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龙一路北上,因是五桅的军卫用快船,只十数日便到了,这时候,京都爆出天大丑闻,以叶梦熊为首的一干御史,联合弹劾内阁首辅张四维,说其无君无父,一个连死了亲老子都要隐瞒的首辅,有资格当我煌煌大明的首辅大臣么?
这时候张四维的老爹已经死了一个月都不止了,用乖官的话来说,怕已经化尸水了,这消息终究还是被捅了出来,京师顿时风云震荡,文武百官一时间连早朝的心思都没了,一个个的心思,全部都在这上头。
当年张居正死了老子,朝廷夺情,无数盼望张阁老守制三年的人都失望了,然后,天下督抚们纷纷奔走,甚至有巡抚穿着孝服给张居正死鬼老爹哭丧,曰:死了老太师,怎不死了小子?
堂堂巡抚,天下屈指可数的封疆大员,居然自甘为孝子,虽说的确也是张居正手腕高明,可何尝不是内阁首辅位高权重,这么一个炙手可热的位置,自然有无数人做梦都想上去坐一坐。
张四维不甘心回家守制,就是当初亲眼目睹了他的老大张居正死了老爹的威风,他才愈发不甘心,怎么也要活动出门路来,联络了不少官员准备联合上书,要求首辅按惯例夺情,可他到底不是他的老大张居正,威望差了不少,即便一个月来上串下跳,心中也没把握把这件事情办成了。
尤其是,他其实私底下已经禀告了慈圣皇太后了,希望太后开口保他,可不知道为何,这一次慈圣皇太后紧紧闭嘴一言不发,导致他气得脸色发白,回家甚至还甩了茶盏。
和普通人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大明的皇太后其实没想象中的那么权力大,在文武百官的心目中,皇太后是要尊重的,但是,也只是尊重罢了,别的不说,只看三百年大明,连个垂帘听政制度都没有,所谓皇太后的权势,就可见一斑了,实际上也就那么一回事。
若是皇太后真的位高权重,民间至于传闻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一腿么?实际上,不管是百官还是百姓,在他们眼中,皇太后的权威先天性就不合法,若是再引申一下的话,在文臣心中,皇帝的圣旨若是没内阁盖章,那也不合法。
当然了,作为皇太后,若是李太后肯开口保张四维的话,张阁老对自己按例夺情就多上几分把握,可是,这一次李太后一言不发,让张四维恼羞成怒,时间越拖越长,却是失去了良机,若他有张居正的决断,再有闻人奶奶的脑子,肯定转身就去抱年方二十的皇帝的大腿,再花钱走德妃的路子,未必不能按例夺情。
可惜,他满脑子还是当年他的老大张居正的路数,自然就是自寻死路了,要知道,张居正可是传闻和李太后有一腿的,你张四维有么?没有那么大的驴货,就不要臆想那么美的好事。
故此,叶梦熊等人突然弹劾张四维,的确是一下击中了张四维的要害,他这时候四面楚歌,痛定思痛,觉得即便有太后肯保他,可皇帝大了,未必就能保得住他,一时间后悔不已,先就走德妃娘娘的门路,想递十万两银子进去,进而获得皇帝的支持。
可惜,他这个决断未免下的太晚了,而且也不是时候。
若是以前,十万两真是不少钱,皇帝一年金花银也不过一百二十万,这不是给皇帝一个人用的,而是包括皇帝赏赐亲贵在内的花费,那些说皇帝的女人一年有四十万脂粉钱的所谓史书纯是没脑子的话,就像是郭沫X考据出来的七千万现银子一般,为了黑而黑,睁着眼睛说瞎话。
在古代,皇帝贿赂大臣,大臣贿赂皇帝,其实都属于正常现象,即便五百年后,看一看所谓政治献金、民煮选举,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情。所以,送十万两银子的事情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要是这在万历十年,张四维给万历送上十万两银子,万历保证一张脸儿笑得跟菊花差不多,皇家也没余粮啊!一些比较严谨的史书上曾说过万历[上以片纸,在太仓取银二十万],导致御史言官们纷纷上书唾骂万历,说陛下你有病,病的还不轻,你的病叫做贪鄙。
