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扶桑镜梦

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二十六章 开国、锁国、攘夷

扶桑镜梦 MerlinCahrin 4801 2024-11-15 21:45

  好不容易捡到一个大牛,直秀每天给大村益次郎刷毛喂黄豆,但大村基本上没给过什么正反馈,直秀说十句大村回一声,好吧,反正每天讲解兰书的时候,大村还是蛮老实的,直秀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大村平时沉默寡言。

  这娃智商比较高,而长的不太讨人喜欢,所以和人打交道没得到啥正面激励,换句话说就是他和人打交道两边都感觉不舒服。人这种高级生物,什么愉悦的感觉都靠靠身体来体验,就是智力上的愉悦感,也靠身体分泌激素刺激大脑和神经,所谓多巴胺效应是也。

  大村这种类型,智商比较高,稍微长大之后看谁都像傻子,别人“没逻辑、不严谨、盲目自大、固执……”,至于他的感受是否正确,因为缺乏沟通,他也只能自己这么认为。 按后世的说法就是周边的人群对他缺少关爱或者缺少包容,但谁也没吃大村家大米,都是这么长大的,凭啥对大村特殊?所以大村为了获得自我认可,就把兴趣转移到他最容易接触到的单人项目——书籍上了。

  书籍讲究逻辑性,大村看懂了发现作者后面说的和自己推断的一样,有智力上的满足感,如果发现作者和自己的观点一致,又获得了情感的认同感,不再孤独寂寞冷。简单点说,正常人都需要交流,需要认同,需要鼓励,让多巴胺维持身体和大脑正常运转,不快乐的人容易得病,就是这个道理。而大村靠读书爱好来获得快乐,我读书,我快乐。

  长久下来,大村不太了解周围人的具体感受,“单纯”或“单蠢”,养成了线性思维方式,比如周围人生病了,就会发生这样的对话:

  “病了?”

  “嗯。”

  “吃药了?”

  “嗯。”

  然后大村这娃就放心的走了,他是完全表达了自己的关心,首先问题找到了,其次有了专业的解决方案,他觉得目前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自己不愧是“绝世好男人”,但他人感受就是这娃完全不关心,“你就不能做点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么?”。大村要知道别人有这种想法,他肯定非常吃惊,“我还能做啥?没有啦。”。

  直秀教他兰书的时候也有感触:

  同样有疑惑,有学次郎是会找时间问,而虎之助就是喜欢的方面有问题一定要搞清楚,不喜欢的就不care了,而大村遇到问题,他自己琢磨,把书翻遍了,如果解决就到此为止,如果自己解决不了,他把问题直接怼到你脸上——你教的你负责解释。

  而且直秀的其它两个学生如果发现老师可能错了,他们先试探下,“这个问题我没搞懂”,让老师自己回味,到大村这,“这个问题和什么什么有冲突啊,老师你是不是搞错了”,他不是自信,他是觉得是人就会犯错,他有话直说,至于谁对谁错有什么重要的?问题搞清楚了,不是应该大家都开心么?

  处的时间长了,直秀还感觉挺舒服的,和大村相处完全不用动心思,他说的就是他想的,让他做什么他就努力去做,只要自己不顾虑什么面子问题,把大村放到平等的位置上,相处很愉快,干净、利落、直接、痛快。

  六天后,一行人就赶到了熊本,投宿休息后准备第二天拜访四时轩。四时轩是横井小楠先生的家塾,今年对外开放招生。

  横井先生字子操,名时存,通称平四郎,号小楠。

  扶桑武士的称呼很复杂,既有本地的渊源,又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后世称这种外来文化和扶桑本土结合后的情况为魔改。

  举个例子好了,例如“宇多黑田勘解由次官官兵卫孝高如水”,桃山时代丰臣秀吉的两大天才军师之一,“宇多”是姓,扶桑的姓和中华的姓意思是一样的,祖宗传下来的,但扶桑大姓很少,传了N代后发现同一个姓的人太多名字不好取了,那怎么办?再增加一个姓好了,这就是苗字,后来相当于中华的姓,而扶桑最早的姓反而不太常用了,“黑田”就是苗字。

