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404章 海外计划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疯4 3180 2024-11-18 15:04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天最适合赏花垂钓,赏绿树红花,看小桥流水。

  春天来了,花园内姹紫嫣红,池塘边杨柳依依,杏花乱舞。

  在花丛中悠然垂钓,春风拂面,美景当前,偶尔有花瓣飘落在鱼竿上。

  平日里,多是郭媛、尹娥、唐瑶她们带孩子们游玩,

  今日难得有暇,卫朔这个一家之主也嗅着淡淡香味,徜徉在无边春色里。

  偶尔有花瓣飘落在池塘里,或者轻轻地拂过面颊,旁边还有歌姬表演舞曲。

  卫朔懒洋洋地躺在床榻上,惬意地品尝着茶水。

  突然耳边响起叮叮咚咚声,刚开始声音低沉,掠过花园上空,伴着花草香气渲染过来。

  古筝声,初听在耳中有几分低婉凄切,仔细品尝后却又透着微微欢喜。

  即使卫朔这个五音不全之人,也能清晰的分辨出来抚琴之人技艺高超。

  听在耳中,让人不由地心情平复下来,仿佛春风拂过一般,沁人心脾。

  卫朔抬眼望去,但见前面有一座幽静的亭子,那亭子座落在荷花池边,亭子中央摆放了一架古筝,周围还点着松香。

  亭中,王神爱背身而坐,展手抚筝,秀发瀑布般从脑后垂下,配上周边山水园林,别有一番恬淡诗意。

  闭上眼睛,卫朔静静地倾听着美妙乐曲,古筝声先时紧凑,后又松懈缠绵。

  最开始时,声音激昂如临战场,而后又舒缓轻松。

  也不知是不是太过劳累,卫朔竟渐渐昏睡过去。

  妻子郭媛见状,连忙让尹娥、唐瑶带孩子离开,而她留下照顾丈夫。

  不知过了多久,当卫朔睁开眼时,却见身上盖着薄纱,而妻子郭媛正陪在旁边。

  他满脸歉意道:“前些日子太劳累,不知不觉竟睡着了,是不是扰了大家雅兴?”

  “夫君何出此言?最近夫君忙于政事,常常半夜才睡。”

  “今日好不容易休假一日,正该好好休息才对。”

  “嗯,夫人说的极是,刚刚一觉睡得真爽,一下将连日来疲劳全睡了过去。”

  ……

  刚在家休息一日,卫朔又不得不再次忙碌起来,因为刘穆之书信到了。

  对于其在信中提出,要在海外建基地之设想,引起了河西上下一片哗然。

  连卫朔本人也没想到,刘穆之脑洞竟会开那么大,不都说古代人不重视海洋么?

  其实他哪里晓得,大体上说来,古代中国的海洋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汉代开始到元朝灭亡为止,此阶段的中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采取开放的海洋政策,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一方面,官府鼓励民间商人进行海外贸易,甚至限制官府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以免他们利用政治权力“与民争利”。

  另一方面,官府努力设法招徕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对那些在中外贸易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商人甚至授以官职。

  正是在如此政策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并日益繁荣。

  第二个阶段是明清时期,此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官府的海洋政策日趋封闭保守。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严格的朝贡体系,一方面彻底禁止民众出海贸易,一再重申“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重法”。

  另一方面竭力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而只允许外国政府与中国发生官方联系,并且对中外交往设置了种种障碍。

  比如,规定日本官方使者只能在宁波上岸,而且只能十年来一次,每次来华船只不能超过三艘等等。

  清朝建立后,既没有改变对于海洋的错误观念,也没有改变保守的海洋政策。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效仿天师道建基地于海外,固然好处多多,然其中亦有不少难处与疑问。”

  宋繇捏着下巴道:“其一,河西与大海之间相去甚远,管理十分不便,一不留神恐让海外势力坐大。”

  “到时海陆殊途,河西即使想平叛都不好出兵。”

  “其二,河西也缺乏相关人才,敢问在座诸位,你们有谁了解海洋?”

  “而没有人才,海洋计划自然无从展开。”

  “其三,道和提出建基地与海外,无非担心日后江东大乱,三吴基业来不及撤离,遂决定先期留一条后路。”

  “那么除此之外,开拓海外还有什么利益值得河西去冒险?”

  宋繇话音刚落,现场众人全都沉默下来。

  要说起来崔宏、崔浩、张湛、王镇恶等人无不是这个时代顶尖人才,却偏偏对海上事宜一窍不通。

  “咳,咳。”卫朔轻咳一声道:“远涉千里开拓新领地,尤其是在诡异莫测的海上,的确是困难重重。”

  “然而朔只说两件事,大家便可知晓海上开拓一事孰轻孰重。”

  “臣等愿闻主公高见。”

  “以前受限于条件,河西想发展水师之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今一看道和来信,说才恍然发现原来水师出路在海外。”

  “至于为什么发展水师?大家皆是才智高绝之辈,想必都知其中深意。”

  众人微微颔首,大都护有志一统天下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座诸人心知肚明。

  目前,乍看起来水师用途不大,可当日后河西统一了北地,将要南下江东时,水师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但水师不像步兵,训练个三五月就能上战场。

  即便号称有技术含量的骑兵,也顶多训练半年到一年,也足以成型。

  唯水师没个五年、十年,别想出什么成果。

  现在不早作准备,将来很有可能重蹈魏武赤壁之覆辙。

  如此从未雨绸缪角度考虑,建基地于海外似乎很有必要了。

  “其二,如今陆上丝绸之路已渐趋于饱和,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河西若想开拓新财路,须从海上想办法,即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卫朔起身来到海疆图前,他指着大晋东南海疆道:“诸位且看,在东南海疆之上,于江州晋安郡东南有一大岛,即道和所言之夷洲。”

  “朔有意将海洋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从今天开始,先全力经营夷洲,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夷洲纳入河西。”

  “第二步,有了夷洲为基地,再向南洋扩张,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除上述两大原因外,夷洲岛上还有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蔗。”

  “夷洲气候十分适合种植甘蔗,若是开发得当,河西又将多一特色商品。”

  “另外,由于夷洲光照充足,当地水稻一年有三熟,足以成为河西又一产粮重地。”

  “当然了,开发夷洲尚需面临许多困难,但我等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止步不前。”

  “不是本都护说大话,以目前河西扩张速度,顶多再有一两年,必将扩张至海边。”

  “如此海陆连为一体,又何须担心海外基地闹事?”

  “主公这么一说,建海外基地倒也可行,只是河西没船、没人手,咋办?”

  “人手可以委托道和从江东招募,至于船只……暂时只能从天师道购买。”

  “不过,为了避免受制于人,河西还要积极发展自己的造船事业。”

  说到这儿,卫朔忽然想起一件事,看向宋繇问:“体业,前年我从江东招募来的船师都安排到哪儿了?”

  “回主公,臣将他们全集中在灵洲造船作坊内,眼下已成为作坊内骨干。”

  “看来朔得找个机会去灵洲看一看。”

  “臣愿陪主公去灵洲一趟,话说臣离开朔州后还没回去过,正好顺便回去看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