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我可能是个假道士

第116章 会道友诗酒谈文(1)

我可能是个假道士 一剑封喉 3536 2024-11-16 17:35

  战乱平息的消息传来南诏,已经是唐宝应二年,一时间自是叫南诏百姓举国上下欢腾,却是无论南诏和李唐如何战乱,百姓之间还是有着不少贸易往来,如今战火平熄,南诏所产的诸多奇珍又可以送往李唐,换取金银米粮之物,百姓们的日子自然也是要好过些。

  而中原道门自安禄山身死之后,就一直不曾再度聚集高人们起来,却是陈老道已经从一众在俗世中的弟子口中听闻了安禄山身死的一切因果,加上他自己冒着被上主发现的危险,秘密施展宙光法门,回溯一切,真实不虚地发现了其中蹊跷不合理之处,推测出此事之中也有哦上主插手,便也就此作罢。

  以上主的神通手段,已经实现了自身在时光长河之中的唯一,一切他做出来的事情,是要没有被人亲眼看见,就会被时光抹平,不留下任何一丝关于他的痕迹。而陈老道回溯时光的手段,远远比不上上主,自是不能在事件之中看见上主的身形和举动,却也能通过自己这千年的经验积累,看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反推上主,也是无碍。

  当然,若是陈老道能够在时光回溯中看见上主的身影,那么这个身影就会像望舒在女娲陵遗迹门前所见那个一般,拥有此时此刻的思维,却是要叫陈老道走上他道友的老路了。

  因着确定了上主的干涉,道门高层便也决定放弃推算未来百年内一切因果,转而把握大势,不再为旁枝末节所干扰,尽量避开上主的影响,进行布局。原本先前一众教宗高人齐聚,是为了推算李唐百余年内的一切因果气数,要将占卜结果推断到最细微的地方,如今作罢,自也不再需要众人齐聚,远远观望气数,也就已经足够。

  这样一来,灵均老道也就清闲了下来,倒是与望舒等人在三清观中,享受了好几年的平静。

  而望舒等人,也是在女娲陵遗迹一事之后,真正地放松下来,能够静心跟随灵均老道继续学习诸多道理。其实照理来说,几人在多年前便已经证就教宗修为,足以开宗立派,独当一面,这也是道门之中一贯的规矩,却是徒弟证就教宗,就算是功成出师,不必再跟随师父。

  只是灵均老道自身的修为,也是在当年更进一步,成就祖师,却也还有能力继续指点几人。加上望舒等人少年时便证得长生,这几十年过去倒也没有太大的改变。灵均老道知道他们自身较为特殊,证得长生之后的寿元也是十分悠长,数十年的时光,在他们身上所能留下的痕迹十分有限,如今看向几人,却也还是一如往昔,依旧是先前那般少年模样。

  只是这修道人不受时光冲刷,凡人却是做不到这一步。

  阁罗凤自唐天宝七年继位,迄今已经在位十五年,其本人也已经五十一岁,开始显露出些许老态。自李唐动乱以来,与南诏结盟的吐蕃便几番出兵,趁火打劫,占领了李唐不少城池土地,也几番遣人来与阁罗凤商量,要他帮着出兵出粮,一同攻打李唐,分润战果。

  阁罗凤因着有灵均老道的指点在先,知道南诏与李唐还有重归于好的一日,又考虑到吐蕃如今自身也是动荡不堪,虽是兵马充足,高层却是不稳,时刻有可能再度爆发内乱,届时自顾不暇,更是难以从李唐大军之下保住南诏,便也极多推辞,未曾应允一同出兵。

  当年南诏与李唐开战,原是因为李唐在南诏的额节度使张虔陀等人欺压地方百姓,轻慢南诏国主,又加上杨国忠为着争取军功,大力推动了对南诏的武力讨伐,才使得南诏和李唐之间积怨越来越深,裂痕越来越大。

  这么多年来,阁罗凤一直希望能够修复两国之间的关系,重新叫南诏和李唐缔结兄弟之好,以此来保障南诏内部的稳定,已经诸多南诏百姓的切身利益。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却是当年南诏和李唐之间的战争结束之后不久,李唐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不到十年光景,唐王便是换了三任,却是叫阁罗凤一时无法,只得等待。

  最初之时,南诏与李唐的交好,便是两国高层之间的往来,却是从女帝武瞾时候,南诏就已经与李唐有了十分深刻的往来。国与国之间的来往,重在世代之间的传承,便如当年盛逻皮遣皮罗阁去中原朝拜,皮罗阁即位之后又将凤伽异派往中原,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才能维持长久的良好关系。

  一旦这种结盟关系被打破,要想重新缔结,却是十分困难。当年与南诏交好的唐王李隆基已经去世,连带着他的继位者李亨都一时驾崩,如今掌控中原天下,李唐江山的,乃是李亨的儿子李豫,却是已经断了南诏和李唐之间的世代往来,当年一切种种好,如今都作烟云消,所留下的,只有万军厮杀的血火,和两国之间难以磨灭的仇恨。

