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只欠东风
杨德思很快便提着一只大弩进来了。 .COM||||說|網杨思辰见其笑容满面,便知道带来的不是坏消息。
“少爷,弩造出来了。可以射穿七十丈外的两寸厚的桦木板,效果和您之前预料的差不多。”杨德思一见面就举了举手里的弩道。
“用的是什么箭?”杨思辰扬扬眉问道。
“呃……”杨德思愣了一下,“用的是普通的铁矢,之前少爷您绘的三棱铁矢外形太复杂了,铁厂的工匠打造不出来,所以……”着便摸出一根铁矢递了过去。
杨思辰接过铁矢拿在手里看了看,又掂了掂,长不到十四厘米,直径只有四毫米出头,前头呈圆锥状略粗带有倒棱,尾部有四片铁羽,重量大致有一百五十克。
杨思辰又拿过杨德思手里的弩,拉了拉弓弦,发觉蚕丝绞成的弓弦绷得非常紧,于是问道:“杨伯,这弩的拉力是多少?怎么这么难拉开?”
“咱铁厂一共制了两批弩,一共是七十把,拉力从两石一斗到两石二斗不等,这把是两石二斗的,老太爷试过之后也觉得单凭臂力很难拉开。”杨德思回答道。
杨思辰倒吸了一口气,如此算下来铁矢的最大速度高达一百零二米每秒,最大动能则高达八百余焦耳,比后世著名的ak-47自动步枪子弹的枪口动能还要大!而且铁矢的重量远大于这个时代常用的铅弹,末端存速性能远比子弹好,远距杀伤力比铅弹只强不弱!
“少爷,”杨德思犹豫了一会儿才道,“其实这钢弩也能打铅丸,虽然精度不高,但是三十丈之内效果不比铁矢差多少。一支铁矢大概是十文钱,而一枚铅丸仅仅需要两文钱。”
“杨伯,我知道您的意思。”杨思辰道,“这钢弩原本我就没打算让杨家军今后长期使用,弓弩使用了近两千年了,其潜力已经被发掘完了。火器才是咱杨家军的主战装备,只是火器的缺在未来十年内无法解决,我这才暂时弄了钢弩。至于铅丸,还是准备一些吧。”
“少爷言之有理,”杨德思头道,“就算是床弩也不大可能把箭矢打到四百丈开外,红夷人的大炮却可以把十几斤的铁弹打出去六百余丈。照我看来,还可以打得更远!”
杨思辰知道,从战争诞生的那一天开始,能量级别就是战争基本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原始时代,弓箭充分利用了人体生物能,成为最致命的武器;冷兵器时代,骑兵利用了马匹的生物能,成为主宰胜负的作战力量;在火器时代,枪炮利用了的化学能,成为新的战争之王;之后的工业时代,蒸汽机成为推动战争的主要力量;进入机械化时代,内燃机以其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迅速取代蒸汽机,成为战争的主要动力;随后还有外燃机(涡轮发动机)、电能、核能等各种各样的能量用于战争,成为战争的主导力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可以毫不客气的,科技进步是提高战斗力的最有效途径。
“嗯,红夷大炮的确有还能打得更远,但是太笨重了,就是咱大明目前用的千雷子炮在我看来只要能用更好的材料,重量也能减少一百多斤。”杨思辰非常自信地道。
“一百多斤?”杨德思惊讶道,“少爷您没骗我吧?千雷子炮一共才一千斤不到。”
“杨伯,我骗您干啥?只要将这种钢溶化后用来铸炮,那炮筒厚度起码可以薄上半寸,重量自然少上一百多斤。只是在大明私自造炮要抄家灭族……”杨思辰拍了拍钢弩道。
…………
又过了三天,杨老太爷才派人领着杨思辰去沧海堂,是有事情同他商议。杨思辰不敢怠慢,赶紧随人去了沧海堂。
那人直接将杨思辰领进了杨老太爷的书房。杨思辰进了书房,发觉除了杨老太爷之外,杨德思、夏忠、韩夏明、王大海、展舒等杨家的核心人物均已到齐。
杨思辰见此阵仗,未免有些紧张,不过也猜到了这可能与自己的计划有关。杨思辰没再犹豫,直接行礼道:“祖父,让你们久等了。”
杨老太爷见杨思辰到了,直接朝杨思辰招招手示意他站到自己身旁来,然后道:“前几日李公公来松江巡视,听闻咱杨家的船队在海外得到了两只异兽,于是便特地到码头看了,之后便写了折子向圣上汇报此事。目前圣上还没收到消息,不过据李公公依圣上的脾性,对此应该很感兴趣才是。大海,你一向眼光不差,这事情你怎么看?”
