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谋伐

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见略同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5185 2024-11-15 22:22

  关羽虽然取得了关中胜利,但并没有兵出西凉。

  原因在于西凉的形势比较复杂,少数民族非常多,矛盾尖锐,他们是地头蛇,想横扫西凉没那么容易。

  因此牢牢占据住关中,让周围军阀再也无法窥伺八百里秦川, 便成为了首要重任。

  完全控制了关中之后,关羽就会开始进行建设,鼓励人口、重视农桑、开展商贸,即便是西凉的游牧民族要过来买卖交易,也并不阻拦。

  朝廷目前有这个实力镇服他们,毕竟西域的棉花产业如火如荼, 停了西凉的商业, 同样是停了自己的棉花来源, 得不偿失。

  只不过这些都是后续建设,目前才刚刚将西凉军打退,要想达到陈暮给他们的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实际上除了河南之战与关中之战以外,朝廷控制区域内,其实还有一些零星的小规模战争在打响。

  如公孙瓒在幽州开启了对中部鲜卑的讨伐战争,吕布在并州打得匈奴人溃不成军,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和左贤王刘豹被揍得抱头鼠窜,决定向大汉投降。

  历史上二人就投降了曹操,呼厨泉几次投降又几次叛乱,最终被曹操设计扣在邺城,这才彻底将整个南匈奴控制在朝廷手中。

  南匈奴人的居住地是并州中部的上郡、西河郡一带,也就是后世山西吕梁、榆林以及内蒙的鄂尔多斯一带。

  在后世的时候这些地方基本都已经沙漠化,不过在汉朝还没那么严重。根据史料记载,要到唐朝末期的时候, 这些地方才会开始沙漠化,此时尚是勃勃生机, 遍地草场。

  汉朝很早的时候就在并州屯边, 吕布自己就是九原人,而且众所周知那地方就是后来的包头。当时的包头水草丰茂,汉朝率领之后,就被鲜卑人霸占。

  此刻吕布卷土重来,夺了上党之后,修养了半年,北上横扫了高干旧部,夺取了太原,将鲜卑人赶到了雁门郡,又开始威逼雁门。

  太原郡北面是雁门郡,西面就是西河郡以及上郡,这些地方是匈奴人的地盘,吕布顺便也把南匈奴人揍了个半死。

  呼厨泉和刘豹实在顶不住,就派人跑到河东郡去,找到北屈县的县令,要求投降朝廷,归附大汉。

  北屈县的县令得知这个消息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前往河东郡的治所安邑告知情况。

  张飞这两年在河东刚好闷闷不乐,他觉得自己被骗了。

  当初陈暮让他来的时候还信誓旦旦说是要防御吕布,还说吕布骁勇善战,大汉唯有三哥之勇, 才能力敌吕布,把他吹得心花怒放,欣然愿往。

  结果在河东干等了两三年,这两三年除了偶尔去长安看看二哥,或者回洛阳看看大哥四弟以外,基本就没别的事情做了。

  河东的治理有田丰在处置,吕布好好地待在太原,根本没有派兵来打他,导致他都快闲出病来。

  现在忽然听到匈奴人要归附,他当即嚷嚷着不答应,要出兵把匈奴人杀光。

  汉朝与匈奴是世仇,张飞这么想自然也是合乎情理。

  好在田丰没他那么鲁莽,稍微一分析,就知道现在吕布并未归附朝廷,还是霸占并州的诸侯。若是出兵匈奴,把匈奴人逼急了,投降吕布,那就不好了。

  而如果接受了匈奴人投降,那么若是吕布不依不饶,继续进攻匈奴部落,反倒是他们有借口出兵并州,一样有仗打,何乐而不为?

  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张飞之后,虽然他有些遗憾不能打匈奴人,但听到可以对付吕布,顿时来了精神,同意了要求。

  不过像这种战略方向的国家政策,田丰还不敢一个人就决定,便立即派人前往长安找沮授,同时又给洛阳传了一封公文书信,要求朝廷那边拿个主意,看是不是答应南匈奴归附的事情。

