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浪漫青春 重生在跑道上

44、44

重生在跑道上 飞天酥鱼 4261 2024-11-18 14:37

  初级速度:提高敏捷10点,持续3秒钟, 需要敏捷18。

  这就是陈焕之最后选定的技能, 用53.9万经验值升到35级后,效果变为:提高敏捷13.5点, 持续6.5秒钟。

  时间无疑是溢出了。其实同样提升敏捷的技能还有一个名为极限速度的, 一级的效果就是提高敏捷30点, 持续1秒钟, 升级效果是敏捷提高值不变而持续时间逐渐增长, 其实这个在经验值充足能一口气学个百八十级的情况下更适合100米, 但学习条件是自身敏捷54点, 她现在还达不到,提高这么多肯定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完全掌握, 也不适合还有两个小时就要比赛的情况下临时学。

  初级敏捷提高的数值不多, 持续时间还溢出,但它的升级趋势和初级速度完全一致, 可以想见以后加到七八十级提升的数值就多了,而且持续时间也能到七□□十秒, 以后跑200米也能用得上。

  敏捷本来就是她自身最高的属性, 唯一一个达到40点的, 另外加了13.5,她在技能开启状态下感觉自己随便动动都比平时动作快很多。

  根据她平时体会, 敏捷与其说是跑动时速度的快慢,不如说是整体动作的快慢——即肌肉收缩速度的快慢。

  所以敏捷提高后不是她跑步速度提高,而是她的每一个动作, 包括挥手、摆腿、转身,方方面面动作的速度都得到了提升。

  跳起来做了一组15秒的高抬腿,中间开了一次初级速度,技能持续期间的步频明显变快了。又去备场跑道跑了两次六十米,她就对技能持续期间步频的变化心中有数了。

  整个备战期间陈焕之一会儿也没闲着,各种热身跑动,别人在热身的同时都存有顾虑、即使是做强度100%的专项跑也常常留有余地以免体力消耗过大,两轮比赛之间如果休息时间不够长就会恢复不过来。但以100米为例,如果能在热身时做两次100%强度的全程百米跑,那对打开状态提高成绩是非常有效的。这点陈焕之就比较沾光,她想跑几次跑几次,可以一直跑到自我感觉满意为止,赛前一个消除疲劳,立马就能站到起跑线上开始战斗。

  相比之下苏方方的热身就要保守得多,她只是缓慢的压腿、跨步跳的时候也显得小心翼翼,整个过程都眉头紧皱满脸严肃。

  这是脚伤出问题了?

  陈焕之想起半年前查看她状态时看到的中度损伤,这半年来也没见她什么时候停止训练过,顶多就是每天都理疗,时不时来次针灸,可这样也是治标不治本吧。

  正想着,徐指导过来找她,“小陈来,央五记者来拍个赛前准备花絮,你来做几个热身动作。”

  陈焕之“哦”了一声,下意识回头看苏方方,她才是女子田径这块最大的明星,旗帜性人物,一般这种谁都可以的赛前赛后花絮都是主要拍她,陈焕之她们只是作为背景演员出现,很少有机会直接上去就做示范,可是这一次徐指导进来了苏方方也没抬头,徐指导也一眼都没往那边看。

  所以说,果然是脚伤出问题了吧。

  央五这次来拍的记者姓谢,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似乎还是个新人,陈焕之在国内就被她采访过几次,后来世青赛预赛也是她,跟她也算是认识了,但是重要的决赛半决赛赛前赛后采访则是另一个资格比较老的记者,那位大姐一看就是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和这个一头披肩长直发的清秀姑娘不走一个路线。

  两人都不是热情的人,见面不过点头一笑,等摄像记者大哥准备好了,陈焕之规规范范地尽力做了几次,谢记者比个ok的手势,和摄像记者一块回放了一边看了没问题,等摄像记者先出去后,她突然又跑回来,拉着陈焕之轻声说,“你和方方姐好好准备比赛,外面的事不要管,谁问也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陈焕之满脑袋雾水,“发生什么事了吗?”

  小谢抿了抿嘴,细声细语说,“台球队出事儿了,要是有记者问你,别管谁问的,都说不知道、没看法,别表态。”

  陈焕之疑惑,“台球队的事儿怎么会来问我和方方姐,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小谢恨铁不成钢般看着她,“你表态了不就有你的事儿了?”

  虽然陈焕之还是不明白,不过她也乖乖点头了。

  小谢这才满意地走了。

  陈焕之回去场地上正好看到徐指导和苏方方两个人说话,虽然听不到说什么,但两人的表情、气氛都不太对,陈焕之咳了一声,徐指导抬头看到她,瞬间恢复威严又慈祥的表情,“小陈啊,现在感觉怎么样?”

  陈焕之点头,“挺好的。”想起来刚才谢记者说的话,问,“我听说台球队出事了?”