文官们所谓片纸,其实就是没有内阁盖章的圣旨,皇帝没钱,用圣旨在国库取了二十万两,结果被百官骂有病,可想而知,万历有多穷,所以说,若是去年张四维送上十万两银子,万历保管笑成一朵花,反正张四维家也不缺钱,他家可是山西豪商,多了没有,百万家私还是有的。
可如今么,国舅爷在扶桑得了扶桑国主送的银山,这事儿传的铺天盖地,如今整个大明天下都知道,开始万历还有些疑惑,即便是看了锦衣卫的密报,也觉得不太可能,可德妃娘娘却是很肯定,说我弟弟自小便乖,绝对不会说谎。
姐弟两人虽然年纪相差不是很大,也不过就是三四岁的差距,可两人自幼丧母,可说是相依为命,所谓长姐如母,在德妃眼中的弟弟,就相当于那些溺爱儿子的老娘们,怎么看儿子都是十全十美,没有任何毛病,若是有什么错儿,不用说,肯定是有坏人挑唆的,我家孩子,那是一万个乖。
万历也觉得锦衣卫不会瞎报,虽然说,那是小舅子的钱,可当初被派到国舅身边的程百户在密奏中言之凿凿,说国舅爷在扶桑亲口说的,要给姐姐五十万做头面,给姐夫五十万放在手上当闲钱。
这皇帝夫妻两个乐呵成什么样子就不去说,虽然钱还没到手,可万历已经看不上张四维送上的十万两银子了,他心想,你张四维还是赶紧滚蛋回家罢!朕好用申先生……王锡爵要是知道万历的内心活动,怕是得一口老血喷在地上,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申时行曾经做过万历的老师,朝野口碑也不错,俗称[申长者],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朝廷上下都觉得申时行是老实人,都给他发了一张好人卡,称他为申好人。
喜欢不喜欢申时行是一回事,可若是申时行要上台做首辅,几乎没什么阻力,那些坐不上那个位置的就会想:申好人嘛!他做首辅就他做首辅了,即便我和他有仇,以他的为人,想必做了首辅也不见得为难我。
在口碑上,王锡爵可就差着申时行一大截了,别的不说,他儿子考榜眼结果把不少弹劾他儿子的官员贬官的贬官下狱的下狱,这事儿得罪了很多人,要知道,即便不相干的人,看了也会兔死狐悲的,我弹劾下你王阁老的儿子,就可能贬官下狱?卧槽泥马勒戈壁,这简直就是横行霸道的螃蟹,老子以后还能说话么?谁做首辅都行,你王喜鹊,甭想。
清朝皇帝亲口说过[不以文字、言论之中略有违碍之处罪人],实际上清朝文字狱是最恐怖的,清帝说话跟放屁没啥区别。
而明朝虽然被黑成[太监当政,民不聊生],可实际上大明基本不以言论罪人,所谓廷杖,大多数时候是御史文官们扬名天下的好机会,被打一顿,清名有了,有了清名,别人仰慕,就会送银子,钱财也有了,正是做了婊子也立了牌坊,所以说御史和名妓差不多,区别只是名妓上下两张嘴,御史只有上面一张嘴。
而德妃对万历要用申时行也没意见,她被万历封做嫔的时候,很多官员上书,认为皇帝太过宠爱后宫一人,这不好,当时万历曾经破口大骂,这些御史言官,整天闲得没**事,朕喜欢哪个女人,与你何干,当时申好人没吱声。
后来郑嫔升格成了德妃,朝野震动,很多官员都上书,认为皇帝年轻,做事太不稳妥了,骤宠骤信,无明君之气象,而申好人又没吱声,等到仁圣皇太后说是她抬举郑氏,官员们这才熄火,张四维还巴巴地抢着写告表,普通的嫔妃和民间的小妾差不多,但德妃这样的妃子,乃是自古以来的四夫人之一,要带到祖宗庙中,焚表告诉祖宗,这是我老朱家正式的女人了,而申时行那时候又没吱声。
德妃那可是帮万历处理朝政的主儿,自然觉得这位申好人的确不亏长者的称呼,对这个人谈不少好感,但绝对没什么恶感,至于王喜鹊,和郑家的恩怨还浅么?已经不用多说了。
当然,王锡爵也是老谋深算的主儿,闺女被郑国舅抢了,消息传到耳中,他当时哦了两声就低头喝茶,完全没有家被人拆了女儿被人抢了的老羞成怒,后来还暗中让人给德妃送了些礼物,虽然礼物不起眼,不过一些珍珠、首饰,也要几万两才能置办下来,其中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德妃那是什么样儿的女人,自然心知肚明王阁老是什么意思,不过她并没有被几万两的礼物晃花了眼睛,正所谓所馈者重,所谋者愈厚,你下了几万两的本钱,自然是冲着几十万几百万的目标而去的,德妃娘娘那是随便好糊弄的么!
