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铁血明王

第二十章 兵权

铁血明王 订阅 3364 2024-11-18 15:22

  兵权,应该是一样很美好很重要的东西,因为很多的军人,做梦都想着拥有极高的兵权。

  兵权,也同时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很多的人,因为沾染上了它,最终没有得到平安的一生。

  就好像郁郁不得志的凡真,荣成还活着的时候,孔祥子不过是个不起眼的书生,不过是荣景的教书先生,他默默无闻,甚至都没有机会能够时常地见到荣成,能够述说自己的谋略。

  荣成死了,但不论是他的敌人,还是他的朋友,都认同了他,因为他是个真正战场上的英雄,他有着高超的武艺,有着过人的谋略,若他不想死的话,现在他还会是当世少见的豪杰。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明君,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却与费笑言一般,喜欢亲自领兵打仗,以至于将麾下的人才都埋没了,可以想象,他若是不死的话,孔祥子终生都未必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甚至于名将胡庸达也得继续领着少部分兵,继续镇守一方,继续慢慢沉寂。

  荣成死了,荣景上台了,他拜了胡庸达为大军的统帅,孔祥子不再甘于寂寞了,他开始表现。

  猜测一点点被证实,孔祥子的才能,一点点被挖掘出来,给了还是孩子的荣景,太多的惊喜。

  胡庸达领兵多年,一直镇守边陲,号称当世第一流的顶尖名将,麾下将士多半对他心服口服,间接来讲,近乎于是他的嫡系军队了,这种情况下,荣景不是荣成,自然多多少少不放心。

  就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诸葛川挥兵西征了,大军浩浩荡荡,所过之处,摧枯拉朽,无从抵挡,反倒把荣景的担心给消除了,因为他只有一个胡庸达,只有依靠胡庸达,才能守住帝国。

  胡庸达被重用了,兵权全部在手,权利之大,已经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固然没有了威震天下的雄兵,他依然是世间罕见的名将,所以在他稳守的情况下,诸葛川的进度很是缓慢。

  稀城失去了,尽管不是他的谋略不足,但荣景对他的期待,登时就下降了几分;直到第二座城池的失去,荣景终于有些不耐烦了,有些坐不住了,他不想成为亡国之君。

  荣景还小,看不到太多,看不到太远,他杞人忧天,只是担惊受怕,害怕失去所有的一切。

  是孔祥子,唯一的智者,让荣景看到了希望,他很会找时候地向荣景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一举博得了荣景的信任,终于有机会拥有了兵权,终于投笔从戎,成为了威震天下的名将。

  一战成名,孔祥子虽是文人,却赢得了不少军士的拥戴,特别是新兵,而康国如今的军队,偏偏就以新兵居多,足足占到了七层以上,这种情况,让孔祥子担忧,却又难言地欢喜。

  当初寒城一战,荣成带去的四十万雄兵,损失殆尽,故而康国剩下的老兵,基本都明白胡庸达的能力,不会买孔祥子的帐;但新兵却是帝国的未来,足足有数十万之众,谁能将新兵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谁就能在帝国占据最大的分量,成为帝国军人中真正的领袖。

  胡庸达不是个会搞关系的人,他习惯于潜移默化,他是个话不多的人,很少会向自己麾下的将士灌输什么思想,是以忠诚于他的将士,往往都极为忠诚,但更多的军士,是不忠于他的。

  与胡庸达相反,文人出身的孔祥子就很会搞关系,他总是勤快的紧,时时都和将士们生活在一起,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关心将士们的吃穿住行,关心将士们的各方面需求。

  孔祥子成功了,尽管他进入军人的行列不久,但他的身边,却很快地就聚集了一大批的年轻将领,这些人之中,不乏有着武艺高超,又懂得行军布阵的将领,这让他心中是偷着乐。

  当然,真正决定性的一个人,却是多次立功,在武将中地位极为特殊,有着举足轻重位置的神箭魏广。当这个曾经射伤了林暖珲的猛将也与孔祥子走到了一起的时候,孔祥子的翅膀终于硬朗了,他开始公然与胡庸达并列,他开始不再卑躬屈膝,他开始大张旗鼓地展示自己。

  魏广是个少有的高手,可以说,在整个康国之中,除了宗师流云的弟子胡庸达和荣成之外,他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高手了,他的神箭之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就算是胡庸达和当初的大帝荣成,也是深为忌惮的,天底下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抵挡他的箭术了。

