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民国、德国和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全世界的经济状况也略有好转。国际贸易在中华民国和德国的‘以物易物’的模式下有所增长。
在欧洲,此时的德国显然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因为德国的经济复苏,是建立在大批量的军事采购、建设之上的。人家把武器订单发下去,军火被不断的生产出来,总不可能把军火回炉是吧!
军火造出来了,肯定是要有点作用的。
那就是战争!
战争才能凸显军火的作用,否则就是一堆玩具。
德国一旦完成军事重建,那么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欧洲被战火引爆。罗斯柴尔德财团这个时候却是没有太多的办法去限制德国。
这个时候的罗斯柴尔德财团不想打仗,因为英国和法国的实力已经大幅度下降了。因为各个产业都开始萎缩。
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及资产大幅度的减少,加上海运业的衰弱,以及金融业被中美两国划分,商品制造业又不景气,这个时候的英国,尽管还是有一定的底蕴,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让英国元气大伤,法国也差不多如此,不过法国情况好一些,毕竟法国是大陆性国家。
德国这个时候要发动一场战争的话,英****很被动。
所以罗斯柴尔德财团一开始就想要妥协,而德国容克财团也正是利用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这个态度,一步步的得寸进尺。
历史上,也直到德国开始大批量的屠杀犹太人,罗斯柴尔德财团才真正决定和德国容克财团死磕,英国才一改之前的绥靖政策,和德国‘誓不两立’。
之所以罗斯柴尔德财团不想打这场战争,自然也是因为美国的崛起。
当历史改变之后,亚洲还有一个崛起的中华民国,并且几乎是控制了整个亚洲,而且国力强盛。
不打是很正确的,因为一旦打起来,罗斯柴尔德财团绝对不是主要的受益者。只会便宜了中美两国。
所以这个时候的德国,反倒是有很大的优势。
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时候的德国的形势反而更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外部环境并不好,四处被包围。而这个时候,换上的是一个看门狗一样的苏联。
再则,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工业已经比英法要强大太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工业尽管对比英法两国之中的任何一个都有优势,但是英法加起来的工业却比德国要强大。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因为要支付赔款,工业反倒是迅速发展,与英法直接拉开了差距,此时的英法加在一起,工业规模也就和德国差不多的模样,这样一来德国的优势就很庞大了,毕竟英法的工业不是在一起的,整合速度远没有德国那么强。
更加有优势的是,德国此时的经济复苏手段,就是在进行备战了。
一个长期备战的国家,和两个麻痹大意的国家。
所以德国已经变成了欧洲的定时炸弹,只要德国完成了军备上的准备活动,随时可以对英法发动杀招。
美国在北美洲则混得不错,尽管国际市场被中华民国压制得挺惨,但是美国有贸易壁垒的保护。
美国的人口,也有所增长。工业也完成了体系升级。
加上太平洋和大西洋所带来的战略缓冲,让美国有很强大的战略优势。
让欧美都感觉到不安的则是中华民国在亚洲的发展。
此时的亚洲,在中华民国荡平了日本之后,整个亚洲基本上没有什么国家能够和中华民国抗衡的了。
除了印度还在英国手上,其他国家都变成了中华民国的经济殖民地,而且这些经济殖民地都发展得不错,每一个经济殖民地都拥有不少工业,尽管都是一些轻工业,以及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工业。但是却把这些经济殖民地的劳动力价值压榨了出来,让中华民国的劳动力可以却从事更有价值的生产建设工作。
一个控制着十一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已经在亚洲出现了。
而且在这个超级大国的背后,是中国民族财团的绝对权威,没有第二个财团可以威胁到中国民族财团的地位,更没有人能唱反调。
原先的日本四大财阀,这个时候都完蛋了。尽管这个时候的日本,又重新崛起了五大财阀,但是五大财阀都是中国民族财团控股之下的。
