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468章 江东再乱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疯4 3123 2024-11-18 15:04

  望着侃侃而谈的慕容麟,别看慕容德面上带着笑意,可心中却忌惮异常。

  或许连慕容麟自己也不清楚,一时表现竟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随后慕容德采纳了慕容麟建议,他一边与辽东使者虚与委蛇,一边开始暗中做弃守邺城之准备。

  慕容德选择弃守邺城,从保存个人实力上讲,无可厚非。

  但是,在他做出南迁计划后,不仅没有及时告知辽东、信都,还不断蛊惑对方出兵。

  从这一点可看出,慕容德早已不再视自身为后燕范阳王,开始为南燕小集团谋利。

  正是由于慕容德有意隐瞒,把慕容盛、慕容会蒙在鼓里,日后给信都带来灭顶之灾。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在河北局势一日三变时,江东也没好在哪儿去。

  哪怕已过去了数月之久,可回过头再去看当日发生的一切,依然让各方心惊肉跳。

  王恭第一次向建康发难,成功逼得会稽王司马道子不仅诛杀了王国宝,而且还亲自给他写信道歉。

  事件平息后,为了向地方实力派谢罪,司马道子还上书朝廷,请求解除他中外都督、录尚书等职务。

  虽然最终天子下诏不同意,可这番姿态表达了会稽王意欲和解之诚意。

  或许还嫌自己诚意不够,司马道子又将王背叛一事通报给了王恭。

  投桃报李,王恭在派遣刘牢之击灭了王之后,也上疏自贬,朝廷同样没有同意。

  虽然双方在王国宝被杀后,都‘高风亮节’表示了和解之意,让原本紧张的局势又恢复平静。

  可明眼人都清楚,中枢与各个方镇之间,不过维系着短暂和平罢了。

  王国宝死后,司马道子与王恭之间关系不仅没有缓和,反倒愈发紧张起来。

  双方皆知彼此不可能和平相处,都开始暗中筹谋解决对方,以让自己攫取更大利益。

  王国宝被杀,是司马道子在王恭、王等内外压力下,所作的无奈之举。

  而后来上书谢罪,更是极大地削弱了会稽王威信。

  虽然局势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司马道子内心深处显然是不痛快的。

  其实不光司马道子不满方镇跋扈,其子司马元显同样感到如芒在背。

  看着王恭肆意践踏朝廷权威,让司马元显十分恼火,私下里劝说其父尽快除掉王恭。

  由于王国宝死了,让司马道子少了一个可用之人。

  没得办法,他开始不断地加强儿子司马元显手中权柄。

  他假借朝廷之意,先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虏将军,后又将会稽王府幕僚系数配给对方。

  除此之外,司马道子痛感手中军事力量薄弱,遂开始重用谯王司马尚之兄弟。

  司马尚之共兄弟四人,除了正在河西效力的司马休之外,其余三人皆被授予官爵高位。

  司马道子以司马尚之兄弟有才能,将他们作为心腹,以巩固自身势力。

  谯王司马尚之也不负众望,刚一入京就对司马道子建议说:“如今方镇强盛,而中枢权力自然变小。”

  “故应安排心腹出任地方大员,以屏护朝廷。”

  司马道子对此深以为然。

  在他看来,目前对朝廷构成威胁的,并不是北方诸势力,而是江东内部拥兵自立的方镇势力。

  但是各方镇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动了谁都会引发动荡。

  豫州刺史庾楷一向以司马道子唯马首是瞻,在司马道子看来,先拿自己人动手,应该不至于引发动乱。

  殊料,让司马道子始料不及的是,他试图分裂豫州之举,引起豫州刺史庾楷强烈不满。

  同时,诛杀王国宝后遗症也开始显现出来。

  在庾楷看来,司马道子提出分督豫州,正是要再次卸磨杀驴,让他成为第二个王国宝。

  对此,他是勃然大怒,不仅公然上书反对朝中决议,连立场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庾楷当即转投王恭怀抱,还派遣儿子庾鸿,前往游说王恭,再度出兵清君侧。

