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战神

第397章 :向英国逼宫

民国战神 钧申 7042 2024-11-15 22:24

  在沈凝云的授意之下,黎元洪很快就对英国政府发动了‘逼宫’行动。

  1921年12月5日,黎元洪授意外交部,向英国政府提出‘重新划分殖民地利益’的要求。

  英国政府对此不得不与中华民国进行了一次无比被动的谈判。

  谈判地点在英国伦敦,中华民国驻英大使馆向英国提出了这一要求,而书面上则进行了粉饰,将赤果果的殖民利益要求,粉饰成‘商业利益’的名义。

  谈判中,中华民国向英国提出,重新瓜分亚洲、非洲殖民地利益,并且提出了中华民国版《世界海军协议》。

  中华民国的主动出击让英国顿时失去了阵脚,英国人从来没有想到过,中华民国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海外经济殖民利益。

  不过仔细一想也非常争产。

  这个时候英国海军明显不是中华民国华东舰队的对手,这个时候一旦开打,英国人整个亚洲经济殖民地都保不住,甚至是非洲殖民地都保不住。毕竟中华民国可以通过陆地进攻非洲,而欧洲各国明显无法向非洲调集太多的兵力,一旦兵力超过一定范围,是收不回成本的。

  英国一旦和中华民国开打,结局自然是非常惨淡。

  然而双方通过谈判,重新划分殖民利益,自然也就能让英国减少损失,但是英国也必然将要在没有发出一枪一炮的情况下,向中华民国妥协。

  既然打不赢,自然也就只有妥协了。

  英国只能答应中华民国对各个殖民地的利益进行重新的划分,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战争的发生,也能让英国继续在印度保持统治地位。

  中华民国很快向英国提出了具体的殖民地利益划分政策。

  一:英国归还香港,并解除与文莱王国的保护国关系。

  二:英国退出马来、缅甸,让其组建独立政府。

  三:中华民国可在印度、澳大利亚、南非自由勘探、开矿、修建铁路、港口,并享有免税政策。

  四:中华民国与欧洲贸易保持当前税率不变。

  五:签署中华民国提出的《世界海军协议》。

  这样的条件,让英国政府法有些吐血。这简直就是要让英国大出血的节奏。

  “香港是肯定要放弃的,文莱王国只是一个小国家,并没有太大的殖民利益,也可以放弃。但是马来和缅甸的独立,确实会让大英帝国损失掉每年数百万英镑的收入。而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南非对中国人开放自由勘探、开矿、铁路修建以及免税,将使得大英帝国的殖民利益大受影响。不过影响倒还不是不能够接受,中国人如果在印度进行投资,他们是可以带动殖民地的一些经济的,尽管矿产输出将会免税,但那毕竟是从地下挖出来的东西。”

  英国政府对中华民国提出的各项条件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这个条件对于英国来说,勉强可以接受。

  因为马来和缅甸,中华民国决心要拿下的话,英国是绝无办法阻挡的。

  而答应这个条件,印度和澳大利亚还能保住,同时南非也可以保住。同时与中华民国的进出口贸易此时成为了英国重要的经济支撑。

  英国要向中华民国出口钢铁,这个东西一直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只是现在的普通钢铁,已经不是高档商品了。

  中华民国出口的那些商品才是高档的商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但是对于英国这个还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体系升级的国家来说,钢铁依旧是工业的支柱之一。中华民国愿意买英国的钢铁,就能让英国的经济有一个重要的支柱支撑着。

  当然,英国出口的钢铁价格,相比过去是降低了不少,毕竟不是高级商品的情况下,附加值已经很少了。但是英国又很多海外殖民地,劳动成本可以降低,而且有大量的铁矿等资源。

  另外中华民国也在进口英国的其他一些原材料,这让英国的各个殖民地经济有所发展。英国此时的经济中,殖民地的收益因为中华民国的经济发展而有所提升,一旦无法满足中华民国的海外殖民利益需求,英国的那些殖民地利益将损失殆尽。到时候中华民国根本不需要向欧洲出口商品来换取那些原材料了,直接在那些英国的经济殖民地中开采就行了。

  同时法国、意大利在非洲的武力殖民地,也很可能在中华民国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喊出一句解放世界被殖民国家的口号而丧失殆尽。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政府不的不好好考虑中华民国的要求。