  再加上李豫继位之后,因着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先王李亨骤然去世,朝政上下都是一片混乱,隐隐又要出现李隆基晚年那般文武对峙,朝中集团林立的状态。加上李亨去世得十分突然,背后似乎有李隆基与他斗争之中,内监干涉朝政的影子,故而李豫继位之初,其法统纯正受到了诸多文官质疑,虽是竭力控制,依旧留下了不少隐患。

  这一点,从人道发展上来说,乃是大乱之后,皇权交替的必然结果;若是深究其原因,倒也与中原道门十年前逆转星辰气数之事脱不开干系。李唐世世代代的君王,此时还不知道,从李隆基身死的那一刻,他们的皇权交替就永远不可能顺顺利利,一切都是天数,纵是九五至尊,也是奈何不得的。

  因着李豫一朝初期的混乱,竟是在宝应二年开春之时,发生了吐蕃大军攻打长安城,占领首都十五日的丑闻,虽是事后平息,李豫也将国号改为“大德”,此事留下的影响,却也是十分深远,直接影响了他在位期间的一切种种,以及李唐与南诏之间的关系,甚至波及了南诏国运。

  吐蕃大军占据首都长安,作为吐蕃一方联盟的南诏自是受到了此事的牵连,却是阁罗凤原本还打算派遣使者前往李唐求和,借着皇权交替的机会弥合两国之间的关系,此时也是不可能了。若是此事阁罗凤出现在唐王面前,只怕李豫会毫不犹豫地抽出宝剑,砍向他的脖颈,更别说是与他和谈,重建两国关系了。

  此事原也是吐蕃赞普的一番算计,直接将南诏绑在了自身的战车之上,却是无论阁罗凤是否愿意,如今南诏与李唐已经算是彻底决裂。除非受此奇耻大辱的李豫驾崩身死,否则南诏和李唐之间,是永远没有和谈的机会了。

  为着此事,阁罗凤也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之初,又一次亲自踏入了三清观的大门,来向灵均老道寻求一个办法,希望能够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两国之间的和谈,避免自己身死之后,无法与一向交好李唐的列祖列宗交代。

  灵均老道对阁罗凤的到来毫不惊讶,事实上,他在年初便已经得到了吐蕃攻下长安城的消息,在感叹道门神通广大,李唐气数不断衰竭的同时,老道也是暗暗为阁罗凤的命数叹了口气,却是这样一来,阁罗凤所想的许多事情就已经落空。

  众人一时端坐,阁罗凤便急不可耐地向灵均老道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灵均老道闻言只是长叹一声,沉默许久,这才开口道:“国主莫慌,如今李唐与南诏之间的关系虽是已经破裂,两国却也还有重归于好的一天。只是老道曾经与你说过,你南诏与李唐需有几番摩擦波折,若要两国交好,还需要再历一场劫数才是。”

  阁罗凤闻言差点跪倒在地,却是灵均老道此时此刻的说法已经与先前截然不同,至少在他的理解之中,先前灵均老道乃是承诺了他在位之时两国必将重归于好的,这一下听来,竟是又冒出来一个什么波折劫数,说不得就是一场兵祸,自是要叫他忧心忡忡。

  而且阁罗凤自己知道,若是南诏与李唐之间再起战火,只怕战败的就要是南诏一方;灵均老道所说的两国重归于好,搞不好就是南诏向李唐俯首称臣,再度归降。一时之间,阁罗凤心中便是掀起了浩大波澜,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灵均老道自然也是知道阁罗凤心中所想,自己却也是着实无话可说。原本在他的算计之中,李唐经安史之乱之后便会逐步衰退,国力大不如前,对待南诏的态度自然不会太过强硬。可因着前事之中,有大能者上主两次出手搭救李唐国运,最终导致李唐虽是衰败,却没有衰败到灵均老道先前所想的那等程度,一时半会儿间难以与南诏重修旧好。

  这些话语,灵均老道自是不能与阁罗凤说的,内心里也觉得十分对他不起,却也是无可奈何,好半天之后才缓缓开口道:“国主也不必焦急,此事原有老道考虑不周之处。李唐此番战乱,乃是天数释然,其中却也还有些关窍,老道不能与国主言明。不过即是这般,你南诏与李唐之间也还有十数年的和平,这其中人事变化,说不得会有转机。只要国主一心坚持,得享寿元,应该是还能看见两国重归于好的一日的。”

  阁罗凤闻言眼前一黑,心中已经对灵均老道产生了些许不满,却是灵均老道的意思,已经是在明白不过,乃是要他与唐王比一比寿数,只要熬死了这一任的唐王李豫,南诏与李唐之间自然还有缓和的余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