  “谯王兄弟取代王国宝掌握大权,不仅没有吸取往日教训,反而想逐步削弱诸镇。”

  “假若王公不早些下手,一旦朝廷完成布局,恐怕不会轻易放过您啊。”

  王恭本来就忌惮司马尚之兄弟,一听庾楷蛊惑,顿时头脑一热,决定二度起兵。

  这一次可比他首次起事时热闹多了,除了殷仲堪、桓玄、刘牢之原有盟友外,还加了一个豫州刺史庾楷。

  众人共推王恭为盟主,以诛除奸佞司马尚之为借口,相约共同起兵。

  得知王恭再度起兵,司马道子在儿子司马元显协助下,决定不再姑息,开始采取更积极措施。

  朝廷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谯王司马尚之率军讨伐豫州庾楷,抵御西边敌人。

  另一路由司马元显担任征讨都督、假节,率领大军前往讨伐王恭,抵御东边敌人。

  除此之外,司马道子又向四方派出使者,试图劝说庾楷、桓玄、刘牢之三人退兵。

  而庾楷却被司马道子诛杀王国宝之举伤透了心,当即拒绝朝廷招抚之意。

  得知司马尚之领军前来,庾楷即派遣汝南太守段方前往迎战。

  双方在慈湖(即采石矶)水战,豫州军大败,汝南太守段方被杀,庾楷逃奔桓玄。

  首战告捷,让会稽王大喜过望,当即升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司马恢之为骠骑司马、丹杨尹;司马允之为吴国内史。

  随后司马尚之等人率军乘胜西进,却不幸在白石败于桓玄之手。

  眼看敌人不可力敌,司马道子加大了招抚力度。

  而桓玄则不失时机地表示,只要司马道子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就答应退兵。

  其实,按桓玄本意当然不想离开荆州,去偏远广州上任。

  而之所以提出这样请求,正是桓玄高明之处。

  桓玄心里很清楚,司马道子绝不会让他留任荆州、江州、雍州等要害州郡。

  但是,作为眼下依旧是白身的桓玄而言,急需一个进身之阶,也就是刺史名位。

  广州远在岭南,远离桓氏旧地荆州。

  于是,司马道子欣然答应了桓玄请求。

  很快朝廷下旨任命桓玄为都督交广二州、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但是后来,桓玄虽然接受了朝廷任命,却迟迟不去广州上任,

  摆平了桓玄,就等于摆平了西线叛乱势力,接下来司马道子重心放在了东线上。

  刘牢之本性反复、贪婪,又没什么政治远谋,且跟王恭还有矛盾。

  司马元显派遣庐江太守高素前去招抚刘牢之,并应允刘牢之,事成后将王恭位子交给刘牢之做。

  收到司马道子亲笔书信后,在高官厚禄的引诱下,刘牢之答应背叛王恭。

  趁着与王恭汇合之际,刘牢之诛杀了王恭亲信颜延,率众投降了朝廷。

  随后,他派遣女婿高雅之、儿子刘敬宣率领轻装骑对王恭军发动了突然袭击。

  王恭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打蒙了,麾下军队很快就溃败了。

  原本王恭准备逃回京口据守,可没想到北府兵已抢先进入城中。

  眼看事不可为,王恭只好与弟弟王履单身匹马逃奔曲阿(今丹阳),后来不幸被抓。

  王恭被抓后,很快被司马道子下令处决。

  与之一同遇害者,尚有五个儿子、弟弟王爽及其党羽孟璞、张恪等人。

  随着王恭死去,这场由王恭掀起的叛乱终告结束,然叛乱带来的影响却远未结束。

  很快又一场更大动乱席卷了整个江东,也宣告了东晋王朝之覆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