  这样的要求,对已英国来说,尽管有所损失,但是损失已经降到最低了。而中华民国也有巨大的收益,双方如果能达成这样的协议,都是更有利益的。英国一旦和中华民国开打,英国的财政首先就有些支撑不住了。

  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下来,英国打掉了上百亿英镑的财富,间接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现在的英国正是日暮西山,国力衰退得非常严重,一旦再和中华民国开打,财政将更加的窘迫。而且殖民地丢光的话,损失更大。

  中华民国如果开打,军费是可以承受的。但是进出口利益将有所损失。

  但是中华民国未必一定要这些进出口利益,正所谓得之所幸,失之我命,对于进出口利益的问题,中华民国也可有可无,有之自然欣喜,失去也不可惜。而且就算是失去了进出口利益,但是却会得到一票的殖民地,这对中华民国来说等于是扩大了经济殖民规模。

  所以现在的中英双方,比的就是决心。

  显然中华民国的决心要更强,底气也更足,所以能对英国进行逼宫。不打的话,中华民国首先按照提出的条件,可以得到马来、缅甸经济殖民地,同时还能在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南非自由开矿。

  开矿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铁矿石。

  中华民国此时迅速发展,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很大。中国原先的那些版图,尽管有450亿吨的铁矿石储量,但是贫矿多、富矿少,富矿仅占2。8%。自从拿下西域行政区,以及北朝鲜经济殖民地,还有波斯经济殖民地,铁矿资源尽管有所增长,而且撑到二战结束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挖得太快的话,日后就没得挖了。

  所以这个时候,沈凝云想的就是扩大铁矿石进口,但是英法等国的铁矿开采规模跟不上中华民国的需求,因此沈凝云自然是把目光瞄向了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印度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储量是很多的,而且富矿较多。

  中华民国原版图的那些铁矿,因为贫矿太多,开采效益不高,所以现在去大规模开采,只是徒增人力消耗。还不如从印度和澳大利亚那里开采,只要解决了铁矿的来源问题,中华民国的钢铁冶炼规模就能暴涨。

  现在中华民国的钢铁增长问题不是炼钢炉不够,而是铁矿石产量跟不上。

  只要有足够的铁矿石被开采出来,就有足够的钢铁被冶炼出来。所以印度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是志在必得的。

  至于其他的殖民利益,暂时留给英国人也没什么问题。只要英国让出马来和缅甸,中华民国就能控制这两个国家,到时候这两个国家独立出来,不臣服于中华民国就要被中华民国修理一顿,所以马来西亚和缅甸的经济殖民地是肯定能得到的。

  印度问题则不急,英国人在印度的发展成果,未来肯定也就是要做嫁衣的。现在英国在印度的那种殖民方式,也无法让英国增强多少国力,顶多是现在掠夺一些财富,但是对于因果的战争潜力的提高却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而一旦争霸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打,印度肯定也是最容易拿下的地方,到时候印度就是中华民国的。所以在重新划分殖民利益之后,英国在印度是不会再追加太多的投资了,而中华民国却是可以毫无忧虑的在印度进行投资。如果英国人敢没收中华民国在印度的资产,那么中华民国甚至是可以把整个印度都抢过来。

  所以印度尽管没有被中华民国彻底的掌控,但是实际上已经在中华民国的掌控之中了。澳大利亚也差不多是如此,不过澳大利亚要打下来,会比打印度要难上一点,但是也仅仅是难上一点,并不是难很多。

  主要是澳大利亚中间隔着海,需要海军配合,不过中华民国只要在海军上保持优势,就能够随时拿下澳大利亚。

  而且就算是战争初期拿不下澳大利亚,但是随着战争的推移,海军的互相消耗,中华民国的造船能力比欧美更强的情况下,而欧美有离澳大利亚比中华民国更远,拿下澳大利亚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诸多的综合考虑下,英国政府选择了继续妥协。

  不过应征还是想要讨价还价一番,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尽量的避免损失。特别是那个新的世界海军协议。

