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欣欣家里很多情况之前也没和蒲素说,她爸爸那浓郁的北方口音蒲素肯定要问怎么回事。
原来臧欣欣也是知青子女,不过她比较幸运。
她妈妈是上海下放知青,下放的地方和蒲素一个省,当然南州是省会城市。她妈妈下放的是和北方接壤的一个农村,那个地方甚至蒲素也都没去过。
那边和别的省份接壤,口音和南州完全不一样,具备明显的北方特点。以前人喜欢分地域分南北,就用蛮子和侉子来代称,现在这种说法几乎没有了。
一个省居然还有蛮有侉,而且口音特别明显,区别很大。
她妈妈下放以后和当地人接触,就被她爸爸看上了。大桑海的城市姑娘模样漂亮,身材高挑,而且有文化。苦追了大概不少年,她妈妈一看回城无望以后也就准备扎根了。
只不过藏欣欣爸爸家里在老家是个大家族,祖传行医,关系盘根错节比较硬。然后把她妈妈从生产队调去卫生院做了赤脚医生,而她父亲原本就是当地的大夫。
后来她妈妈在妇科不孕不育上还颇有研究。然后可以回城,她妈妈和她父亲双双找了个挂着市立医院牌子的小医院调回了桑海。她妈妈是妇科主任,父亲是急诊科的。
然后拆迁房子,夫妻两又贴了钱在那边买了套房子,真正算是在桑海扎根了。
讲起这个过程寥寥几句。其实很不容易。臧欣欣其实也是经历过寄人篱下在亲戚家待过一段时间,不过她父母硬是靠着自己,想办法一家三口都在桑海团聚,并且过上了算是体面的生活。
虽然医院规模不大,但是正经的市立医院。夫妻两是医院的医生,女儿做了空姐。这个外来户家庭就算房子离市区比较远,但是正正经经的两室一厅比住在棚户区老房子好多了。
后来蒲素发现,臧欣欣父母相当恩爱,每天上下班都同进同出,感情好的一塌糊涂。感情好和不好,看平时的言谈举止和眼神就能看的出来。
这是蒲素所看到不多的模范夫妻。她妈妈就和蒲素说过,外地人怎么了?说臧欣欣爸爸老家的全家人对她都很好,嫁给了当地人的选择她始终感觉不后悔。
关键是这对夫妻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一辈子能够一起努力奋斗。从农村一起奋斗回桑海,在当时很不容易。人才引进其实是有政策的,比如关兵花不了几个钱就办了桑海身份证。但是在农村两口子能想这种办法,往这条路上争取,而且自己也需要一点一技之长。
他们知道只把女儿送过来,女儿肯定会吃苦,所以最终在桑海和女儿会师,但整个过程肯定没有那么容易。光这一点以孙莉妈妈比较,就差的多了。孙莉妈妈当初想的就是让女儿嫁个桑海人能落户就行,哪怕只有一个房间都没问题。
而臧欣欣家父母办的事情就值得钦佩了。夫妻两完全靠自己给了孩子遮蔽和底气。而且是从基层农村到达桑海,难度比南州到桑海大多了。
不过同样的路径现在人再想走就没那么简单了,门槛高的不是一般人能想的。
等臧欣欣说完,蒲素就说难怪她家人听到自己是南州的,还问了他爸爸妈妈怎么去的南州,一点也没排斥的样子。像蒲素这种情况当时在桑海很多,孙莉和臧欣欣这样的更多,一讲出来别人大概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知道不代表能接受。
桑海人之前为什么有点排斥找外地人结婚?某些方面来说也是迫不得已。和全国其他地方不一样,桑海的住房是从民国开始就一直紧张。