故此,王喜鹊认为德妃不言不语,他就有资格可以和申时行竞争一下,只能说他太瞧得起自己了。
总之,京师乱成一团糟,上至百官下至黎民都在谈论叶梦熊大人弹劾张四维的事儿,激流涌动,其实,棋已经下完了,结局是,申好人胜出。
不过,堂堂内阁首辅,隐瞒了自家老爹去世的事情足足一个月还不止,这件事情的确没法对天下人交代,要知道,这是一个百官动则要说[圣天子以孝治天下]的时代,虽然说还没有汉朝那样听说某个大孝子就召到朝廷为官的份上,但是,你若不孝,肯定没法当官了。
所以,叶梦熊等人烧起来的火是越烧越旺,到后来,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官员随着叶梦熊的意思弹劾了张四维,张阁老的脸那是愈发黑了,心也愈发沉了,心中有数,自己怕是一败涂地了。
不得不说,能坐到内阁首辅位置上的都没有简单的,张四维被群起攻击了数天后,宣大总督上折子了。
张四维的亲舅舅,太子太保、领兵部尚书衔、宣大总督王崇古,亲自上书,说自己因为眼看外甥在首辅位置上头,怕外甥因为家事而乱了天下事,故此,私下隐瞒了外甥他的父亲去世的消息,如今自觉有愧,对不起君父,自请辞去宣大总督的位置。
天下哑然。
这可是宣大总督,真论权势,未必比内阁的阁老轻多少,如今王崇古王大人都上书了,自请辞官,那意思就明摆着了,你们这些御史们,还想闹到什么地步?这可是太子太保、领兵部尚书兼宣大总督啊!
这一招当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招,张四维顿时死中求活,他若是因为被弹劾而下台,和回家给老父亲守制,这完全是两回事。
被弹劾下台了,他张四维就屁都不是,而若是回家为老父亲守孝,三年后他就可以大笑着返回京师,来一句[我张四维又回来啦!],依然还是内阁首辅。
京师风向顿时一转,那些原本弹劾张四维的,纷纷改口,有的甚至上书给宣大总督王崇古大人说情,认为王太保数十年为朝廷兢兢业业,对天下有功,正所谓瑕不掩瑜。
这时候,张四维亲自上书,说臣为首辅,当为天下标榜,臣的母舅做出此等事情,应该受罚,不然何以彰显朝廷威严。故此他制表,王崇古罢宣大总督,又举荐了提刑按察使、整饬兵备道方逢时为宣大总督。
这个举荐一出,聪明人顿时看了一个通透,兵备道方逢时一直是王崇古的副手,跟张四维更是交情颇深,不错,王崇古是辞官了,可王崇古多大了?六十八岁,还能做几年总督?方逢时上位做总督,和王崇古在位置上头,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已经不能用丢车保帅来形容了,简直是绝地大反转,或许唯一遗憾的只是张四维没能夺情,可张四维回家守孝,只能由次辅代理首辅,虽然干的是首辅的事情,可名义上头依然是次辅,关键是,三年以后,张四维一回来,你还得把位置让出来,这三年你次辅干的好了,功劳有首辅的一半,若是干不好,罪过全是你次辅的。
总之,这一出大戏,让京师百姓们看的过瘾,津津乐道,这阁老的脑子,到底是跟咱们不一样啊!顷刻间天旋地转,今儿这样,明儿顿时那样,那些文武官员们更是唱大戏一般,今天对张四维张府寸步不迈,明儿张府门口又是车水马龙,那变化,真是比孙猴子的七十二般变化还厉害。
等尘埃落定,孙应龙进宫见万历,那已经是到了京师的第十天了,这十天来,朝廷每天的变化都让他有目瞪口呆之感,可最终,他觉得,还是没有逃脱那位闻人奶奶的估算,虽然略有些小偏差,可大势没变。
他走在皇城内,手在袖子中捏了捏两封信,心里头不禁捏了一把汗。
被领路的太监引到乾清宫外,他冲着那太监笑了笑,暗中伸手递过去一锭赤金,那太监捏在手上,从手感和分量上头已经知道了是什么东西,顿时眉花眼笑,笑眯眯对他道:“孙大人,您先在这儿候着,皇上和娘娘如今正在批阅奏章,娘娘知道你是代替国舅爷进京的,肯定立马儿就要见你……”说着,就满脸儿心满意足,转身跨过齐半膝高的门槛进了宫门。
没一忽儿,孙应龙就被领到了宫内,踩着软绵的地毯,他觉得自己有些晕晕乎乎的,背后也全是汗,看到一双明黄色锦缎靴子,他当即连滚带爬就跪了下去,“奴才南京锦衣卫千户孙应龙,叩见陛下,叩见娘娘。”
万历随手接过旁边张诚递过来的参茶,浅浅喝了一口,就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入的锦衣卫啊!”