  中华民国提出的海军协议,是按照东方、西方来划分,要求东西方海军保持吨位上的平衡,并维持在260万吨总排水量的范围之内。

  “这样的协议非常不公平,东方此时只有你们中国是工业化国家,其他国家都是很落后的国家。而欧美则拥有众多的工业化国家,我们欧美各国有更强烈的海洋利益保护需求。”英国人在谈判桌上反对这个协议,中华民国的谈判人员则说道:“我们中华民国拥有不下于比欧美国家的海洋利益保护需求,就全球商船吨位上来说,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吨位即将超过2000万吨,比欧美各国加起来的远洋商船吨位丝毫不差。”

  中华民国的两千万吨远洋商船,给世界远洋运输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是全球运费暴跌,因为中华民国大量的商船制造出来,而世界贸易水平还没有达到那样的规模,所以造成运力过剩。

  不过中华民国依旧在不断的制造商船,因为中华民国对于商船的需求量是不断上涨的,因为中华民国的各个经济殖民地的发展,使得那些经济殖民地与中华民国的进出口更加繁荣,而且商船吨位的增加,让很多过去没有远洋贸易价值的商品也具备了远洋贸易的可行性,因此贸易总量是在提高的。

  同时商船吨位的增长,让中华民国可以在世界个国开采原材料并运输回去。

  再有一个,就是用商船吨位上的优势,来恶心欧美各国的运输业,遏制欧美各国的造船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华民国的造船业规模。

  所以中华民国在世界各国跑运输的商船,都有中华民国政府发放的油价补贴可以领取,本身油价就很便宜了,又有油价补贴,英国和法国的商船根本就已经差不多没活路了。

  英国和法国这年头是没有石油产出的,所以英国和法国要进口美国或者中华民国的石油。而苏联也丢了高加索油田,所以现在的世界,也就只有中华民国和美国有大规模的石油产出和出口。

  所以在油价上,英国和法国的商船所承担的成本费用是更高的。而在人员成本上,英法也承担着更高的成本。

  另外中华民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竞争优势,那就是集装箱运输系统。集装箱运输体系目前已经在中华民国的各港口以及各个经济殖民地中进行了普及。所以中华民国和各个经济殖民地之间的海上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至于中华民国在世界各国的揽运,则是用散装远洋货船,这些散装远洋货船也是领取油价补贴的主要部分。一般集装箱货船是领取油价补贴的,因为不需要补贴,毕竟是在内部进行运输,运输价格上尽管比较低,但是数量庞大,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

  而那些远洋散装货船则是为了抢生意,很多时候是在压低运费,这让世界各国商人在选择远洋运输的时候,都是优先找中华民国的远洋散装货船,导致英法两国的商船利益空间被不断压缩,美国的远洋商船的利益也被压缩了不少。更重要的是,美国在向世界出口商品的过程中,被中华民国抢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商品市场。

  亚洲就不用说了,基本上是中华民国和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商品的天下,澳大利亚也同样如此,就连非洲都是中华民国的商品市场。

  美国的商品,主要是卖到北美和南美,以及欧洲各国。

  但是在欧洲各国,中华民国出口的高档商品却是让美国商品没有什么竞争的余力,中华民国的高档商品总是比美国的商品领先那么一两个版本,让美国企业不断的追这屁股吃灰尘,最暴利的利润都被中国商品给赚走了。

  而在南美洲,中华民国对南美的商品输出也在不断的扩大。甚至是向南美输出了不少军火,民用商品也开始不断加大输出数量。

  美国的对外贸易的规模被压缩之后,美国的远洋商船的吨位也就有点发展不起来的感觉,毕竟没有市场需求,自然也就没有了造船的动力

  所以美国的远洋商船上涨到1000万吨的时候,就有些涨不上去了。美国为了应多中华民国在海洋运输上的竞争,也开始对远洋商船施行油价补贴政策,以进行相应的抗衡,不过确实是被恶心到了。而且世界远洋运输规模就那么大,中华民国还要插上一手,自然让英法美等国的远洋商船吨位已经发展不上去了。

  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实际上用处很大,因为商船吨位多了,中华民国可以将商品运输到世界各国进行销售,然后将世界各国的原材料运回中华民国,并且开始在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海外资产投资,然后对那些资产进行开发。这个模式,和一战之前的德国的海外市场发展方式是没什么区别的。

