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张兖劝谏
就在各方猜测邺城会投向哪一方时,慕容德却对外公开宣称。
他决定遵从世祖武皇帝遗愿,暂奉清河王慕容会为主。
考虑到慕容会远在辽东,他将以大燕丞相名义在邺城建行台,统摄国政。
同时,慕容德还宣布慕容麟、慕容盛皆为叛逆,号召燕国臣民拥护清河王,讨伐杀害皇帝并擅自称帝的逆贼。
于是,在小小的河北境内竟一下子出现了三个自认正统的燕国政权。
各方都有自己的正当理由和条件,让后燕臣民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哪一方才是真正的燕国继承人。
随后茫然中的燕国臣民只好依照自己判断、喜好,分成了数派,各拥一方。
冀东郡县全奉信都旗号,冀西北几个郡县继续依附中山,至于司州东北以及冀州西南一带则听从慕容德号令。
在不久将来,慕容宝遇害消息传至辽东,慕容会也在龙城宣布继承后燕皇位。
于是乎,慕容垂辛辛苦苦建立的后燕,在他死后不到两个月内迅速分裂。
后世史书为了加以区别,将慕容会的龙城燕国称为北燕。
将慕容麟的中山燕国仍称之为后燕。
将慕容盛的信都燕国称为东燕。
将慕容德的邺城燕国称为南燕。
后燕分裂虽然导致整体实力大减,然彼此各派清除了内患,又有强力人物坐镇,反倒凝聚了各自小团体人心。
而这一系列变局也让外界看得眼花缭乱,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后燕就已‘亡’了。
后燕不断内讧,让拓跋以为河北唾手可得,遂派宗室大将拓跋题率军偷袭中山。
不过,慕容麟虽然阴险狡诈,可打仗本事还算不赖。
况且慕容麟深知此战成败事关自家性命,岂有不拼命之力?
另外,为了激励上下抵抗决心,他还故意散播魏军破城后会屠城等谣言。
结果在内外一致支持下,慕容麟一反常态力主出城迎战。
魏燕双方在卢奴城下展开大战,结果燕军大败魏军,前后斩首九千余人,取得了参合陂惨败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这场胜利不仅让慕容麟坐稳王位,还稳定了当前岌岌可危之势,并遏制了魏军攻势。
随着魏晋两国向后兵败河北,让一度行将崩溃的河北局势,竟又诡异地恢复了平静。
……
原本听说慕容宝一死,拓跋打算连夜南下冀州。
殊料,魏军南下遭到激烈抵抗,各地守军节节抗击,挫败了魏军南下图谋。
事后拓跋十分不解,不明白为何慕容垂、慕容宝都死了,为何河北人还心向后燕。
只有张兖对此心知肚明,肯定是上次易水屠杀俘虏带来的后遗症。
冀州百姓担心魏军再次屠城,故而在慕容隆等人带领下,坚决抵抗魏军。
当拓跋弄清了事情来龙去脉后,特地将南部大人王建召来。
他当着文武众人面,狠狠臭骂了对方一顿,还将吐沫直接吐在王建脸上。
王建不敢怨恨拓跋,反倒将怒火撒在了张兖头上。
虽然拓跋意识到南征后燕风险很大,却还是不想放弃眼前这个夺取冀州的机会。
他想得很清楚,南征一旦获胜,魏国势力将推进至黄河北岸,深入中原腹地。
面对巨大的利益,不要说拓跋本人,北魏上下无不蠢蠢欲动。
房间内,拓跋背着双手,来回踱步,眉头紧紧皱着,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忽然,他回头看向张兖道:“洪龙一直说时机成熟方可进军河北,寡人想知道所谓时机成熟是指何时?”
“臣觉得至少得等晋军撤军。”
“晋军撤军?”
“先生认为晋军不会渡河北上?”拓跋满脸不解。
“不!恰恰相反,臣以为用不了多久晋军将会大举北上,不过北上不一定获胜。”
“为什么?想当初,晋军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便横扫青兖,如何收拾不了慕容德?”
“大王,之前晋军之所以连战连捷,除了刘裕的确善战之外,也跟燕军主力悉数北上攻打我大魏有关。”
“而眼下燕军虽然历经参合陂惨败,声势大不如以往。”
“可大王别忘了,参合陂之战我们只是消灭了燕军步兵,还有大量燕军精骑逃脱。”
“其中一部分正由慕容德统领,他们或许拿魏军铁骑没奈何,对付以步兵为主的晋军还不是手到擒来?”
