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傻子从军传奇经历:战狼突击队

第125节 战略地位

  ★从现在起,本书将持续火爆更新,直到小说完结。★本书首发新浪,现搜狐、铁血、中华军事等各大网站也开始强推本书,敬请各位到新浪看最新发布章节。★作者死也要活QQ群:186461。★本作品已连续第11个工作日日更超4000!★收藏越多,更新越快!月6日更新4000!绝对让读者看到完整的结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好书一定要收藏了看!最后弱弱地说一句:收藏……收藏……我要收藏!

  ******************************我是华丽的分隔线*******************************

  拿下滚龙坡,就意味着向松山进攻的最大威胁消除了。在松山阵地的防御体系中,滚龙坡担负着前哨和保障主峰侧翼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进攻松山主峰的各次努力都化为泡影。随着滚龙坡的攻占,这一体系开始支离破碎,伤痕累累的松山主峰阵地完全暴露在进攻者的面前了。

  滚龙坡被拿下,敌军的主力逐渐退上松山,死死钉在西岸最高峰上,仍旧遮断着滇缅公路。

  松山西距龙陵县城50公里,主峰海拔60米,和其它几个山头共同形成一个浅浅的高山小盆地,方圆不过10余平方公里。盆地中是一个自然村,叫做大寨,原有数十户人家,日军盘踞了两年,居民十亡**。从大寨向东攀登约1000米就到了松山顶峰,山坡上古松繁茂,高与天齐,故名松山。在松山顶峰东向远眺,透过密密层层的松枝荆棘,目光沿陡峭的重重山峦飞跃而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怒江峡谷,从北向南蜿蜒而来,又渐渐消逝在苍茫的远方,两岸巨大的山体夹江对峙,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万年。对面群山间沿直插到江中的“一”字形长坡盘旋而下的那条细丝,就是滇缅公路,它在东岸走完长达40公里的两个“之”字形大弯,下到看不见的峡谷底部的惠通桥,过江以后又要再次走完两个丝毫不比东岸逊色的“之”字,才能爬上西岸山脉的最高处,向西边的龙陵、芒市、遮放、瑞丽延伸,最后出了国门,进入缅甸。松山就在滇缅公路在怒江西岸的最后一个大弯处,公路正好从山顶下面绕过。这是卡在滇缅公路上的一枚特制的“钉子”。

  日军在占领滇西的两年里,不仅熟悉整个松山的地形地物,还以第五十六师团工兵联队为主体,强抓劳工到松山修筑了大小互为支援的明暗地堡、交通壕沟和洞穴,还有分布其间的伞兵坑、防空洞、射击阵地,配置了榴弹炮、山炮、野炮、轻重机枪阵地,控制着滇缅公路和松山各个坡面,形成可以互为支援的立体交叉火力网。

  各小山头的防御工事,经两年多雨露,已长成与周围环境一样的植被,很难被发现,四周还有三层铁丝网和地雷带环绕。曾被迫修筑过工事的中国劳工,在完成工事后也被日军射杀。中国军队掌握的松山日军情报也不多。

  整个松山阵地,以松山顶峰为主阵地,将滚龙坡与大垭口构成独立坚固据点,互为犄角。其所建之坚固堡垒群,有体系地散布于松山南北之密林杂丘之中。山上有天生石洞7个,在长岭岗山脚利用村庄构筑若干个堡垒及掩蔽部作为指挥中心。总的说来,整个松山阵地以4个独立作战的坚固据点组成——松山顶峰(称为子高地)、滚龙坡、大垭口、长岭岗,每个据点依地形在制高点构筑1个或个主堡,在两侧构筑若干个子堡,在阵地前构筑侧射潜伏小堡,用交通壕(部分有盖)相连接。

  敌人防御工事构筑特点是深入地下、隐蔽、坚固、不易被发现、不易被破坏,大小堡垒均为有掩盖之工事,以高大树木为盖材,盖土在1米以上。工事表面有巧妙的伪装,地面及上空均不容易发现。因此,飞机炸弹及轻重炮弹都不易破坏,主堡后有掩蔽部,以储存弹药食粮及其它军用品。交通壕有立射散兵坑。

  主堡内有重机枪,子堡及侧射堡内有轻机枪,交通壕内有步枪、枪榴弹、掷弹筒,主堡后有迫击炮。近距离用冲锋枪、手榴弹。远距离使用各种直射、曲射兵器,在阵地前编成浓密火网。接近堡垒是非常困难的。

  阵地前有铁丝网1~道,鹿砦1~道,敷设地雷及陷阱。阵地内附有水管及照明设备。盘踞松山之敌利用地形,有计划地编成阵地,利用高大木材,构筑坚固工事,使各个据点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其强固程度,相当于钢筋水泥。由于松山敌人防御工事构筑,不是一道道防线,而是许许多多的堡垒组成几个独立的据点,敌人顽强死守。

  这就注定了中国远征军会在松山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然而,当年的中国远征军,并不是在拿下滚龙坡后就直接进入到松山主阵地的。绕过“滚龙坡”,便进入“大垭口”。

  从滚龙坡越朝上走,敌人的工事就越坚固。

  大垭口跟滚龙坡一样,都是松山主阵地中重要的若干个子阵地之一。这些子阵地联合起来,构成了敌人在松山阵地的强大防御体系。

  而大垭口,离松山主阵地不过500多米。

  攻打大垭口的主力军,就是田仲达任团长的46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