  “勘解由次官”是官职名称,称呼对方的官职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官兵卫”是小名,扶桑是有元

  服仪式的,类比中华的成人礼“冠礼”,冠礼时就有了正式的名字“名前”,“孝高”就是名前。

  “号”是中华传统,“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苗字是继承的,名前是由尊长代取,而“号”最开始是自己取的,所以也称自号,后来也有别人送上的称号,如尊号、雅号等。黑田的号就是“如水”。

  魔改终于到了,古代中华的“名”一般都是从小使用,冠礼时长辈或师长给起个“字”,也称为“表字”,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美好期望和嘱托,直接称呼名字显得不够礼貌,所以在中华一般都称呼人的字。但扶桑孩子的幼名或者叫小名是自己家取的,一般不对外用,只有扶桑成人礼“元服”时才取正式的名字。

  扶桑后来发现中华的这种“字”的称呼非常好,有礼貌、高雅,于是有些精通汉学的武士家庭也给孩子取字,例如横井小楠名前是时存、字是子操。

  本来到这一步就算完整了,有名前有字有号,但扶桑佛教很流行,于是一些武士出家后又有了法号,如上杉谦信的法名不识庵谦信,茶道盛行之后,茶人也有斋号,如扶桑茶圣千利休的斋号叫抛筌斋,也算号的一种。

  最后说一下扶桑武士的通称,扶桑对家名很看重,所以历代家主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也就是所谓的“通称”,例如江川英龙,江川家家主的通称是“太郎左卫门”,当他成为家主之后,称呼自己就是江川太郎左卫门。

  直秀将要拜访的四时轩塾主横井平四郎的号就是小楠,大家平时尊称他为小楠先生。小楠先生是幕末与佐久间象山齐名的开国论者。

  直秀前世看扶桑幕末历史很是迷惑,长州这帮人不是尊王攘夷的么,怎么维新政府成立之后继续开国,攘夷不是打击西洋人么,这上台之后变脸速度也太快了吧?幕府也是持开国论的,那主张一致还互相打来打去,打毛线啊?

  其实,开国也好,锁国也罢,还有攘夷、尊王、公武合体、倒幕这些都是时代大潮碾压下扶桑社会发出的各种声音,出发点只有一个,怎么才能在工业时代找到扶桑的出路。

  直秀前世好奇浏览了相关资料,对各家学说有个初步了解。

  扶桑受中华影响之大,仅从文字就可以看出来。

  据中华的一份研究,在中华,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

  普遍认为汉籍最早在五世纪初流入扶桑的,文字直到直秀穿越过来,扶桑文中的常用汉字为2136个。可见中华对扶桑文化影响之大、之久。

  宽永十六年(1639年)幕府发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锁国令, 宽永十八年(1641年),除对马岛的高丽扶桑贸易外,幕府只限长崎一港准许中华、兰国船舶通航,从这时起,幕府锁国政策基本完成。

  之后,儒学依然是扶桑的主流思想文化,其中幕府官学昌平簧,也称昌平板学问所,主要教授儒学中的朱子理学,同时在民间儒学者中也流传着阳明心学。 扶桑本土儒学者也建立了新的流派“古学派”,创始人是山鹿素行(1622年-1685年),对,他也是山鹿流兵法学的创始人,吉田松阴的祖师。

  古学派的观点,简单说就是认为朱子学与阳明学都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要恢复“真正”的儒学,必先追踪孔孟经典,钻研先秦儒学,在文学方面提倡“古文辞”,主张在扶桑古文的基础上,吸收和摹拟先秦隋唐诗文,反对宋代文风,同时大力推崇“尧舜禹先王之道”,初步提出了“政治和道德分开”的思想。

  18世纪以后,扶桑学者又出现了脱离儒学的“国学派”,主张回归扶桑古文古典,推崇扶桑本土文化。

  前期国学派继承了古学派的复古主义精神,但把重点转向扶桑古文学和神学,推崇和歌,主张从宋明理学、佛教道德和 “汉意”中解放,恢复扶桑古文学独具的本性,真情表达“情”和“扶桑心”。代表人物有神官契冲(1640年—1701年)和神官荷田春满(1669年-1736