中华民国内部的北洋财团和奉系财团,也都在经济大萧条来临时,因为资金链拉得过长,直接破产倒闭,最后还资不抵债,被中国民族财团囫囵吞下。
而在印度,英国人的统治地位也岌岌可危。
中华民国的强大军事威胁,是英国所绝对无法抵抗的。只在于中华民国愿不愿意去打印度。
为了让中华民国不对印度开刀,过去英国已经对中华民国做出了长足的让步。
中华民国可以在印度自由投资,自由修建港口、铁路、公路,而且很多投资都是不收税的,相当于是将印度的统治利益分给中华民国一部分,组成了一个殖民印度的股份公司一般。
中华民国每年能从印度攫取到的利益,甚至是一度超过了英国。中华民国在印度,主要是以商业开发的模式进行,但同时也带动了英国的税收收入,尽管英国没有直接向中华民国在印度的企业收税,但是商业开发带来的是印度经济的发展,和印度人民的收入的有所提高。
英国人对印度的掠夺,还停留在比较粗暴的状态下。就算是印度人需要的食盐,也要收取重税。
印度人对英国统治者的不满正在积累,不过印度是一个不怎么会反抗的民族。所以英国人在印度还是可以保持统治地位。
相当于在亚洲,中华民国是非常稳固的,没有什么内部隐患。
而欧洲却存在巨大的隐患。
所以下一次世界大战,极有可能将会以欧洲为导火索。
不过在亚洲也有不稳定的因素,那就是中华民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苏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恢复了元气。
苏联和中华民国接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世界各国陷入经济大萧条期间,苏联统治者无疑是最高兴的。随着中华民国施行新政,经济开始快速复苏,就让斯大林高兴不起来了。
苏联这个时候,立即加紧备战。
斯大林毫不怀疑,中华民国那个幕后的统治者对战争的狂热。尽管那家伙,现在已经年近四十了。
这一年,沈凝云四十岁了。
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四十年了。
四十年来,战争奠定了民国崛起的基础。但是这并不是终点。
中华民国将迎来,最大的一次考验,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一场必然爆发的战争,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已经失去了金融霸主的地位,英国对世界的掌控能力几乎等于没有了。
这个时候的英国控制不了亚洲,也控制不了美洲、澳洲。甚至是连欧洲都掌控不住了,也就只能欺负欺负非洲。
这个时候的世界,霸权已经消失了。
这个时候世界各列强,都在盯着这个世界霸权。
失去霸权的世界,就会混乱。就有争斗,就有战争的爆发。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甚至愿意赌上整个国家。
那将是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残酷,规模还要庞大的战争。具体会庞大到什么程度,也已经不在沈凝云的预计范围了。
历史已经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依旧会爆发,但是如何爆发却已经笼罩了一层历史的迷雾。
不过德国这颗定时炸弹的引爆不会太远了,也就六七年的时间。
这个时候,也到了应该恢复军队规模的时候了。
“一旦开战,我们需要一支规模庞大的精锐陆军。而当前,我们中华民国只剩下150万陆军,是远远不够的。”沈凝云在最高统帅部会议上决定道:“所以我们要开始扩军。”
“按照计算,我们扩军至500万陆军,将这500万陆军训练成精锐之师,应该可以满足战争需求。到时候一旦开战,我们还可以再组建一支庞大的部队……”
最高统帅部经过商议后,拿出了计划。
那就是组建一支达到五百万人的精锐陆军,以应付开战后的正面战场。而在军官方面,则是完全足够的。
这些年中华民国尽管在裁军,但是军官培养上却没有丝毫放松,规模反而更加庞大。
很快最高统帅部就通过了扩军计划。
中华民国在这次扩军中显得比较低调,没有进行任何的官方公布,但是入伍招兵工作却是在全国迅速展开。
陆军自从大裁军之后,一直都只有150万兵力的规模。
这一次,将扩招350万新兵。
同时计划在6年内,将这350万新兵训练成精锐之师。
随着扩军的号角开始吹向,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也加大了军事订单采购,毕竟多出了350万兵力都是要有军事装备的。
而且这次扩军之后,打造的不是机械化部队,就是动力化步兵师。
在装备采购方面,全部都采购新型军事装备,打造的将是全球装备最豪华的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