  此时刘备还在河南正展开对曹操的消灭战争,与身边的内阁大臣们简单地商议过后,便回信说要田丰与沮授决定即可,给予他们权限,不要有顾忌,放心大胆去干。

  有了朝廷背书,田丰就有了底气,于是在七月底,八月初的时候接受了南匈奴归附的提议,同时张飞领兵北上前往西河郡,驻扎于离石县。

  吕布当时还在雁门,太原之战的时候,他就已经把高干消灭,当时鲜卑人也一并被他赶出太原,盘踞在了雁门郡一带。

  到去年的时候吕布就已经开始着手北上,半个雁门郡都快被他拿下,同时寇略河西,威逼南单于庭。

  南匈奴人几次参与汉朝内乱,本就式微,吕布再来,自然不是对手,被打得十分狼狈。

  这次匈奴人南下归附朝廷,张飞北上入驻西河郡,吕布勃然大怒,他已经将并州视为禁脔,此时朝廷把手伸进来,自然让他很是不满,因此派人寇略平周,结果被张飞令人击退。

  此战虽然只是一场小规模战争,但双方既然已经挑起了事端,张飞就有了由头对付他。于是亲自领兵东进吕梁山,逼迫太原郡的兹氏县,妄图逼迫吕布来战。

  吕布得知此事之后就更加愤怒,打算回转太原与张飞决一死战。

  好在卫觊和张杨以及其余部下都认为现在朝廷势大,拥众数十万,不宜与朝廷起冲突,还是暂且忍让,先取了雁门再说,劝说他不要冲动。

  最终在众人劝解之下,吕布不得不修书一封,说一切都是误会,并且在吕梁山各处关隘道口布下重兵,这才罢休。

  其实以张飞的意思肯定不想这么快结束,他想和吕布战场厮杀,一决雌雄,好好打个痛快。

  但没有办法,人家不和他打。

  后世吕梁山分割了山西和陕西,当时虽然同属并州,但西河郡与太原郡便是被吕梁山分出来,莽莽高山,只有少数几条道路可以通行,且道路艰险,山间还有吕布驻军,无法强攻,只好作罢。

  而吕布那边也没办法,他虽然愤恨于张飞咄咄逼人,可部将们说的也是事实。

  如今吕布地盘只有上党太原二郡,治下人口才三四十万,兵马即便是扩军之后,也不过两万余众,跟朝廷的实力比起来,天壤之别。

  因此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忍让,不敢与张飞直接翻脸。

  与此同时,除了这些地方的动乱以外,河南的战局显然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官渡失利之后,曹操退守封丘,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封丘西北的酸枣,已经有一支朝廷大军在等待着他。

  刘备北上渡过鸿沟水,于阴沟水西岸驻扎,河对岸就是封丘。而北面便是濮水,与阴沟水形成十字交叉,封丘位于右下角,刘备军位于左下角,酸枣位于左上角。

  这意味着朝廷大军可以渡过阴沟水袭击封丘,而荀攸则可以渡过濮水袭击封丘,一个是从西面进攻东面,一个是从北面进攻南面。

  两支朝廷大军加起来有六七万之众,而曹操才刚刚经历了官渡惨败,派去埋伏的八千人不足两千逃回去,兵力损失惨重,如今只有两万余人驻守封丘,且士气低落,在防守力量上严重不足。

  刘备刚刚抵达阴沟水西岸的时候,荀攸的公文就已经送了过来,营寨还在建造当中,天子帐篷第一时间搭建起来,他召集诸多谋臣前来议事,帐篷内众人簇拥在一起。

  “之前我还派人让公达半路截击曹操,在来的路上,倒是未听到公达出兵的消息。现在公达那边传信过来,告诉了朕为什么不截击的原因。”

  刘备扬了扬手中的公文,说道:“他说若截击曹操,曹操必然逃往定陶,定陶是曹操老巢,经营多年,城高墙厚,不宜强攻,即便是困守,也可能会困守许久。此时丞相正去定陶的路上,曹操尚不知此事,若将曹军困在封丘,丞相可截其后路,三面包抄,诸位觉得此策可行否?”

  此时在刘备身边的这些臣子当中,其实论起资历来说,跟随他多年的亲信谋臣都不在。

  陈暮在去定陶的路上,沮授在关中,田丰在河东,荀或在洛阳朝廷坐镇后方,资历稍微差一点的荀攸则在北面酸枣。

  能说得上话的只有王脩、邴原、孙邵、崔琰、王朗、国渊几人。

  这几人加入的时间也非常早,基本都是刘备当青州牧,乃至于陈暮当青州刺史的时候就加入麾下,因此按照资历的话,他们几个人一般会先开口。

  有人说道:“臣以为此策可行。”

  “确实可行,剿灭曹操,需要一战全部歼灭,而万不能让其逃走。”

  “不错,若是被他跑回济阴,不能攻灭的话,以后他还有可能跑去淮北,乃至于跑到南方去,祸患无穷。”