  年)。

  后期国学派认为,扶桑古文化“体现天地的自然之理,儒学和佛学则是凭借狡智制作的人为之教或伪善的道学装饰起来的”,力主尊重自然和“人性”,推崇“直心”(纯情)。然后然而,在治政方面强调“只要遵守神道,扶桑可保持天下太平,皇统无穷”。

  “国学派”的分支学派有水户学说,水户指的是水户藩。水户学起源于水户藩第二代家主德川光圀(1628年- 1701年),代表学说是《大扶桑史》,1657年开始修编,直到幕末也未完成。

  水户学说核心思想是华夷论、大义论、王霸论,这里的“华”是指扶桑,总之就是宣扬神道、推崇尊皇大义,扶桑的所有古传统都很好,不能改。

  未来的开国、锁国、攘夷、尊王、公武合体、倒幕这么多主张,并非都来自上面提到的学说,但其中某些学说确实收到了上述学说的影响。

  1853年7月(嘉永六年水无月)米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强制幕府开国通商,从此打破了扶桑社会的“平静”。

  当时幕府内部、各藩内部和民间都议论纷纷,分成“开国”和“锁国”两大派系,但扶桑全体上下都一致同意“攘夷”。开国是同意通商,锁国是不同意通商、不打最好要打也没办法,但针对西洋入侵,开国派是准备通商后整顿军政之后再攘夷来确保自主权,攘夷成功后是否锁国到时再说。

  1853年横井小楠上呈幕府的“建白书”(建议书)《夷虏应接大意》中写道,对待米国开国通商的办法只有四种, “其一, 安于现状, 委曲求全. 缔结和约。 此乃最下等; 其二。 拘泥锁国之旧习, 不分理非拒绝一切外夷. 并以战争待之。 虽强于前者。 但不知天地自然之理, 必败无疑; 其三, 憎恨外夷的无礼, 欲与之开战; 担心因250年来太平盛世而士气颓废、 多为骄兵, 暂委屈求和待加紧备兵后与之开战, 但人心涣散, 士气怠惰, 三令五申而无益. 天下遂趋于瓦解; 其四, 幕府各藩必须以录用人才为第一要务; 举贤改政. 知晓天下之人心大义, 士气一新, 精兵强将。 ……故要怀有战斗必死的心情. 奉天地之大义应对外夷乃今日之良策。 ”

  当然横井小楠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列出的第一种办法是“同意开国通商后啥也不改进,躺倒装死任捶”,这个是讽刺或提醒用的,实际上没人会这么干。

  第二种办法是锁国攘夷,先打一场再说。

  第三种办法是暂时忍辱为重,开国之后按传统办法整顿军政,想办法反制外夷。

  第四种办法是开国之后彻底改革军政,然后攘夷取得成功。

  横井小楠的建白书里私货很多,但大意是主张“先开国,之后想办法攘夷”。

  至于尊王,国学派包括水户学说一直在宣扬,和开国、锁国、攘夷在黑船来访前没啥大关联。只是扶桑开国之后,经济受到重创,而且西洋大兵欺男霸女,西洋人还带来了流行疾病造成大范围的瘟疫和其它疾病伤害,大家看幕府好像没啥好办法,所以才要求诸侯参政,打的旗号是“尊王攘夷”、要求是“公武合体”——在扶桑王室的名义下德川家和诸侯各家平等参政、共同攘夷。

  至于“攘夷”,狭义理解是和外夷打一场或打几场,广义理解是排斥西洋干涉、维护自主权。后来1863年“公武合体”会议要求幕府发布攘夷命令,是对幕府攘夷工作不满意,要求幕府直接对外夷宣战。

  到幕末时期,“萨长土肥”的内部各方对幕府攘夷结果和自身政治环境极度不满意,你不行让我上,就开始倒幕。倒幕之后继续开国通商也不是说不攘夷了,和魂洋才听过没,但这解释扶桑民众是否满意,咱就不说了。

  另外历史由很多细节构成,还有野心、私人恩怨、团体恩怨、历史恩怨、误解、权利之争等等,甩锅甩的飞起的事情也有的是,总之就是个大概说法,同不同意取决于个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