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请过后,临出门的时候,郑峦借着酒劲说道:“李大人不要怪小人多嘴,大人要想在汝南有所作为,不管怎么做,总归是要在官面上过得去,以免受人口实。”
李云闻言,正儿八经的回答道:“本官也是堂堂朝廷命官,自然知道万事要守王法!”
看到李云正经的神色,郑峦一愣,等到李云说完才是放松下来,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郑峦这么多年的生意做下来,替郑氏家族赚取了许多钱财,功劳甚大,却因身体的缘故被同一家族的人看不起,确实有些悲哀,但其眼光和才能却要超过多数的郑氏族人,他当然知道李云的所作所为没有一点儿是“守王法”的,要被朝廷知道那就是滔天大祸。
这次来江夏,他看到了许多东西,自然不会为李云担心,此行除了观察合作伙伴之外,还有茶楼生意上的想法,和李云面谈的时候,趁着要去北边求购马匹的机会,也提出了想要在河北几座大城开设茶楼的意见。
李云对这个没有异议,他手中的茶叶产量还有些余力,茶楼向北扩展也是给自己增添收入,收购马匹所需银钱数目巨大,这些钱运来运去很是费力,在那边赚的钱正好可以用掉,他自是欣然赞成。
两天之后,郑峦带着茶叶、银钱和十几名账房启程回返,这两天李云都是在想着和郑峦谈的那些话,刺奸都尉的任命下来之后,苏萧萧的情报系统花费了很大力气在汝南郡南部各县的官吏豪族身上,郑峦也提到一些没有官方背景,或者是其后台已经败落的大族。这样的地方豪强只能依靠本身,下手也是最容易和最没有阻力的,李云想要向外发展,恐怕就是要先在这些人身上打主意了。
至于要守王法,那当然就是暗地里用什么方法达到控制的目的无所谓,但明面上一定要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这个时候豪强大族的根基是土地,李云在这方面早有定计,对那些鱼肉乡里的地方豪强动手,他没有一点心理障碍,何况难度并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大。
王莽即位以来,年年都有大灾,这天凤六年也不例外,七八月份的时候,屯田田庄之外的农户和田庄就开始因为大旱大幅度的绝收,连年的灾难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中小地主,这些地主的储存在灾年之中逐渐的消耗殆尽,然后破产,土地被更大的地主买走,变成流民,被李云的屯田田庄收容。
也有些有远见的,这些大地主们主动的要求和李云合作,自己只掌握土地的所有权,用于耕种的人力和畜力都交付给屯田田庄来调配,田地里出产的分成,甚至可以少要几成。在这样的灾年,少要几成却仍然保有出产,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屯田田庄占地极多,人员也是众多,有巨大的劳力可供使用,水利灌溉的开发都比那些独门独户的地主们要强出太多。
这些地主实实在在的在李云的屯田之政中得到了好处,他们和李云这个系统的依附关系也是越发的紧密起来,运作这些人的田地,李府其实赚取的并不多,这件事情,许书嘉和曾昱的看法倒是与李云相同。
整个朝廷上下,大小官员都是出身于地主这个阶层,所谓的出身贫寒之人是极少数,只有有田地的阶层,才有相对不错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才有心思去读书。
换句话说,所谓的统治阶级的基础和后备队,只会在这个阶层之中产生,但现今的局面,武官都是世代将门或者勋贵子弟担任,而文官大部分是出自太学,那些地方官吏多数人本身就持身不正,还能指望他们举荐贤良吗?
这样一来,做官出仕的路子已经是非常的狭窄,太学学生过万人,也都是官宦之后或是豪族子弟,摊到天下各郡县的名额也是有限,即便是太学学生也不一定能谋得一官半职,就好比许书嘉和曾昱,他们两人都是太学学生,那都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其中很难会有什么进身的机会,正好出现李云这位人物得以让两人选择。
而李云手下一直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局面,双方正好是存在着互补的关系,这些大地主们和李府关系越紧密,他们的子弟就越有为其效力的可能。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李云还是游徼的时候,要求附近的豪强大族按照一定的比例出人,自备衣甲钱粮来李府做家丁,当时真是怨声载道,地方上还爆发了不小的冲突。如今各家各户不是怕被抽到,而是唯恐抽不到,现在李府对这些豪强大族子弟的考核愈发的严格,李云现在又是汝南郡的刺奸都尉,已经可以开府置吏,手中有大把的官职可以给出去。
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屯田田庄那规模庞大的护庄队到底是做什么的,只要是能进入李云这个体系,就大有可为。本地人都在心里计算着,李云手中起码有万人十部,每部一个部司马,下面还有二十多个军侯,这些军官的出身都拿不上台面,都是贫民百姓的子弟,地方上那些有意加入的豪强子弟都能看到这一点,都是在想,这些人都能做到这般地步,换成自己会如何。
又有某家的子弟当年从人质、预备营、士卒到军将这么一路做上来的例子摆在那里,各个的心思都是火热。至于李云手下的各个大小官职是否合法,则被众人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他们只看到那些人是名副其实的军将,有这一点足矣。
许书嘉和曾昱管理屯田田庄的院子,也是没有名头,却是那些没有晋身机会的文人儒生想要去的地方,别看两人一介白身,可管理的事务范围,甚至还要超过一个小封国管辖的范围,四个县的田庄民政都归其名下。
很多文人在这两年的大灾之中,连养家糊口的本钱都是烟消云散,原本除却饿死没有别的办法,从前还可以教授私塾,但眼下连中小地主都纷纷破产,哪有孩子供你教育,逃到江夏投进屯田田庄之中的流民,有不少就是这种有文化的人,说不上什么才干,但协助许、曾二人做个文案还是可以的。
汝南郡北部受灾稍轻,但南部却是颇为严重,逃到江夏的也大多是这些人,剩下的那些大地主就是李云的主要障碍。不过他在看到本地的大族纷纷将自家子弟召回,迫不及待的送过来参加考核,就明了了一个本质的问题,那些地主大族人家,供养孩子读书,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自家子弟有个出身,好光宗耀祖,李云只需要让那些人看到自己的实力,给他们眼下官府不能给予的东西,相信在汝南郡受到的阻力会小许多,能撑起偌大大族的人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天灾人祸,在某些意义上来说,是替李云扫清了汝南郡其中的一些障碍,而李云会在这些地方人物身上获取通晓一定文武知识的人才,获得对地方上更有效深入的掌控和影响,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天凤六年十月初二,还没有到汝南郡就任的刺奸都尉李云,行文至郡治平舆的郡府衙门,称成阳、安阳、新息、弋阳四县多家豪族勾结同僚中的败类,劫掠地方,横行不法。
汝南震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