  提起这个,徐指导有点烦躁、还有点微妙的不知道冲谁去的不屑,但说出的话可不是那么回事,“专心准备比赛,别打听那么多,今天晚上队里开会说这个。”

  陈焕之只好耸耸肩,哦一声。

  等徐指导走了,陈焕之把刚才谢记者的话跟苏方方说了,又说,“真好奇啊,到底什么事儿啊,为什么会有人来问我们呢。”这种时候陈焕之真的很怀念再过几年才有的智能机和更以后的穿戴设备,比赛间隙上个网刷个微博,天下风云尽在掌握,也不用像现在一样两眼一抹黑,谁都来打机锋。

  苏方方想了想,“一会儿如果有人问你比赛无关的事情,别管什么,一律回答不知道,有的记者很爱在问题中设陷阱,抓住一点就肆意歪曲大做文章,有时候脏水都泼满身了自己还不知道呢。反正你还小,别人说什么一律装不知道吧。”

  她说完顿了下,又说,“继续热你的身,累了就歇着,别想无关的事,现在最重要是好好比赛。”

  陈焕之一愣,瞬间笑得花一样,“嗯,知道了方方姐。”

  多哈时间18:15分,女子100米决赛即将开始。

  以前预赛、小组赛的时候运动员们都自己从备战区直接走通道上跑道,几分钟就跑完拉倒,晋级还是淘汰一目了然,超级刺激,然而也没什么铺垫。但决赛的出场方式就与众不同了,原本的运动员通道被设了一道华丽的拱门,运动员们按照小组赛成绩在解说念到名字的时候依次出场。

  因为预赛第一的陈焕之小组赛保留了实力,所以第一个出场的是肯尼亚裔的巴林选手弗罗拉,她热情地向观众们招手,不过保守的西亚男人们似乎对穿背心短裤的女运动员有点适应不良,只有外国的观众们配合地发出了高分贝的欢呼声。

  陈焕之第二个出场,她一出来就看到了看台上一大片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聚集区,每个人都疯狂摇动着小国旗呐喊着。

  这得有上千人吧,女子100米可并不是什么热门项目啊,这中国助威团数量真是惊人。

  而且在卡塔尔的华人本来就不多,估计得有好多人是专门过来看比赛的。多哈的亚运村和各体育场馆都远离主城区,每到晚上都漆黑一片,各体育场馆就像是一个一个亮着灯的孤岛似的,如果不是为了看比赛没人会专门从富丽堂皇的市区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的。

  陈焕之真的觉得有点感动到了。

  她一个小新人尚有如此待遇,苏方方出场的时候整个华人观众区更是沸腾了。

  这时候坐在观众席前方视野最好的位置却不为所动的几个人就格外显眼了。

  这几人正是田径队的领队罗主任、冯副主任以及徐指导。罗主任看着选手们一一介绍出场,忽然问,“老徐,这块金牌稳不稳?”

  徐指导说,“八九不离十了。”

  罗主任一击掌,“好,那咱们就是亚运三连冠了。看谁还能对咱们女子100米不服气!”罗主任虽然是行政出身,并不是专业的体育人,但他也是知道上上届李雪茹统治亚洲女子短跑期间的威风的,而同样亚运夺冠的苏方方却在亚锦赛、东亚运动会上败北,因此只能算国内的短跑女王,国际威望远远不如。

  看一眼场上,罗主任又问,“你看小苏小陈谁希望比较大?”

  徐指导犹豫了一下,目光在苏方方身上一滑而过,回答道,“陈焕之,她预赛的成绩是亚洲本赛季最好成绩第三,而前两名都是上半年做出来的,状态跟她没法比。”

  冯副主任教练员出身,对于苏方方陈焕之这样的重点运动员的训练报告他每份都看,而且都能看明白里面的问题,“老徐,苏方方这场不像是要弃权啊?”

  徐指导深吸一口气,“是这样,虽然说陈焕之状态特别好,但我们也得以防万一,还是让苏方方全力以赴,陈焕之发挥好了,我们能包揽前两名,发挥不好,我们还有苏方方一道保险。至于4x100,如果苏方方顶不下来,就让陈焕之上。”

  冯副主任微微皱眉,“这可跟原来的决定不一样,这么大的事儿,你也不汇报一下?”

  徐指导说,“是,这个决定太仓促了。我刚才中间去备战区看到巴林的弗罗拉跑全程了,她状态也非常好,我临时下了这个决定,来不及汇报。”

  罗主任插话,“老徐做得对,还是100米比较重要。”

  冯副主任叹气,“唉,陈焕之都一个多月没练交接棒了,还是苏方方上吧。”又说,“等这次回去,一定要加强她的接力训练了。”

  这时所有人都准备好了,发令员一声枪响,陈焕之再次第一个冲了出去,快速反应时间过去又秒开初级速度,感受到了敏捷加成对步频带来的提升,硬是在前三十米咬在了苏方方的身后、没有落后太多。到了四十米左右她果断取消初级速度开启了中级冲刺,步频虽然有所降低,但强大的爆发力带来强大的蹬地力量,她的速度瞬间又升了一个档次。

  “……比赛开始了,苏方方排在第一位,起跑反应非常快!她一般在前三十米就能确立自己的优势,跟后面选手拉开距离,这样对后程发力的选手来说当她们加速的时候往往发现就没有足够的距离让她们追上苏方方……陈焕之!陈焕之爆发了!她追上来了……超过去了!苏方方被超越了!还有最后二十米……冲线!”

  沈文斌盯着屏幕上的数字,“11秒22!陈焕之第一!”他似乎也被这代表着新老交替的一幕震住了,足足过了两秒钟,才继续道,“让我们恭喜陈焕之,获得了她运动生涯的第一块亚运金牌,同时正如她自己赛前所言,再次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全国青少年纪录。也让我们恭喜苏方方,11秒24,她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再次证明了自己的状态,她仍然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好的女子100米选手,之一。”

  四年前的釜山、11秒25,四年后的多哈,11秒24。

  苏方方再次证明了自己,只是不再有金牌。

  作者有话要说:金牌了,大家晚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