  德国在一战之前能成功发展出海外市场,主要也是因为德国的远洋商船比英国的先进,尽管吨位没那么大,但是效率却比英国人的那些老旧商船要高很多。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因为有大量的集装箱货船,所以和经济殖民地之间的运输业务,欧美各国商船是插不上手的。因为欧美还没有集装箱货船的应用,集装箱货船的运输体系是囊括汽车、火车和船只的,需要专门的吊装设备的建设。

  那些经济殖民地因为有大量的资本注入,所以矿产开采、农业生产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另外还有分包的产业不断发展,工厂数量不断增长,并且不断的向中华民国出口各种商品,中华民国则向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粮食,以及各种建设所需物质,以及各种高附加值的商品,中华民国和那些经济殖民地的贸易频率不断增长,对商船的需求极为旺盛。

  进而,在远洋商船的吨位上,中华民国正在迅速的超越欧美各国的总和。

  而且中华民国的商品向全球各国进行输出,并且在海外大量投资经营各种原材料开采,进而导致新的运输业务正在不断地出现。这些业务,也是那些欧美商船所插手不了的。而在运输过程当中,那些散装货轮还可以在各国进行灵活的揽运。

  而那些超大型的商船,则基本上是用来运输矿石、粮食、棉花等大宗货物的,并不进行中途揽运,但是各国商人,也可以向中华民国的商船下达运输业务,而且效率很高,中华民国的商船吨位最大的,在1921年已经发展到了7万吨的级别。

  此时中华民国的造船业的造船能力,已经暴涨到了年600万吨的规模,明年可以继续增长到900万吨。

  大量的油轮、运煤船,以及远洋商船将被制造出来。特别是对于油轮有迫切的需要,中华民国施行的是低油价政策,石油方面的税收只是正常税收,并没有像后世各国那样对石油不断的加税。所以石油消耗规模是在不断的上升,这个时候所需的油轮就很庞大了。

  中华民国在西域行政区的石油是很丰富的,首先西域行政区有油田,高加索联邦又有石油产出,而波斯和阿富汗也有石油产出,那里是不缺油的。缺油的地区是中国关内各省,这些省份的石油供应则需要用远洋油轮进行大量的运输。远洋油轮的运输成本是比较低的,从库页岛运输到沿海各省,从南洋的石油产地运到沿海各省,从波斯和阿富汗运到沿海各省,然后再向内陆各省进行运输。

  用不了几年,中华民国的海洋利益,将会超过欧美各国。

  这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因为中华民国现在是模式上的领先和技术上的领先,导致跨国贸易持续的快速增长。

  欧美各国因为还是用原有的模式进行发展,加上生产力技术也没有中华民国那么高,跨国贸易规模并没有中华民国那么大。

  海洋利益,说白了就是运输为主。

  谁掌控了海洋运输,谁就能从世界各地获得资源。另外一个就是海洋渔业方面的利益,中华民国在远洋渔业方面也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各国的前面。

  英国现在拿海洋利益说事,中华民国自然也振振有词。

  现在能不讲理的不是英国,而是中华民国了。因为中华民国在军事上占据优势,有不讲理的资格。

  中华民国说是如此,就是如此。

  谈判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双方还是没有达成协议,最主要的还是这个海军协议的问题,与英法美意四国所想象的相差甚远。

  或者说是与罗斯柴尔德财团所想象的差距太过离谱了,原本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想法是要在海军吨位方面对中华民国面前占据优势的。但是这个协议一旦签订,根本就没有优势,甚至是劣势。

  沈凝云等待得有些不耐烦,开始授意中华民国国防军向阿富汗境内集结,同时要求华东舰队集结主力,开往印度洋。

  “对日作战,可以先放一放,等开春之后再说。”沈凝云对华东舰队指示道。

  原本的计划,是要在华东舰队的配合下,继续对日作战,接下来的作战目标就是日本北海道。

  日本北海道人口没有日本本州岛那么多,还是比较容易攻占的。到时候把北海道吞并到中华民国的版图,日本那可怜的版图将进一步的缩水。

  不过冬季的北海道有些寒冷,现在放一放没什么问题。

  而英国既然在谈判上进行拖延,那么沈凝云也不的不对英国进行武力逼宫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