉的pk票。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他卖东西也很有特色:担着二百多斤重的担子,能一气儿从田家庄走到乌由县城里,中间只是走着换两次肩。绝不撂担子休息。天蒙蒙亮的时候去,卖完了,午后还能赶回来。然后下午去地里干活。买卖、挣工分两不误。

  如果没有东西倒卖,也没有去帮工,这一天很有可能就会饿肚子。

  对封大肚来说,一顿饱饭简直就是上天最好的赏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辈子,就光为了一张嘴奔波了。”

  队长对此也有看法,怕社员们都学起他来,生产就没法安排了。后来见社员们并不攀比他,也就做了这个顺水人情。毕竟饿死社员队干部也有责任不是!

  对于他的倒买倒卖,工作组曾经要割他的资~本~主~义尾巴:组织民兵对他进行批斗。封大肚放出话说:“谁批斗我,我就上谁家吃饭去。不管饭就饿死在他家门口。”

  人们都知道他说的出也做得出——割了他的“资~本~主~义尾巴”,他挣不了钱就得挨饿。人饿极了的时候,是什么事情也做得出来的——吓得谁也不敢写发言稿了。再加上队干部的说情和解释,工作组也只好作罢。

  然而,他的货源并不固定,得挖空心思到处去找。也并不是天天都能找到。所以,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于是,听说当弯儿里谁家修房盖屋,就舍脸凑过去,到了那里拼命干,中午吃一顿饱饭。后来还扩展到整个前街。

  其实,主家并不欢迎他的到来。因为他只会搬坯端泥,是个小工,拿不起瓦刀来。小工预备的再多,大工也得一个坯一个坯地垒不是?!主家怕窝工,一般不主动叫他。去了,多添箅子干粮,不去更好。

  ………………………………………………………………

  “这个封大肚多大岁数了?”

  听完夫妇俩的介绍,田青青忽然对这个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同情心理——忙忙碌碌奔波就为了一张嘴,给人卖力气还落不了好。这个人活的也太悲催了吧!这么奇特的人物,自己前世里怎么一点儿印象也没有呢?难道说田苗苗记事以后,他就不在人世了?

  田达林:“五十来岁吧!说不准。也就这一弯儿里。”

  现在五十来岁,田苗苗还得再有六、七年才能记住小时候的事。难道说他真的没熬到三中全会以后的土地改革?

  田青青对他的怜悯有增进了一步,说:“咱去叫他。不就管顿饭嘛?人家还给干活哩。”

  郝兰欣看看田青青,一脸不解的神色:“现在他上了岁数,吃不了那么多了。不过,一个人也得呛三、四个人吃。”

  田青青想起空间里的玉米,和那即将收获的一亩二分麦田,不由脱口说:“怕什么呀?咱家又有粮食。”见父母都投来惊奇的眼神儿,知道自己说走了嘴,又“嘿嘿”一笑,忙补充道:“反正咱的面粉是白捡来的。我多去扫几回面袋全有了。”

  田达林:“咱和他不是一个生产队的。叫不着人家。他凑不凑过来,是他的事。”

  一家人边吃边说边听,封大肚的故事说完了,一家人也都撂下饭碗。

  田达林站起身,走到北边床边,依着被窝卷卷起一头拧来。

  田幼秋例行公事,开始刷锅洗碗。

  田青青还沉浸在故事中,坐在饭桌旁一动不动。心中暗想:父母没有叫封大肚的意思。这样的事,自己也只能点到为止。再多说,就与这具小身体不相符了。

  “妈妈,咱做什么样的干粮啊?你定下来,我好做准备。”田青青又把话题引向饮食。

  “听说别人家都是蒸净玉米面窝头。咱也做这个吧。省个人不能省人家干活的。”郝兰欣沉了一会儿,回道。

  田青青:“蒸净玉米面的还不如蒸两合面的呢。发发,又喧腾,又好吃。”

  田青青现在给家里做的就是两合面窝头。一半儿玉米面,一半儿白面。将白面发开,然后把玉米面用开水烫烫,待不烫手了,就揣进发开的面团里。略醒一会儿,捏成窝窝上锅蒸。很受父母哥弟的欢迎。

  郝兰欣首先拒绝:“得蒸两、三锅干粮哩,那来那么多白面?!”