  魏广本不喜欢文人,他是个粗鲁的人,他原本只忠心于大帝荣成的,而即便是现在,他还是只忠心于帝国,而不会忠心于某一个统帅的。但他是个很有眼力的人,他能看出,在孔祥子和胡庸达之间,孔祥子对于新的康帝,更加的忠心,那是一种基于知遇之恩的绝对报答。

  因为这一点,魏广和孔祥子走得近了,他不介意帮助孔祥子一把,他很乐意看到新大帝真正掌握帝国的大军,而不是成为傀儡,因为胡庸达也是流云的弟子,流云是宗师,有着宗师的尊严,不会轻易干涉自己弟子之间的争斗,何况这根本就是一种兵不血刃的争斗。

  孔祥子的阵营日渐扩张,他在朝野的地位一日千里,每逢朝会,他的声音,总是显得异常的响亮,他不会去针对胡庸达,他很懂得以退为进,落井下石的道理,他习惯于向蛇学习。

  多年的沉默,一朝权倾朝野,并没有让孔祥子忘乎所以,他没有对胡庸达发动任何的攻势,就表面来看,他似乎是处处为胡庸达着想一般,但从根本上讲,他一直都在瓦解胡庸达。

  这康国的两大重臣,若是拿来做比较的话,孔祥子无疑更狡诈一些,他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与之相反,胡庸达从军多年,军人的气质,早已形成,军人的特质,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尚武好战,悍不畏死,这是一个真正军人所应该具备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便连一个普通的军士都已经具备了,胡庸达自然避免不了这样的特点,他的话很少不假,但他说出的话,总会掷地有声,不容置疑,即便是当年的荣成,也无奈于他这一点,故而不怎么喜欢他。

  四月十三日,黄胤得到了一则相当震撼,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康国出现内讧,孔祥子和胡庸达这两大名将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由于部下的煽动,胡庸达直接大闹朝会,要求康帝荣景继续让他执掌全部的兵马,他愿意挥师东进,攻打费国的领土,以弥补自己的过失。很可惜,他的请求被荣景拒绝了一部分,荣景只同意给他一半的兵马行动,至于余下的一半兵马,则要交由孔祥子训练。荣景的做法,让胡庸达大为郁闷,当场便要辞职,这才抓住了荣景的软肋,荣景无奈,只好以国内经济萧条,粮草供给不了全部出征的兵马为由,将这事拖了下来,算是间接地答应了胡庸达的要求,但时间却是最大的变数,荣景给出了两年的承诺,胡庸达知道是托词,心灰意冷之下,也不愿领兵攻打费国了,直接就继续镇守边疆了。

  凡真不在,黄胤知道了此事之后,就将一众上将和夜飞都召来了,至于颇富谋略的秦瑶,则被他安置在家养胎了,基本不会随意地到处走动,他让郑道将这事当众又诉说了一遍。

  说起来,尽管黄城一战已经结束许久了,黄胤却还是喜欢呆在意城,因为这里隔黄城近,隔柴芯近,他时常会登上要塞的城楼,远远地眺望,他看不到什么,因为边境线颇有些长。

  “王爷,就这事,末将认为,孔祥子和胡庸达斗得越凶越好,只有他们相互内讧,康国才不会抽出空闲来攻打费国,以图分一杯羹。何况我军早晚都要打到康国,只有康国弱小了,我们的胜算才会更大。”关冲一般都会第一个发表意见,他的意见每每似有道理,却不及深处。

  李显与朴贞对峙许久了,双方不曾发生冲突,他都有些疲乏了,此时略微想了想,道:“王爷,末将以为,这事很可能会导致一个直接性的结果,就是胡庸达会回到过去的许多年,虽名声显赫,却无所事事,只守着一方边境而已,末将以为他可能心死如灰,不愿意出力了。”

  这时听得这话,田楷真忽然插上一句:“不错,荣成没死的时候,十余年的时间里,胡庸达基本是碌碌无为,倒是诸葛川很少出兵攻打康国,没有和他起太大的摩擦。”

  “赵引,你的意见呢?”黄胤询问起来,他历来倚重赵引,这一点,众将都是心知肚明。

  赵引眉头原本是微微锁着的,此时舒展开来:“王爷,末将以为,这事应该是诸葛川故意为之。以他的才智,固然不慎兵败,但只要循序渐进,还是可以重新攻破康国的城池。如今他不再攻击,而是返回了峒国,看似一副输不起的模样,但未必不是在行离间之计。”(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