孙应龙不敢怠慢,“奴才先祖从孝宗皇帝弘治年就转职南京,奴才是世职……”
万历听他说话,缓缓点头,“嗯!那也是世代忠良了。”锦衣卫是天家鹰犬,和普通的官员不算一个系统,自称奴才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若是文武百官,却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问了些话,万历自小接受皇帝教育,这些敲打下面臣子的功夫还是会做的,自然是把孙应龙说的额头全是冷汗,不过万历问了些话,倒是有些欢喜,他听说外面有些官员如今混账的很,这孙应龙虽然看起来有些油滑,不过还有敬畏之心,总的来说还不错,跟在自己小舅子跟前做事,想来也妥帖……这时候德妃娘娘批阅好方才送上来的各色奏章,忍不住娇呼一声,“可算是好了。”说着就放下了笔,大大伸了一个懒腰,这个姿态落在皇帝眼中,爱妃连伸懒腰都如此美,当下起身过去,笑说:“若彤,又辛劳你了,其实,有些奏章可以放一放,明日再办也不吃。”
“那怎么行,明日复明日。”德妃站了起来,后面有太监赶紧把椅子给搬开,“明日还不知道几位阁老又要闹出什么样儿的奏章上来呢!
说道这个,万历忍不住一皱眉,张四维的绝地大逆转也出乎他的意料,没让老师申先生成了首辅,他心中甚至还有些过意不去。
万历是文官们培养出来的皇帝,对于师生那一套还是很讲究的,说实话像是张居正,要不是生活太糜烂,把皇帝欺压的太狠了,他未必会对那位张太岳张老师如何。
要知道张居正在位的时候,生一个病,天下咸祈之,上至六部,下至地方的小县令,无一不为他祈福,这些消息通过锦衣卫入了皇帝耳朵,皇帝也不小了,会如何想?
像是后来的九千岁魏公公,虽然百官为他立生祠,可九千岁到皇帝跟前那也是自称奴婢的,而张居正作为皇帝的老师,生病了皇帝还要侍奉汤药,对待他如亲爹一般,加上张居正家中太富有,皇宫不及也,以上种种,让万历终于对张太岳老师深恶痛绝。
换谁到了万历的位置上,对张老师都要不满的。
卧槽泥马勒戈壁……你教育我为人要端正,不可好财货,我睡的床是花梨木的,帐子是铜制的钩子,你睡的床是紫檀的,帐子是金子的钩子。
你教育我要为人端正,不可好女色,我上了一个女人,你们骂我是昏君,逼着我娶她做老婆,你上了几十个女人,泥马还有佛郎机女人,别人对你歌功颂德。
说实话,张居正死在女人肚皮上,万历内心很是窃喜的,而张四维是张居正的左膀右臂,俗称大事问大张,小事问小张,故此对张四维万历很是不喜欢。
而申时行申先生,对朕从来不端先生的架子,有时候赐予一些东西给先生,先生必定会跪下恭恭敬敬感谢……总之,申好人做事很稳妥,不张扬,还是很得万历的喜欢的,不过,朝廷的事情,也并非万历说[我就喜欢申时行申先生,他必须做首辅]一句话能够解决的,这时候的万历皇帝,基本上还相当与橡皮图章,用来盖章专用的。
所以对于目前朝廷的变化,万历也颇有些无可奈何,张四维玩了一出惊天大逆转,他也只能下旨表示一下对首辅老父亲去世的哀吊,从中很隐讳地表示出[你赶紧回家守孝,朕不想见到你]这么一层意思,但若说他一言而罢绝张四维的首辅位置,他还没那么大的权力,即便他是皇上。
这时候德妃娘娘袅袅走到孙应龙面前数步,“你就是孙应龙?乖官的信呢?赶紧给我瞧瞧。”孙应龙连头也不敢抬,赶紧从袖中就把信摸出来,双手奉在头顶,旁边太监从他手上拿过,递到了德妃娘娘手上。
随手拆开信件,德妃轻启檀口,用她那略带些沙哑的磁性嗓音念道:“姐姐、姐夫尊鉴……”顿时扑哧一下就笑了,自言自语道:“死乖官,还知道把姐姐摆在前面,若你敢把姐夫两个字放在我前头,瞧我不扒了你的皮……”
旁边万历顿时苦笑,不过,他不就是喜欢爱妃这种毫无拘束的感觉么!故此涎着脸凑了过去,“爱妃,朕可有那份荣幸和你一起瞧啊!”孙应龙听到皇帝这般口吻,心中不可置信,悄悄抬头看去。
德妃在孙应龙目瞪口呆下大大咧咧对万历皇帝招了招手,“过来罢!”而周围的太监似乎全当没瞧见,连张诚这等老资历的大太监都低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