“当然了,假若是刘裕亲自统兵北上,战事结果或可两说。”
“但大王以为接下来刘裕还有机会参战吗?”张兖反问道。
闻言,拓跋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讥讽之色。
“那刘裕已立下泼天功劳,又被天子加封为青州刺史,司马尚之岂肯再给他立功机会?”
“正是如此!可少了刘裕这个中流砥柱,那些晋军如何是燕军铁骑对手?”
“如此说来,只要晋军一败,便是我军南下之机?”
原本拓跋以为张兖会举双手赞同,谁知对方竟陷入长久沉默。
“假若臣劝大王暂时别南下河北,大王会不会觉得臣别有用心?”
“洪龙何出此言?你我相遇相知十数年,寡人怎会怀疑先生?”
“有什么话还请直言,寡人洗耳恭听便是。”
“其实目前根本不是大魏南下攻打河北的最佳时机。”
“然当下国内民意汹汹,臣也不敢轻易提出反对意见。”
“只是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
“臣实在是不忍心大王行事差错,从而步入陷境。”
“大王,从军事角度来说,我大魏的确有实力占领河北。”
“可要想将河北完全纳入魏国体系,却需大量时间、精力。”
“假若没有大晋、河西虎视在侧,那咱们怎么折腾也无所谓。”
“可如今河西在河套、三晋均屯有重兵,虎视盛乐、平城,对我大魏威胁甚大。”
“万一卫朔趁大魏深陷河北时,突然从河套、晋地出兵,魏国岂不要被河西抄了后路?”
“大王也跟那卫朔打了这么久交道,您觉得他会眼睁睁看着咱们取河北吗?”
“当然不会。”
“可……可河西不是已被天灾牵制,暂时无暇顾及河北吗?”
“这不都已成为外界之共识!?”
“唉,自欺欺人罢了。”
“大王且细想,当初参合陂大战时,那柔然为何突然南下?”
“这其中若是没有河西人插手,打死臣也不相信。”
“由此可知,河西一直在暗中关注魏燕大战,只等咱们打得两败俱伤,他才会给予致命一击。”
拓跋无言以对,之前柔然南下显然受了河西指使,可见卫朔不希望北魏吞并后燕。
过了片刻,他脸色凝重道:“只是无论如何,夺取河北、入主中原是我拓跋一族数十年的梦想。”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后燕大乱,如若不抓住这个机会,恐怕今后再也不会有了。”
“问题便在这里,国内大部分人只看见了利益,却忽略其中风险。”
“除了河西有可能出兵干涉外,北魏内部同样隐患重重。”
“要不然当初平城之败后,为何会有那么多部落投降后燕?”
“假若不是慕容宝自己作死,大王觉得魏国扛得住燕军打击么?”
“若是大王对此置之不理,一旦河西军攻破平城或盛乐,恐怕会再次引发投降风潮。”
“卫朔可不是慕容宝,届时以其雄才大略,难保不会搞得大魏分崩离析,犹如当前后燕。”
拓跋脸色渐渐沉了下去,一些原已被抛之脑后的东西再次浮上心头。
他细细想了一下,张兖所言不无道理,北魏走到今天的确到了该整顿的时候。
只是到底该全盘接受汉化?还是继续保持游牧部落特征?拓跋一时半会儿还拿不定主意。
见拓跋有些意动,张兖继续劝道:“大王,与其冒险南下,不如暂止兵戈,夯实基础。”
“暂息兵戈?难道眼睁睁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
“不!臣建议大王一边整顿内部,一边派使者南下信都,拉拢慕容盛。”
“拉拢慕容盛?”
“正是!”
“眼下河北军民仇视大魏,我们不能急于南下。”
“不如且先缓缓,设法与东燕交好。”
“等从东燕打开局面,再一步步扭转河北军民对魏国的恶劣印象。”
“另外,魏国虽暂不能南下攻城略地,大王可撺掇慕容盛出兵讨伐中山。”
“今日他慕容盛打下的土地,日后都将是我大魏国土。”
“哈哈哈,妙啊,洪龙这一招驱狼吞虎之计果然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