找了外地人,不说粮票这些了,在之前没有商品房流通的时期日子要怎么过?家里不是多了一个人问题那么简单。现在桑海人找桑海人更是强强联合,哪家怎么也有个两套房吧?小两口一套,加上双方父母的,差不多就小半个亿家产了。
当然外地条件好的,现在虽然限制购房,还是有很多办法照样能买。没听说哪个有钱的外地人,外国人,桑海女人纯粹因为他们不是本地人而不肯嫁的。
有些事情不能怪东怪西,说桑海人势利的其实换了他们自己都差不多一样。事实是没改开之前,全国范围里再落后的城里人也没几个愿意找农村的。而且别说找农村的,国营职工找个大集体的都被认为是吃了大亏了。
去掉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奢侈的谈谈爱情。
当然个例不能拿来当概率说。任何事情上都有奋不顾身的,但实在太少,会被人当成傻子。
……
当天蒲素没去仓库上班。在古北和臧欣欣愁眉苦脸商量了下对策,反而是臧欣欣宽慰他不要想太多,家里知道就知道,已经都这样了。
其实臧欣欣这个时候已经抱着和蒲素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念头了。蒲素的情况不仅仅是之前她知道的那样有女朋友,而是一个有老婆有儿子的男人。
当然她是被动当了小三。但是感情到了这里她还能怎么办呢?哪怕据她所知蒲素和孙莉关系已经不对付了,就算离婚,对她来说没啥区别,蒲素还有个儿子。她要和蒲素有结果,她家里人无论如何是不会同意的。
她父母付出这么多培养的女儿,她家里出于哪个方面都不会同意。蒲素离婚可以隐瞒掉婚史,但是小蒲素这么个大活人是瞒不过去的。
人活着不是单单一个家庭,周边还有亲属关系。臧欣欣还有个表姐,年龄大她两岁,长的也很不错,从小一直在桑海长大的,两人之间,两家父母之间也都在暗暗较劲。
这种情况讲出来就显得比较低档,实际上起码在国内这种现象很正常。那些过年租车回老家过年的,基本上都可以视为是这种心态作祟。饭桌上一问在城市里干吗,同辈人之间难免有比较。谁混的好,谁混的不好。很多事情就坏在这上面。
有的年轻人自己其实都无所谓,就是被这种氛围逼着,年前要铤而走险做些蠢事。一到过年前就是各部门严防死守的时间段,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就算真的穷到发疯,也穷一年了,到最后几天就熬不住了?
臧欣欣叫蒲素别想那么多,蒲素不能不想。他担心臧欣欣回去经受不住盘问,把他的情况抖出来,她家人闹到他单位去影响就坏了。
所以再三确认藏欣欣回去后不会胡说,对于婚姻和儿子这种事一概不提他才放了心。其实他也是多余担心,臧欣欣家人就算拷打她,她也不会说实话。毕竟这事是父母完全不能接受的,她自己也要脸面。
下午臧欣欣要回去,蒲素开车送她,为了拍马屁他拿了一箱酒给她带回去。结果臧欣欣说不要,她家里这些从来不断。她父母常年能收礼,尤其是她妈妈接生还有不孕不育算是专家门诊,虽然红包不敢收,但是患者拿来的礼物推不开,有的直接送到家里来。
这个其实是行业内的风气,自古以来就这样,其实也没啥好抨击的。就是那种乱开高价药,拿医药代表回扣,乱上高额不能报销治疗手段,以及索要红包的那种最坏。患者治愈了,出于纯粹的感谢赠送一点礼物其实我认为没啥不正常。
非要送锦旗就高尚了?