  “臣赞同。”

  “臣也赞同。”

  几人其实大多是内政比较出色,在军事谋略上不太行,但一些粗浅的道理还是懂。

  半路截杀曹操或许能将他打败,但想要彻底歼灭他却是比较困难。

  如果让曹操逃跑了的话,还得一路追杀,非常麻烦。

  现在将曹操困在城矮墙薄的封丘县城,显然是一件比让他逃回老巢更好的事情。

  因此纷纷赞同。

  董昭提出不同意见道:“副相这个计策确实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我担心若是把曹操去定陶的退路断掉,恐他北上汇合夏侯渊,往淮南投奔孙策去。”

  “往淮南投奔孙策去吗?”

  刘备沉吟。

  “额,少府丞说得好像也有道理。”

  “也是,我们现在在南面的军队就只有丞相一支,若让丞相前来围堵曹操,曹操只需要先往东北去济阴,汇合了夏侯渊之下,从山阳经沛国,便能够直接跑到淮南去,那确实是个问题。”

  “副相考虑好像有些不周全。”

  “也不能这么说,丞相现在不是在他们的后方吗?若是丞相赶来,十几万大军直接把封丘团团围困,绕他曹操再厉害也是插翅难飞。”

  “可是现在丞相是往东去,再派人去告知他让他返回来,恐怕曹操已经得信早就走了吧。”

  几个人一听董昭分析,确实有道理,不由得议论起来。

  扶沟一带离官渡其实也不算特别远,大概一百二十公里左右,以河南比较平坦的道路,行军最多三日就能抵达,并且如今朝廷军队素质极高,若是强行军的话,一天半左右就足以。

  当时陈暮在扶沟击溃文聘,打扫战场稍微耽搁了一日,同日晚上刘备也发动了袭击浚仪的战争,曹操损失惨重。

  从时间线上来看,此时陈暮才刚走了一天,第二天曹操就开始准备撤退,往封丘方向去,而那个时候陈暮的位置是往东北进入襄邑境内,离官渡差不多七八十公里。

  若是当时就立刻派人传信给陈暮,让他过来,或许还有将曹操围困在封丘的可能。

  但现在都已经过去数日了,估计陈暮都已经到定陶了,此时再传信,就已经晚了,因为曹操很有可能已经收到了刘表大军败于扶沟,陈暮军队出现在济阴的消息。

  曹操兵微将寡,粮草也不多,乍然听到这则消息,很有可能意识到封丘已经是死局,此时他有两个选择的方向。

  一个是往南逃,从陈留逃往陈国,再跑到汝南,去荆州。

  二个是往东北方走,躲开刘备、荀攸以及陈暮的军队,直奔甄城,不管是解夏侯渊之围,还是接应他们之后再南下,就可以从淮北进入淮南,跑到孙策的江东去。

  这两个选择不管哪一个,都有问题,那就是朝廷大军人数众多,部队臃肿,想尽快追击一门心思逃跑的曹军没那么容易。

  而陈暮那边离得又远,想尽快通知他肯定也已经晚了,一时间众人都觉得荀攸的计策好像有点问题。

  不过就在大家思考的时候,毛玠忽然看向贾诩,笑道:“尚书令有何见解?”

  贾诩因为识破了陈宫的设伏之计,在军中地位骤升,以前只有被刘备询问的时候才会说话,现在有不少人想听他意见。

  至于是真心想知道好的建议,还是想看他笑话,那就不得而知。

  贾诩也自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连忙低调道:“我其实也没什么头绪,不过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刘备问道:“什么问题?”

  贾诩说道:“臣是在想,小荀副相从来都不是一个无的放失的人,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而且人虽有错,可丞相却很少犯错,陛下信不过副相,难道还信不过丞相吗?这个计策一定需要丞相配合才能完成,或许丞相心里早就有数了。”

  陈暮改革官制之后,内阁制度趋于唐朝群相制度,首辅为丞相,其余一等录事尚书都为次相。也就是一正多副的搭配,而荀或荀攸叔侄都是副相。

  虽然荀攸的年纪大不少,可荀或是叔,荀攸是侄,古人讲究伦理纲常,因此私底下众朝臣们称呼荀或为大荀,荀攸为小荀。

  刘备听了贾诩的意见之后,觉得有道理,于是点点头道:“不错,四弟或许早有对策,我等尽管其变就是!”

  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时远在济阴的陈暮,看到荀攸给他发的文书,顿时笑了起来。

  英雄所见略同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