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126章 王宫夜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疯4 3245 2024-11-18 15:04

  ps

  “主公,你说刘卫辰会答应吗?”

  “肯定会,此人极擅长左右逢源,却没什么大智慧。”

  “这样的人一般爱贪小便宜,因此必会答应互市。”

  “只要铁弗部答应开放饮汗城、果城,河西借商贾之力,可深入朔方探查。”

  “日后万一形势有变,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经饮汗城北上,横扫西套、后套。”

  “另一路则向东渡过黄河,立下果城、代来城,横扫朔方。”

  “主公深谋远虑,臣远不及也。”

  “哈哈哈,体业过谦啦。”

  两人谈了一会儿外界形势,渐渐又聊到内部事务上。

  当下河西最紧要一事非科考莫属,整个都护府都在围绕科考而动。

  “眼下录取名单业已发布,朔打算在王宫设宴,款待众士子,届时请体业携同僚作陪。”

  “谨遵大都护吩咐。”

  ……

  九月底,科考终于顺利结束,包括崔浩、王镇恶在内,共有百名士子被录取。

  除了少数幸运者外,有超过九成士子名落孙山,除了少数坚持返乡归家外,大部分人选择留下。

  为了安置众人,河西各大高等学堂、专科学堂、武备学堂,纷纷向士子们伸出橄榄枝。

  且先不提落榜士子作何选择,单说今晚这一场盛大宴席,吸引无数人关注。

  不但以宋繇、张湛为首的河西重臣亲自到场为士子庆贺,连大都护卫朔也将露面现身。

  接到邀请时,每个士子都激动万分,早早盼着夜晚降临。

  华灯初上,百名士子呼朋唤友,纷纷向王宫方向云集。

  当崔浩、王镇恶抵达时,大殿内早已站满了人。

  士子们三三俩俩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时不时发出阵阵哄笑,引得外人频频瞩目。

  他俩相视一笑,向着旁边走去,边走还边说着体己话。

  “好久没见到如此热闹、宏大的士林盛事啦。”

  “谁说不是?在其他地方,可看不到这般场景。”

  “嗬嗬,除了大都护,镇恶从未见过有哪家如此重视文治。”

  “大都护不单单重视文治,同样也注重武备。”

  “武备学堂遍及河西,连仲德都要进修一段时间。”

  “不过兄长却是不用,且一上来还是仲德上司。”

  “唉,说起这个,为兄正发愁呢。”

  “贤弟得了第三名,想来能堵住外界非议了。”

  “为兄可就惨啦,才考了第三十名,将来定有不少人骂我是幸进之臣。”

  “哼,说兄长幸进,那是因为他们嫉妒,以兄长之才,如何当不得左司马?”

  ……

  纷纷扰扰间,猛然外面传来一阵叫喊声:“西域大都护、镇西将军到!”

  语毕,只见一二十许年轻人,身着华服在几名心腹陪伴下昂然步入大殿。

  士子们远远望去,觉得此人身形比常人高大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自有一股英武之气。

  众人登时明白,此人就是威震天下之大都护卫朔。

  卫朔迎面走来,士子们不敢怠慢,急忙向两侧躲避,很快在中间闪出一条通道来。

  他信步走向主位站定,微笑着跟每一个士子打了招呼,又伸出双手示意众人入座。

  待众人全都坐好,他才举起酒杯,向四方遥敬了一番。

  “朔在此恭贺大家金榜题名,从此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谢大都护。”士子们兴奋地举起酒杯,忽然发现喝到嘴里的酒水,比平日里多了几分醇香。

  此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对在此大多数士子而言,不少人曾为了做官,而求告无门。

  今日科考一出,让无数寒门士子终于看到出头希望,如何不喜极而泣?

  席间气氛渐渐热烈,年轻的士子渐渐放开束缚,逐渐露出狂放豪迈一面,甚至有人还当众高歌一曲。

  对此,卫朔丝毫不以为忤,反倒为对方鼓掌叫好,如此愈发引得士子们放浪形骸。

  ……

  时间一长,士子们的兴奋劲渐渐消散,卫朔这才有机会好好说道说道。

  “尔等不要以为考上了就万事大吉,这不过是你们官场生涯迈出的一小步。”

  “眼下你们不过算是一名预备官吏,距离成为一名成熟、合格的官吏,还相距甚远。”

  “接下来大家会被都护府派往各曹、地方府县去接受锻炼,将来能不能功成名就,就看尔等造化了。”

  “不过呢,看在大家都是第一次做官,朔可以给你们一个小小建议。”

  “只要尔等脚踏实地,好好做事,将来在河西定会有立足之地。”

  “相反,若是有人只想着投机取巧,迎奉钻营……”

  “哼!一旦被查实,自有相关法度予以惩处。”

  “你们不要以为朔是在吓唬尔等,河西与其他地方不同,在这里信奉的是:能者上,庸者下。”

  “为了保证不让庸才误国,吏曹会对官吏进行严格考核,凡考核不合格者,会立即被勒令辞职获罢黜。”

  “与此同时,为了预防官员作奸犯科,都察院、监察署会时时刻刻盯着你们。”

  “而且一旦违法,你也不用指望什么上司、同僚救你,因为他们无权插手督查事务。”

  这一番警告,登时吓得在场士子冷汗迭出。

  原本头脑有些发热之辈,瞬间冷静下来。

  这时他们才晓得,河西真是与众不同,律法尊严不可侵犯。

  “河西以律法治国,而律法在河西拥有至高无上地位,更没有‘刑不上士大夫’之说。”

  “今天我把丑话说前头,是提前给诸位打个招呼,省得将来怪在下不教而诛。”

  “我等谨遵大都护教诲,绝不敢以身试法。”

  “好,诸位有此想法,真是可喜可贺。”

  “另外,河西不是洪水猛兽,更不会将官员当猪狗,而肆意凌辱。”

  “只要大家遵纪守法用心做事,仁爱百姓,不但不用担心有祸患临头,出了事有本都护一力做主。”

  “大都护英明,我等拜服。”众士子纷纷拜倒在地。

  ……

  被卫朔一番教导,席间气氛稍稍有些冷却,直到过了好久,才又逐渐热烈起来。

  崔浩身着白冠儒服,容貌清俊,举止雅正,频频与左右言谈甚欢。

  卫朔看着崔浩神情磊落自然,容光昭然,好不容易才按捺住内心喜悦。

  后世将崔浩、王猛、张宾并称十六国时期三大谋士,有无数人从功业、学识、智谋等方面比较,想分个高下,但最终不过陷入口舌之争。

  但有意思的是,张宾、崔浩年轻时都曾自比张良,唯独王猛没有。

  其反倒被后人认为是诸葛亮式人物,有功盖诸葛第一人之称。

  不过崔浩与其他两人相比,结局凄惨了些,这点减分最多。

  当然了,崔浩绝非庸人,其兼通文武,才能与王猛、张宾不相上下。

  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中全部重大军事决策。

  其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而拓跋焘杀崔浩的真正动机,后人实在是很难知道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史》一案只是个引子,真正的原因绝不在这里,里面牵扯到复杂的政治斗争。

  崔浩的死,主要是因为皇帝与太子、贵族社会、佛教之间存在着难以化解的矛盾。

  换而言之,拓跋焘不想与太子、贵族社会、佛教矛盾太表面化,所以有许多事不方便亲自出面,只能让崔浩出面了,至少得让人感觉许多事绝不是拓跋焘的本意,而是崔浩极力怂恿下的结果。

  当这些力量的反扑越来越大时,崔浩只能当作牺牲品被推出来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