  “咱家有一大毛罐哩。”田幼春奶声奶气地说。

  田幼春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傍黑的时候等田青青从城里扫面袋回来。每到这时,他就会得到几颗块糖,或者一把江米条、几块饼干。有时候,还能吃到香喷喷软绵绵的鸡蛋糕。他一边美滋滋地吃着,一边看着姐姐把扫来的面粉倒进面毛罐里。

  今天他见面毛罐满了,尖尖的。田青青用手摁了摁,才盖上盖儿。所以记忆清晰。

  “真的吗?”官僚的郝兰欣脸上现出惊疑之色。立马起身走到毛罐那里,掀开盖子看了看。果然满满滴,上面还有一层小手儿摁过的痕迹。

  最近这十多天里,正像郝兰欣自己打趣自己的那样,她几乎成了真正的甩手大掌柜:对做饭不闻不问,孩子做什么就吃什么。糁子面子没了,孩子说了她才知道。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因为田青青早已装好玉米,或她自己,或让田达林去磨了,根本经不了她的手。

  面粉她更没在意。反正是女儿扫来的,每天做着吃就做着吃呗,孩子有这个孝心已经很不错了,自己再查克多少,那就太没有意思了!所以,面毛罐里的面粉,她从来没看过。

  “青青,这些面全是你扫来的?”郝兰欣惊讶地问。

  “妈妈,除了我,咱家里还有谁去扫面袋呀?”田青青笑着反问道。

  “真没想到,攒了这么多。”郝兰欣一脸幸福地对田达林说。

  田达林也一脸幸福:“那就依着孩子,蒸两合面的窝头。反正吃什么也是吃。”

  郝兰欣笑眯眯地望着田青青:“闺女儿,妈不管了,你想做什么饭,就做什么吧!”

  夫妇俩的话,就像从蜜罐儿里蹦出来的一样,甜丝丝美滋滋,听着让人舒服。

  家里有现成的酵子,田青青把它放到和面盆里,晚上端到空间里去发。等面发起来以后,再端出来,等到天明了再揣上烫过的玉米面蒸窝头。

  其实这是田青青自创的多吃白面的一种方式。这个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低,多数人家都是以玉米为主粮。少数贫困些的如田青青家这样的人家,还得掺上一半儿的野菜。猛然间换成了白面馒头,不让人们议论才怪呢?!

  两合面的窝头里虽然有一半白面,但是窝头的形状。黄色的玉米面又显形,如果不亲口尝,很难知道还有面粉在里头。

  一上午,田青青蒸了三锅两合面发面窝头。两锅放到空间里,一锅留着郝兰欣过目。告诉她干粮已经准备出来了,想哪天动工都可以。还指着半盆子发面对郝兰欣说:“等干起活来了,我再现蒸现吃。”

  郝兰欣又是一阵惊诧:“我还打算让你二奶奶、四奶奶、老五奶奶帮着蒸呢。这一来,连帮忙的都省了。”又对田达林说:“这孩子,让我省心省大发了。”

  “青青,那中午让人们吃什么菜呀?”郝兰欣趁势又问。这一回她相信自己的女儿了。

  “妈妈,全村的人都知道我会钓鱼,要是不给人们做顿吃,不得说咱家小气?!”田青青撅着小嘴儿小大人似的说。

  郝兰欣笑笑:“行,就依你。你说叫谁来帮忙,我去送信儿去。”在心里却感叹:悲催呀,做母亲做到这份上,真觉得对不起孩子,尤其是大女儿。

  “不用。妈妈。我一个人能行。不就多了几个人几双筷子嘛。”

  郝兰欣这回是彻底服了。刮了田青青的小鼻子一下,欣喜地说:“你都快成大厨师了!行,我不管了。只要不给我落一鼻子塔灰就行。”

  “你放心吧,落不了。”田达林一旁插言道:“她平时做惯了,手熟。”

  田青青心中暗喜:一个人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时间,有别人参合,从空间里往外拿东西,势必不方便不是!

  开工这天,封大肚果然来了。有女儿那一毛罐面粉垫底,而且以后还会有。田达林夫妇很热情地和他打了招呼,说了一些客气话。封大肚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封大肚一米八的个头,长乎脸,高颧骨,细身条,属于中等偏瘦的体型。由于穿的衣服薄,胸脯一下瘪瘪的,与封“大肚”这个绰号一点儿也不相称。

  田青青直发闷:那一筷子大饼、一扁担外带两扁担钩子馒头,吃到哪里去了?

  封大肚一进工地,就脚手不失闲地干这干那,担水、和泥、搬坯、扛檩条,什么活重,他主动抢着去干。田青青趁送饭的功夫看了一会儿,就知道这是个不惜力气的大实在人。

  他为了一顿饭奔波,我有的是粮食。要是把这个人利用起来,就解决了自己小短腿小身板儿没力气的弊端。

  可让他做些什么才显得名正言顺呢?

  田青青又存了一样心思。(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