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顾朝廷规据,执意不许四相辞位,是以私误公!非明君所为。“这个谭世怀的骨头还真是挺硬的,居然连皇帝也敢顶撞,他跪下重重的磕了个头:“请陛下以天下、以朝廷为重,勿以私爱误国事。“
“朕不许四相辞位就是以私爱误国,那你坚持熟悉朝政运作和朝中情况的四相,在百姓面临天灾、所有人都忙昏了头的时候辞位,你又以何事为重?!“天子周复终于再也忍不住怒火,彻底爆了,他猛然起立,随手抓起桌案上的奏章,用力掷还给谭世怀:“谭世怀,你这种谏章朕没兴趣理会。朕警告你,如果你敢联络你们那一帮子白痴用谏章来压朕,那好,就请你们主动交出官职印信,朕也没兴趣去罢免你们。“
谭世怀愤然扬头,他的火气比天子还要大,两眼紧盯着天子,简直要冒出火苗来了:“陛下不顾朝廷规据和脸面,以天子之威压制臣下进谏,就不怕被史官记上一笔,落个拒谏的名声吗?“
“看来,谭卿你不仅是脑袋有问题,就连这记性也出了问题。“周复重新回了自己的座位,一脸不屑的看向谭世怀:“朕早就说过,朝中之事以大宋的将来为重,这规据、惯例必须有利于大宋,否则朕一律不守。不必再多说,给朕下去。“
“你……“谭世怀怎么也没料到,被人称为明君的天子,竟然会在国家大事上如此的不讲理!气的全身都在打抖,连礼仪都给忘记了,手指着周复:“陛下如此胡来,臣要到太上皇那里去告你。“
“脾气不小嘛,还有胆子公然说要去告朕的状!你还真的提醒朕了。“周复才不怕他的威胁,对门外喝令:“殿前卫士何在?“
今天值勤的内值班侍卫副统领阮成立刻闪身入内,单腿着地向皇帝一礼:“值班内卫统领叩见陛下。“
“传旨,皇宫从现在起全面封锁,没有朕的特旨,任何人不得进入宫院,也不得投书宫院。要是有什么消息漏到宫里,惊扰了皇后和几位长辈,你就不必来见朕请罪了,自己回家吧。“
“臣遵旨,请陛下放心。“
……
本来被皇帝突然传呼侍卫的举动给吓着了的大臣们,已经是一身的冷汗,深怕这位脾气不小的陛下在气头上拿这个笨蛋谭世怀开刀。这种时候处置谏官,还是这位以“强项“和清正之名著称的谭世怀,只怕会惹出不小的麻烦来。
哪里想到,皇帝居然下了这么一道旨意,只是把皇宫和外界的联系切断了,挡住众臣去找太上皇。众臣面面相觑,心里想到的都是一件事:这天子可真是干脆,索性把太上皇他们的耳朵捂上,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着被自己给弄傻了的谭世怀,天子脸上出现了诡异的笑容,他反而放松了语气,可听在谭世怀的耳朵里,却是说不上是什么滋味了:“谭世怀,朕知道你是个强项令,太上皇对你的风骨也是赞誉有加。你这么做,也只是为了保护朝廷规据。可是,规据是人定的,就得为人服务。为了所谓的规据而不顾实情,那就是白痴、是傻瓜。“
“朕的话还没有完呢。“看谭世怀又想出言反驳,天子淡然的一摆手:“你们这些所谓的清正之官,比起贪官、比起那么把权力看的比什么都重的奸臣、佞臣当然要好的多,但也不是无所求。你们求的是名,是清官、是正人君子的名!可这名,要看对国家、对百姓有没有利。死硬的维护所谓的规据、传统,却无利于国家,这种清名不要也罢,朕也不会再给你们搏得这种虚名的机会。“
“太府卿、太学学政、国子祭酒、临安武校学政、临安公学学政!“
天子扬声将太府卿欧阳宏、太学学政陆九渊、国子祭酒周行己、临安武校学政张义和临安公学学政杨辉叫出了班,看着几人向自己行礼已毕,天子淡淡的吩咐:“传旨,从本次弹劾起,凡朝廷中有参劾官员的,只要不涉及机密,一律在坻报和《朝报》公开,允许百姓上书议事。另外,太学学政、国子祭酒、临安武校和临安公学也要组织学生讨论,将结果上报朝廷。以后,朝廷不再对这种不涉及官员个人品行和行使职权行为的弹劾做出决定,交由臣民评判,每个孤案评判时间以四个月为限。“
天子吩咐已毕,随即站起了身:“至于拨款一事,由四相和户部协商,尽快下,退朝!“
第六节
等众臣恭送天子离去,职司所在的十几名官员已经匆匆忙忙的离开了大殿,其他人看着呆呆跪在原地的谭世怀直摇头:你说你和天子较什么劲儿?!这下可好,四相没能去职,连以后的这种参劾也别想得逞了。
有点脑筋的人都知道,此事一旦公开,又是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那些崇拜天子到五体投地的百姓,还有那些冲动、热血的年轻学子们怎么可能支持谏官们的做法。
还有,评议时间长达四个月,等评议结束,天灾差不多也该收尾了。到那个时候,时过境迁,也无法再提四相辞位一事,这不过是天子的拖延之策。可天子嘴巴大、君无戏言嘛,身为臣子的能拿这个任性的皇帝怎么样?认输吧!
不出大家所料,右谏议大夫谭世怀的谏章和朝廷的决定在《朝报》上一公布,立刻引起了吏民百姓的热议。尤其是朝廷允许百姓对参劾官员一事上书言事,还明确规定以百姓和学子们的评议为准处置被弹劾的官员,这下激起百姓参政的热情,整个京师临安都是一片热烈的讨论之声。
短短的十天时间,负责收取百姓上书的太府就收到了上万封。
至于太学、国子、临安武校、临安公学的反应,则更是热烈,其中以临安公学为最。
之前,临安公学虽然也是大宋最高一级的学府,但总让人有些不放在眼中。不仅是因为它的成立最晚,也是因为它教授的是大宋历来轻视的杂学。但随着临安公学毕业的学生在地方上渐渐展露头角,又有了临安公学院的存在,再加上当今天子不断的找机会提高它的地位,它在臣民心中的地位也逐步在提高。
以临安公学学政杨辉为例,他原本不过是个七品的工部员外郞,就因为他的一部《乘除通变本末》引起了负责制定经济法的洪遵重视,把他调到了自己身边任幕僚。等《大宋经济法典》制定完毕,杨辉以功升职,原本皇帝打算把他调入户部,可此人不喜为官,宁可自己做学问,之前的官位还是朝廷因功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