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最是光阴留不住

六百零七章、闲聊

最是光阴留不住 寂寞之鸽 4491 2024-11-15 22:17

  部长在那长吁短叹,磨磨唧唧。大哥也是觉得这老头有点膈应,就拽着他往前走。蒲素基本也不介绍,到了展厅就两个销售在招呼。他主要是对这老头非常看不上,印象不好,莫名给他贪财好色的感觉。而且是属于那种素质很差的贪财好色类型。

  老唐要热情些在前面介绍带路,给他在后面也拉住了,没必要。这也算是给大哥面子,不然压根不想理他。这老东西大概是想把他这里当扶贫对象,搞的优越感十足。没错,他这里和航空公司比确实是连一个最小的部门都远远比不上,但好歹这是他自己的。老头再牛逼,单位里哪一样不是国家的?连他这把老骨头都是。

  人在缺钱的时候就会觉得什么都是机会,一点希望都不想错过。一旦过了那个时期,心态就会不自觉变化。比如一个生意,原本赚50的,过段时间只能赚20,虽然就算20也是个好生意,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但是赚过之前那50了,现在变成20就感觉很没劲。

  很多事情在这方面都共通,比如赌博,比如其他一些事情。

  航空制服这个生意接到更好,没有他也很不错。别看他花钱大手大脚开支很大,有时候一晚上消费过万,去个商场都以万起步,好像是个败家子。其实一个正常在运营,良性循环的企业,这些钱连零花钱都不算。

  一个月入千万的一顿饭吃一万。一万的饭不算小饭了吧,很奢侈对不对?另外一个月入一千的一顿饭买了两个一元钱的包子吃,是不是很简朴了?

  但是仔细想想,谁更奢侈点。一个只占千分之一,而吃包子的是千分之二,这么一比较就清清楚楚。

  应酬费用是非常非常必要的,而且是让商人在商业领域得以维系的重要手段。出路出路,首先就要出去。不出去是没有路的。出去就要应酬,就要社交。而在这种场合,每一分投入都可能带来超额的回报。

  所有的生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中生有,哪怕看上去是凭空出现的。销售可以用无中生有的方式,把原本别人不需要的东西推销出去。但是真正的商人,没有一个机会是凭空而来。

  有人会说现在坐在电脑前也到处是机会,各种赚钱商机和信息。但是只要稍微想想,有什么好机会,人家会在互联网大肆张扬?换了你,你会吗?

  除了招募干坏事的。比如“欠债XXX,现在跑路中,有想一起发财的兄弟,联系我……”

  很简单的道理,真正取决你干的行业能赚多少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竞争对手。

  知道的人越少,你可能赚的越多。你从事的这个行当,越没存在感,你的利润越惊人。反而是那些名气大的行业,利润几乎透明,为什么?竞争对手多啊。名气大,做的人就多,竞争就激烈。

  饭店名气大,开的好的并不多。大多数是用时间换利润。那些愿意用大量时间来换取一些微薄利润的经营主,时间不是成本吗?原本他们就是应该有一份薪水的。他们出去用这个时间找个好工作,不用操那么多心,还未必就赚的少了,而且心力付出的很少。

  别用火爆的餐馆来举例,我们算平均值就行。

  两千零二年左右,蒲素认识了一些商人,做的都是进口废纸,或者到处找关系去部队炮兵那里回收炮弹壳那种貌似不体面的生意。但是人家利润惊人,哪怕蒲素这种赚过巨大利润差的人都不敢相信。没啥对手,做的人少,知道卖价的情况下,进价他说了算。

  克里斯雷后来去的大田,基地在港口城市零几年盖了一栋集团大楼。就是以从北欧进口人家废弃的碟鱼头这种所谓海鲜产品起家的。在人家那是垃圾一文不值,没错吧,老外不吃那个。所以他随便给点钱都集装箱拉回来了。在国内饭店,一个鸦片鱼头,或者鸳鸯鱼头,低于48能吃的上吗?

  同理,猪蹄还有其他内脏人家不吃的东西都能做,在国内都好卖,冷库都不用建,下船就卖光了。当初做这个的利润比贩运什么都赚钱。

  不过现在也不行了,为什么?就是也出名了,做的人多了,利润就下来了。中国人不讲规矩,原本等于白送的,过去一个跟老外说我给你多少钱一磅,以后都给我……这么着,慢慢成本就抬上去了。

  所以真赚钱的项目没人会广而告之,换了谁都不会。最好是独家经营,闷声大发财。兜售成功学的那些家伙,就算不是骗子也几乎都是江湖术士。最可恨的是那些灌鸡汤的家伙,他们的谋生工具就是那一张嘴。

  所以,看到这里的朋友如果有在创业或者依靠商务活动谋生的,千万不能宅。哪怕互联网看似什么都有,社交依然在商务活动里不可或缺。做技术的除外,这里说的是商务。

  一旦宅在家里,代表着你已经想好了要和社会脱节。不用多,一个礼拜你再出去很多事情就跟不上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互联网提供的很少。最多在数据储存方面非常强大,否则在家里查查资料都能成为某方面专家了。

  行业内的动态和资讯包括一些不可言说的弯弯绕和猫腻,通常只有在同行之间传播。把盖子打开捅到互联网上的都是一些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他们其实并没掌握到什么核心有价值的东西。

  这两天某行业的某人,在行业集体溺水本应抱团取暖的时候,站出来自救。玩了一个损招还好像他多聪明一样,并且还想冠以大义博个好名声。

  这鸟人是桑海人,桑海人里像他这么自以为聪明的不少。那个所谓说清口的小丑也是,自己要求毒检,结果自投罗网,和谁都要撕,和谁也没撕赢。

  说穿了他就是个演员出身的草根。电影行业早就是资本玩法了,那些投资大佬没他精明?人脉没他广泛?大家都只是守着行业规矩而已。他这行为应该支持吗?免费看电影的大概会为他叫好。