杨思辰心道:的确如此,万历皇帝这时候就像一个带有强烈逆反心理的老顽童,大臣们反对立福王为太子,他便赌气二十多年不上朝。加上遗传自祖父嘉靖皇帝的懒散,朝政自然是荒废下来了。不过身为帝王,万历皇帝对权柄还是看得很死的,别看他近三十年不上朝,但是朝堂之上却没有再出现像严嵩、张居正那样大权独揽的权臣。
“李公公的法向来很准,圣上一向喜欢新奇事物。不过这次带回来的异兽个头有些大,圣上是否喜欢还很难。”王大海非常谨慎,并没有把话满。
“这次带回来的那对异兽非同寻常,母兽腹前有一个口袋,据水手们兽未长成之前会待在其间。圣上很可能睹物思人,想起慈圣太后。”夏忠插嘴道。
……
王大海几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得不亦乐乎,丝毫不顾忌杨老太爷的态度,杨老太爷对此也没有任何不满。心下估摸着自家能走到今天这地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至少杨老太爷没有那种“独断乾坤”的打算。
杨思辰见此也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虽然不是每次都能到子上,但是由于杨思辰眼光较之其他人高出不少,倒也不比王大海这样的老油条差多少。
几个人从这次出海的见闻到可能产生的影响,又到官场里的变化。杨老太爷其间和杨思辰一样,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补充一些王大海等人不知道的信息,
几个人到武器时,杨老太爷忽然问杨思辰道:“辰子,咱这铁厂一个月产铁近三百万斤,差不多得上京畿一带的产铁总量了。这么多铁你打算拿来做什么?”
“祖父,别看咱家铁厂产铁量很大,可是大部分铁都不适合打制兵刃,我估计这些时日能留下来的镔铁只有三千斤就不错了。”
“少爷的没错,目前铁厂只有三千多斤可以用来打造兵刃的镔铁,剩下的铁制作耙子锄头之类的农具则可以,但是真要将其变成镔铁还得费一番功夫。附近虽有条运河,但是铁厂一天就要耗去近三十万斤矿石和三十余万斤木炭外加三四万斤石炭,加在一起都七十万斤了,哪儿还有余力运送其他的东西呀?”杨德思接话道。
“杨伯,三十余万斤木炭炼得十二万斤生铁我就得偷着乐了。”杨思辰道,“按照之前我的估计,铁厂一天消耗的木炭至少在四十万斤以上。”
“还得考虑给士兵们配上盔甲。不然打起仗来伤亡可不少。”展舒道。
“嗯,确实如此。”杨思辰继续道,“最好是全身盔甲再加上盾牌,这样在十丈左右的距离上连西洋人的火铳都不用担心,盔甲可以用柔软的皮子做衬里,钢铁做甲片;盾牌可以用木板,外面包钢皮……盔甲盾牌具体做成什么形状,到了三宝颜咱们可以多做几种,在训练中实验,哪种好,以后就批量生产哪种。”
夏忠岔出来问了句:“全身盔甲,加上盾牌钢弩和腰刀,会不会太重了?”
“那就做胸甲吧,这样两块弯曲的钢板,只要半分多一厚就够了。铁比重7.8,防护面积前胸下腹再加上半个后背一共是三平尺不到,算下来十一斤多,加上皮质衬里大约十四斤,头盔二斤半,再加钢弩腰刀箭矢盾牌,起码得二十多斤,这已经不轻了,再重士兵就吃不消了。”杨思辰从杨老太爷书桌上拿起一支毛笔,一边算一边嘀咕道。
“这倒不急,”杨老太爷开口道,“这些可以到了三宝颜之后再做打算,兴润上个月已经见到了大吕宋人的总督,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的。李福林前些日子写信回报是哈赤对于辰子的提议非常感兴趣,是只要能为其提供二十万支重箭外加一万把战刀他就答应辰子提出的条件,将他部族产出的所有山参、皮毛按照约定价卖给我们,价钱按照干当地的市价来算。”
“这也行。”王大海道,“辽东的山参、皮毛虽然在江南卖得较少,但是在北直隶一带卖出的价钱起码是干的三倍有余!单单这一项咱杨家就能赚个盆钵满盈的了。”
“确实如此。”杨老太爷头道,“如此咱便等着兴润那边的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