回去之前在家乐福超市,蒲素陪着臧欣欣买了菜,她要当狗腿子趁他们没下班回去给家里做饭。然后他又开了很久的车,把她送回家。
不得不说,真的很远,每一次去都这么觉得。而现在她家旁边的公园都是一个赏樱花的胜地了。
当天蒲素也回家了,在家带孩子。抱着儿子晚上出门遛狗的时候接到臧欣欣电话,他问她家里人什么反应,臧欣欣说没说其他的,就是让她要谈恋爱就好好谈。
这个意思基本都是同意了。只不过不同意还能怎么办呢?女儿都和人家住一起去了。而且蒲素从外在条件看,住在高档小区,有车,有事业,有文聘,年龄也算年轻,长的也拿得出手。
虽然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女儿条件不是一般的好,但是蒲素的硬件还是不错的。
后来据藏欣欣说,她家里人也差不多的要求,就是能有房,别的硬性条件没什么。其实当时那一代父母还是很务实的。臧欣欣的条件不说外形,她的基本收入就很可观。她父母对她未来男人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
那个时候首付十几万左右,一套100多平两室一厅主卧带卫生间的房子就能买了。四十多万一套的房子地铁沿线比比皆是,走到地铁站几分钟,首付百分之二十都有,其实当时买房压力并不大。
许爱军就在一号线的地铁沿线买了一套。新X广场,天桥过去就是地铁站,出地铁站到家真的就几分钟。
四千多一个平方,端端正正的两室一厅,2千年还是零一年,忘记了。交房装修后邀请蒲素去看过新房,在她家吃了顿饭。小区看上去还不错,带游泳池网球场。除了离高架近点,没毛病。
她平时出去就是外环线,上高架到仓库上班方便的很,蒲素奖励了她一台日本车。如果夫妻都有正经工作,每个月实际上还贷压力很低。不知道那边现在多少钱一个平方,只不过那个时候还嫌房价贵的,后来是真的就买不起了。
臧欣欣在家待了两天就飞航班了,回来后也是直接去了古北。从此以后就算是正式家外有家,是经过父母默认的婚外同居了。
女大不中留,心野了家长根本管不住。所以蒲素虽然感觉自己喜欢女儿,但还是庆幸自己生的是儿子。平时一直关照她姐姐蒲泓要注意对女儿的教育。
臧欣欣父母知道女儿这样做是见不得人的丑事,但是又能怎么办呢?只能帮忙瞒着外界。我想哪怕到现在,大多数有女儿的父母碰上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除了自我安慰时代不一样了,没啥好办法。采用强制手段?只能是大家都不高兴,母女反目成仇,而且肯定没啥好的结果。
那段时间是蒲素少有的,在外面忙完事情就想去古北的时候。臧欣欣有些方面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很是嗜睡。有时候蒲素早上去工作,她在睡觉。等他上午忙完了回去,她还在睡。
但是臧欣欣那方面精力充沛。蒲素无数次抱着弄死她的劲头,恶狠狠的把她往死里怼。结果看似人家不住求饶,哀叫连连,最后丢盔弃甲的还是他。
两人在那事上真的很是无度……
但是臧欣欣确实很能干,把他照顾的很好。一样事情不用他操心,而且带她出去应酬还很有眼色。吃完饭知道他们有下半场活动都知趣的自己提前一个人回去。
这样让蒲素又很有面子。身边朋友都夸她懂事,很不错。
那年后来蒲素南州的外婆身体不好,梅芳作为老大,肯定要回南州照看。于是老蒲也跟着回了南州。夫妻两把孩子也带去了,阿嬢也跟着他们一起去南州住一段时间。
毕竟是他儿子的家,几十年里她总共也没去过几次。蒲素几个表哥都是她带大的,哪有时间来南州。蒲素小时候也是被接到桑海,其实阿嬢一直在给姑妈家做奉献,姑妈和姑父双职工,平时都是她在做家务。现在三个表哥都成家立业了,反而和她疏远了,老人心里要说没想法是不可能的。
梅芳其实是个没啥想法的人,换了一般媳妇,婆婆这么偏心大姑子早就不满了。也就亏得她,从没说过什么,不是有话憋着不说,而是就没什么感觉。
所以他们一走,蒲素成了留守人士。她们走之前找了菜市场一个卖活禽老板的丈母娘,让她每天来遛狗两次每次半小时,外加喂食喂水,一个月600元钱。就是怕蒲素不按时回来,两条狗受罪。
蒲素吃饭这些是不用家里操心。知道单位有食堂,24小时开饭。他这边服装厂一直就是三班倒,工人休息,机器不停。而且梅芳隐隐约约大概感觉到蒲素在外面有花头了,临走前趁着没人,关照蒲素不要往家里带人。
蒲素听了心里一跳,嘴上装傻。问:“带什么人?”梅芳也不理他,当妈的和儿子有些话没法说出口,点到为止就行了。
他们回去,蒲素没送。而是让陈诚开子弹头把他们送回去的,顺便让他在家待几天算是休假。当时高速已经通了,路非常好开。到了南州老蒲也有车,楼下的车库里他划了一块地方停车,其他地方都是自行车,但是他付费,也不算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