  其实我不看国内电影,对我没一点影响。傲娇的说,别说免费,倒贴给我钱都不看。有那一两个小时,我宁愿在这里写字。甚至我觉得很多电影根本没必要拍出来,完全就是垃圾。

  他把电影卖给自媒体,人家想进军长视频业务。美国的亚马逊和网飞,包括2019年的苹果TV,人家都是自制剧,自己投资制片,然后走自己平台播放,风险其实是很大的。

  美剧制作精良,动辄一集的制作成本惊人。通常收视率不行,一季就砍了。不像我们一口气几十天拍完,然后剪出几十集一口气播完。

  人家一年就拍那几集,精雕细琢。因为今年收视率不好,马上就砍了,不砍不行,真的亏钱啊。紧接着各自要去找新工作,这里面有可比性吗?

  而且人家的制作费用大多数花在服化道上,为了场景需要真的可以制造一个三十年代小镇,或者搭一条新泽西的木板路。观察仔细的同学看他们历史年代剧时看看人家那些家具和布景,我因为比较关心,真的是不服不行,那种细腻感不投入资金以及道具布景从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是根本做不到的……

  我们这制作费大头都让流量明星拿了,所以在服化道上预算就少。横店的一个有轨电车,十字路口的布景能在上百部神剧里看到,千篇一律一模一样。

  就这样现在一部垃圾剧动辄投资也多少多少个亿,你要他们公布明细,一家也不敢。钱怎么花的,这么多钱投哪去了?讲不出来,而且在电影里你也压根看不出哪里需要花那么多钱。

  是洗钱手段越来越狡猾了吗?不是。老百姓都看的出来的事情还能有多复杂?其实各方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美国他们去做这种事看看,联邦、州和地方三级税务调查而且是独立的,分分钟把他们秒的渣都不剩。

  所以这帮鸟人在美国买房子高消费,却在国内骗钱。

  讲真,美国是好地方,无论爱国情绪怎么浓烈,去人家超市看看价格就明白了。那边福利保障确实好,蒲素儿子在那边就受益,他是八岁在国内上到二年级才正式去的美国上学。学校一分钱不收不说,还从社会上花钱请了华人带他一个人,一直带到他英语程度完全跟上才结束。

  美国尤其适合穷人去发展。对穷人很友善,只是对富人就不那么友好了。我身边朋友没有在那边正经做买卖的,待不了多久就都回来了。那边薅羊毛太厉害。而且我们这一代人到那边的赚钱能力可想而知,除了骗移民,美国人谁屌你。要么就开餐馆,开超市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

  曹德旺在那边铁锈带搞玻璃厂也不敢让工人成立工会,斗智斗勇好半天,我感觉以后这个矛盾也还是始终存在。现在年轻人在那边,高中就去留学然后考上大学的和之前那一批就不一样了,他们语言没问题,文化理解没问题,很多事情就方便做了。

  我几乎不看国产剧,包括国产电影,看的很少很少,因为我觉得都有诈骗嫌疑。不是崇洋媚外,随便拎几个美剧演员,演技吊打所谓我们这边的大多老戏骨。那些流量小花和小生就更别提了,而不少还都是顶着一张塑料假脸频频出镜。

  国外的演员群体基数太大,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这边一部剧火了,那个演员能滋润的活半辈子起码。反观欧美剧,几部脍炙人口的美剧,绝对的高分剧集播放结束后,演员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到新戏。几乎每一部口碑剧都有新面孔,而且表现不俗。

  人家的生态好,导演可以根据剧本来选演员。基数大,能选的余地也大,而且观众素素也高。我们这里烂剧横行,很大原因就是广大受教育程度低下的老百姓惯出来的。

  大家都不买账,他们行业内自己就要转变了。这和我们的足球差不多,不管在外面是什么地位,反正关起门来自己玩的很开心,从业人员不管水平人人盆满钵满。

  所以我和我朋友说过,他要培养儿子,问我以后做什么好。我就说以体育圈来分析,拳击绝对不能练,这个项目不是拳王基本没啥前途。而反观NBA,你只要混到那一两百人里基本就算很有出息了。当然,这只是个例子,只是个思路。

  等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人走差不多了,国内的影视剧制作绝对要换模样。

  当然,前提是现在把持这个行业的电影人也都死差不多了才行。在中国,这个行业是绝对存在圈子的。之前是行业人员把持,他们有着至高权利,任人唯亲而不是唯才是举。现在是资本把持,想捧谁就捧谁,基本不把观众当人,想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

  有人说中国电影是有关部门审核造成的,说这些的从业人员是极其不要脸的甩锅。人家就不拍主旋律作品了?那些表现体育精神和爱国精神,充满正面人文价值观的片子,让你脑子被洗了还感动的痛哭流涕,票房和口碑在世界范围获得成功,随随便便我就能举出很多例子。

  现在我们也拍女排了,等上映了我会买票去看看香港导演拍的主旋律电影到底怎么样。

  电影发行方和制片方除非以后也自己成立院线,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一言不发就打破行业规矩,砸人家锅的行为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甚至是卑劣的。这种人和谁交朋友都可怕。院线方这次无论怎么有后续行动,我都觉得不过分。

  而且从导演自身角度来说,也算把自己这个行业的尊严和骄傲踩到泥地里去了。拍了部电影,结果贱卖给了线上自媒体,那些拍摄中付出巨大努力的其他演职员,有的大概还想在大荧幕上博一记,这下别说大荧幕了,卫视也上不了,只能在各种分辨率的显示器上露脸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