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分工合作
三日后,康熙决定离开,准备沿着运河慢慢的往江南那边走。
按照龙卫汇报的时间,康熙决定多玩几个地方,一行人化妆成从京城来的富商,臣子们即便得到了消息,只会注意人数恰当的人,上皇与佟太后的加入,完全减少了暴漏的可能性。
清晨,一行人在县城的饭庄用了早膳,便坐上了马车缓缓的往下面的县城行进,哪里算是一个江南的枢纽,舶来品和南北商船都会在此处停靠,稍作休整,运送到大清各地去。
康熙选择此处作为新的观察点,也是全盘考虑的。
“四四,咱们玲珑阁在这边设立了两个暗铺,我是不是要提前送了消息?”清宴担忧,每个三日,这两个地方的掌柜都会去玲珑阁那边送东西。
胤禛摇头,明面上,这两个店铺仅是供应商,玲珑阁舶来品都是这两个地方运送的,舶来品的船只基本三日停靠一次,频繁的来往也是应该的。
清宴通知下去,极可能会让两个掌柜调整送货时间,这么明显的不同反而会胤祺怀疑。
“舶来品的利益太大,尽量小心些。”玲珑阁舶来品的店铺很小,全国总共就三家店,但是,暗庄的店铺却很多,他们与乌拉那拉氏无关,仅是费扬古准备的死士在开设。
这些死士是按照严格的规定培养的,与曾经的年感触的人选不同。
“真的没问题。”清宴指着舶来品的店铺来存银子,每年丰厚的分红,让她不断的在扩大。
“当然!”康熙还没有意识到,商业贸易能带来的利益的,那些银两是先到先得。
胤禛肯定的回答了,商业上的税金越发的多了,内务府的奴才们不会让康熙得到实情。他想趁此机会,让康熙能不要闭关锁国。
“四四,咱们不能太刻意,必须让阿玛发现问题的所在。”胤禛谋算了很久,准备南巡时,抓到一次的机会,让阿玛感受一下商业的威力。
胤禛点头,他们面临的局面很微妙,如若,康熙要能的开设港口,舶来品会冲击着国内的自给自足,矛盾升起会造成民生问题。
为未来而言,坚决不能妥协的,总比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好。
关外的汉子都不识水性,对海军的建设停滞不前,这更要让康熙转变思想了。
“小乖,慢慢来吧。”胤禛希望自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不准备背负曾经的骂名。
最少,佟贵妃不会像乌雅氏那般偏心,不断的找麻烦,甚至逼迫他给胤禵行方便。
她靠在胤禛的肩膀上,琢磨该如何的暴露出问题。
胤褆更找了自己的心腹,准备了西洋的火器,让康熙看到两边武器上的差距。
“小乖,大哥那边是火器,明显有些踩着皇阿玛的底线上。”胤褆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与胤禛商量,准备在南巡的路上,提出了这些问题。
这一路,胤褆与胤禛心里都不踏实,二人分开准备,却都是为了大清的未来着想。
图里琛早得到了消息,逐渐的给康熙透露着,两位阿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康熙听着图里琛的回报,脸上漏出了一抹笑容。
两个孩子的心思是好的,他们尽管几十年了,经过两代帝王的努力,大清的状况已经很稳了,是该慢慢进行军事改革的时机。
“玄烨,两个孩子不错,胤褆绝对是个当将军的料,这火器一直是西方引以为傲的。”上皇听着图里琛的回报,满意的点点头。
康熙听到上皇的夸奖,直接乐呵钱起来。
“阿玛,现在大规模生产火器,会不会让南边的人进行反抗?”八旗关外的秦王们都很固执,“而且,新军配备的都是火器,在战场上也用到了,军营内只有八旗的兵马是火器。”
康熙也明白其中的厉害,胤褆是准备全面更换火器,国外的舶来船都有火器,可想而知,西洋的士兵们应该是人手一支的。
“应该没事儿,八旗的铁骑必须是要配备的,我‘临终’前,特意叮嘱你的海军呢?”福临当政时,一心想延续大明的海军,在征战高丽时,大清的战斗力明显下降了,完全是因为航海的原因。
“暂时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皇玛嬷刚走,很多顽固的臣子还没有清理干净,会按照皇玛嬷的规矩去做。”康熙很厌烦这些人,太顽固了。
每次,他准备改革时,都会被御史规劝,要时刻注意规矩。
关外的那些规矩明显不适用了,关外的秦王们还在坚守着,康熙改革的幅度稍微大了一点,就会被说嘴的。
“你决定了,就要开始安排,清理内务府算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上皇笑了,他遁世后,一直在考虑朝堂的事儿,康熙会隔三差五的准备朝堂上的简报给他。“阿玛只能给你建议,国无二君。玄烨,一定要记得这句话。”
帝君与储君之间也是二君,会发生正面的冲突的,太皇太后一心想辅佐太子登基,一方面,太子自幼没有额娘,与太后的感情极好,在太皇太后的教导下,更亲近蒙古,另一方面,太子登基了,也算是嫡子登基。
“是!”康熙赶紧应下,如若,换位思考,他处于上皇的地位,他应该无法放弃手中的权利。
即便,御史们很烦,时常会找各种借口来规劝康熙,那些事动摇大清国本的,康熙还是让人暗地里进行试验,有些能用的政策,全部放到了朝堂上。
幸亏,他一手培养的臣子们全部站稳了,实权在握,那些人也翻不出浪来的。
“阿玛,我准备放权了,胤褆和胤禛两个都是能做实事儿的,让他们先准备实验的县市,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全国推行。”康熙找到依靠感,每次处理政务,他都是自己处理,极少能有交流的人,因此,也错了一些小小的失误。
上皇仅是点头,表示赞同康熙的意见,他作为旁观者,能帮着康熙的并不多。
康熙心里感叹,福临放下了手里的权利,不准备再涉及朝政,与太皇太后那样的嘴上说说,行动却是另外一种,好了太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